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方式回歸正常,高力8月營收估反彈
精實新聞 2013-08-27 11:02:17 記者 王彤勻 報導
高力(8996)因6月營收受客戶改變運輸方式影響,僅認列20天左右,外界原本預期,遞延的訂單將會延至7月認列,推升7月營收創高,惟實際成績單開出,高力7月營收仍月減7.19%來到1.72億元。對此,高力表示,主要是7月中下旬起,客戶又將運輸方式的要求從空運改回海運,而由於營收認列時間是根據到貨時間計算,因此估計要等到8月,營收才會見到反彈。
高力已揭露Q2財報,營收微幅季增5.21%來到5.96億元,寫下單季營收歷史新高,不過因燃料電池hotbox出貨增加(而此部分毛利略低),單季毛利率的23.01%略低於Q1的23.41%,營益率也受包括真空爐維修、空運等費用偏高的影響,從Q1的9.05%降至Q2的8.21%,不過因業外收入增加,稅後淨利則微幅季增5.72%為4852.4萬元,EPS為0.66元。
高力指出,因排除了真空爐維修以及空運成本較高的影響(改回海運),因此Q3營業費用可望下降,估計營益率將能見到回升。
高力產品組合以SOFC燃料電池熱交換器(即SOFC當中的hot box)為主,佔整體營收比重超過5成,而去年底開始,高力也開始針對SOFC的部分週邊零組件進行小量出貨。此外,用於大型空調和冷水機冷卻的板式熱交換器則佔高力整體營收比重35%左右,剩下的15%則包括輥輪相關產品和熱處理相關、金屬製品等等。高力目前hot box為100%外銷,出貨給美國的燃料電池大廠Bloom Energy,再供應給企業的發電系統使用,目前包括Apple、Walmart、Google等都有採用Bloom Energy的SOFC燃料電池,等於間接成為高力的客戶。
關於各產品線後續營運展望,高力表示,金融海嘯之後,熱處理器的淡旺季已不太明顯,不過傳統來說,Q1因工作天數影響,Q3則因7月車市歲修影響,此產品線這兩季會較淡。而因氣候溫度波動大,需要運用暖氣系統,因此板式熱交換器會以Q4較旺。
至於hotbox方面,法人則分析,高力是與另一印度廠商共同供應BloomEnergy的hotbox訂單,其中高力供貨比重達6成,估計高力上半年的hotbox出貨量約在1000台左右,下半年出貨量則會再攀高。
全文網址: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188e7916-a9ab-4725-b4b1-424437b91587#ixzz2d8avVApT
MoneyDJ 財經知識庫
燃料電池今年出貨料倍增,康舒/高力營運看旺
精實新聞 2013-03-12 09:45:41 記者 王彤勻 報導
近年來替代能源漸受矚目,而隨著美國大量開採頁岩氣、帶動天然氣價格下滑,進一步推升客戶對以天然氣為原料的燃料電池(SOFC)需求大增,打入美國燃料電池大廠Bloom Energy供應鏈的電源廠康舒(6282)、以及供貨hotbox(燃料電池熱反應爐)的高力(8996),去年營運都繳出不錯成績單。而展望後市,在SOFC今年出貨量仍有翻倍成長力道下,康舒、高力對今年營運續看樂觀。
目前康舒於燃料電池的營收佔比雖僅有2-3%,惟公司預估,今年隨著SOFC整體產業規模的放大,燃料電池於康舒的營收佔比可望升至5%。
康舒工業用電源事業部總經理萬建國表示,近年美國風災、雪災頻傳,且美國政府又對店家釋出一旦斷電4小時、生鮮食材就必須處理掉的規定,加上相較於風力等替代性能源,燃料電池的發電穩定度更佳,也因此讓連鎖超市、大賣場對燃料電池的採用意願大增。
他強調,燃料電池即使在風災過後也能完全正常運轉,因此事實上不僅是有保存生鮮食品需要的賣場,包括其他對能源穩定性、發電效率相當重視的IT產業(比方桌上型電腦和伺服器產業),對燃料電池的需求也不斷在成長。
萬建國分析,燃料電池需求的成長,一方面固然是受益於天然氣價格下降,但一方面其單位發電密度也一直在提升,因此目前市場每年都是以倍數在成長,康舒也可望在此產業趨勢中受惠。
