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智超歷經破產谷底再重新翻身,集結自身選股的7 大方向,以及資金控管的法則,確保長期「小賺、小賠、大賺」,但絕不會「大賠」,創造出優異績效。
最近金管會對投信經理人展開一連串調查,在這個敏感時刻要分享自己的投資經驗,總不免格外謹慎。不過,大眾證券投資部副總經理張智超仍然毫不藏私,侃侃而談他從虧損谷底努力往上爬的親身經歷,藉著幫公司操盤獲利,讓自己因分紅與薪資達到上億身價。
學生時代是台大校園的風雲人物,張智超用技術線型選股,將資產從10萬元快速滾到100萬元。母親視他為最大的驕傲,因此母親將信義路的房屋拿去抵押貸款,連同畢生積蓄一起交給張智超投資,金額一度高達1200萬元,不但曾經1天賺進1台國產汽車,更被譽為「校園投資神童」,吸引媒體採訪。
好景不常,張智超因為融資買股買到滿水位,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來臨前,先下跌修正2周,他遭到融資斷頭出場,只能和媽媽搬到新北市租小套房度日。「我曾站在高樓的頂樓,只想往下跳。後來決心要進金融圈,鍛鍊真正的選股本事,把媽媽因我而失去的一切再賺回來。」
進自營部練兵 幫公司賺進16億元
退伍後,張智超進入日盛證券當研究員,才發現原來只看技術面操作,根本不懂產業狀況和基本面,是多麼危險的事。他每天7點到辦公室, 晚上11點才離開, 被同事封為「7-11研究員」。2001年因為表現出色,拿到100萬元的分紅獎金,「這時我才覺得終於可以喘口氣了。」
他越深入研究越發現,雖然熟知產業和財報,仍往往落後於股價表現,最主要的原因除了「自己知道什麼?」,更必須加入「大家的預期是什麼?」,也就是要懂市場心理學和預先判斷趨勢。這對一般投資人來說相對困難,卻是股票能上漲的最大理由。
2003年,張智超進大眾證自營部操盤,當時大眾證非常保守,10億元資金只拿1億元出來買股,他一加入便要求動用到4、5億元資金,讓公司高層相當緊張。結果,2004年就幫公司賺了1億元,2005~2007年的大多頭時期更一口氣賺進8億多元。
2009~2011年,張智超轉到國票證券擔任投資部副總經理,也幫公司賺進7億多元。自從開始幫公司操盤後,總共賺進超過16億元,良好的績效讓他獲得大量的績效獎金。期間,因為趁早為家人買了房子,房價也隨著市場行情上漲,從原本2千萬元漲至6千萬元。「我不是炒房喔!是自住屋的增值。」擔心被近期風波扣上帽子的他,還趕緊解釋。
績效獎金加上房子增值,張智超如今擁有近1億元的資產,本身雖不能投資股票,但能把投資心法貫徹到公司部位的管理上,並不斷教導後進同事。他強調,進自營部不但能練習投資股票,並且能靠分紅照樣讓自己致富,是年輕人完成夢想的好地方。
BMW+TROE 篩選萬無一失好股
張智超把經過多年累積和內化的投資心法,濃縮成「BMW」和「TROE」選股術。
他以BMW 來簡單解釋。經營模式好的公司(B),通常有幾個特質,例如具備成本、通路、產品差異、技術與專利、創新等優勢,如果還有富爸爸扶持,就能比同業氣長、賺更多。
市場規模要夠大,再搭配市占率不斷上升的公司(M),才能有長遠、持續性的成長;如果市場規模小,就算市占率高,也代表公司頂多持穩,很難追求進步。
管理階層的心態和形象(W),將會決定公司的走向,這也是為何每年媒體都會評估誰是「最佳CEO」的原因。形象差、沒誠信的老闆,沒有一家公司能逃脫股價崩跌的命運,甚至變成地雷股下市,不可不慎!
