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該給龍應台按一個小小的讚(管仁健)
2011年6月,台灣中央政府裡的最高文化行政機關文建會,因應行政院組織再造規劃,以及立法院通過的《文化部組織法》和所屬機關組織法,意外成了國府遷台62年來行政院第一個新組成的部。新成立的文化部,除了負責原本文建會職掌的文化行政與推廣事務外,也接手原新聞局及研考會主管的廣電、電影與出版事務等業務。
2008年之前擔任台北市研考會主委的盛治仁,雖然借調期滿須返回東吳政治系任教,但因施政滿意度高居前三名,馬英九就任總統後,又延攬他擔任文建會主委。原本大家都以為文化部成立後,必然成為首任部長。豈料人算不如天算,2011年10月總統大選前,由賴聲川製作的國慶晚會搖滾音樂劇《夢想家》,費用竟高達兩億三千萬元,引發圖利外省權貴子弟的爭議。
由於案發後賴聲川與妻子滯留中國不歸,物不美價也不廉的《夢想家》,只好由主委盛治仁概括承受。在藝文界不分省籍的抗議浪潮下,馬英九擔心拖垮連任選情,只好免了盛治仁的官,改請作家龍應台續任。2012年5月20日,文建會升格為文化部,龍應台也因此成為首任部長。而從1976年起由新聞局主辦,出版業的年度盛事金鼎獎,也在新聞局遭裁撤後,改由文化部裡的人文及出版司主辦。
戒嚴時代的新聞局,正確職稱應該說是「箝制新聞自由局」,因此由他們主辦的三十多屆金鼎獎,雖然不能說選出來的會是什麼爛書;但可以想像的是:在這樣體制下,蘊含任何「可能有反政府」元素的書籍,新聞局能不查禁就算是「皇恩浩蕩」了,當然不可能獲獎。甚至即使2000年阿扁登基了,在他掌權的那八年裡,轉型正義依然只是每次選舉前綠營的選票提款機,很多國民黨執政半世紀來累積的問題,仍舊是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繼續「擺爛」下去。
2014年8月13日(星期三)舉行的第38屆金鼎獎頒獎典禮,終於有了一點改變,也讓嗜血的媒體似乎嗅到了爆點。由於獲得非文學圖書獎的四本書中,行人出版社(行人文化實驗室)就占了兩本,《拒絕被遺忘的聲音:RCA工殤口述史》作者群上台領獎時,拉開「為正義成果堅持到底」的白布條,罹患鼻咽癌的RCA受害者黃春窕,口齒不清地控訴政府放任外國企業造成土地污染,留給勞工的只有疾病跟死亡,在現場觀禮還坐在第一排居中的行政院長江宜樺與文化部長龍應台,當然不免尷尬。
至於另一本非文學圖書獎《史明口述史》,作者群上台領獎時表現得更激烈,除了身穿「野火今何在」、「自己的出版自己救」的黑T恤,還一起振臂高喊口號,要文化部長龍應台「尊重台灣文學」、「拒絕文化殖民政策」。不要說是以往的金鼎獎,就算是電影的金馬獎、音樂的金曲獎或廣播電視的金鐘獎,偶有得獎人藉領獎之便在台上抗議政府,但也都只是個人行為,從未出現今年金鼎獎台上這種「連續聚眾抗議的亂象」。
頒獎典禮結束後,忝任今年非文學圖書評審召委的我,總算可以說些心裡的話了。我與龍應台在理念上的「夙怨」,各位鄉民去參拜一下「孤狗」大神,鍵入管仁健與龍應台這兩組關鍵字,大概也不難看出。
之前她在大作〈冷酷的盤算〉中,提到1955年1月18日的一江山戰役時說:「2005年1月20日,是一江山戰役50週年,……而國民政府的島上守軍只有720名,在歷時61小時12分鐘狂烈戰火之後,四千多名中共兵員戰死,720名國軍官兵全部陣亡。」偏偏遇上我這兩蔣特務眼中的「偏激份子」,就是要找出各種證據來「踢館」,證明當時國軍陣亡的僅有指揮官王生明等519人,而另外一半以上包含副指揮官王輔弼與屬下567人,只是投降或被俘而已。
後來她的暢銷書《大江大海1949》,也被我這印刷廠小工出身的老編一語道破:「凡是一本書的封面上,作者名字大於書名的,在買之前就要小心了。」不但被我改為改名為「大江大海大爛書」,連她的成名作《野火集》,我也為她保留與《南海血書》《弟弟我在黃埔》《亮島家書》《梅台思親》《守父靈一月記》等書一起,成為競逐台灣戒嚴時期十大爛書的保障名額。