若以康舒目前各地區產線佈局來看,產能仍以中國東莞廠區規模最大,約佔整體產能的70%左右,武漢約佔20-30%,其餘則包括淡水、菲律賓廠區。其中,東莞以生產消費性電子、工業用電源產品為主,產線共22條左右,目前已沒有缺工的問題。武漢則以生產消費性電源產品為主,今年將持續進行擴產,估計產線將由原來的10條擴張至15-16條,而原本以生產工業用電源產品為主的菲律賓廠區,今年也會開始增加消費性電源的產線,至於淡水則是生產燃料電池和工業用電源產品的基地。
萬建國指出,燃料電池客戶基於專利保護考量,目前還是希望康舒以台灣做為生產基地,不過事實上目前康舒燃料電池的淡水產線已經相當滿,也正在和客戶協調其餘產線配置的可能。
至於高力目前SOFC燃料電池熱交換器(即SOFC當中的hot box)為主,則佔整體營收比重超過5成,而去年底開始,高力也開始針對SOFC的部分週邊零組件進行小量出貨。展望今年成長動能,高力指出,主要還是受益於各國政府的獎勵政策,以及對節能環保能源意識的升起,SOFC市場持續擴大,將能帶動hot box出貨持續拉升。而有別於SOFC也可以應用在汽車市場(如燃料電池車的蓄電池),或可攜式的產品,高力SOFC hot box的應用面則以電站為主,主要客戶為美國燃料電池大廠Bloom Energy。高力指出,公司hot box出貨量已從2011年的800顆成長至2012年的1150顆左右。法人則估,高力今年hot box出貨量有望成長至2500顆以上的水準,較去年的1150顆翻倍跳增。
全文網址: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2051e2b0-bb77-4f06-bdf3-dd31bc68b85b&c=MB06#ixzz2NIDGfWTP
MoneyDJ 財經知識庫
油頁岩氣帶動營收康舒早盤開紅
|
|
||
電源供應器廠康舒(6282)主要客戶IBM上修今年在大型主機的出貨,康舒對於今年的展望樂觀,預估全年營收可望呈現2位數成長,由於毛利率可望維持並向上,因此獲利的成長幅度大於營收,第1季的獲利會優於上一季的獲利。今年主要的成長動能來自於雲端相關電源和燃料電池的轉換器。 此外,由於油頁岩掀起的新能源革命,帶動燃料電池的需求,美國多個州政府要求康舒前往美國設廠就地供應,康舒今年的新能源將會倍增到占營收10% 以上。康舒今日早盤股價以紅盤開出,至9點45分左右上揚0.45元為24.95元。
【2013/03/12 經濟日報】 |
全文網址: 油頁岩氣帶動營收康舒早盤開紅 | 財經 | 即時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6/7752980.shtml#ixzz2NHzu41yo
Power By udn.com
頁岩油氣:能源救星?! 解讀頁岩氣對全球及產業之衝擊
|
|||
‧萬寶週刊 2013/01/04 | |||
自2004~2008年人們看著懸掛在各加油站油價牌上居高不下的數字,每個人都在想:回家倒頭一睡,明天早上的油價會不會又更高?而這又回到一個老生常談的辯論議題,究竟人類該早日珍惜資源...... | |||
【撰文/袁啟軒】
自2004~2008年人們看著懸掛在各加油站油價牌上居高不下的數字,每個人都在想:回家倒頭一睡,明天早上的油價會不會又更高?而這又回到一個老生常談的辯論議題,究竟人類該早日珍惜資源,或者我們在面臨極限時就會發展出更好的生存之道?頁岩油氣的出現或許將在未來的辯論賽中為反方加入一決勝關鍵。 頁岩油氣的由來 過去因開井成本/產量比過高且技術尚未成熟,頁岩油氣的大量開採並不常見,但在石油價格高漲與擁有全球前2蘊藏量的狀況下,美國不斷地研發水力壓裂(hydraulic fracturing)與水平鑽井(horizontal drilling)應用技術,大幅提高了頁岩油氣產量,也才有了近日媒體的大幅渲染。 頁岩油、氣並非一體兩用,頁岩油是透過油頁岩中的油母質加工而成人造石油;而頁岩氣則存於數種岩類頁岩層中,為非傳統天然氣,成份以甲烷為主。2者開採上皆需以高壓將泥砂或液體向地下岩層灌入,使其出現裂縫才得以採取。美國在頁岩氣和頁岩油的雙雙突破,IEA預估2015年時美國藉由頁岩氣,將超越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天然氣生產國,而透過頁岩油,2020年美國將超越沙烏地阿拉伯成為世界最大產油國。