由於B 和M 對散戶投資人而言需要花相當長的時間研究,他建議可先著墨W,也就是大股東的動態和心態。「只要先搞清楚公司大股東持股現狀,就能篩出許多大股東無心經營的公司。若經營者都在賣股票了,股價短期上漲只是為了出貨,長期下來投資人一定賠很慘。」
必學資金控管法則 才能避免大賠
學得選股智慧後,更要有買股的戰略,以確保能夠「小賺、小賠、大賺」,絕對不會發生「大賠」。張智超說,很多人詢問「股價多少可以進場?」他都會強調,只要符合「BMW + TROC」選股條件的個股,股價拉回都可以進場布局,因為制勝的關鍵在資金控管,而非股價高低。
「股價到底漲到多少或跌到多少是合理?不能預設立場。」張智超使用「四分之一資金控管法則」,第1次進場絕對不能投入高於資金25% 比例,他操盤時會先以5% 資金當種子,同時間多試幾檔符合條件的個股,看誰先發芽(開始獲利)。發現有種子發芽,再把剩下的四分之三資金投入「發芽」的股票,如果很有信心甚至可全數投入,若還在觀察沒這麼有信心,就投入再一個25%。
他提醒,資金投入要慢,但出場要快。「我不會設停利和停損點,決定出場的理由是『預期的利多發生』,就該立即出場。」
假設買這檔股票是因業績將創新高,那麼在業績創新高後就要立即出場;或是買這檔股票是因拿到某大客戶訂單,那麼當新訂單消息在媒體曝光就該出場。
全文網址:udn個人理財 - 理財話題 - Money錢 - 張智超的BMW不敗選股術http://money.udn.com/mag/wealth/storypage.jsp?f_MAIN_ID=324&f_SUB_ID=3888&f_ART_ID=279003#ixzz2EKPsXt16
Power By udn.com
股海指南針/揪出財報惡魔 盯長期投資
|
|
||
又到半年報公布的時間,聰明的投資人會發現財務報表差勁的公司,股價可能在公布前相對抗漲,財務報表獲利超乎市場預期的公司,股價亦早就領先大漲一波,當利多公布時,股價常出現利多出盡,因此看表面財報作股票的投資人,就像看後照鏡在開車一樣,但這不意味財報解讀不重要,只是多數法人都把心力放在獲利成長,卻忽略可能的潛在風險! 過去我持續主張,長期而言,投資人對所投資的公司做本質的邏輯分析,比做財報的量化分析更為重要,因為營收與獲利皆可藉由人為操作而美化,今天我要特別與各位分享的是,財報地雷的防身術。 依我的經驗而言,公司會倒閉或下市通常就是在經營者能力、操守與經營模式不佳,出事之前的徵兆如何提前判別,對投資人而言是最重要的事,多數投資人與法人在看財報時,都只在看損益表中的營收、毛利率、營業利益率與EPS(每股純益),其實,資產負債表中的「長期投資」、「存貨」、「應收帳款」與附註中的「或有負債」現金流量表中的「營業活動現金流量」、理財活動中的「利息支出」與「會計師的意見」,反而可能是公司體質是否健全的重要變數,而財務專家設計許多財務比率在分析公司安全性,唯一無法量化與最難追的就是「長期投資」。 長期投資,講白話就是轉投資,轉投資因為資訊的揭露比較不透明,更容易成為作帳的科目,舉例來說,母公司將商品高價出給轉投資公司,短期可美化營收與獲利,或轉投資公司去向銀行借款或利用母公司來擔保而取得資金,也就是母公司當保人,而如果我們看母公司的財報時,不會覺得負債比特別高,流動比可能也很健康,管理不佳的公司因此可在投資人不易查覺的轉投資公司中,作出「類掏空」的行為。 過去藥廠有一個廣告很好:「先求不傷身、再求療效」,投資人亦是該「先求不傷本、再求賺大錢」,不傷本的方法就是無法理解或無法由上下游來重覆確認的公司千萬不要投資,如果不幸買到不如預期的公司或利多不漲的股票,唯一自保的方法就是「停損與換股」。 好的操盤人會在看對做對時全力加碼,看錯或做錯伺機停損,因此對我而言,小賠與停損就像吃飯一樣,每天都會做,但還是持續在市場賺錢,切記,與趨勢為友與情緒為敵,做對加碼,做錯減碼,邏輯永遠比表象重要! (作者是大眾證券副總經理) 【2012/09/01 經濟日報】 |