然而讓鄉民們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去年文化部想要舉辦「台灣設計蔣」,藉以表達老蔣伉儷情深;提升全民夫妻恩愛、家庭和樂,以達社會教育之功能。偏偏不識「時務」的我,就是要用蔣經國的家書,證明老蔣對毛夫人家暴;用老蔣自己的日記,證明他多次嫖妓與罹患淋病;用老蔣登在《申報》上的廣告,證明宋美齡只是他的「小五」。
可是一碼歸一碼,即使在理念上我與他們勢如寇讎,我仍要替今年文化部所主辦的金鼎獎按一個小小的讚。文化部裡負責出版業務的官員,大多來自新聞局,甚至還有更早期來自警總的,他們再笨也不至於不懂史明與RCA的敏感性。
從前綠營擔心政府辦的出版獎會獎勵到對岸的簡體書,因此要嚴格監督報名者須檢具台灣國籍。然而這次獲獎的這兩本異議書,報名時用的是工作小組,既不是自然人,也就無從考證國籍;如果要用行政手段技術性干擾,就用報名參獎手續不全,從缺這兩本會讓大官們難堪的書也並非難事。
因此我要為龍部長以及她屬下的公務員們按一個讚,他們明知在自己搭建的舞台上,必然會有「亂黨」上台,卻仍勇於跨出這一步。別小看這一點點的變革,政府機關主動從文化上落實轉型正義,讓很多戒嚴時代的受難者,不用繼續在陰暗的角落裡飲泣。將領獎台變成社運場子,這一天從解嚴起,我們已等了二十多年。
媒體記者與文史工作者對當權者應當監督,但批評也應詳加查證。金鼎獎典禮結束後,龍應台立即離場而沒有回應異議者,與什麼冷血或傲慢都無關,原因簡單的不得了,就是趕場沒空。其他金馬獎或金曲獎等有電視轉播的頒獎典禮,為了廣告商的權益,絕不能讓典禮超時太多,因此一旦台上來賓發言超時,主辦單位就絲毫不留情面,立即將麥克風逐漸上升或下降,甚至直接消音。
但今年出席金鼎獎頒獎典禮的來賓都很清楚,由於主辦者對出版業還是相對人情味多了些,所以即使已事先告知所有上台領獎者,龍部長甚至江院長也都節制,並未上台官腔官調,頒獎者也不多話,但仍有獲獎者不自愛,一上台就霸著麥可風不放,像是進了KTV。更糟的是很多人上台還不用講稿,或是拿著明顯就會超時好幾倍的講稿,天馬行空的拖拖拉拉。主持人王文華滿頭大汗,無論怎樣明示暗示,原定下午4點20分結束的頒獎,仍然拖到5點20分還是結束不了。
由於典禮嚴重超時,以至江院長必須離席趕下一行程,原本他在台上親自頒發年度圖書大獎給《拒絕被遺忘的聲音》作者群,社運舞台必然更熱鬧,不料卻被同業的「歹戲拖棚」搞砸了。很多人領完獎就先走了,龍應台能撐到典禮結束已經不錯了。獲獎者上台致詞不好好準備,超時冷場了又不願下台,這是台灣人的通病,金鼎獎日後也應比照其他金系列獎項,致詞一超時就消音,否則這問題永遠無解。
龍應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媒體記者與文史工作者仍應繼續從嚴監督,更應從重批判;但對於她正確的決策,即使只是些枝微末節,異議者也應不吝肯定。對於龍應台在這屆金鼎獎的表現,我會給她按一個小小的讚。
2014-08-14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出版界盛事第卅八屆金鼎獎昨頒獎,非文學圖書獎得主《史明口述史》的小組成員上台領獎時高分貝要文化部長龍應台「尊重台灣文學」、「拒絕文化殖民政策」;年度圖書獎得主《拒絕被遺忘的聲音:RCA工殤口述史》成員,也當場拉起白布條,呼籲政府勿為經濟成長,賤賣勞工健康、污染家園。
史明口述史小組 籲尊重台灣文學
「龍應台的文化政策很明顯,就是把台灣文學當做次要,如何安插人馬才是重點!」史明口述史小組成員藍士博在台上高聲嗆龍:「更嚴重的是,現在文化部都以華人、華語做主打政策,其實是包裝黨國復辟的文化,因為以『華』出發,台灣就不是中心。」
藍士博強調,文化部要做的應該是客語、台語、原住民語無形文化的保存,或是將這些語言所使用的文字標準化,「政府擁有最多資源,龍應台不該眼睛只看著中國,腦袋只想著華文」。
藍士博說,為了當面跟龍應台表達訴求,他們身穿「野火今何在」、「自己的出版自己救」的黑T恤上台,要求龍「尊重台灣文學」,強調龍怎麼對待台灣文學,台灣文學就會怎麼對待她!龍應台是否真正重視台灣文化,將決定他們下次行動的強度。
龍坐台下沒反應 典禮結束就走人
