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看世界─單車天堂不樂活

鉅亨網劉季清  2013-08-22 07:38:30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車」滿為患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車」滿為患

 

近年來,台北的街道上多出了許多輕巧、迷人的身影─「微笑單車」Ubike。隨著環保、健康概念提升,台灣民眾也越來越多人騎自行車通勤、接駁捷運或休閒,讓「小小黃」Ubike瞬間成為全台北市民的好夥伴。雖然自行車風潮快速在台灣蔓延,成為最佳便民的交通工具,但在歐洲,情況可就大不同,原本該發揮「樂活」功能、使城市更加宜居的自行車,現在卻成為許多人的惡夢,造成市民困擾。

 


 

荷蘭、丹麥單車數量暴增

 

荷蘭的阿姆斯特丹、丹麥的哥本哈根向來是全世界公認最適合騎單車通勤的城市。荷蘭和丹麥大規模的鋪設自行車道,車道都有清楚標示,路面平整,擁有獨立的交通號誌,荷蘭甚至還有「單車高速公路」連接兩地,相當便民。

 

但,歐洲的自行車數量近年來大量增加,卻也造成了令人頭疼的問題。歐洲部分城市的自行車道已經不敷使用,而「腳踏車塞車」的狀況也越來越嚴重─單車道擠得水洩不通,滿滿的腳踏車以龜速前進,儘管2、3輛並列,還是無法緩解嚴重的堵塞。這一幕發生在有「單車之都」美譽的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被路人拍下來放在Youtube上。影片中成群的自行車,塞在單車道上龜速前進了至少80秒之後,才開始慢慢分道揚鑣。據統計,哥本哈根約有3分之1的人口每天騎自行車通勤,也難怪會堵塞成這樣。

 

其實,丹麥、荷蘭的都市規劃員,對於單車「車」滿為患的問題其實一點也不陌生。近年來,西歐國家全力鼓吹以單車代步,效果顯著,但單車車流量突然暴增,導致所有的單車道、單車停放的位置完全不夠用。單車向來被視為解決交通阻塞、空氣污染等各種都市問題的靈丹妙藥,現在卻出現了嚴重的反效果。

 

荷蘭推「城市無車化」 單車數量比人多

 

荷蘭北部的格羅寧根城(Groningen)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格羅寧根是位於荷蘭北部的一座中等城市,也是格羅寧根省的首府,人口約20萬人,但是單車總數竟然高達37.5萬!而格羅寧根的交通約有一半以上都是以單車為主。一名單車通勤族表示,「我們格羅寧根人一方面對於如此多人騎腳踏車通勤感到非常驕傲,但另一方面,對於單車過多所造成的問題也很頭痛。現在應該是解決問題的時候了。」

 

其實早在35年前,格羅寧根的都市規劃人員就開始大力鼓吹「城市無車化」,禁止汽機車進入城區。於是單車就順理成章變成了最有彈性、最便利也最受歡迎的交通方式。格羅寧根也成為全荷蘭的單車之都。

 

雖然腳踏車的體積比汽車小很多,停車位也相對好找,但現在,要在格羅寧根的市中心順利找到腳踏車停車位,卻變得越來越困難。為了解決混亂的自行車停放問題,政府特別規劃專門停放單車的停車區,也劃出禁止停放腳踏車的紅線區。10年前,在格羅寧根的主要車站前,大約平均停放約3000輛腳踏車,但現在,因為格羅寧根的學生人數陡然增多,單車數量也隨之飆高,達到1萬輛。很快的,這個數量將繼續升至1.5萬至1.7萬輛。目前,格羅寧根也開始在主要火車站前加緊興建單車停車場,以因應快速上升的腳踏車數量,而未來停腳踏車也很有可能需要再加收費用。(接下頁)

 

專用腳踏車停車場
專用腳踏車停車場

 

