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為可以編修扶養的關係,首度用手機報稅,
結果一分鐘左右就報完了…,
比以前電腦報稅要用憑證什麼的,快多了…。
報稅的時候,發現2021年的股利收入已達80萬,
當初在2007年底買下第一張股票,
2010年開始學習關注股市,
在2011年底,投入除生活費之外的全部積蓄,200多萬。
希望可以達成每年有50萬股利可領。
本金有點封閉式,就這麼多了,沒辦法再增加,
最初都把股利再投入,到最近幾年,開始把股利挪一些來貼補家用。
過了10年,股利所得已經超越目標了。
回首過去,
真心覺得自己幸運,
感恩。
當初因為本金的關係,所以設定的是分散買約20檔股票,
如今因為資產的增加,
加上期間因為政府有扣抵稅額、補充保費等不利於散戶的稅制變革。
目前的想法是,分散買約50檔股票,每檔約30萬。
有些市值已經超過的(如寶雅、勝一、高技,如果還對營運有信心,就留著,不然就減碼)
沒想到,已經可以組成屬於自己的台灣50了…
會想自己組,而非買ETF(雖然前些年績效是有超越ETF,但近幾年已經無法甚至落後了)
主要也是關注產業,多少也學點東西(但其實大多還是天書就是了)
目標是,想買就買,想賣就賣,不用因為大盤起伏,而有太大的情緒波動。
也不用因為個股起伏,而太過了煩心(手中寶雅持股市值打4折,市值已經被勝一超越了,沒想到寶雅會走到這一步,但因為其實換算歷年股利已經零成本,所以…)
不求大富大貴,
只要每年能有一定維持生活的股利收入就夠了。
這樣就算家中有事,無暇顧及股市,也沒事。
畢竟,人生有太多其他需要煩心的事了…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