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座起源為何?

博愛座英文「Priority Seat」,直譯為「優先席」,起源於北歐國家施行「無障礙環境」的一環,旨在體貼身障人士的不便,希望他們能和一般人一樣正常地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隨著時代演進,博愛座也開始提倡禮讓孕婦、傷者、病患、年長者、孩童等人優先使用。

通常,博愛座的設計會與其他座位有所區別,藉此呼籲民眾讓座給有需求的乘客。而因博愛座是體現社會溫暖的表現,讓不讓座沒有硬性規定,不方便或不慎忘記讓座的乘客並不會因此受到處罰。

博愛座台灣何時開始有?

台灣的博愛座制度,約可回溯至民國70年。據傳,當時連續發生多起長者搭乘公車意外摔傷的事故,為了保障人身安全,台北市政府便著手規畫在公車上設置博愛座。經過一段時間的倡導,博愛座制度陸續實現在各類大眾運輸交通工具,距離出口最近的地方普遍會設置一定數量的博愛座,提供給行動不便或有座位需求者優先使用。

博愛座爭議有哪些?

博愛座的設置是出於體貼的美德,然而部分人士似乎矯枉過正,認為博愛座只有長輩能坐、年輕人看到長輩就是一定要讓座,道德綁架、情緒勒索的行為時有所聞。長此以往,有些乘客因為害怕被找麻煩,寧可強忍身體不適也不敢坐博愛座。交通部在聽到大眾對博愛座的抱怨後,也曾試辦台鐵博愛座標示改為「優先席」,但成效並不明顯。以下兩點博愛座常見的問題,你或身邊親友是否也曾經歷過呢?

博愛座隱性需求容易被忽略

博愛座早期宣導方式,是以「老弱婦孺」為重點對象,提醒大眾讓座給他們,導致不少人會用過分關切的眼光,檢視坐在博愛座上的人是不是符合老弱婦孺的資格。但其實,正值懷孕初期的女性、受生理期所苦的學生、身上有隱疾的青少年、體力透支的上班族等,這些肉眼看不出的需求也是需求,博愛座也並非老弱婦孺的專屬座位,任何乘客只要有需要皆能使用。

為了減少乘客強制要求他人讓出座位的情況,民國96年,台北捷運便開始發行「博愛識別貼紙」,給任何有需要使用博愛座的人取用。民國101年,台北市政府再提供「好孕胸章」,希望可以避免部分孕婦因懷孕外觀不明顯,而難以找到座位休息的狀況。

博愛座空著難妥善運用空間

縱使車上擠滿人潮,博愛座卻沒人敢坐,就怕惹得一身腥?這樣令人匪夷所思的景象,遺憾的是非常常見,因為不少有著隱形需求的人,擔心引來正義魔人的關注而不敢坐下休息,讓博愛座儼然成為不能輕易靠近的「禁區」。這樣的結果,進一步導致大眾運輸交通工具的空間,難以被妥善利用。

博愛座各國怎麼運行?

許多國家都有類似博愛座的設置,但因國情不同,讓座文化不盡相同。參考其他國家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再加上乘客間彼此多多體諒,或許可以讓台灣的乘車環境越來越好。

美國:有需求直接說

美國公車有專屬於身障人士的座位,根據美國運輸部官網所示,要是身障人士上車,遇到一般民眾坐在博愛座上,司機有權要求一般民眾更換座位,將博愛座禮讓給身障人士。美國運輸部並指出,若有隱性需求的乘客,應主動告知司機其身體情況,以便司機要求其他乘客騰出座位,不能要求司機覺察民眾的隱性需求。

在美國,會出門搭公車的長者,多數自認身體硬朗,並不希望他人讓位。一般人若是貿然起身讓座,雖然是好意,但可能被誤會有歧視的嫌疑。

日本:不喜造成他人困擾

Accessible Japan網站顯示,日本的「優先席」是在1973年的敬老之日,首次出現於東京至大阪之間的火車上,專供老年人與身障者使用。1990年代,優先席擴大使用對象至孕婦、孩童及負傷者。少數如北海道札幌地鐵,則是使用「專用席」的字眼,座位是供長者和傷患人士專用,一般民眾盡可能不去乘坐。