儘管暴增的腳踏車數量,但是為了推動單車樂活的概念,格羅寧根卻是吃了秤砣鐵了心。格羅寧根預計在2030年前,將單車通勤的比例提高至65%。為了達到此一目標,格羅寧根正在打造新的大型自行車停車場,預計可容納1200輛自行車。除此之外,政府也打算規劃更大的單車道,不是用傳統拓寬的方式,而是打造一條全新的,專屬單車騎乘的街道。

哥本哈根「車」滿為患  十字路口塞暴


而光是今年,哥本哈根就已經砸下2200萬歐元(3000萬美元)改變城市公共設施以因應越來越多的自行車。哥本哈根城市環境暨科學委員代表貝可兒(Ayfer Baykal)指出,目前哥本哈根會先著重那些較容易塞車,以及行駛起來較不安全的路段,並且在其中規劃安全的自行車道。貝可兒認為,雖然砸下重金,但她認為這樣的投資是「相當有益處的」。「規劃自行車道當然花錢,但對於提升哥本哈根的機動性來說,卻是相當有效率且划算的。」貝可兒表示道。丹麥的哥本哈根,狀況也沒有比較好。哥本哈根最繁忙的單車道通往市中心,每天有大量的腳踏車流量,但是其寬度卻只有3至4公尺。綠燈一亮,就可以看到大批的自行車,以時速約20公里的速度魚貫前進。但是因為車流量實在過大,所以常常過一個十字路口,就要等上2至3輪的紅綠燈才能順利通行。

德國人行道也被攻佔  人車爭道險象環生

這個令人頭痛的問題,一路從沿海的丹麥、哥本哈根往內陸延伸,連德國首都柏林也無法倖免。柏林一名交通規劃師霍恩(Burkhard Horn)指出,「馬路上空間狹隘,自行車道又過於擁擠,有時甚至會出現30、40名單車騎士一起等紅綠燈的狀況。」此外,腳踏車速不一,導致騎得快的車和騎得慢的車時常發生衝突,因為大部分的單車道過於狹窄,並沒有多餘的空間供騎士超車。

除了自行車和自行車間的衝突之外,行人也開始對單車族發出怒吼。這就要歸咎於早期設置車道的時候,規劃不夠周全。過去因為單車數量少,所以車道就直接規劃在人行道裡。現在單車數量突然暴增,想當然爾,人車難免擦身而過。此外,許多路段甚至沒有單車道,騎士寧願擠進狹窄的人行道,也不願冒著性命危險在馬路上和汽車爭道,畢竟這樣比較安全,人行道的路面也比較平滑好騎。

目前,柏林車滿為患的狀況已經逐漸緩解。目前柏林正在加快腳步,在現有車道邊拓寬,興建新的自行車道。但是因為德國在規劃單車道的經費有限,目前柏林尚無法像丹麥和荷蘭一樣,作出一整個完全分離的車道,只能在現有的馬路上劃出自行車行駛的區域。而這樣做,常常會使汽車駕駛人誤把單車道錯認為是汽車停車格,造成更多的亂象。

不管如何,單車通勤勢必會成為歐洲未來的趨勢。但目前,若是歐洲想要繼續推動單車樂活的概念,則必須加緊腳步,發整完整的配套措施和基礎建設,以因應快速增加的單車族,避免讓原本美好的單車天堂淪為交通亂象的來源。(文:劉季清)

Ubike補助要1億?民眾:免費措施取消算了!

台北市政府向環保署要求追加補助Ubike,部分民眾認為中央只單獨補助台北市並不公平,「要補助就全台都補助」; 也有人認為基於使用者付費原則,應該取消這項免費措施。

家住台北市新生南路的孫新仲表示,他常騎乘微笑單車往來大安森林公園、台大間,既可短程運動又免費,相當不錯。但他不知免費的微笑單車,「背後金主」竟是環保署。他表示,「出名都是台北市政府,環保署卻負責善後出錢,哪有這檔好康?」

「不公平!」新北市民何瑞廷表示,免費措施由環保署補助,形同「全民買單」,幫騎乘者付費。他認為,「要補助應該各縣市都推微笑單車,統一由環保署補助」,更建議微笑單車可以台北借、屏東還,或是台東借、台南還,才能帶動全民騎腳踏車風氣。

