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諷惠譽 很嫩很不專業

更新日期:2011/04/20 03:11 白德華/上海報導

中國時報【白德華/上海報導】

 

上周全球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將中國大陸本幣主權評級從穩定調至負面,十八日前往北京清華大學演講的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不客氣地說,評級機構提出的問題很嫩,很不專業。但學者型出身的周小川僅點到為止,而從周小川近日談話顯示,上調存準率還有空間。

 

惠譽日前公布報告,將大陸長期本幣發行人違約評級展望從穩定調至負面,確認中國長期本幣發行人違約評級為「AA-」。惠譽的報告,反應大陸銀行業擴張迅速,對地方融資平台和房地產貸款迅猛擴張的憂慮不安。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說,惠譽太杞人憂天。「因為中國銀行壞帳率低,地方融資平台風險沒想像那麼大。」

 

參加清華百年校慶的周小川演講時,因內容太過專業,學生不盡然聽懂,直到演講結束提問時,現場才激起火花。被問及惠譽調低評級,周小川首先用自己和評級機構打交道經驗說,很多評級機構一些所謂專業人士提出的問題很嫩,很不專業。他諷刺道,「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前,評級公司也沒評出來啊!」

 

終究是學者出身,周小川批評點到為止。他說,評級機構對很多項目和見解還是不錯。「我們不得不承認,評級機構提到的房地產過熱,這問題要提高警愓。」

 

傳言國際炒家攜千億美元熱錢轉進中國及香港炒作,周小川信心十足地說不怕,畢竟大陸還是有相當程度的資本管制。但對超過三兆美元的外匯儲備,他強調要多樣化,做好組合管理,而這重責大任,仍將放在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公司身上。

--

周小川諷信評業 很嫩…不專業

 

【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綜合報導】

2011.04.20 02:40 am

 

惠譽國際信評(Fitch Ratings )日前警告,中國銀行業的資產品質未來三年可能惡化。對此,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回諷說,很多信評公司很不專業,例如歐洲債務危機,信評公司就沒有「評出來」。

 

惠譽上周指出,大陸過去兩年大幅放鬆銀根,帶來創紀錄的放款金額,可能在未來三年內導致大陸銀行業資產嚴重惡化。惠譽13日也宣布,維持人民幣長期信用評等為「AA-」,但展望從「穩定」降為「負向」。

 

大陸「經濟之聲」報導,周小川18日晚間於北京清華大學演講,在被問到此事時表示,從他自己跟信評公司接觸的經驗來看,「很多評級公司的一些所謂專業人士提出的問題很嫩,很不專業。」

 

周小川諷刺說,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前,信評公司就沒評出來。信評公司對很多項目和公司分析可能還不錯,但就國別來講就「不好說了」。

 

【2011/04/20 經濟日報】

--

何志成:國際評級機構提示風險,別當耳旁風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每日經濟新聞) 2011-04-20 09:46:05

 

這兩天,被譽為全球“第二超級大國”的國際評級機構標普和惠譽干了兩件大事:一是標普宣布調降對美國經濟前景的評級,將美國AAA的主權信用評級展望由 “穩定”下調至“負面”,并聲稱,如果美國兩黨不能在短期內就削減赤字方案達成一致,美國的債務危機很可能爆發,且未來兩年內下調美國評級的可能性為三分之一;二是惠譽聲稱,未來3年中國銀行業的資產質量可能惡化,并將中國長期本幣發行人違約評級的前景從 “穩定”下調為“負面”。

 

這兩條消息公布后,全球資本市場一片嘩然,美國股市開盤就暴跌200多點,歐洲股市也全部大跌,美元指數隨即在避險情緒的推升下展開了近幾個月以來最大幅度的上漲。昨天,中國股市開盤后基本復制了美國股市的走勢,上證綜指一度下跌60點,超過1.5%。

 

 

由此可見,美國評級機構對全球經濟的確擁有極大的話語權。而標普和惠譽的評級消息發布后,立即遭到中美兩國官員的反駁。美國財長蓋特納指出,標普嚴重低估了美國兩黨政治家彌合分歧的能力,同時低估了美國經濟內生向好的潛力;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18日晚在清華大學演講時,對惠譽調降中國經濟前景作了點評,指出國際評級機構其實很不專業,很嫩,比如去年爆發的歐債危機他們事前就沒有一個預測出來。

 

是否很不專業,是否經常預測失敗,這一點似乎并不重要,因為各國股市的走勢已經告訴我們,誰的話對市場更有影響力。

 

標普敢於捅破美國政治這一最大的馬蜂窩,不僅是挑釁,更是對美元的當頭棒喝,對各國儲備美元過多的善意提醒。從某種意義上說,標普對美國國債總是給予最高的AAA級評級絕不是一件好事,它讓美國政治家有恃無恐,也讓很多國家盲信盲從。正是因為美國國債的評級長期被高估,才使中國有恃無恐地買入這么多美國國債。現在標普發出美國國債可能降級的警告,或許能讓美國的政治家能夠認真地考慮削減赤字的問題,讓中國的金融家也能少買一些危險國家的債券。