全文網址: 股海指南針/揪出財報惡魔 盯長期投資 | 專家解盤 | 股市投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TOCK/X1/7334256.shtml#ixzz25HyH4EU5
Power By udn.com
2011/12/01
【經濟日報╱張瑞益】
|
全球經濟環境動盪,使得股市操作難度變高,操盤人除了面臨盤勢多變外,更要在個股營運績效瞬息萬變下,掌握績優股脈動, 大眾證券副總經理張智超表示,除了多年來的操盤心得之外,好的工具是在股市能勝出的重要關鍵。
張智超表示,台股在2004年二顆子彈事件、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及今(2011)年的歐債危機重挫中都能全身而退,最主要的操盤心法有三大重點,第一是尊重市場、順勢而為;第二是精準掌握全球及台灣的總體經濟脈動;第三是掌握台股上市櫃公司個股的基本面。張智超認為,只要能由大處入手、再精密選出績優個股,就是能在台股勝出的關鍵。
總體經濟的觀察方面,張智超最重視二大指標,基本面是以GDP的年增率為主,資金面則是以M1B及M2的趨勢為依據,張智超指出,該二項指數若有一項轉弱,則投資人在趨勢判斷上就必須提高警覺,若是二項都轉為負成長,則台股中線趨勢走空只是時間問題,一旦在雙指標走弱,且台股跌破季線後,就建議投資人儘可能將持股降到最低水位。
總體經的多空方向判別清楚之後,再來就是選擇目前強勢且趨勢向上的產業或族群。張智超強調,若是產業趨勢向上,則上漲、拉回量縮找買點;若是產業趨勢向下,則下跌後反彈爆量,找賣點。
另外,在個股的基本面判斷上,張智超則是衷心建議選股務必以「基本面」為主。所謂的基本面,除了泛指公司的營收盈餘、董監持股、財務數據之外,更需要由上下游供銷關係與相同產業各公司的營運績效作評比,甚至查閱是否具有時事議題,來做為選股依據。
張智超認為,市場上教大家投資股票的作者,有八成根本不會操盤也不懂選股的Knowhow ,而所謂的投資大師也僅在相對高檔時異常樂觀。因此,投資人務必獨立思考並善用好的金融分析軟體,以邏輯戰勝股市。他個人就非常喜歡使用精誠的「新世紀贏家」,這套軟體提供了操盤必備的資訊內容,簡單靈活的操作設計,節省許多資料的整理時間,並符合操盤須面面俱到的標準。
張智超也提醒提資人,高ROE(股東權益報酬率)與高配息並非選股的保證,身為專業操盤人務必區分高ROE背後的邏輯與延續性,是機會財還是核心競爭力?景氣反轉時,過去靠機會財獲得的高ROE可能轉為負數,而且高ROE的股票腰斬再腰斬的例子比比皆是,勿因市場為多頭而誤以為已獲得股票必勝的祕訣,因此投資人不可陷入隨機致富的陷阱。
全文網址:udn基金 - 基金投資 - 投資秘訣 - 專訪/善用分析軟體 戰勝股市http://money.udn.com/fund/storypage.jsp?f_ART_ID=252280#ixzz1pS4hwdoR
Power By udn.com
股海指南針/九招學起來 抓住黑馬股
|
|
||
