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6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新政府規劃設立「類主權基金」,有學者提出多項疑慮,包括公平性(如何選擇產業與分配)、爭議性(公家與民間合組必然多所爭議)及風險性(投資失敗機率高),學者建議,強化現有的國發基金機制即可,「類主權基金」會很棘手。
新政府擬成立「類主權基金」,由國家扮演點火角色,以強化我國產業競爭力,對抗中國紅色供應鏈;不過,部分學者對此政策提出不少疑慮。
主權基金投資績效比民間差
淡江大學產經所教授許松根表示,當前台灣經濟問題很嚴重,讓即將接手的蔡英文政府面臨很大挑戰,但類主權基金或國家級投資基金,絕對不是一帖好的藥方。他直言,全世界的主權基金,有幾個是真正有績效?由公部門主導的投資怎麼可能比民間好?
許松根指出,很多人拿新加坡的淡馬錫控股公司做例子,但兩國國情相差甚遠,如果台灣也這麼做,馬上會被攻擊是「黑箱」,甚至還會遭到攻擊有圖利特定財團之虞。
「現在就已經有國發基金,只要充分發揮這個機制就很足夠了。」許松根說,提高產業競爭力,政府應該只要扮演「協助」的角色,民間做的一定會比公部門更好,現在就有國發基金可以運用,融資方面也有很多公股銀行,不怕沒有資金。
一位曾在民進黨政府任職的學者也認為,以鴻夏戀為例,若為了取得關鍵技術,類主權基金買下夏普,然後呢?關鍵技術要給誰?況且,主權基金跟民間綁在一起,成員更加複雜,政府公信力與清廉度又不像新加坡受到民眾信任,未來一定會引發許多爭議。
官商勾結、財團牟利問題大
這位學者指出,其他問題包括:民間企業若加入類主權基金,成為國家隊,外界會質疑,可以享有什麼特權?如果不願加入又有何影響?他認為,台灣社會很在意官商勾結、財團牟利等問題,類主權基金很難切割清楚,未來必然飽受批評與攻擊。
2016-03-06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對於新政府規劃成立「類主權基金」,雖有質疑聲音,但亦有學者出面相挺,強調國內資金充裕卻缺乏投資標的,導致錢流向房市;因此,由政府出面統籌引導資金進行投資,除了可增加GDP,更可擴大產業競爭力,這是突破當前台灣經濟困境的戰略。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表示,當前台灣經濟是出口不振、內需低迷,從經濟成長動能來看,投資非常重要;因此,「類主權基金」可以讓政府以有限預算做為「火種」,結合民間資金投入重要產業,不僅有助於提高GDP,更有效協助我國經濟結構轉型與產業升級。
邱俊榮指出,民間不是沒有資金,銀行也滿手爛頭寸,但因國內產業缺乏明確的投資標的,使得資金紛紛跑到房市,也助長房價走高;新政府鎖定五大策略性產業,透過國家級投資基金之運作,應可有效解決台灣「短期」的經濟問題。
不過,邱俊榮強調,若「長期」來看,仍要回歸到產業全面性發展,而非僅鎖定特定產業,讓民間資金願意投資各領域。
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博怡也支持成立「類主權基金」,他表示,過去政府曾有意發展策略性產業,但績效不彰;這次總統當選人蔡英文提出更為具體的作法與配套,尤其在資金籌措方面,透過類主權基金是很好的模式。
黃博怡提醒,「類主權基金」除了股權投資外,若新創企業經營不錯或漸上軌道,需要的是中長期的「融資」;像是綠能產業,至少需要五到七年的融資,可惜國內已沒有可提供中長期資金的工業銀行,這是新政府需要去解決的。
協助升級 對抗紅色供應鏈
對於外界對「類主權基金」的質疑,一位智庫主管表示,台灣經濟受到中國紅色供應鏈衝擊,目前正陷入困境,若不推動「類主權基金」,請問要怎麼讓產業升級?還有什麼更好方法嗎?不能有疑慮、怕被罵就不做,新政府應該要積極推動整體國家發展為目標。
2016-03-05
〔記者鄭琪芳、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總統當選人蔡英文的財經幕僚、台經院副院長龔明鑫昨表示,新政府規劃成立半官方的「類主權基金」,資金來源包括部分國發基金及國內外民間資金,用以投資物聯網、智慧機械、生技等五大創新產業,也考量併購擁有技術的早期創新事業,預計明年即可成立。
創新金融機制 充分利用民間游資
龔明鑫指出,「類主權基金」的規模還要再討論,過去蔡英文曾提出千億元的想法,目前還在估算階段;該基金的財源不是由政府編列預算,且「暫時不考慮動用外匯存底」,而是一部分資金來自國發基金,另一部分資金來自民間,包括金融機構、國營事業、地方政府發展基金、民間企業及外資等,政府將是「類主權基金」的最大股東,但持股不過半。
龔明鑫接受彭博訪問也指出,「類主權基金」由國內外資金組成的民間資本持股過半,且能主導投資評估,如此可具有較大彈性,「台灣民間很有錢,卻等著領定期利息」,而「創新金融機制」恰可充分利用民間游資。他表示,蔡英文團隊希望以創新金融為未來重點發展的產業找到財源,不傾向用舉債、提高政府赤字或政府編列預算挹注產業等傳統財政手段,如此可盡量維持中央政府赤字不超過GDP(國內生產毛額)三%的原則,符合歐盟「馬斯垂克條約」規範。
與國發基金不同 引進專業團隊
至於「類主權基金」與國發基金有何區別?龔明鑫說明,國發基金完全由政府主導,缺乏專業的團隊;「類主權基金」則是半官方,除了有一定的監督機制,並可引進國內外專業團隊操盤,做出專業的投資判斷。
龔明鑫表示,「類主權基金」投資標的將以創新產業為主,除了蔡英文選前提出的物聯網、智慧機械、新能源、生技和國防產業等五大創新產業,也考慮投資擁有技術的早期創新事業;這些新興產業風險較大,但具有未來性,由「類主權基金」參與投資,可由政府分擔風險,並發揮點火的效果。
養小雞概念 著重早期創新研發
他指出,不同於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公司等主權基金去買現有成功事業的「大母雞」,蔡英文團隊研擬的類主權基金,「主要著重在支持早期的創新研發」,這是「養小雞」的概念。
至於成立「類主權基金」的方式?龔明鑫指出,初步有兩種方式,一是在國發基金下面再成立子基金、一是訂定「特別條例」。若要訂定「特別條例」,預計年底前提出,明年即可成立「類主權基金」。他說,近來台灣經濟陷入衰退,「類主權基金」應盡快成立。
2016-03-05
主權財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簡稱「主權基金」,指由國家政府所成立,由專門政府投資機構管理,用於中長期投資的金融資產或基金。主權基金的資金來源通常包括國家資產、外匯儲備、自然資源出口盈餘及國際援助基金等;目前主權基金規模最大的幾個國家,包括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科威特、挪威、中國、新加坡等。
至於新政府規劃成立的「類主權基金」,雖然政府是最大股東,但將引進民間資金,定位為「半官方」色彩,並非完全由政府主導;而且投資標的鎖定風險較高但具未來性的「創新產業」,例如生技醫藥、物聯網、新能源等,與一般主權基金大舉併購已成功企業的定位有所不同,因此稱之為「類主權基金」。(記者鄭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