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韓進破產 海運業見轉機?一旦發生這事恐怕還是沒輒
韓國海運業龍頭韓進海運聲請破產後,同為 CKYHE 聯盟的台灣 2 大貨櫃航商長榮 (2603-TW) 和陽明 (2609-TW) 本周股價均有明顯漲勢,主因美國長程線運價因此大幅彈升,且轉單效應發酵,但法人提醒,目前海運基本市況不佳,且若韓國推動現代商船收購韓進的健康資產,其旗下的船舶最終仍會回到貨櫃市場營運,供需過剩狀況還是需較長時間來消化。
由於韓進海運每日運貨量達 2.5 萬貨櫃,載運貨物包羅萬象,聲請破產船舶無法入港或停駛,因此,大型零售商已開始進行搶艙大戰,使中國到美國西岸的 40 呎貨櫃報價從 1100 漲到 1700 美元,到東岸的報價從 1700 漲到 2400 美元,平均有 40-50% 的漲幅,有些運價漲幅甚至更高。
不過,法人提醒,韓進旗下自有船舶未來可能由他人接手營運抑或拆船販售,預估拆解販售機率較低,因韓國政府正積極推動現代商船接管其船舶;而根據法 國海運諮詢機構 Alphaliner 指出,今年貨櫃市場運力供給約增加 5%,需求僅增加 1-2%。因此,就短期而言,韓進海運的運力縮減,確實可能使供需差異縮小,不過中長線觀察,旗下船舶最終仍會回到貨櫃市場營運。
同時,貨櫃市場大船持續下水,全球景氣卻相當疲弱,需求成長力道不足,分析師提醒,韓進海運會破產代表這個行業市況真的很差,因此轉單效應發酵過後,整體運價走勢投資人仍須特別留意。
韓進海運是全球第 7 大海運公司,其運力占全球比重約 2.9%,總運力約 61.8 萬 TEU,包括自有 37 艘 (運力 27.4 萬 TEU)、租賃 58 艘 (運力 34.3 萬 TEU),美洲線占總營收比重 55%、歐洲 24%、亞洲 18%。
2016-09-01 06:11 經濟日報 編譯鍾詠翔/綜合外
南韓航運業龍頭韓進海運(Hanjin)近日驚傳財務危機,自救計畫遭債權銀行拒絕後,銀行雨天收傘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迫使韓進董事會31日投票決定向法院聲請破產保護。
韓進發言人表示,董事會31日開會一致同意聲請接受法院接管。韓進的債權銀行韓國發展銀行(KDB)在30日說,韓進提出的自救方案難以解決現金不足的問題,使得5月來韓進期盼的債務重整計畫遭遇致命打擊。
韓進並稱,旗下一艘船舶30日在新加坡遭債主扣押,另一艘船隻欲駛入上海港口也遭拒。韓進的股票31日在首爾集中市場暫停交易,30日股價收盤崩跌24.16%至1,240韓元。
南韓金融服務委員會31日表示,競爭對手現代商船(Hyundai Merchant Marine)考慮接手韓進旗下的貨輪、員工及海外業務網絡等資產。現代商船也說,正在跟政府磋商。利多激勵現代商船31日的盤中高點暴漲28%至9,520韓元。
在過去五年中,韓進有四年賠錢,截至6月底,背負的債務高達6.1兆韓元(54億美元),今年來股價狂跌66%後,市值也萎縮至3,040億韓元。韓進的半年報顯示,目前現金與約當現金從2,411億韓元降至1,804億韓元。
韓國發展銀行強調,即便船東同意調整租船費率,債權人也展延貸款期限,韓進恐怕仍需要1.3兆韓元的現金。韓進的全球市佔率為2.9%,船隊共有132艘貨櫃船和散裝貨輪,當中有59艘在韓進名下。
國內航運業龍頭倒下,南韓財長柳一鎬31日急忙出面穩軍心,強調韓進破產風波對股、債市的影響有限,也不會波及銀行業,曝險部位早已提列損失準備金。
精實新聞 2013-12-31 11:02:08 記者 羅毓嘉 報導
貨櫃海運與散裝航運產業近年來面對沈重的運能供過於求逆風,儘管身為韓國重量級航商,與陽明(2609)同為CKYH聯盟成員的韓進海運近期財報表現並不亮眼,沈重的財務壓力,也對韓進最大股東大韓航空(Korean Airlines)的投資報酬產生了負面影響。
為了降低負債金額、強化資產負債表, 韓進海運日前宣佈分割旗下的散裝航運事業部門,與Hahn & Company合資成立散裝航運公司,由韓進持股24%、Hahn & Company持股比重則為76%,韓進藉由這筆交易取得了高達1.3兆韓圜(約合12億美元)的收益,有效紓緩了其營運壓力。
據了解,韓進海運近期正戮力推動旗下事業群重組,而釋出散裝海運事業、專注於擴張貨櫃海運版圖,正是韓進近期所下的最重要一步棋。
雖然散裝航運市場的運能供給壓力依舊十分沈重,不過韓進的散裝事業部長期與韓國的電力公司簽署有原物料的運輸合約,為其提供燃煤等發電大宗原料的運輸服務,相對穩健的合約營運型態得以創造穩定收益,正是Hahn & Company願意接手大筆股權,讓此一分割出售案得以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