第一季季報即將出爐,通常指數在4月中下旬都會拉回,今年也以拉回機會比較高,原因是今年第一季匯損可能不利外銷產業財報表現。但要注意的是,由於資訊不對稱,3月下旬的強勢股很有可能是季報佳的,弱勢股非常有可能是季報不佳的個股,也就是說現階段選股仍以買強賣弱為宜,不要逢低攤平異常弱勢股。 舉例來說,法人近來追捧的低價智慧型手機製造商,股價相對弱勢,即已暗示季報將低於預期,投資股票要懂得股價的訊號代表的意義,而非自我感覺良好,當山寨版的巴菲特。 我常以巴菲特的選股邏輯來檢視台灣上市櫃的企業,以基本面為主,掌握高ROE(股東權益報酬率)背後的邏輯與穩健的自由現金流量來選股,通常這些股票就「長期」而言,通常會有不錯的報酬率,而類似這樣特質的公司我通常稱之為「白馬」股。但在股票市場中大多數「黑馬」會大幅跑贏「白馬」,如果是穩健的投資人或為退休而打算的投資人,我強烈建議多用巴菲特的選股哲學來投質,但若是以交易為生並身為職業操盤人,則建議要學會選黑馬股的方法,與更犀利的交易手法。 黑馬股因產業結構的改變或公司競爭力的提升,在可見的未來可以漂白為白馬股,也就是說黑馬股現在的財務數據並不好看,但未來會改變為白馬股,類似這些企業股價漲幅通常會遠大於白馬股,但風險相對也變大。 先談談如何選黑馬股。第一招為月營收觀察法:先觀察月營收與去年同期相比的變化,月營收為獲利的領先指標,但並不一定為獲利的保證,打電話去公司詢問發言人成長的邏輯是否明確且合理,必須了解最領先指標為合理的「邏輯」。 第二招為產業人脈法:多向親友詢問是否知道那些公司正大幅擴產與加班,以我個人而言,我在產業的朋友常會給我非常重要的線索,這就是我常說的「非官方人脈」,而新產品、新應用、新市場與新商機將對我們的投資獲利有絕對的幫助。 第三招產業趨勢法:以台股而言,製造業的優勢在消失中,取而代之的將是高附加價值的服務業與生技產業。 第四招為事件交易法:這招算是我在自營維持不敗的大秘訣,實務上做法為追蹤多數公司的公開法說與同業法人私下拜訪行程、董事會、股東會、減資日期、增資時程等關鍵事件,並提前布局。 第五招為資產交換法:公司宣布籌資,若是以可轉債(CB)為籌資管道,而公司派又將CB經資產交換把選擇權拆回去,也就是說公司內部人士以較低的成本取得槓桿,並擁有以轉換價轉換成股票的權利,那多半暗示公司內部人看好後勢。 第六招為權證法:找機會多認識權證發行商,請教那些權證被特定人或券商搜走,那可能暗示,資訊領先者已用權證來以小搏大。 第七招為大戶籌碼流向法:實務作法為觀察1,000張以上的股東持股張數,除以總股本的比率,股票要大漲通常可用此指標來掌握,大股東掛牌後一直出貨的公司或報紙發布利多而私下去再賣股票的大股東,躲不過法眼。 第八招為法人籌碼追蹤法:觀察三大法人買超標的中,是否有比較冷門的公司,再去詳細了解公司成長的邏輯。 第九招股價相對強弱勢:月營收、季報公布或法說的事件前夕,「聰明錢」會先卡位,而此時股價已領先透露我們可能的狀況,犀利的交易員會以此邏輯形成交易策略。 我不怕大家學會這套投資祕訣,因為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切記選股不是模仿巴菲特就會成功的。 (作者是大眾證券副總經理)
【2012/03/17 經濟日報】 |
全文網址: 股海指南針/九招學起來 抓住黑馬股 | 專家解盤 | 股市投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TOCK/X1/6967696.shtml#ixzz1pS4NeDEY
Power By udn.co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