不過,坐在台下的龍應台沒有任何反應,也不接受採訪,典禮結束後就以另有行程為由,匆匆走人。
另群得獎者 台上拉布條控訴政府
《拒絕被遺忘的聲音:RCA工殤口述史》作者群上台領取年度圖書獎時,拉開「為正義成果堅持到底」的白布條,罹患鼻咽癌的RCA受害者黃春窕,口齒不若常人清晰,但她堅持朗讀信件,控訴政府對於外國企業造成土地污染零把關,也完全沒有行動,留給勞工的只有疾病跟死亡。政府連處理高雄氣爆事件都能淪為口水戰,甚至請有污染惡名的GE公司承包核四,「政府頭殼完全壞了」。
該書記錄美國無線電公司(RCA)於民國六十年代在桃園廠址傾倒有毒廢料,污染土壤及地下水,導致員工罹癌的過程。全書由RCA受難勞工及家屬口述,見證台灣工廠工人在加工出口時代的勞動、生活與病痛經歷。
本次雜誌類評審、東吳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連文萍,恰好也是RCA自救會成員家屬,一聽到該書獲獎,便止不住落淚,她強調得獎能讓更多人看見這些弱勢員工,因為國人若不重視,類似的工殤事件會層出不窮。
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專員賀光卍感慨表示,RCA工殤事件夠格得金鼎獎,但在法律訴訟與求償過程中,政府完全沒有伸出援手。RCA自救會會長劉荷雲說,經過小蝦米鬥大鯨魚的十五年訴訟,獲頒金鼎獎也算是另一種「遲來的正義」,或許能因此在法庭上向RCA公司具體求償。
2014/08/15 |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今年金鼎獎得獎名單令人「意外」,出現許多「異議分子」,包括因服貿議題與文化部槓上的大塊董事長郝明義。「這是新聞局時代不會出現的得獎名單!」文化部長龍應台表示,文化部接手金鼎獎後,改革的第一步是在評審機制中納入多元觀點,比方加入參與公民運動的知識分子。 金鼎獎頒獎典禮話題不斷,年度圖書獎頒給「拒絕被遺忘的聲音:RCA工殤口述史」,工傷受害者上台領獎致詞發出「被遺忘的聲音」,令人動容。獲非文學類圖書獎的「史明口述史」,領獎者在台上高呼「尊重台灣文學專業,拒絕殖民文化政策」,將領獎台變成社運場子。 龍應台贈獎給特別貢獻獎得主郝明義更是典禮高潮。這一年頻寫文章批判龍應台的郝明義,從龍應台手中接過獎座;兩人相視一笑的畫面,肯定是台灣出版史上歷史性的一刻。 「這可能是金鼎獎舉辦卅八屆以來,第一次有這樣的人和書得獎!」龍應台表示,過去金鼎獎由新聞局主辦,新聞局從「管制」出發,評審團不可能讓郝明義這類「批判政府」的人和書得獎。兩年前文化部接手金鼎獎之後,她希望讓金鼎獎保有「文化純粹性」,改變的第一步是評審機制,「我想把異議聲音帶進評審團!」 龍應台表示,保持評審團的多元性,是讓金鼎獎貼近社會、走向大眾的關鍵。台灣公民意識崛起,她看評審名單時,特別重視是否有參加公民運動的知識分子加入,如參加太陽花運動的設計師聶永真,就是雜誌類評審。此外,龍應台還要求讓關注兩性平權、族群議題的專家學者加入,甚至要求讓南部、東部的專家學者加入,藉此消除地域隔閡。 龍應台透露,圖書類評審團召集人、文經社主編管仁健,是她特別要求加入評審名單。龍應台認為他對歷史的爬梳,「別有一番見解」,雖然她也讀到管仁健批判自己的文章。 龍應台說,未來金鼎獎會繼續修正。除了持續注意評審團的多元性,還會讓獎項更精簡,才能聚焦得獎作品,打造金鼎獎的明星效應。
【2014/08/15 聯合報】 |
|
||
第38屆金鼎獎頒獎典禮13日頒獎,今年的得獎名單出現相當比例的社會關懷,文化部長龍應台14日舉辦媒體座談時指出,本次金鼎獎的評審委員組合上,今年首度邀請具有公民運動背景的學者專家,新思維讓金鼎獎的評審團有了不一樣的激盪。 學者專家包括在歷史研究極具批判力的管仁健、長期關注媒體改革的劉昌德、實際推動同志運動的作家紀大偉、積極參與太陽花學運的設計家聶永真等,龍應台表示,也因此今年獲獎的書籍《史明口述史》、《拒絕被遺忘的聲音:RCA工殤口述史》,以及獲得雜誌專題獎的「我買了國家公園!?」等類書籍,都是社會關懷類型。
