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31 23:12經濟日報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

 

力晶科技轉型晶圓代工有成,內部估算去年獲利逾100億元,連續六年達到獲利百億元目標,寫下記憶體廠轉型晶圓代工的驚奇一頁。

 

力晶集團執行長黃崇仁透露,集團計畫明年由改名後的力積電申請登興櫃,預估2021年重返上市。

力晶曾在台灣DRAM業叱吒風雲,但也因DRAM價格崩盤,重重跌了一大跤。2008年因嚴重虧損,導致股票下櫃。

黃崇仁透露,力晶轉型晶圓代工後,目前接單狀況很好,內部估算去年獲利再度超過百億元,每股純益逾4元,但實際數字仍需等會計師簽證及董事會通過,並積極規劃重返上市。

他透露,力晶集團內部已啟動上市規畫,旗下100%控股的8吋廠子公司鉅晶更名為力積電;今年中把力晶科技的三座12吋晶圓廠及相關營業、資產讓與力積電。

明年將擁有三座12吋廠、二座8吋廠及逾6,000名員工的力積電,將以自有獨特產品技術的專業晶圓代工廠的產業定位,登錄興櫃,預估2021年在台灣重新上市。

黃崇仁強調,力晶轉型晶圓代工,無法和台積電一樣拚先進製程,卻找到由原本累積極豐富的記憶體製造經驗,在利基型產品找到一片天。

隨著第五代行動通訊(5G)、物聯網、車聯網等應用時代來臨,他強調,過去很多集中在伺服器處理的大數據,未來會改由終端產品就具備處理能力,都給力晶大展身手的好機會。

他透露,力晶目前正與以色列公司合作開發整合DRAM、微處理器、快閃記憶體和部分連網晶片的整合型記憶體,內部將這項產品定位為運算記憶體,預料今年導入試產。此外,力晶也積極開發磁阻式隨機存取記憶體(MRAM),但目前不便透露合作開發廠商。

黃崇仁表示,5G商轉後,對具運算功能的記憶體將呈百倍速度爆發,力晶集團也積極爭取蘋果供應鏈的驅動IC廠重回力晶投片,加上生技晶片未來在醫療檢驗市場應用量相當驚人,這也是力晶決定啟動在苗栗銅鑼新建全新12吋廠關鍵。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圖/經濟日報提供

 

力晶集團執行長黃崇仁昨(31)日表示,力晶集團在大陸布局相當順利,與合肥官方合資設立晶合12吋廠,專注於生產驅動IC,目前月產能已拉升至1萬片。

談到美國記憶體晶片大廠美光控告福華晉華案,美國司法部也介入調查,黃崇仁認為,「這是件非常嚴重的事,絕不能小覷。」他強調,這在過去相當罕見,已掀起當地的寒蟬效應, 預料將阻斷中國大陸發展DRAM之路。

他指出,很多市調機構原預測大陸干擾DRAM市場,將隨晉華和合肥長鑫等投產受阻,減輕對DRAM負面干擾, 只要美中貿易戰等不確定因素消除,DRAM下半年應可回溫。

黃崇仁透露,在聯電陸續解編為福建晉華開發DRAM的研發團隊後,力晶短期內不會貿然接收這些研發人員,也不會到大陸或為大陸廠商開發DRAM產品。至於力晶旗下與合肥市政府合資的晶合,也只會專注在代工面板驅動IC,不會生產DRAM產品。

外傳力晶與合肥官方拆夥,黃崇仁鄭重澄清,強調純屬謠言,晶合生產驅動IC仍照既定計畫進行,目前月產能由拉升至1萬片。

黃崇仁認為,美中貿易紛爭,雙方僵持不下,讓各產業充滿不確定因素,半導體產業也會受影響,大陸科技廠原本多會在新年度轉換時備有較多的庫存,但目前因不確定性高,會先降低庫存水位,預料第2季庫存調整消化,下半年應會回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