頁岩油氣的戰略地位 儘管如此,由於頁岩油的開採發展較晚,全球儲量還不明確,且開發動機易受全球石油價格與環境污染議題影響,目前的發展趨勢還不甚明朗。反觀開採技術已達成熟的頁岩氣,則逐步加強其對全球能源、石化產業的影響力。美國技術的成熟使得頁岩氣於2007年進入量產,自2005年占年天然氣總產出量的5%上升到2011年的34%,美國能源資訊局EIA預測頁岩氣的重要性將持續提升,預計在2035年,頁岩氣產量比重將可達49%。頁岩氣的量產將大幅降低北美天然氣售價,惟目前美國仍為天然氣進口國,估計2013~2014年對亞洲塑化產業暫無太大影響,但在2016年美國成為淨出口國後,勢必造成產業大洗牌。 面對此威脅,亞太、歐洲都積極布局非傳統天然氣。亞太地區的頁岩氣蘊藏量,以中國大陸、印度及澳洲較為豐富,中國大陸在頁岩氣蘊藏量上與北美難分軒輊,近期動作頻頻,中國海洋石油、中石油等大陸企業在2012年投入大量資金向加拿大、北美等能源公司合作或併購,2012上半年陸企在能源及礦產完成的12起海外M&A,即占同期海外M&A總金額66.4%。惟水平井及水力壓裂技術不足以及中國開採深度較深,預計在十二五間仍難以量產。在歐洲地區方面,由於非傳統天然氣開發可能對環境產生莫大之衝擊,在部分國家已引起相當激烈的爭辯,目前法國及保加利亞已禁止頁岩氣的開發。
對台灣石化產業的衝擊 頁岩氣含有約10~20%的乙烷、丙烷、丁烷等,可以經過裂解和轉換成為上游原料如乙烯等,因此預期未來乙烯、丙烯和其下游的大宗石化品會受到頁岩氣價格競爭。而亞洲地區的石油腦製程廠商向來是全球市場邊際成本業者,以頁岩氣為進料生產乙烯的成本約比石油腦為進料成本低50%,未來面對美國大量以頁岩氣新建之乙烯廠,所帶來新產能、新技術威脅,利潤空間將更加微薄。 石化產業一直是台灣經濟成長的重要支柱,產值高達1.9兆,產業中包含台塑集團、台聚集團、和桐集團、南紡集團等國內重量級上市公司50家。台灣石化產業在近年來已經遭受大陸、中東擴充新產能的競爭及外銷大陸市場萎縮的衝擊,未來美國加入戰局,不僅將導致塑化業產能過剩,還能以低價與其競爭,台灣石化產業將受嚴重拖累。然而頁岩氣無法產出丁二烯及苯等化合物,台苯(1310)、國喬(1312)等下游業者因此逃過一劫,卻又因苯價高漲而利潤空間嚴重縮水。台塑美國利用美國已擁有成熟的油頁岩探勘技術,加上德州到墨西哥邊界本就蘊藏著豐富的油頁岩資源,正加速興建天然氣蒸餾分流工廠,未來投產後乙烯、丙烯總年產規模各達240萬公噸、100萬公噸,僅次於麥寮六輕的乙烯293萬噸、丙烯236萬噸,成為台塑集團第2大石化生產重地,且單位生產成本將遠低於麥寮六輕。 台塑(1301)持有其22%股權,受惠於未來頁岩氣製程的低價乙烯競爭力,但本業原有近40%營收比重聚集於乙烯、丙烯衍生物,且台塑化之輕油裂解相關獲利惡化也將拖累台塑、南亞(1303)、及台化(1326)之轉投資獲利,台塑集團未來道路是既艱且長。放眼台灣石化產業在頁岩氣革命下紛紛受挫,有趣的是做馬達的東元(1504)反而受惠,因北美石油業者積極開採頁岩油氣,而東元的大馬達產品可做為開採用的幫浦與壓縮機,目前已接獲不少訂單,惟占營收比重尚少,投資人可持續留意。未來台灣業者若要生存於此波能源革命,只有增加對美頁岩氣相關之投資、或以產品高值化策略及早規劃因應,並積極投入研發,生產與頁岩氣資源國家差異化的產品,才能在下一波競爭中勝出。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