特別的是,日本多數長者並不喜歡被視為需要座位的「老人

  •  

」。因此,讓座給長者常會被婉轉推辭。此外,日本長者以禮為重,不喜歡造成他人的困擾,倘若身體條件需要別人讓座,通常就不會出遠門,或會盡量選擇離峰時段搭車。

南韓:孕婦博愛座紫外線感測器

南韓文化非常重視長幼有序,根深柢固的輩分概念,徹底融入家庭、校園到職場。因此,在大眾運輸交通工具上設有「長者席」,讓座給長者是必須的。即便整個車廂擠滿乘客,長者席也會空著;如果遇到長者卻不讓座,還有可能慘遭訓斥。

2022年,南韓光州地鐵車廂試行博愛座紫外線感測器措施,民眾坐上孕婦博愛座後,會自動語音廣播「如果沒有懷孕請讓座」,提醒乘客將位置讓給孕婦。然而,這樣的措施引來正反評價,有些人認為「這是個很好的方法」,有些人則認為「沒人坐也是空著」。

 

德國:為自己負責,有需要就開口

慕尼黑捷運局的讓座宣導影片中,提醒民眾讓座給長者與孕婦。短片最後出現的貼紙,常見於德國的地鐵及公車系統;右下角圖像代表座位,空心的十字則意味著人道與救助。影片最後的字幕,意思是「請把有標示的座位,讓給有緊急需求的人」。

不過,在德國少有讓座文化,因為乘客習慣為自己負責,長者們外出走動就表示知道自己可以自由行動,不會給他人添麻煩;若真的有座位需求,也大多會直接開口告知坐著的乘客。

澳洲:博愛座有需求再讓位

澳洲的觀念是,博愛座會優先讓給有需要的人;但若有需求者尚未出現,它就是個普通座位,有需要的人出現時再讓位即可。假使乘客真的有隱性需求,也不會羞於說出需求,會禮貌地詢問坐在博愛座上的人能否讓位。

在澳洲,博愛座的精神也不僅限於公車、地鐵,許多公共空間都看得見。例如滿載的電梯中,若出現比自己更需要搭乘的人,不少澳洲人會走出電梯,騰出空間給更需要的人。

博愛座「有需要都能坐」有心讓座「哪個位置都能讓」

為了改善博愛座爭議不斷的情形,2022年底,我國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審查「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針對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53條第3項提到的「未提供對號座之大眾運輸工具應設置供身心障礙者『及老弱婦孺』優先乘坐之博愛座」條文,有意刪除「及老弱婦孺」文字,改為「或有其他實際需求者」等類似文字,擴大優先使用對象。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長簡慧娟在今(2023)年9月21日透露,目前草案已送立法院審查。簡慧娟也提到,許多民眾遇到小朋友、長輩,不論是否為博愛座,都會主動讓位,這是美德;倘若遇到博愛座爭議,雙方甚至因此發生爭執,建議民眾可以找司機或捷運隨車人員協助處理。

不論修正草案最終版本為何,在台灣,法律上本就沒有強制規定博愛座該給誰坐,只要有需要,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博愛座。當所有旅客都有正確觀念,便能減少車廂極度擁擠博愛座卻沒人使用的情況;存在隱性需求者坐在博愛座時,也不會不斷遭到他人質疑。而面對更有需要的旅客,即使坐在一般座位,民眾也可評估是否起身禮讓,這才是博愛座最初設置的美意。

溫馨提醒,讓不讓座完全發自內心,若您有座位需求,建議主動詢問他人是否方便讓座,對方同意時,記得說聲謝謝;對方婉拒時,不要給予負面情緒。切記不要從個人角度,恣意評判他人是否有資格使用博愛座,因為有時隱性需求並不那麼顯而易見,不小心誤會他人可就尷尬了。

 

 

實習記者:陳昭容、吳怡萱

核稿編輯:廖梓鈞

參考資料

 

