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8 08:11:00 經濟日報 記者潘羿菁/台北報導
薛長興工業從宜蘭羅東騎樓下的路邊攤發展,目前年營收已超過百億元,海內外員工逾萬人,生產基地布局台灣、泰國、柬埔寨、大陸與越南,在潛水衣全球市占率高達65%,每10件高端潛水衣當中,就有六件來自於薛長興。
知名潛水衣服飾品牌Billabong、O’Neill、Rip Curl、NRS等,均為薛長興的客戶,這是父親薛丕拱與兒子薛敏誠一手創立的潛水衣王國。
薛長興創立於1968年,從賣工礦鞋起家,當時薛丕拱有教職工作,為分擔家計,決定放棄老師穩定的薪水,從台北批發布鞋回羅東擺攤,一開始是批貨布鞋,由於相當有生意頭腦,他考量到太平山林業興盛,起心動念改賣工礦鞋。
因為這個念頭的轉移,奠定賣鞋生意的規模,薛丕拱創立品牌「長興牌」,也賣起雨鞋。不過,隨著競爭對手愈來愈多,薛丕拱很早就有危機感,他認為,不能只守著國內市場,必須把長興牌做大,因此目標放到外銷市場。
路邊攤起家 躍世界級品牌
有一次長子薛志誠到德國看展,發現國外賣潛水鞋,其橡膠材質跟雨鞋很類似,當場買一雙回台與家人討論,薛丕拱認為,這是薛長興應該進入的市場,因為這個因緣際會,敲開薛長興進軍水上運動的契機。
1979年底,薛長興拿到來自日本採購的500雙潛水鞋訂單,總金額3,000美元,這是薛長興走向國際的第一步。
他的次子薛敏誠在服完兵役後,也加入家族事業,當時是公司跨足潛水市場的第二年,雖然外銷訂單讓薛長興快速成長,但是薛敏誠回想,當時父親時常生氣,卻又百般無奈。
因為薛長興生產的潛水鞋,原料來自於Neoprene,台灣無法生產,完全仰賴日本原料商提供,但是對方時常延遲交貨期,讓公司衍生出更多成本,即使要求對方必須吸收衍生成本,對方仗著「沒我你會倒」的態度,拒絕負擔。
薛敏誠說,當時他向父親提出,既然被欺壓到頭上,倒不如自己來研發。
薛敏誠是念經濟系,不是化工科系出身,他就自己買橡膠相關書籍在工廠土法煉鋼,一步一腳印,1983年花了二年時間的投入,終於自行開發出原料。
薛敏誠說,此時不僅不用被別人掐著脖子,而薛長興的生產成本一下子大幅降低,只有競爭對手的三分之二,由於獲利增加、成本下降,市占率立刻拉開。有將近十年的時間,公司營業額每年是以超過50%的幅度成長。
也因為被訂單追著跑,加上宜蘭缺工嚴重,薛敏誠思考赴海外設立工廠。他說,當時考量泰國、印尼、中國大陸與馬來西亞,最後確定落腳泰國。他指出,主要是考量到泰國為佛教國家,人民友善,當地華僑多,泰國政府也很歡迎外資到當地投資。
客製化產品 業績飆速成長
除掌握原料關鍵技術外,薛長興與其他競爭對手也有不同之處,薛長興會依據客戶需求,開發出客製化產品。
薛敏誠表示,早些年在大陸投資的台資潛水衣製造廠,對公司產生一定的威脅感,主要是對方殺價搶客戶,確實也有客戶初期會轉單,但是這幾年下來,大陸台廠的威脅感已經不存在,因為對方的規模沒有擴大,即使是最大廠,幾年來仍然只有千名員工,而薛長興已經有上萬名員工。
薛敏誠分析,客戶發現若是可以找到更便宜來源,其他對手也可以,如此一來,終端消費也在殺價競爭,大家都把價格壓低,「等於是相互自殺」,彼此都賺不到錢,因此最後還是轉給薛長興,與薛長興共同開發獨特產品,不僅可與市場區隔,也可以拉抬產品單價,獲取更大利潤。
談吐文雅、不疾不徐,一般人以為薛長興工業總經理薛敏誠是一個慢步調的人,但若遇到公事,他會比別人還要急,從考察投資地點到蓋工廠,不到二周時間就決定10億元的投資案,對於資本額只有8億元的公司,投資金額如此龐大,決策過程卻如此短,除了大膽,也看到工作效率。
薛敏誠向來就要求效率,因為時間就是金錢,他更要求徹底貫徹執行,才能把事情做好,往往本周交辦事情,同仁最慢在下周就要報告最新執行進度。
這種講求效率的企業文化,貫徹到每位同仁的做事態度,當天採訪完畢後,記者請公司同仁提供細節背景資料,還沒回到台北,薛長興的員工就已經e-mail完整的公司資料到信箱,效率之高,可能一般的公關公司都無法做到。
薛敏誠除講求效率,長年來也維持筆記的習慣,採訪時候,他自己也拿著鉛筆與筆記本註記,他說,唸書時就保持這個習慣,投入家族事業後,更是勤做筆記,並把筆記本留著,一個儲藏櫃打開來,滿滿都是筆記本。
他說,筆記可以加強記性,同時整理邏輯。薛敏誠不論在工作或是閱讀時,都會記上心得或計劃;但他笑著說:「由於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所以都用『鉛筆』書寫,比較容易修改。」
也因為用鉛筆筆記,時間一久,筆墨早已模糊,薛敏誠說,雖然有些已看不清楚,但這些筆記就好像是工作日誌,記錄走過的痕跡。