其次,為過去被視為「配角」的編輯、設計、插畫,打上聚光燈,今年金鼎獎新增包括編輯、設計、插畫等個人獎項,要讓他們成為「主角」;龍應台表示,這些獎項強調的是出版產業團隊合作價值,以及產業鏈各環節的重要性。只有每個環節都實力堅強,出版產業才能壯大。 她也提到,金鼎獎今年新增的「年度大獎」,對文化部來說是最大的挑戰,就像影視音有明星人物帶動產業發展,出版也需要年度明星出版品,帶動閱讀,刺激買氣,改變出版產業體質,讓出版獲得更大的社會關注。 今年,獲得年度大獎的《拒絕被遺忘的聲音:RCA工殤口述史》,吸引了媒體的目光,不僅讓這本書成為重要的讀物,美國家電當年在台灣造成污染的「RCA事件」也再次喚起社會的公安意識。 【2014/08/14 經濟日報】 |
文化部今(19)日公布第38屆金鼎獎得獎名單。
文化部表示,去年金鼎獎首度將金鼎獎、數位出版金鼎獎及國家出版獎合併辦理,今年爲了更貼近市場與讀者,回應各界對金鼎獎期待,文化部重新規劃本屆金鼎獎,除調整、新增獎勵項目外,總獎金亦自390萬元提高至600萬元,本屆共有1,791件作品報名,角逐包括數位出版類、雜誌類及圖書類三大類組共計有22個獎項,另新增優良出版品推薦數名。
今年金鼎獎新增圖書類個人獎項,包括圖書編輯獎、圖書設計獎及圖書插畫獎,以凸顯產業各環節從業人員的軟實力。「圖書編輯獎」得獎者胡文青先生,所編輯的作品《圖解台灣製造─日治時期商品包裝設計》(晨星出版有限公司)將日治時期超過500種的商品包裝作設計風格上的分類編輯,以逐一解析說明視覺設計與時代風格的關係,是一件多面相呈現商品包裝歷史意涵、又深入解析包裝設計符號學的編輯佳作;「圖書設計獎」得獎者楊啟巽先生所設計的《公東的教堂--海岸山脈的一頁教育傳奇》(本事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圖書插畫獎」則由淦克萍女士以《台灣好野菜:二十四節氣田邊食》(晨星出版有限公司)奪得。據評審委員表示:臺灣現今出版設計及插畫風貌多樣化,因媒材的精進,而呈現豐富面貌,並與文字內容的意念結合而豐盈發光,其設計及插畫跳脫制式框架,新穎且風格多變。在今年的參賽及得獎作品中,原創性較強的大都是獨立出版的小眾圖書,是極具創意潛力的一群出版尖兵。未來仍期望能有更多圖書設計及插畫優秀作品踴躍參賽,激起更多對此領域的投注力及創造力發想。
雜誌類參賽作品競爭激烈,其中,「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的《30雜誌》《未來少年》分獲財經時事類及兒童及少年類獎兩項大獎,表現亮眼,人文藝術類則由《双河彎》獲得。其他獲獎作品例如《小日子享生活誌》對於生活細節用心經營;「真相台灣」《今週刊》聚焦環境生態,展現了全新的人文觀念與風景體現,皆屬難得之作;圖書類14件,包括唐諾的《盡頭》、李渝的《九重葛與美少年》、紀錄職業傷害的《拒絕被遺忘的聲音:RCA工殤口述史》等等,獲獎作品呈現臺灣出版多元特色,評審委員表示,呈現對環保關懷、公民參與、以及為弱勢發聲引發關注,在保留過去生活記憶的同時,更發掘了臺灣角落的美,展現人文關懷引領人文思考及美學發展的新趨勢。
本屆金鼎獎數位出版類參賽作品中,則有許多讓人驚艷的優秀作品,展現國內數位出版的長足進步,例如獲數位內容獎的《親愛的》優質的內容,設計質感佳,閱讀體驗流暢,值得肯定;《LINE每日英文》獲數位創新獎則結合熱門的社群通訊軟體,在平臺整合及閱聽互動服務上積極創新,看到以讀者為出發點的用心。
今年由三大類組評審團共同評選出之特別貢獻獎,由郝明義先生獲得,獲選理由為「郝明義先生投身出版事業,自1989年發起籌組出版社代表團,赴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書展参展;1996年承辦台北國際書展、擴大展覽之規模;尤其2003年台北國際書展陷入走向及永續經營危機,他登高一呼,不辭艱辛,推動成立台北書展基金會,數十年來,熱心積極推動参與國際書展,鼓吹臺灣成為世界華文出版中心,為出版事業盡心盡力,具有卓越成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