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C聯盟均華、志聖、均豪設備廠三雄,近年來成為各界耳熟能詳的企業,志聖股價也有如爆紅遊戲「黑悟空」般,在一年之內市值翻五倍。
志聖總經理梁又文看好未來半導體先進封裝的黃金五十年,設備廠現在要做的就是「選對賽道」,奮力奔馳。
志聖成立於1966年,當年以新台幣5萬元創業,因為草創地點位於台北孔廟附近,取名志聖工業公司,是電子產業、印刷電路板、面板、半導體等產業的熱處理設備專業供應商。
近乎苛求 不能有不良率
梁又文子承父業,在父親、志聖董事長梁茂生全力支持下,成功打入半導體設備產業,2023年獲得台積電卓越量產支援獎。
梁又文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談及他對半導體先進封裝產業的看法,他將先進封裝比喻為寶石切割,已不是講究「良率」有多少,而是一點點差錯也無法容許,不能有「不良率」。
以下為本報專訪摘要。
問:先進封裝已成半導體產業大勢所趨,如何評估此一成長性?您看到什麼商機?
答:我們可以發現,在AI浪潮帶動下,現階段無論是傳統、先進占比高或低的企業,都正往「先進封裝」方向邁進。
台灣西部廊道可視為「先進封裝廊道」,從龍潭、竹南、銅鑼、台中、嘉義一路到台南,一路往南走,構成半導體西部走廊的鑽石供應鏈,每一顆鑽石價值高達百億元。
AI浪潮推進 商機爆發
大部分的人認為,這一波榮景,是半導體產業的景氣循環,但我認為,AI就是算力,算力即國力,已不是單純的科技新應用。台灣發展「先進封裝」,天時地利人和,設備廠要做的就是「跟緊跟好」。
現在的半導體製造業,已不是以前刻板印象中的製造業,有這麼多博士投入,產品要做得很精密,又要能量化,創造很大的效益。
為何台積電良率超好?因為產品已有如科研等級,我們看到的是量化的結果,但其實每一片晶片都是客製化,台積電的強項是代工,服務不同的客戶,依照不同客戶的需求,打造不一樣的晶片。
打個比方,同樣是燒餅油條,燒餅上面要擺十顆芝麻,還是二顆芝麻,要怎麼擺,都要靠先進封裝,將每顆芝麻一顆一顆擺好。
我們現在說的AI模型,分為推理(Inference)及訓練(Training),但最終要求的都是算力強不強,速度快不快,所以每一片晶片的長相,都不會一樣。
精雕細琢 為客戶解憂
對台積電而言,一個客人就是一款晶片,加上封裝,再加上載板,過程非常複雜,又要「精雕細琢」,把它視為寶石切割行業都不為過,就像吃米其林餐廳,饕客注重的是色香味俱全,不會在乎用了多貴的食材,這也是先進封裝的代工費,可以相對昂貴的原因。
在生產過程中,產能利用率及效率就等於良率,每次生產完,更換下一個晶片的製造,我們都會擔心有沒有問題,因為只要一點差錯,損失就是上千萬元。
以前IC設計、晶片代工、封裝廠的責任,分的很清楚,現在已非如此生態,我們設備廠要做的,就是做好服務,為客戶分憂解勞。
輝達和台積就是未來AI的核心,他們贏,整個系統才能贏,我相信這個趨勢,接下來會引領五十年。
志聖成立58年,在公司朝一甲子里程碑邁進的同時,志聖打造的G2C聯盟宛如半導體業的黑馬,成為市場信賴的品牌。總經理梁又文說,G2C聯盟成立的宗旨是為了服務客戶,該聯盟創造了一個平台,藉由更精進的服務,為客戶及企業本身創造更高價值。
梁又文表示,G2C聯盟的出發點很簡單,志聖成立已快一甲子,均華及均豪也已46年,都是非常老的公司,我們早就發現晶圓大廠的生意很好,但是進不去,因為門檻很高,即使技術被認可,但採購進不去,大公司在風控上都有一定的水準。
日本公司也是如此,像羅姆半導體(ROHM),不跟我們直接交易,而會透過商社,為什麼透過商社?因為他要審查(screen),要先檢測我們有沒有能力跟他交易。
台灣的設備廠商常常被買方「講」,規模太小了,那該要多大?客戶說,大概至少要年營收100億元,所以我就說,那我們三家營收加在一起,G2C聯盟因而成型。
梁又文的G2C理論不僅是口號,他說,我們成立G2C聯盟,三家加在一起,不是一個形式,對客人而言,我們是單一窗口,找到一個人,其他人全部都知道,馬上過去替客人解決問題,後來發現,我們抓對趨勢了,客人要的就是「同步互動」。
有一位物理學者稱,下一個世代是量子的世代,量子有一特性叫「量子糾纏」,如同齒輪一樣,一個卡住一個,當一個齒輪轉動時,全部齒輪都會一起動,G2C聯盟正是如此可以做到同步。