 

 

-----

李昂行為懶人包-據說現場真相 (但還是要參考李那邊的說法)

https://www.dcard.tw/f/talk/p/253363890

https://www.dcard.tw/f/talk/p/253363285

作家李昂在臉書批年輕人坐博愛座不讓座,日前因被她拍照的其中一名年輕女乘客反駁說法,她再發文要求當事人站出來面對面。該名女乘客今天凌晨在Dcard論壇表示,她最在意的是未經同意就被拍照公審,還有諷刺她懷孕,「希望不會再有人遇到這樣的事情」。

 

博愛座爭議引起廣泛討論,根據李昂原始發文的編輯紀錄,她昨天中午將女乘客的照片撤掉,而關於臉友寫「也許她們可能都是孕婦吧」,李昂回以,「中學生,這個時候懷孕倒是很恭喜」、「而且兩個人一起懷孕?如果懷孕的也可以告訴我,我絕對不會為難他」。這則對話也已經消失。

 

遭指涉的女乘客今天凌晨在Dcard發文表示,目前決定不提告了,畢竟日子還是要照常過。至於李昂要求面對面,她表示,目前是沒有這樣做的打算。她只想安靜的過原本的生活。

 

女乘客表示,她最在意的是未經同意就被拍照公審,當打開臉書、打開新聞,甚至是打開低卡(指Dcard),都能看到她的照片,真的很不舒服。再來,看到文中諷刺懷孕的言論,讓她很無言,不論她的舉動是否正當,都不應該利用偷拍來發文公審,相當不尊重且不公平。「不論我今天的年紀大小,用諷刺的方式去揣測他人是否懷孕本身就是一件充滿惡意的行為」。

 

她表示,她只想回歸平靜的生活,實在沒有太多的精力再去對於李昂的發言做回應;雖然暫時沒有要告,但該留的證據也有留起來。回應的原因,是希望事情可以有一個好的結束。

 

其他網友表示,坦白說李昂的行為真的讓人覺得很悲憤,除了以偏概全年輕人以外,還製造世代對立。這樣會讓以後真的有需求的長輩不敢開口,或沒有人願意讓位子,反而讓整個情況更糟。想到家裡長輩可能無端遭受波及,就覺得很憤怒。

 

另一名網友說,她之前去醫院檢查後搭公車,因身體不舒服坐博愛座,卻被一名阿嬤大罵沒家教,她站起來因低血糖跌坐地上,臉色發白且眼前一片模糊又呼吸困難,對方繼續罵她在裝,其他好心乘客見狀阻止,還有人提供她檸檬鹽糖,司機也安撫她沒關係,「世界上好人還是很多的」。

 

該名女乘客表示,她最在意的是未經同意就被拍照公審,以及諷刺懷孕的言論,不論她的舉動是否正當,都不應該利用偷拍來發文公審,相當不尊重且不公平。「不論我今天的年紀大小,用諷刺的方式去揣測他人是否懷孕本身就是一件充滿惡意的行為」。圖/取自Dcard論壇

該名女乘客表示,她最在意的是未經同意就被拍照公審,以及諷刺懷孕的言論,不論她的舉動是否正當,都不應該利用偷拍來發文公審,相當不尊重且不公平。「不論我今天的年紀大小,用諷刺的方式去揣測他人是否懷孕本身就是一件充滿惡意的行為」。圖/取自Dcard論壇

 

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6012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不是人,一直很有爭議,但最近正義魔人

 

2016年,新北市一名糕餅店李姓老闆娘在搭乘捷運途中,看到兩位北一女學生沒有讓座,於是拍下照片發表在臉書上痛斥:「這是誰家女兒該作(做)雞吧」,引起網友的廣大迴響。後來才了解女學生因為身體不舒服,所以只好坐著。

就在北一女事件發生不久後,台灣師範大學的視障生呂冠霖在臉書上敘述在博愛座被逼讓座的過程,他因為視神經病變,視力從1.2變成0.02,幾近全盲,當時被捷運保全安頓在博愛坐上,但因為呂同學的外觀狀況「正常」,視力狀況也能夠勉強使用手機,因此卻被一名中年婦女指責不能坐在博愛座上,聞聲者也辱罵他能使用手機,是個沒教養的小孩。