「免費措施也讓許多騎乘者鑽漏洞」!台北市民劉依婷經常在市府周邊租借微笑單車,她表示,曾多次看過騎乘者租車快滿30分鐘時,就趕緊把車停好換租另一輛車,繼續享受免費,她建議取消免費騎乘。

但也有人主張維持免費。騎乘者廖文禮表示,台北市雖然公車、捷運都很方便,但有些地方就是離公車站、捷運稍遠,搭計程車又太短程,這時公共自行車就能發揮很大效用,免費可以嘉惠很多人。

環保團體非核大家園秘書長李卓翰表示,為推廣節能減碳,環保署補助台北市政府可以理解,但補助經費竟高達1億元,就應該檢討費用是怎麼算的、 是否有核算不實或人謀不臧。

【2013/07/27 聯合晚報】

 

補助Ubike 北市要環署再給1億

 

 

台北市Ubike
報系資料照

 

台北市Ubike據點愈來愈多,捷運站附近的使用頻率尤其高。市府捷運站旁早上才補滿車,一到上班時間,車子幾乎都被騎走。
報系資料照

在台北市登錄成為Ubike會員,可以享受騎乘微笑單車前30分鐘免費的優惠,讓許多民眾稱便不已。但其實該項免費優惠是由環保署補助,且至今年5月已經補助了1800萬元。由於騎乘微笑單車的人數激增,台北市政府6月26日發函環保署,要求追加補助1億元,因金額過於龐大,如何籌措支應該筆費用,環保署傷透腦筋。

環保署表示,已函請台北市交通局提供Ubike租賃系統(含設置及營運)經費詳細資料,再評估如何補助,但表示補助金額可能無法「全數照付」。

官員統計發現,每輛微笑單車每天平均租借11次,等於環保署每天平均補助每輛車110元。但有的車每天出借次數超過15次,且每次使用時間只有2至10分鐘,以致環保署補助費大增,形成「替換率越高、環保署補助越多」的現象,環保署認為相當不合理。

Ubike微笑單車是台北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的簡稱,2009年3月11日開始示範營運,最初只在信義計畫區周邊,設置11 個站點共提供500輛腳踏車。經過三年多後,去年11月30日Ubike系統正式啟用,由台北市政府提供用地,並以勞務採購七年總金費2.68億元,委託捷安特公司設置Ubike租賃系統(含設置及營運)。

為鼓勵民眾使用微笑單車,台北市政府推出民眾登錄成微笑單車會員後,騎乘微笑單車前30分鐘免費的措施。而隨著U-bike數量、站點都大幅增加,截至今年5月底,累計單車租借次數已突破400萬車次。民眾騎得高興,但很少人知道,前30分鐘免費騎乘的費用是由環保署補助。因為騎單車有助節能減碳,環保署從去年11月起,以每輛次補助10元方式,用空汙基金補助台北市政府,預計補助至今年底止。

去年至今 環署已補助1800萬元

 

環保署統計,去年共補助300萬元,今年1到5月補助1500萬元,總計至今年5月底已補助1800萬元,另外還核定補助600萬元,辦理「公共自行車永續經營研究」計畫。

現在台北市政府要求追加補助1億元,讓環保署很頭痛。有環保署官員提議,由環保署、台北市政府、捷安特公司三方平均分擔,但被環保署長沈世宏否決。未來到底如何補助,環保署表示,要看到Ubike的詳細經費資料再評估。

【2013/07/27 聯合晚報】



 

 

 

Ubike若少了補助 影響發展 北市:可惜!

