|
||
香港賽馬會在香港,是一個滲入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巨無霸機構。然而這個機構近年來不斷在變化。 成立於一八八四年的香港賽馬會,在一九六○年獲頒號為「英皇御准香港賽馬會(The Royal Hong Kong Jockey Club),一九九六年香港回歸前,不再「御准」,改回香港賽馬會原稱,也改回由香港政府批准,獨家經營賽馬等博彩業務。 不論是當年的「御准」,還是現在的公司化,香港賽馬會除了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賽馬機構之外,在香港一直保有很多「最大」的地位。 比如是香港政府之外最大的雇主,因其有四千多名全職員工及二萬名兼職員工;是香港最大的納稅機構,年繳交一百六十多億港元稅款,約占香港稅務局總稅收的百分之六點八;是全香港最大公益慈善機構,年捐款十多億港元,在香港開設很多醫療、教學等機構。 但香港賽馬會最令人矚目的,還是其二萬三千名會員,在香港都是非富即貴,比如香港首富李嘉誠,香港的前特首、前首席大法官。 二○○七年台灣人黃至剛退休後,德國人應家柏接任香港賽馬會的行政總裁。應家柏提倡「同一馬會、同一團隊、同一目標」理念,擴展馬會的多元化業務。 【2014/06/07 聯合報】 |
|
||
富邦金控發行運動彩券六年虧損百億,兩個關鍵原因:錯估營業額,各式遊戲賠率沒有地下賭盤吸引人。 遊戲賠率不佳,讓運彩始終不受彩迷青睞。但政府規定,即使賣不好,富邦還是要依一定比率補繳盈餘給政府,明明是莊家,資金卻兩頭燒,一路賠到底。 富邦二○○七年標到運彩發行權時曾預估,發行運彩六年業績可達一千九百多億元,但光是前兩年的實際營業額加總,就較目標短少近一百五十億元。 除香港外,韓國、新加坡,甚至大陸都有運動彩券,發展都不錯;偏偏台灣運彩狀況連連,營業規模更遠遜於地下賭盤。 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承認,雖然富邦有銀行,但不懂彩券,「沒了公益彩券(中信金控取得第二輪發行權),就去標運彩,以為反正都是彩券」,但「不要說對運彩營運量預估我們沒能力,連讓分(哪支球隊要讓哪支球隊幾分),我們都是門外漢」。 去年底,首屆運彩發行期屆滿,富邦新聞稿寫著,運彩六年繳給國庫兩百億保證盈餘,「相當於可獎勵一千六百六十六位奧運金牌選手或興建四座台北小巨蛋」,看來,運彩真是富邦心中永遠的痛。 |
|
||
運動彩券公司在第一屆發行機構台北富邦銀行狼狽結束五年半的經營後,由威剛科技公司接手,再委託新成立的台灣運動彩券公司負責營運。 台灣運彩從今年一月一日開賣,第一季銷售金額達四十億元,已超越前手。 威剛科技記取前手教訓,加上國人對運彩愈來愈熟悉,拓展客源步調上比北富銀容易。 過去比賽一旦開打,就不能再投注;但台灣運彩新增「場中投注」,球迷在比賽結束前的兩、三分鐘,都還能投注;根據經銷商估計,光「場中投注」就讓銷售額成長兩成。 台灣運彩的虛擬通路,業績會回饋到實體通路的經銷商手中,也就是說,經銷商協助開拓虛擬通路,收入反而會增加,經銷商不致擔心飯碗被搶。 【2014/06/07 聯合報】 |
|
||
富邦金董事長蔡明忠控訴香港馬會「過河拆橋」,合約上的落差是一回事,但市場現實面卻是:賺錢自然合作愉快,賠錢只能互相埋怨,富邦為何在運動彩券上慘跌一跤?法令限制和地下賭盤都是癥結。 熟悉運彩人士指出,「合約怎麼簽訂,雙方心知肚明,為何還會傳出這種問題?說到底,如果當初賺錢就不會有人吵。」 富邦在七年前標得第一屆運動彩券經營權,礙於對運彩一知半解,找來香港馬會合作,由香港派出人員進行技術指導,包含網頁、盤口、資料等各方面。 據了解,香港馬會曾向富邦提出現行運彩條例的不合理,難以吸引彩迷,加上地下賭盤賠率優渥許多,運彩根本賺不了錢;也曾私下向主管機關探詢修正運彩條例,希望可以打擊地下賭盤。 無奈最後是無疾而終,香港馬會認清無利可圖,決定認賠殺出,僅針對技術輸出收取手續費,也就成了蔡明忠口中的「過河拆橋」。 運動彩券成立目的之一是打擊地下賭盤,然而因玩法複雜加賠率太低,簡單易玩的地下賭盤反而更加猖獗,台灣運彩對彩迷來說幾無吸引力,富邦對運彩未深入了解,卻一頭撞進運彩經營,換來慘賠收場。 【2014/06/06 聯合晚報】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