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見面,最常說的就是,「台股跌成這樣,有影響嗎?」
有的,
在202406的時候,股票市值從2023年年底的為2011年的8倍,來到11倍。
原本想說等11倍站穩了之後,再來PO文,
沒想到,就一路狂洩。
加上家中有較為大筆的資金支出。
到了年底,就剩10倍。
再度劣於大盤。
但股票資產到這個規模,預期報酬一年是5到10趴就已經滿意。股票增值是有超過,呵呵。
從沒想到可以有「只要(小)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的能力。
即使台股震盪,晚上也從未失眠。
但2024是令人傻眼和震撼的一年,
處分掉的東友、菱光等,都莫名地飛天了。此外還清光了瑞軒等一堆非主力持股。
徵求業者還問「你本來不是有10幾張東友嗎?」
「是啊,萬年不動,一動就賣了,哪知會漲這麼多,完全不知道在漲什麼?」
不知道在漲什麼個股真的太多了,而且少見的,基本面未見明顯改善,漲勢可以延續2年以上。
一、
以前都說股市是走在景氣3個月到半年前,不知道以後會不會變成走在3年到6年前…
賣掉的讓人傻眼,買的也同樣傻眼。
雖然有不少個股莫名長久飛天,如一詮(30幾塊就賣掉),
但飛天後再腰斬的個股也不少,所以換股原則,還是選有賺錢,相對穩健的個股。
結果,
聚陽,100萬。
寶雅。50萬。
信邦,60萬。
都是先上漲並填息後再下跌。到了年底,僅寶雅處於部分填息,聚陽信邦都是貼息…
二、
投資經驗談常說,做好研究,精選3到5檔,重押。
如果這樣,那不但無法從8倍漲到10倍,還會慘賠。
現在股市走勢其實有點顛覆以往的投資守則。
2024大致有幾個重點
一、垃圾盤(拉G盤),漲台積電,大部分的個股卻大跌。(2024台股漲幅有28趴,但1200檔跌破年線…)
二、殺雞盤(殺G盤),跌台積電,因占大盤指數過大,其他個股跟跌。
三、老黃。黃仁勳欽點的個股
四、AI。雖然是老黃概念,但有更多市場臆測有未來性的個股,非老黃欽點。
AI也導致同類股的個股,走勢卻完全相反。例如京元電和欣銓
(如果覺得京元電漲多,而換到欣銓,那2024也是慘賠)
五、高股息ETF。台灣特有的風潮。也是令人傻眼。
三、
高股息ETF除了選股邏輯讓人黑人問號,也改變了法人買賣生態。投信買賣超幾乎成了ETF換股,失去了主動性選股的參考。
外資買賣超常常和高股息ETF對作,也同樣降低了主動性選股的參考。
六、營建元年。飆升大多是基本面支撐,重點還是在於市場評價的大幅提升,助漲了飆升幅度。營建股可以有這麼高的本益比,也是令人傻眼。
當然,只好了上半年,在央行一再出手後,很多營建股都在下半年股價腰斬。
但,股市奇妙的地方,就在,在飆漲的過程中,會伴隨著很多利多利空因素,導致股價震盪,
很難知道這次的利空因素是真的還是假的,還有能夠持續多久。
所以台積電一直上漲時,不管什麼利空,好像都不會跌,哪知哪天就真的跌了,還跌了10幾趴。
營建股也一樣,房市利多也伴隨利空,本益比愈墊愈高是奇特的事,央行打房到底哪一步才有成效,誰也不知道,但確定的就是2024H2是有影響到。
總之,
投資無法完全順心,
但過程還是要儘量讓人寬心(不會影響生活、睡眠)
2024的績效雖然劣於大盤,但因換股績效都是賠,所以能有這幅度的增值已經很感恩。
也深覺自己的運氣不錯。
努力要做,
運氣還是要有。
2025年希望能有5到10趴的績效,這樣面對生活開支和一些只要不太大額的意外/額外開支,應該都可因應。
對於持股明細就不再貼了,有興趣的人可找去年的明細,
聚陽信邦寶雅都是既有的持股再增持,
處分的多是非主力持股。
還是要努力。
祝蛇年快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