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 MVP】義美食品總經理高志明,堅持道德良心,安然度過塑化劑風暴 |
撰文/劉揚銘 |
文章來源《經理人月刊》12月號
|
今年5月底爆發的塑化劑風暴,是2011年對台灣社會造成最大衝擊的事件。起因是食品藥物管理局的楊明玉技正,在打擊假藥專案中,發現藥品含有毒害人體的塑化劑成分,衛生署追查原料後才赫然發現,塑化劑已從食品添加物供應源頭開始,污染至廣大的食品業下游。 隨著一家家食品大廠中箭落馬,頻頻爆出為降低成本、而採用含塑化劑的原料時,義美食品在此人心惶惶之際主動發出聲明,保證該公司從配方到產品絕無添加塑化劑(若需檢測證明,也將立即由實驗室提出報告),適時適度地安撫了人心。 隨後有精明的網友發現,2008年爆發三聚氰胺事件時,也是義美率先宣布「堅持使用台灣原料,絕不涉入其中。」對比其他食品大廠在兩次風暴中,都僅自行下架部分商品,未能聲明是否使用相關原料的舉措,輿論開始傳頌義美是台灣「良心企業」的代表。 夠堅持:即使賣不好,也不用添加物 高志明曾說,他上書總統的目的有二:一是為當時遭嚴厲批評的中小型食品廠、夜市攤商請命,因為塑化劑污染是「消費行為與廠商的共業,誰都不該指責誰,而要讓問題獲得解決」;二是為了強調許多食物數百年來都不需要添加物,照樣可以做得很好。 在第二點上,義美確實做了很好的示範,對於食品添加物,向來採取「能不加,就不加」的原則。只是,這麼做卻也讓義美在商場競爭中吃盡了苦頭。比方說,高志明曾三度推出不含亞硝酸鹽的香腸,卻因為顏色偏暗、賣相差,被內含添加物、有鮮紅外觀的他牌產品「打趴在地上」。鮮乳產品也遭遇類似命運,儘管義美堅持不添加乳脂肪,但喝在消費者嘴裡,就只是覺得「味道實在太淡,不像其他鮮奶很喝起來很香」。 消費者追求色香味俱全,廠商就用添加物解決,這也是高志明認為塑化劑風暴不是單一個案,而是消費者和廠商長期共業的主因。而既然是共業,為了解決問題,就不能單方面地等待消費意識覺醒,廠商也必須善盡把關責任,不能為了追求低成本,忘卻了最初的經營理念。 講原則:不花一毛錢,也能做好管理 義美採購原物料的第一項原則是「檢查產地來源」,例如越南氣候較潮溼,花生容易產生黃麴毒素,所以義美只採用台灣有空調設備儲藏的花生。第二是「看價格」,高志明舉例,一斤柳丁多少錢,大家都能查到;一斤柳丁汁需要幾斤柳丁,也能輕鬆計算出來,「當有原料廠商說只要一半的價格,你就會知道這是奇怪的事。」 第三項原則是「看(供應商的)客戶名單」,看他都把產品賣給哪種客戶。第四才是「有實驗室檢驗」,但高志明也強調,實驗室其實是備而不用,最大的功能是「嚇阻」,讓供應商知道「我有檢驗能力,你要拿好東西來」。第五項原則是「第一線人員用心驗收」,當驗收人員發現有疑慮時,就要通知檢驗單位。「我們就靠這麼簡單的幾個做法,排除塑化劑,」高志明說。 在TVBS《看板人物》節目中,高志明是這麼自我介紹的:「我是一位非常熱愛工作的『工作者』,每天就是堅持全力以赴,做好自己應該做、想做的工作。」他的生活非常簡單,每天晚上十一、二點下班,看書兩、三個小時,隔天早上九點半上班。他也曾在《壹周刊》的訪談中說自己「從沒看過小說,只看食品製造、工程、環境保護……等『很實質』的書。」 無論自我管理或經營企業,高志明始終堅持「簡單卻正確」的理念,或許這也是義美這家78年的老字號,能在平凡中顯出偉大的原因。 高志明 |
義美 六千萬實驗室逃過風暴
【聯合報╱記者蔡明樺/桃園縣報導】
2011.06.02 03:25 am
黑心塑化劑食品風暴席捲全台,老牌食品大廠紛紛中箭,老字號的義美食品當年安然度過三聚氰胺毒奶事件,這次也未受波及,廠內斥資六千萬打造的食品安全研究室功不可沒。
義美六年前購進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為原料把關,義美協理蔡永富表示,所有原料都必須經過食品安全研究室檢測,確定無害後,才會進入生產線,「塑化劑食品爆發前,公司早已嚴格把關多年。」
食品安全研究室主任廖怡禎表示,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可檢測到百萬分之一的細小微粒,瘦肉精、三聚氰胺、防腐劑和塑化劑等都無所遁形,義美食品安全研究室也是全台廿一個衛生署認證可檢驗塑化劑的實驗室之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