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銀行清呆卡 牽動資本適足率

金管會規劃2024年起銀行計算資本適足率(BIS)規定將接軌國際,竟意外燒到信用卡業務。依新規,2024年起各銀行呆卡戶、新戶及12個月內曾有循環繳款者(非循環戶)這三類持卡人的「信用額度」將吃掉銀行資本,使各銀行高層繃緊神經。

 

金管會官員解釋,各銀行對信用卡戶、給了信用透支額度,就算成了呆卡,這個「信用透支額度承諾」依然存在,日後也有可能被動用,依新規,2024年起將新增一個10%的信用轉換係數,之後再乘上對應的風險係數。

 

一、呆卡戶,指12個月內無需繳款者,計提資本是:信用額度×係數10%×權數45%。等於每10萬元信用額度,須提4,500元資本(10萬×10%×45%=4,500)。

 

這影響有多大?據金管會8月底統計,全台信用卡總流通卡數是5,767萬張,但近半年有消費紀錄的有效卡卻僅有3,683萬張,未開卡或未使用的「呆卡」約有2,084萬張,活卡率63.8%。

 

若以全台這2,084萬張呆卡、每卡給10萬元信用額度來看,估算全台32家發卡行得因這些呆卡戶最多計提近940億元資本,平均每家最多得計提近30億元資本;但也有業者說,因有些人是同一家銀行有多張卡、信用額度共用,可能只是其中一張變呆,實際計提資本應沒這麼大,平均每家數億、到數十億元之譜跑不掉。

 

另一家民營銀行主管說,當銀行呆卡戶愈多、需計提資本就愈高,又以只剩下一位客戶時,只要這名客戶「變呆」、就開始吃掉銀行資本。

 

該主管坦言,過去各銀行為爭流通卡數排名,就算客戶成了呆卡,也很難「斷捨離」,就是擔心失去了與客戶最後的一絲聯繫,但近年這套思維悄悄改變。

 

一是呆卡成本愈來愈高,包括需支付給國際發卡組織規費、銀行系統維護費等,二是呆卡的權益優惠仍必須持續付費,當卡片愈高級、付費成本就愈高,保守估計平均每張呆卡成本是100元,若有100萬張呆卡,一年就得付出1億元成本。

 

三是,2024年呆卡得新增計提資本,成了壓垮駱駝最後一根稻草,迫使各銀行在今年底大刀清呆卡。據調查,包括中信銀、玉山銀、台新銀、星展銀、永豐銀、一銀、凱基銀、渣打銀等八家銀行都已陸續公告,只要核卡後連續12個月未開卡或是未刷卡者,將通知持卡人停卡。

 

另外,若持卡人12個月內曾有循環繳款者,及過去12個月內無繳款紀錄,指新卡戶,也得新增資本計提。計提方式是:信用額度×係數10%×權數75%,等於每10萬元信用額度,就得提7,500元資本(10萬×10%×75%=7,500)。

 

銀行資本適足率計算,是自有資本(分子)、除以風險性資產(分母),而風險權數是指每一種資產(如授信、投資)需計提資本,當風險權數愈高、銀行需計提資本愈大,分母擴大、算出適足率就會下降,銀行就會縮減該項業務。

 

金管會跟進採行最新巴賽爾協定,是希望讓整體銀行業評估風險時更具敏感性,藉此強化風險承擔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