 

環保署為 Ubike需要1億元的補助金大傷腦筋,但台北市政府交通局認為,U-bike微笑單車受歡迎,改變台北人使用大眾運輸的習慣,也帶動全台使用綠色運具的風潮,U-bike的環保效益,並非補助金多寡能夠衡量的。對於是否會修正免費辦法,北市府未鬆口,目前仍繼續與環保署溝通,設法爭取到1億元的全額補助。

北市微笑單車Ubike超夯,因前30分鐘免費,使用率飆高,租借點數量,今年8月初將達到101站,約3380輛車。北市交通局科長劉嘉祐指出,公共自行車是鼓勵民眾在市區通勤,快借快還,若硬性規定「累計滿30分鐘才免費」,可能影響民眾使用意願,且比照國外,像是紐約、倫敦等城市,也是騎行30分鐘內免費。

台北市最初推動公共自行車,租車採會員制,有年票、月票和一日票,民眾嫌不方便,推動之初乏人問津,直到推出騎行前30分鐘免費和簡化租車手續,才造成Ubike風潮。

劉嘉祐指出, Ubike除了當代步工具,也是大眾運輸轉乘工具,達到少用汽、機車的環保效益。他也說,台北市的 Ubike,目前仍在建置、起步階段,市民使用習慣正慢慢養成,若缺少補助,將影響北市公共自行車的發展,相當可惜,希望環保署能在北市公共自行車系統站穩之後,再考慮補助款額度。

另外,有民眾比較高雄市、台北市的公共自行車政策,認為高雄市的租借自行車費率更便宜,北市府官員解釋,主因是高雄市的工廠多,固定式汙染源的空汙基金也多,因此公共自行車費補助也多,費率才會比較低。

反觀,台北市內工廠較少,空汙基金少,所以只能向中央申請移動汙染源的空汙基金,並獲得環保署核准補助Ubike。

 


 

【2013/07/27 聯合晚報】

他山之石/巴黎.倫敦.紐約 都有企業贊助

公共單車共享制日益風行全球,盈虧不一,例如巴黎市府大賺,倫敦賠錢,開辦剛兩月的紐約系統錢途尚未明朗;而三地的公共單車都有企業贊助。

紐約citibike5月28日上路,7月19日的統計顯示,年度會員已達6萬,一年會費95美元 (台幣2850元)。另有24小時卡與七日卡供民眾選擇。上路兩月,成果可觀,前途看好。

citibike辦成,金主推助之功不小。系統取名citibike而非citybike,因為金主是Citigroup(花旗集團)。花期斥資4100萬美元 (台幣12億3000萬元)贊助紐約市單車共享,每輛單車輪子和車身都看得見大大的citibike字樣,公私兩利,紐約人似乎也皆大歡喜,6月以來,花旗「關心顧客」名氣上升16%,「值得信賴」上升14%。

巴黎的單車共享制也有金主。巴黎系統2007年上路,稱為velib:ve是法文velo(單車)的簡稱,lib來自法文liberte(自由),因此可叫「自由單車」,目前會員超過25萬。velib租金一天1.7歐元 (台幣67元),一周8歐元,年租29 歐元 (台幣1144元)。會員每趟車程前半小時免費。車程超過半小時,每30分鐘加收1到4歐元。

velib由JCDecaux的跨國廣告公司經辦。該公司競標拿到10年的合約,斥資1億4000萬美元 (台幣42億元)開辦velib,合約內容包括2萬600輛單車開跑,初期設3萬5000 個停車位,為巴黎市府帶來240萬歐元 (台幣9525萬元)總進帳,而且保有velib本身收費所得 (市府因此可以宣布不用納稅人的錢興辦這套服務),另外每年繳給市府數百萬歐元各項費用。

JCDecaux則可獨家使用和出租巴黎1628個大型廣告看板,一年為該公司帶來8000萬歐元營收。更有94%的巴黎人滿意velib。

英國倫敦的單車系統則和巴克萊銀行合作,取市長名字,叫Boris Bikes。英國媒體本月中旬報導,8000輛 Boris單車開跑三年以來,每年花納稅人1100萬鎊 (台幣5 億 578 萬元)維持。巴克萊只負擔六分之一成本,而且每輛單車、每個停車格都印著BARCLAYS字樣。媒體痛批市府和巴克萊談的合約太差勁:「看看人家巴黎」!