無獨有偶,2016年底也有一名燒燙傷友穿著長褲搭乘捷運準備去陽光基金會復健,坐在博愛座時,遭到一名阿伯指責「好手好腳竟不讓座」,此舉讓她當場落淚;隨後在旁陪同的母親解釋後,阿伯才向傷友道歉。對這個爭議,陽光基金會看法與年輕孕婦事件、視障生事件一樣,都因為一般人總是會依外表判定他人是否需要幫助或乘坐博愛座,只是「表面看不到的辛苦」,無法讓人了解。

 

 

 

---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60825/762375.htm

記者黃君瀚/綜合報導

大眾運輸工具設立博愛座,本是道德上的美意,卻不時傳出「讓座爭議」。新北市知名糕餅店「八娘的店」李姓老闆娘24日在臉書上公開PO文,指2位搭乘北捷的北一女學生,看到小孩子沒位居然不讓座,痛斥「真是可恥」,更出言污辱「該作(做)雞」。

美日韓德澳的Priority Seat & 台灣博愛座爭議的

▲李女痛斥北一女學生搭捷運不讓座。(圖/翻攝網路)

李姓老闆娘在臉書上傳2張照片,權限設定為「公開」,北一女學生學號一清二楚。她一張照片上寫著,「穿北一女的制服卻不給小朋友讓座真是可恥」,圖中女學生一手拿手機、一手拿飲料,看似正在打盹;另一張照片寫,「這是誰家女兒該作(做)雞吧」,圖中女學生正戴著耳機看手機螢幕。

美日韓德澳的Priority Seat & 台灣博愛座爭議的

▲李女出言污辱,引發網友怒火,臉書、Line、店家粉專全被抗議訊息塞爆。(圖/翻攝網路)

照片一貼出,引爆網友激烈辯論,多數人認為讓座是美德,但不是必須,更何況北一女學生並非坐在博愛座上,「真替他兒女感到悲哀」、「北一女就要讓位?」「真的是人身攻擊這位大嬸」、「搞不好人家身體不舒服」、「原來不讓位就是可恥就是做雞的」、「善心的人做出來的東西才會好吃」。

陸續有網友肉搜出李姓老闆娘的工作地點、電話、臉書和Line,「八娘的店」粉絲專頁更被1星評價灌爆,「原來八娘的店是賣雞的,我還以為是賣餅的勒」、「可惜最低還有一顆星,八婆的店,不會去消費的店」、「沒有人有讓座給妳的義務,更何況那還不是博愛座」、「不能給0顆星太可惜了」。起先該店粉專以辯解方式回覆網友質疑,「雞孵蛋不是雞嗎?孵蛋不是坐嗎?慣用語是這樣......社會是如此我無話可說。」隨後卻又道歉,「是我不對,我出口太毒傷了學生,對不起。」

美日韓德澳的Priority Seat & 台灣博愛座爭議的 美日韓德澳的Priority Seat & 台灣博愛座爭議的

▲面對網友質疑,「八娘的店」先是辯解,之後又道歉。(圖/翻攝爆料公社)

其中一名被拍的北一女學生表示,她昨天腳真的不舒服,所以一上捷運看到有位子就馬上坐下,過不久便睡著了,另一個女學生也是這樣,不記得有人靠近。後來,有媽媽帶2個小孩上捷運,小孩坐了旁邊空的位子,但媽媽站著,結果李姓老闆娘就暴怒,直接要她們起來讓座,更說「這兩個北一女的不讓座比較可恥」。女學生說,當下她非常生氣,因為這句話她就不想讓位了,「難道北一女就不是人嗎?北一女就一定要讓位,不讓位就是雞嗎?」

▼女學生上爆料公社解釋原委。(圖/翻攝爆料公社)

美日韓德澳的Priority Seat & 台灣博愛座爭議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