 

至於惠譽警告中國銀行業,實際上是提醒我們,中國銀行業在未來兩三年后有可能壞賬增加,它絕不會想到通過話語權就能導致中國銀行業的壞賬增加。我國銀行業資產集中度太高了,本身的確存在極大的風險隱患。周小川行長在清華大學講課時說:“從經濟(學)的角度,從宏觀審慎的角度,就是說,任何資產價格過快地朝一個方向走,都是可能有問題的。”

 

毫無疑問,中國銀行業在中國房地產市場過去高速發展的幾年中扮演了“推波助瀾”的不光彩角色——房地產“價格過快地向高處走”,房貸越放越多,占比太大,以至於有點“大到不能出壞賬”的程度,一出就是一大片。現在,中國政府調控房價的態度很堅決,不見房價下跌,絕不收兵,但房價下跌市場聽政府的,跌多少可能未必聽政府的,一旦出現房價暴跌,銀行貸款很可能壞賬大幅度增加、一下子增加,有可能失控。

 

因此,惠譽的提醒不僅來自於正確的預期,而且基本是善意的。它不僅提醒我們的銀行業要大幅度地減少房地產關聯性貸款,多增加一些個人消費類貸款,減少未來房價可能下跌所引發的連帶沖擊波。同時也提醒中國管理層,調控房價要注意多采取微調手段,要有耐心,不能看不見房價跌就急,不容許博弈期存在,盲目地出臺更強硬的政策。

 

至於中國的宏觀經濟和資本市場會不會因為惠譽的評級而轉為熊市,我仍然表示樂觀。在我看來,中國經濟內生的原動力還很強大,今年仍然可以保證9.5%的增長速度。至於中國股市,總的趨勢是剛剛起步,能夠在起步之初經歷一點點風浪,未來才能走好。19日上證綜指被擊穿3000點,很好,不這樣跌,很多股票的高風險得不到充分釋放,只有跌透,才能具有可投資價值。預計大盤還要向更深區間調整一下,但目前已經進入低風險區域,可以開始尋找“便宜貨”了。

--

批惠譽 美林:部分評級機構的確很嫩很外行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2011-04-19 10:57:39

 

美銀美林表示,央行行長周小川關於部分評級機構職員很嫩很外行的評論整體在理,惠譽模型對於擔保債務憑證的定價尚且不合理,更不用說對於一個國家銀行危機的預測了。

 

美銀美林4月19日撰文指出,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回答關於惠譽下調中國長期本幣債務評級前景的問題是表示,部分評級機構可能長於預測單只股票或者單個公司,但對於主權評級質量的預測不怎么靠譜。根據他的經驗,一些大型評級機構職員提出的很多問題都很嫩很不專業。

 

 

周小川還指出,這些評級機構并沒有預測到歐洲債務危機的爆發,也沒有預測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

 

美銀美林經濟學家陸挺對此表示,我們在很大程度上同意周小川的說法,這里我們僅列舉過去幾周美銀美林就惠譽評級措施及其對於中國發生銀行業危機的預測(惠譽預計2013年年中之前中國發生銀行危機的可能性高達60%)發表的觀點:

 

“謹慎是一回事,但夸大風險又是一回事。部分評級機構可能竭力想要恢復在金融危機期間喪失的信譽,但在使用模型預測中國銀行業發生危機的概率時要更加謹慎。諸多數據已經證明評級機構所用模型對擔保債權憑證(CDO)的定價不合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懷疑他們的模型能否有效預測一個國家的銀行業危機。”

 

周小川另外還表示,中國政府正在討論允許地方政府發行市政債券,幫助為城市化進程融資。市政債券是比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類貸款(LGFV)更有效的方案。地方政府在逐步償還LGFV債務,而且這個問題也沒有許多人想象的那么嚴重。

 

陸挺對此指出,我們相信中國市政債券的不斷發展是解決LGFV問題的最佳方案之一,但中國必須從許多國家的市政債券危機中吸取教訓(尤其是美國)。

 

(劉杰 編譯)

--

美國惠譽看不懂中國特色

2011年04月20日 07:06 來源:中國經濟網—《證券日報》

 

■袁元

 

2011年4月18日,在2008年引發金融危機中起到推波助瀾作用的全球三大信用評級機構之一的美國標普宣佈將美國AAA信用評級的前景評級從“穩定”降至“負面”,這是自打珍珠港事件以來美國AAA信用評級水準首次被調至負面。

 

標普此舉頓時在全球資本市場上激起了千重波瀾,國際金融市場立刻做出了極為強烈的反應。當日,美國道瓊斯指數下跌1.14%,英國富時100指數下跌2.1%。

 

