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那一串讓人哭笑不得的數字

就業指標雖屬景氣落後指標,但今年以來,景氣持續低迷,唯獨勞委會職訓局就業數據一枝獨秀,工作機會一路飆升,4月求供倍數衝到「2」,明顯與景氣循環差太多,難以取信於民。何況目前勞動問題在「質」 (薪資低)不在「量」(工作機會),民眾在乎的是實際感受,官方若仍陷入美化數字迷思,也難怪民眾會無感。

二年前政府為搶救失業率,勞委會在北中南東舉辦四場超大型就業博覽會,每場次都宣稱有數萬個職缺。當時為了達到衝高職缺數效果,曾被踢爆把每年軍方例行招募的5千名國軍志願役灌水充數,引發議論,逼得職訓局緊急刪除。如今職訓局又為了拚就業,提出「百萬人呷頭路」,為了創造「百萬人次上工」業績,求供倍數衝上7年新高,塑造「到處都是工作機會」錯誤印象,一樣難以服人。

長久以來,官方對於失業率、求供倍數等反映就業指標數據斤斤計較,也因此容易流於「形式主義」,近者如現任副總統吳敦義前年擔任行政院長時,提出「失業率未降到5%就下台」政治承諾,各部會為此推出不少爭議政策,如「大學4+1」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位班)、大學畢業生提早服役等,都被質疑是為了美化失業率。遠者如2009年的22K方案,至今還留下拉低新鮮人起薪後遺症。

坊間人力銀行,因為有同業競爭,難免誇大其求職求才流量,一般民眾心裡有譜,不會盡信。但官方就業網站有其公信力,經營績效固然重要,但絕不能只為了美化表面數字,衝業績,一旦職缺失真,就有欺騙求職民眾之嫌。且若官方數據不真實,以致對就業景氣判斷失誤,政府如何做出正確決策?

今年王如玄又喊出年底出現「3」字頭失業率,根據以往經驗,必然又有一連串促進就業措施出籠,但是目前就業環境困境已從「求有」進入「求好」」,勞工首要關切問題在於薪資低,不在失業,官方若停留在「衝數字」迷思,只會繼續讓民眾對政府作為「無感」。

 

 

【2012/06/03 聯合晚報】



職求人2:1 官方數字大驚奇!

歐債危機紛擾不休,產業界大老也對未來景氣紛紛發出警訊。但勞委會今年以來發布的就業數據-求供倍數卻一路飆升,4月分竟然衝高到2,等於1個人有2個工作可以選擇,創下7年來 (94年1月)最高紀錄,與目前景氣氛圍差很大,也引發「失真」爭議。

據了解,主因是職訓局今年喊出「百萬人呷頭路」,拚命辦徵才就業博覽會,並發動各就服中心找職缺衝業績,但很多是舊職缺未更新,或是臨時性工作,有人直言「1.5(求供倍數)比較接近真實」。今年各就服中心辦的就博會特別多,職缺數變多,但很多廠商擺攤提供職缺,只是為了給「長官」面子,「真假職缺很難說」。還有就服中心將職缺重複登錄,例如將廠商聘僱外勞前的人才招募,充當正常職缺,或是1、2個月的臨時性工作都變成「工作機會」,才會出現「求供倍數2」的異常現象。

職訓局否認灌水或失真

勞委會職訓局就業服務組長黃孟儒否認就服中心的求供倍數有灌水或失真,可能是很多職缺未補齊,但他坦言,4月求供倍數不能做為景氣指標,「還必須再長期觀察」。職訓局以往一年約可媒合95萬人次就業,今天職訓局喊出「百萬人呷頭路」希望衝到100萬人次,等於至少要增加5萬人次上工。另外就業媒合率從46%衝到50%。若要增加就業人次,必須工作機會也相對增加,因此職訓局要求各就服中心全力到轄區開發職缺。

根據職訓局公布就業服務數據,今年以來求供倍數罕見直線飆升,從1月的1.40到3月已1.75,4月更升到2,與今年的景氣走向明顯逆勢而行。從求職求才人數來看,1月求供倍數1.4,當時廠商職缺只有8萬6280人,但是2月職缺就暴增到12萬3千餘個,暴增43%之多,3月再衝到14萬5千餘個,4月職缺更衝到15萬7048人,但求職人數才7.8萬人左右,求供倍數飆到2。

相關人士指出,近幾年求供倍數都在1.0-1.2上下徘徊,即使99年經濟成長率達到10%以上,當年求供倍數也才1.26,「現在飆到2,一看就知道太不尋常了」。

 

 

【2012/06/03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職求人2:1 官方數字大驚奇! | 經濟要聞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7134675.shtml#ixzz1wmYECqdM 
Power By 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