【2013/07/27 聯合晚報】

  

《橡膠股》建大兄弟共治,Ubike拓點效益顯時報記者江俞庭台北報導 (2013-02-18 07:45:09)

輪胎大廠建大(2106)宣布,原總經理張宏德改擔任公司總顧問,職缺則由副董事長楊啟仁兼任,開啟由董事長楊銀明與胞弟楊啟仁兩人兄弟共治的時代。
建大副董事長楊啟仁過去長期在美國負責旗下子公司的業務,並統籌楊家在美國的事業體經營。楊啟仁指出,在兼任建大總經理後,將致力於推動包括工廠的產能擴充、新品迅速推出、以及強化其全球經銷網的佈局。
建大也宣佈公司發言人異動案,原由林俊格協理擔任,此後將改由劉桂君經理兼任。
另外,建大與捷安特攜手響應台北市政府共同推出的Ubike拓點,在農曆年前租賃站已經陸續在天津街、善導寺捷運站附近裝置完工,今年首季效益可望逐漸浮現。

 

玉山銀 邀你騎乘Ubike

 

 

玉山銀行、捷安特與台北巿政府共同推廣「玉山Ubike」,右二起為玉山銀行總經理黃男州、台北巿交通局長林志盈、捷安特劉金標董事長。
玉山銀行/提供
玉山銀行為響應社會上環保、節能減碳風潮,昨(22)天與捷安特、台北市政府舉辦「玉山Ubike微笑123」記者會,希望請民眾一起騎乘Ubike,一起實踐減碳、健康、超樂活生活,並用行動讓城市更美麗。

台北市政府交通局長林志盈表示,感謝玉山銀以具體行動支持Ubike,期望能藉此拋磚引玉,歡迎更多企業一起加入,共同打造台北市成為永續發展的綠色城市。

玉山銀表示,Ubike累積至目前為止,會員人數突破18萬人次,單日使用車次屢創新高;而Ubike透過與捷運、公車系統接軌,創造嶄新、低碳的大眾運輸網絡。

玉山銀行指出,推「玉山Ubike微笑123」活動,是希望鼓勵更多民眾從心、從生活開始節能減碳,為環境的永續發展發揮更大影響力。

玉山銀行表示,自即日起至今年3月31日止,加入Ubike會員(http://www.youbike.com.tw/guide.php),就可用玉山悠遊聯名卡快速感應租借玉山Ubike,且除原有前30分鐘免費外,還可享有第2個30分鐘免費優惠,也就是騎Ubike1小時內免費。

除此之外,只要將自己使用玉山Ubike的心得,上傳到玉山Facebook「招財納福.喵喵粉絲團」,就可參加每周三捷安特單車抽獎活動,有機會獨得「Giant SNAP 21城市通勤車」一輛。

同時,為了讓更多民眾能輕鬆享受微笑單車的通勤便利,Ubike將在農曆年前新增5站,包含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南港車站、台北市立田徑場、Y-17青少年育樂中心及民權運動公園,讓Ubike服務站總數達56站,且有超過2,000個停車位。

農曆新年將至,Ubike除彈性調整服務中心上班時間為除夕早上8點至下午6點,初一至初七早上8點至晚上8點外,Ubike56個服務站,春節期間照常提供租還車服務。

玉山銀行表示,玉山銀行致力推廣環境教育與節能減碳,透過玉山Ubike與自行車道路網,提倡使用低污染與低耗能的公用自行車作為短程接駁的交通工具,邀請民眾共同帶著微笑、騎著玉山Ubike,用慢速的方式,感受城巿不同時空的迷人風情。



全文網址: 玉山銀 邀你騎乘Ubike | 金融要聞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7655068.shtml#ixzz2Lbg0W7US 
Power By udn.com

 

巨大取得U-Bike標案,簽約後營運7年

 

回應(0) 人氣(1542) 收藏(0)2012/01/02 12:40

 



全文網址: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0a3bb482-a3f4-4d8a-8264-327d761385ba#ixzz2LbfshWbs 
MoneyDJ 財經知識庫