他表示,只要聽到工廠的設備有問題,我們的團隊趕快一起去處理,了解問題後,馬上分工,尋找解決之道。其實很像是籃球打快攻,球員拿到球,馬上衝速,一邊將球傳傳傳,所以,我不強調編制,不要形式,追求是快速變換的隊型、創造的效益以及為客戶服務價值。
G2C聯盟其實就是服務生,我去泰國的時候,在當地的東方文華酒店,看到一位印度客人,請禮賓部小弟替他安排租車,禮賓部的人問啊問啊,終於安排好了,這位印度貴客從皮包拿出小費,一拿就是一千塊泰銖。
在東方文華酒店當禮賓部小弟,小費是一千塊泰銖,但如果他去三顆星飯店當禮賓部小弟,拿到的小費是十塊泰銖,同樣做安排泊車的事情。梁又文直指,這就是為什麼大家躋破頭,都要躋進去大公司的供應鏈,因為大公司賺錢,願意付費,「選擇我們的客人,就是選對我們的賽道」。
志聖近年來接連發行員工認股權憑證、實施庫藏股留才,大幅激勵員工士氣,志聖總經理梁又文表示,我們替員工換位思考,員工想成家、生小孩,在什麼樣的前提之下,可以做到?單靠薪水可以嗎?這就是為什麼在前幾年,我們發那麼多股票給員工的原因,希望留住人才。
他說,因為我們是做對的事情,我們買了一些股票,我們沒有預期股價漲那麼多,但公司做對的事,買了一些股票,股價也漲了,員工們好險都拿了。
梁又文笑著回憶,並提到,以前公司也想請員工認股,但「一問三巡」,員工不願意從口袋拿錢出來認公司股票,因以前股價不會動,雖說公司所有權(ownership)是屬於大家的,但公司在行動上讓員工不安,因此,對員工認股權沒有信心。
這幾年,公司在此一方面的經驗還不錯,我們先跟大家溝通,均華2023年發了1,500張員工認股權憑證,發在117元的價位,在股價登上最高峰時,員工等同是拿到10幾億元的獎金,目前有六成員工還留著公司股票,大部分的員工亦是公司股東。
梁又說強調,我不會要求鎖員工股票,因為別人會埋怨。現在很有趣的是,有的人賣早了還認錯回補,且還問公司有沒有股票可買。
產業的景氣起伏落差很大,梁又文及團隊很耐心地跟員工解說,並採取普發型,盡量每個人都有,包括資深助理,都是很基層的員工,其中均華員工更是認一張股票價差逾一百萬元。志聖、均豪及均華尤如設備股的長榮海運,員工被股價嚇醒。
他很欣慰的說,我們並沒有預期股價這麼好,但公司歷年股息不錯,至少員工可以領息,在正向循環下,現在公司找人就容易了。
台灣不少企業近年來進入父子傳承階段,志聖也是一例,總經理梁又文他回憶到公司上班的情況,當時他剛服完兵役後退伍,父親問他想做什麼,他回說還沒有想法。
畢業於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系的他,本來想準備司法官考試,但父親叫他進公司,先看看公司怎麼運作,一個禮拜先來個半天,沒想到一堆法律相關的事找上門,後來他就變成天天上班了。
梁又文打趣說:「我自己以為可以『靠爸』,後來發覺靠不住。」為什麼呢?因為當父親希望他獨立的時候,很多事情沒辦法再找父親商量,對他而言,其實這是一個過程,在經歷一些事情後,梁又文發現,自己的人生要自己決定。但他也強調,在大部分的時候,父親會是他最堅實的支柱。
梁又文是法律、企管雙修碩士,堪稱學霸等級,連服役軍法官,也是考上全國僅12人的涉外軍法官,在中科院負責科專計畫、民間合作等案件,透過產官學研合作,為他打開新的一扇門。
梁又文平時愛讀歷史及策略書籍,打開志聖總部會議室的壁櫥,中英文版本齊全,藏書之多,可以汗牛充棟比喻。
梁又文喜歡讀書,也喜歡送人書,日前他想讀孫運璿傳,卻發現已經絕版,他自掏腰包,請出版社重新付梓,並且一買就是500本,他在校園巡迴演講時,也將書送給學生,希望年輕一輩,也能了解孫運璿為台灣所做的貢獻。從浩瀚書海中,梁又文體悟到經營管理者亟思突破瓶頸的困難,老公司常會被舊有框架限制,因此,他不僅自己去讀企家班,也鼓勵及資助高階主管在職學習,就讀EMBA或企家班,充實管理知識,與異質團體互動,進而對公司管理上有所有挹助。
對於學校老師推薦到志聖集團實習的學生,不限名額,梁又文全數接納,不僅給付學生高於勞基法的時薪,待學生實習結束後,他也樂於替學生寫推薦函,而這些實習生自動自發的回饋,讓他很感動。
有一位在逢甲大學唸書的日籍實習生,在自拍的影片中,稱讚志聖的員工充滿活力,認真工作;另一位清大泰籍實習生,則大讚志聖提供住宿及伙食,令他到窩心。
梁又文時時「換位思考」,了解員工所思所想,並給予「尊重」,他的經營管理之道,讓每一個志聖集團的員工,不分資深或資淺,都感受到有如家人般的溫暖與幸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