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g 30 Wed
-
轉投資漢高TCLAD失利引爆家族內鬥,聚鼎6224張忠本控朱復華損害股東權益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16/post/202509130004/
取自證交所官網
2025-09-13
已從傳產業高階主管退休的陳先生,本想靠著一筆累積多年存下的積蓄,安穩度過晚年。然而,一場投資讓他的人生規劃全盤打亂。
2021年盛夏,他被一則則關於上市大廠聚鼎科技收購美國TCLAD廠的利多新聞所吸引,報導聲稱這件收購案將為公司營收與獲利帶來爆炸性成長。
基於對上市公司的信任,陳先生毫不猶豫地以每股160元和148元的價格,買進共29張聚鼎股票,幾個月後更在股價看漲的樂觀氛圍下加碼20張,持股總數達到49張。他盤算著,靠著這筆投資的股息與未來漲幅,就能實現無憂無慮的退休夢想。
真正讓他堅信不疑的,是當年9月一篇引述聚鼎董事長朱復華公開發言的報導,朱復華樂觀地說:「2022年營運續攀峰,看好TCLAD雙成長動能,法人樂觀獲利挑戰一股本」。這番話猶如一枚信任的鋼印,讓陳先生持續抱股等待。
然而,接下來的一年,卻是漫長而痛苦的煎熬。聚鼎股價從高點一路下滑,從140元、120元、90元,最終跌破70元。2022年7月,陳先生心如死灰地以67.5元的價格將49張股票全數賣出,鉅額虧損高達新台幣392萬元,退休夢想瞬間化為泡影。
回頭來看,這起併購案的真相令人不勝唏噓。2020年7月,聚鼎宣布將以新台幣7.66億元透過子公司聚燁併購德國漢高集團位於美國的TCLAD廠。
董事長朱復華在記者會上向媒體表示:「併購通過後,聚鼎2021年營收可望增加50%,獲利則增加15%。」雖然聚鼎事後發布重訊澄清這非財務預測,但此番言論已立刻引動股價噴發,從2020年7月起一年間,漲幅高達189%,並在2021年7月一度來到188元高點。
值得玩味的是,在併購案正式完成後的第一份財報,也就是2021年8月公布的第二季財報中,就已揭露TCLAD上半年出現近1,400萬元的虧損。
然而,朱復華仍在當月接受媒體專訪時,對TCLAD的未來表示樂觀,甚至面對法人「2022年獲利挑戰一股本」的預期時,還回應「我們心存樂觀」。然而,事實是2022年聚鼎的每股稅後純益(EPS)僅1.05元。
今年6月17日,聚鼎則公告,子公司聚燁虧損為11億2562萬9千元,已達實收資本額二分之一。種種跡象讓投資人質疑,公司高層是否明知併購案為虧損包袱,卻選擇隱瞞實情,透過媒體不斷釋放利多消息,誘使散戶進場「接刀」?
早在2023年5月,《今周刊》就曾專題報導本案,揭露其背後問題。如今,隨著像陳先生一樣的投資人出面投訴,這起看似美好的併購案,其背後隱藏的真相也逐漸浮出水面,最終導致檢調單位介入調查。
檢調接獲線報指出,聚燁在發行新股時,涉嫌隱匿TCLAD營收及重要的財務資訊,導致參與現金增資的投資者無法掌握投資標的的風險,等到投入大量資金後,才發現財報不佳,造成投資者重大損失。
今年8月12日檢調已針對此案展開調查,兵分6路搜索並約談了董事長朱復華、財務長侯全興、王姓法務長等3人。朱復華與侯全興經檢察官複訊後,分別以500萬元和200萬元交保候傳,而王姓法務長則獲請回。
陳先生語帶哽咽地表示:「我不是投機客,我只是個想為自己存退休金的普通投資人。公司的資訊不實,不僅讓我血本無歸,更讓我對未來感到茫然。我希望能透過法律途徑,為自己和其他受害者討回公道。」
---
(中央社記者林長順台北12日電)檢調獲報,聚鼎科技子公司聚燁科技於109年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新股時,涉嫌違反證券交易法。台北地檢署今天指揮調查局兵分6路搜索,並約談聚鼎科技朱姓董事長等3人說明,晚間移送北檢複訊。
聚鼎科技晚間發布重大訊息表示,檢調單位今天到公司進行搜索調查,公司將全力配合檢調單位。公司營運正常,本事件對公司財務業務無重大影響。
聚鼎科技於民國109年7月8日召開董事會,決議透過子公司聚燁科技與德商漢高集團(Henkel)美國子公司簽署協議,收購相關子公司旗下金屬散熱基板與線路板(TCLAD)事業部門的全部資產與業務。
檢調獲報,聚燁科技於109年8月間辦理現金增資並發行新股時,涉嫌隱匿TCLAD的營收及財務重要資訊,讓投資者遭受損失,違反證券交易法詐偽發行有價證券罪嫌。
北檢今天指揮調查局台北市調處兵分6路搜索聚鼎、聚燁公司及朱姓董事長住處等地,並約談朱男等3人到案,晚間將朱男移送北檢複訊。(編輯:陳正健)114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