 

--

號召騎Youbike 參與民眾…9人

 

台北市政府上周六舉辦「大台北國際無車日」,響應環保,但市議員許淑華昨天在議會交通部門質詢時說,系列活動實際參與者屈指可數,且活動邀請卡竟要價50元,質疑市府作秀,花錢不手軟。

 

北市府交通局長林志盈說,「大台北國際無車日」相關招標一切沒有問題,若有疑慮,可送至政風處調查。

 

他說,北市大眾運輸及綠運輸使用率不斷提高,汽車使用率下降,無車日不再是活動或口號,已逐步落實生活中。

 

許淑華昨天下午在議會交通部門質詢指出,「大台北國際無車日」活動總經費653萬元,包括活動預算、宣傳經費、媒體露出預算,工作計畫要求得標者要在媒體露出,但未要求列入民眾參與部分。

 

許淑華說,無車系列活動「尋找小資男女」,鼓勵民眾節能減碳,8月期間使用Youbike公共自行車系統,第一名可獲得1萬元獎品,不料,該比賽實際使用人數僅9人,第一名僅騎39次。

 

許淑華拿出「大台北國際無車日」邀請卡,指每張工本費要50元,連簡單的摸彩聯成本都要5元,質疑活動浮報預算。

 

市府交通局綜合規劃科表示,今年「大台北國際無車日」邀請卡規格較好、套色多,導致成本高;至於摸彩券,也因套色多、紙磅數高,成本較貴。

 

不過,市議員應曉薇稍後也指「無車日」是大拜拜活動,看似時髦其實好笑,無實質意義,「辦一天活動,市民真的會響應嗎」?無車日不是一天不開車,而是要推動綠色交通政策及永續發展方案。 

--

鉅亨看世界─鐵馬首都
2012/09/24 07:37 鉅亨網 陳律安 

美國在二戰過後花了 50 年以及數十億美元來培養自己的汽車文化,好讓人們能夠快速地在廣漠的北美大陸上移動。

然而,許多都市現在陷入財務困境、1/3 國民肥胖,以及氣候變遷的問題,都讓創新者尋求內燃機之外的解答;同時都市也開始思考是否改繼續向汽車靠攏。

波特蘭獨樹一格,它改弦易轍的幅度,讓腳踏車雜誌《Bicycling》今年將它列為對腳踏車最友善的城市;而美國腳踏車協會,更將波特蘭選為唯一獲得白金級的美國大型城市。

波特蘭人開始一天的方式,與一般美國人截然不同。無論是市中心或是都市近郊,到處都是腳踏車及腳踏車道。城市當中快遞腳踏車滿街跑,而酒吧門口也不是停車場,布滿的是腳踏車架。

波特蘭交通部官員安德森表示,波特蘭騎鐵馬通勤者達 6%,為所有大型美國城市中最高的。就連孩子的交通工具,也與全國截然不同。全美僅有 13% 的孩童是走路或著騎車上學,但在這比例高 達31%,部分與 4-10 年級學校會針對學生上 12 週的腳踏車安全課程有關。

對 Marie Woodsmith 來說,這裏的變化讓「生活輕鬆非常多」。她與先生從加州鄉下地方搬到波特蘭,從「去哪都要開車」到「一天從開始到結束都沒上過車」,就是兩造之間的差距。

這座「全美腳踏車首都」甚至引來其他城市及國家前來考察。每週都有不同的團體前仆後繼的來探訪,研究波特蘭究竟是讓人們如何離開油門並踩起踏板來環遊這座丘陵城市。單這個夏天,便有來自西雅圖、舊金山、費城、紐約、華府、荷蘭、日本、南韓的團體前來參訪。

從西岸到東岸,美國都掀起了鐵馬浪潮。明年,包括紐約市、芝加哥、舊金山都將加入波特蘭的行列施行鐵馬分享計畫-讓市民從腳踏車架每天租用ㄧ小時的腳踏車。

安德森說,波特蘭駕駛已經知道如何與腳踏車和平共處。波特蘭現在作的,只是未來全美國也會做的。

■下點小雨?安啦!

