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0-07-06 09:01:32 記者 許曉嘉 報導

亞洲光學(簡稱亞光,股號3019)今年自3月以來因中國大陸工廠恢復生產營收連續回升,今年6月更來到近10個月波段新高,整體第二季營收回到38億元以上水準,雖仍較去年同期衰退約23%,但季增3成以上,推估第二季損益可望改善(圖為亞洲光學董事長賴以仁)。
 
亞光今年重點除了繼續擴大緬甸生產基地,還包括推廣高階變焦鏡頭、G+P玻璃/塑膠混合鏡頭(潛望式鏡頭),爭取高階手機鏡頭商機。其中,華為旗艦機種P40 Pro採用的G+P鏡頭就是由亞光供應稜鏡等光折射零件。
 
 
不過,受到肺炎疫情影響,原本就已趨緩的手機市場,今年估計可能呈現兩位數衰退幅度。亞光今年G+P鏡頭的實際出貨表現及業績貢獻,可能還要再觀察。
 
亞光今年2月受到大陸工廠因春節假期及疫情延後復工、供應鏈受阻等因素影響,營收一度創低,後來大陸工廠復工,自3月以來營收逐步回升,6月營收來到14.67億元,月增20.25%、但仍年減13.78%。
 
整體第二季營收約38.81億元,季增32.77%,也年減23.44%,累計上半年營收約68.04億元、年減25.86%。由於第二季營收水位回升,推估損益應可改善。惟因去年獲利基期較高,同比可能衰退。
 
產能方面,亞光近年來全力擴大東南亞生產佈局,目前在緬甸和菲律賓都有生產基地,近兩年剛好因應美中貿易戰下的客戶需求。其中,瞄準器產品在菲律賓生產,包括雷射測距、數位相機、影像感測模組等產品都可由緬甸廠供應。

 

時報資訊

受惠於中美貿易戰供應鏈轉移,亞光(3019)因擁有緬甸廠及光學核心技術,獲客戶青睞,儘管全球景氣仍有變數,但在智慧家庭安控、雷射測距儀及手機變焦鏡頭稜鏡等新產品出貨放量下,亞光董事長賴以仁審慎樂觀看待今年營運,預估今年合併營收將優於去年,有機會較今年兩位數成長。

 

亞光今天舉行忘年會,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數位相機單眼相機、瞄準器及投影機等產業需求疲弱,亞光初估108年合併營收181億元,較2017年減少約5.15%,但獲利穩定成長,去年前3季歸屬母公司稅後盈餘約8.93億元,年增12%,每股盈餘為3.18元。

 

 

 

賴以仁表示,亞光因早就在緬甸及菲律賓等地設廠,善用各地營運資源及優勢的全球分工策略,讓亞光及亞泰(4974)在中美貿易戰中獲得客戶青睞,市佔率提升降低了產業下滑衝擊,今年有機會持續受惠於轉單效應,為因應客戶訂單需求,公司已在緬甸承租新廠房,繼續擴大緬甸生產基地,發揮緬甸生產製造優勢,為集團創造最大營運效益。

 

在市場關注的手機鏡頭方面,亞光挾深耕玻璃鏡片、鍍膜及GMP等光學核心技術優勢,開發G+P變焦鏡頭,其中應用於潛望式鏡頭的稜鏡產品已於去年開始出貨給大陸手機品牌廠,預估今年出貨量可望因客戶新機增加使用而攀高。

 

在車載鏡頭及新應用方面,亞光目前已成為美系電動車等國際大廠供應鏈,相關鏡頭穩定生產出貨中,亞光亦加速AR/VR暨3D-LiDAR開發,希望能搶攻無人搬運車及移動式機器人,甚至是自駕車市場。

 

就各產品來看,賴以仁表示,雖然中美即將針對貿易戰簽署第一階段協議,但客戶對今年的預測還是較保守,預估數位相機單眼相機鏡頭會減少,監視器、瞄準器及投影機還是會受到影響,不過智慧家庭安控需求增加,公司新增訂單一個月可望貢獻250萬美元營收(一年約3000萬美元,折合台幣約9億元),雷射測距儀亦因在緬甸廠有免稅優惠,受惠於轉單效應,年出貨30萬台可望達36萬台,約增加3億元營收,至於手機變焦鏡頭稜鏡部分,約可貢獻新台幣10.8億元。

 

在新產品及新訂單挹注下,賴以仁審慎樂觀看待今年,賴以仁表示,今年營收有機會較去年兩位數成長,法人預估,亞光今年營收可望上看200億元,挑戰2012年以後新高。

 

 

 

 

(時報資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