與此同時,紐約原油期貨價格收報每桶107.12美元,下跌2.3%,終止了此前3個交易日以來的連續漲勢。當日,紐約商品交易所6月份交割的黃金期貨價格上漲6.90美元,報收于每盎司1492.90美元,漲幅為0.5%,再度創下歷史最高,這是全球避險資本的傑作,而與其他與經濟復蘇進程聯繫更加密切的金屬如銅、鉑、鈀價格則有所下跌,這顯然是投資者不看好全球經濟發展前景而致。

 

或許是想拉一個墊背的,為了標榜所謂評級公司的公平性,在標普調低美國信用評級之時,全球三大評級公司之一的惠譽國際評級機構也在日前表示,未來三年中國銀行業資產品質可能惡化,並將中國長期本幣發行人違約評級的前景從穩定下調為負面。

 

對此,央行行長周小川18日在清華大學演講時首先用自己和評級公司接觸的經驗說明,其實很多評級公司的一些所謂專業人士提出的問題很嫩,很不專業,很多評級機構對國家的判斷是不準確的。周小川諷刺說,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前,評級公司也沒有評出來。中國上世紀90年代初經濟開始向好發展,那時評級機構給評的相當低。

 

自打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以後,國際金融資本市場就一直存在著一股看空中國經濟的支流,“中國崩潰論”也在西方一些主流經濟媒體和經濟學界中喧囂一時。只不過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讓這種聲音的傳播力度大打折扣。不過,國內近年來房地產市場的迅猛發展和房價的居高不下讓這種看空中國經濟的聲音似乎找到了明確的新方向。

 

按照此前日本由於房價高昂導致的“停滯的十年”以及剛剛平息下來的美國次貸危機的邏輯,中國房價的泡沫似乎也很容易導致中國經濟發展前景走進同一條河流。

 

在這種邏輯的推理下,查諾斯、麥嘉華、格蘭瑟姆等幾位華爾街赫赫有名的資本大佬,近來不約而同“看空中國”。查諾斯宣揚,近期他募集了2000萬美元的離岸基金,對賭中國房地產泡沫破裂。國際金融大鱷索羅斯更是裹挾萬億熱錢重返香港,對中國虎視眈眈,大有黑雲壓城之勢。

 

其實,正如周小川行長所言,這些國際金融寡頭如同三大評級機構一樣,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動力並不了解。

 

的確,國內房地產存在一些泡沫,但是國內銀行業針對房地產業的泡沫已經做出了及時正確的應對,如提高房地產業按揭貸款的首付比例至4成。這意味著即使出現最為極端的情況導致目前國內的房價整體下跌4成,其對國內銀行業的負面影響也不到傷筋動骨的程度。況且國內巨大住房剛性需求使得未來房價的跌幅不會很深,這讓國內房地產價格下跌導致國內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也大打折扣。

 

由此看來,國際金融寡頭看空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是假,抄底中國市場才是真。畢竟在目前的全球經濟局勢下,投資中國的資本回報率還是最高的。

 

桔生淮南則為桔,桔生淮北則為枳,同樣的事件在不同的實施環境中所產生的結果決不會是相同的。中國特色是這些金融寡頭們看不懂的。 (責任編輯:郭彩萍)

--

新聞分析-主權評等機制 先天不足

工商時報

     
  • 【陳碧芬】

 

    國際2大評等機構標準普爾和惠譽,連日調整美國、中國全球2大經濟體信用評等,美中當局都快速反映,認為信評機構「低估美國應對財政挑戰的能力」、「對國家(評等)的判斷不準確」,且還大翻舊帳,認為這些機構在歐債危機前沒有作出正確評斷。

     這些說法相當耳熟,但各界忽略了「時間點」的關鍵。多年前台灣因兩岸政策緊縮,信評展望轉為負向,現在則因為嚴重財政赤字;美國、大陸的展望負向指的是現在起2-3年的假設問題,這些都是在歐債危機為害歐元區2年多後,信評機構才作出的最新決定。

     站在信評業立場,提出全球金融海嘯以來,評等模型、評等條件、評等方法等大量修正的成果,便是在向世人坦承過去在結構債等金融商品評等的盲點與錯誤;也因全球資本市場短期仍找不出其他「可招公允」的國際評等機制,也給信評業一些挽回市場信心機會。

     可惜信評業的作法調整仍以企業界、金融衍生性商品為主,在國家主權評等機制上,2大信評公司、甚至更多的信評機構,至今仍無完全一致的評定指標,頂多是以政府財政現況與未來,外匯存底數量、總體經濟表現等指標評等。

     就統計數據而言,這些數據最正式的取得來源,就是各國政府主計處及財經部會,不可能像企業評等可由第三方取得客觀資訊;加上多數數據是「過去式」,由評等分析師的人為判斷有落差的數據、再行判讀,方法與必然的誤差度其實是掌握在各國主政者手上,不能全怪信評業者。

 

  • 工商時報
  •  
  • 【陳碧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