「波特蘭著名的多雨天氣,並不會影響到鐵馬愛好者的決心。」安德森說。「我們沒有暴風雨、暴風雪或是冰風暴。我們的確ㄧ年雨下 8 個月,不過很多時候只是毛毛雨罷了。」他說。

人們在夏天變得更愛騎鐵馬,波特蘭的夏天乾燥而溫暖,不過市府的衡量數據的手段並未發現季節變化對鐵馬人口並未帶來什麼變化。這一切都得感謝 Gore-Tex 衣服及其他輕便雨具的誕生。「沒有壞天氣,只有壞裝備。」安德森說。

雖然波特蘭 從1970 年代便開始推廣腳踏車,但真正的變化發生在這個 10 年間。那時波特蘭開始大興土木,鋪設安全、低交通流量的腳踏車道穿梭於大城小鎮。時至今日,超過60% 的波特蘭家庭,距離社區最近的腳踏車道僅半哩之遙,在 2006 年時,該數據為 29%。

這樣的發展也幫助了波特蘭的經濟,讓製造商、零售商、建商都雨露均霑,也帶給年輕人許多工作機會。腳踏車運輸協會的 Margaux Mennesson 指出,這些以腳踏車為優先的措施,讓騎腳踏車去上班或是去最愛的餐廳變成一件舒服及輕鬆的事。

這些努力都有了成果,單 2010-2011 年間,騎腳踏車的人口成長了 6.4%,那些有新鋪腳踏車道的城鎮,則爆炸性上揚 61%。

對那些生於波特蘭,現居他鄉而偶爾回來探訪的人,改變相當劇烈。現 年58 歲的藝術家 Kristin Flynn 表示,當她從紐約 Stone Ridge 回鄉時,感到相當震驚-這是一個截然不同的波特蘭。

朋友去大賣場採買已變成改騎腳踏車,有人甚至連車都賣掉了。「這真是太輕鬆了,無論是腳踏車道、標誌,這裡跟紐約完全不一樣。」她說

波特蘭對腳踏車非常友善,有善到當 AAA(全美汽車協會)在尋求須要什麼服務的意見時,收到的回應都是有關腳踏車。於是它們在 2009 年推出了腳踏車道路救援服務,這服務僅有奧瑞岡州及鄰近的華盛頓州有。

■汽車與鐵馬的矛盾

當然事情不會那麼順遂。騎士抱怨汽車根本不尊重他們,汽車駕駛則認為腳踏車不遵守交通規則,很像路是他家的。

58 歲的波特蘭急診室人員 Tom Dietz 說,他昨晚開車時,一輛腳踏車沒燈還直衝山坡上衝下來,害他差點撞到。有些騎士就是不遵守規則,就如同某些汽車駕駛一樣。

越來越多人騎車,意味著傷亡人口因而提高。數據顯示,騎車通勤者2008、2009、2010車禍案件數分別為265、287、321 件。

腳踏車天堂,有時也會成為汽車煉獄。

開車走透透的臨終關懷護士 Carly Taylor 說,很多腳踏車騎士都是激進的反車人士,在路上會故意亂騎,車陣中鑽進鑽出。如果駕駛輕視的看著他們,他們會瘋狂地大吼大叫說「路是我們的!」

《鐵馬遊城市(City Cycling)》一書作者 John Pucher 指出,他知道 Taylor 說的是哪種人,但不是大家都這樣。「這種情形在美國其他地方也許很多,但這裡很多駕駛同時也是騎士。我們也盡量多給腳踏車空間,避開兩者交會,而有時或許只是以友善聞名的波特蘭人本質吧…」他說。

無論如何,波特蘭的腳踏車建設,不是為了要趕走汽車成為馬路霸主,是為了提供多一個選擇-一個在美國其他地方沒有的選擇。(文:陳律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喔…喔… 的頭像
    喔…喔…

    熱血流成河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