薛敏誠也樂於嘗鮮,由於工作關係,很早就接觸到水上運動;他說,20多年前台灣都還沒有引進這類運動時,他就玩滑水運動;七、八年前玩過衝浪,甚至還有客戶幫他錄製個人衝浪影集。
但若要說到最喜歡的運動,他說是風浪板,因為有乘風破浪之感;而相對於其他水上運動,又不會太危險,但現在實在是太忙,風浪板已經較少在玩。
薛長興在宜蘭發跡,秉持著照顧家鄉的理念,早期公司同仁均來自於宜蘭。隨著公司規模擴大,求才若渴,聘雇當地人比重下降,不過仍優先聘僱宜蘭學子,比重約在九成左右,薛長興認為,透過工作機會,帶動就業率提升,有助提升當地經濟發展與生活品質。
薛長興認為,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是伴隨企業的成長與茁壯而日漸深重,「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企業理想,始終為薛長興最重要的社會使命。40餘年來,如履薄冰,珍惜每一次的成長經驗;每次成長經驗,都要仰賴公司員工作為後盾,「人」成為薛長興最重要資產,基於這樣的理念,聘雇宜蘭人成為公司的慣例。
早期宜蘭交通不方便,當地民眾多半留在宜蘭工作為主,薛長興聘雇員工,也以宜蘭人居多,過去曾經有段時間,在公司碰到的同事,都是宜蘭人。薛長興每年業績持續成長,也讓宜蘭人視為穩定工作來源之一。
隨著交通逐漸便利,加上薛長興鑽研彈性纖維研發,偏向特殊研發功能,仰賴更高階人才,才打破公司慣例,但截至目前仍有九成以上員工是宜蘭人。
1998年連番大火波及薛長興最重要的生產設備,董事長薛丕拱率領員工進行災後重建,火災後三個月立即恢復產能,當時能快速站穩腳步,也是仰賴地方政府與員工的全力協助。
薛丕拱有感於此,捐助3,000萬元成立「財團法人薛長興慈善文教基金會」,提供蘭陽女中、宜蘭高中與羅東高中等三所學校獎學金,每年捐助不間斷,希望透過一己之力,讓宜蘭學子得到更好資源。
經濟部工業局表示,薛長興工業自行製作的Neoprene是一項獨門技術,掌握橡膠發泡,藉由這些發泡,可以達到防寒效果,想像一層橡膠貼合在彈性布料中,可以防水滲透,可以展現出薛長興從上游到下游的技術,都掌握一定的Know how。
今年2月復興航空發生空難事故,摔落到基隆河,當時不少搜救人員潛入水中搶救,但搜救人員身穿的濕式潛水衣,接觸到寒冷河水會造成失溫,導致搶救進度緩慢。薛長興工業聽聞後,立即捐贈乾式潛水衣,期盼讓搜救工作順利完成。
工業局表示,所謂的乾式潛水衣就是完全達到防水性,同時又可以保護身體,讓人員潛水過程不致被石頭刮傷;而濕式潛水衣會滲水進入衣服,可見乾式潛水衣的技術層次較高。
工業局調查,目前可以做乾式潛水的國內廠商不到10家,很多都是買半成品後進行車縫;薛長興則掌握潛水衣的原料,從上游、中游到下游垂直整合,這種優勢才能讓薛長興成為全球潛水衣龍頭廠。
2015-09-17 04:54:30 經濟日報 吳馥馨
車子在彎彎曲曲的田間小路行駛,左拐右彎後,一個矗立在田中央的工廠映入眼簾,「薛長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招牌告訴我們,這是一家要與農田和平共處的工廠。薛敏誠坦言,也因此工廠特別注重環保與廢水排放,絕對不能有一絲汙染流進田裡。 生產工廠 矗立在田中間 位在宜蘭羅東的薛長興工業,是全球潛水衣代工龍頭,儘管總公司位於不起眼的宜蘭農村,但每天都有好幾組不遠千里而來的歐洲、美洲、日韓買家前來採購,是國際上響叮噹的潛水衣製造商。 賺的是美金,但薛長興仍是個不折不扣的家族企業,在坐穩全球潛水衣龍頭寶座前,只是個路邊賣雨衣的攤販。 第一代創辦人薛丕拱,自幼家貧,為養家活口,年少開始在羅東街上擺路邊攤賣雨衣、雨鞋,後來自行設廠生產「長興牌」雨衣,意喻著「薛家長久興旺」,但不敵達新牌、三和牌等,他決定另闢蹊徑。 1979年,大兒子薛志誠赴德國慕尼黑看展,覺得衝浪鞋和自家生產的雨鞋頗相似,帶回一雙研究。薛丕拱評估後,便找機器,並從日本進口原物料,開始試產,接下來逐漸延伸到衝浪手套和潛水衣,工廠順利轉型。 但潛水衣的原物料都掌握在日本人手裡,市場熱銷時,若遇到日本原料出貨緩慢,訂單就溜走了,於是薛長興開始自行研發潛水衣布料。 不做品牌 不與客戶爭利 從潛水衣膠片原料(Neoprene sheets)開始自主研發,並掌握潛水衣供應鏈各環節關鍵技術,包括上游合成橡膠片製造、中游潛水衣布料貼合技術,以及下游潛水衣車縫技術,是全球首家從橡膠原料至潛水衣成品一手包辦的公司。 薛敏誠說,掌握關鍵技術及關鍵原料,便成為薛長興專心代工、不做品牌、不與客戶爭利的最佳武器。他相信,掌握這些要點,代工永遠都不會走至末路或變成夕陽產業。 薛長興的資本額僅8億元,但去年營收為資本額14倍之多,高達112.7億元,平均毛利約20%,淨利則在10%左右。薛敏誠表示,去年營收年增率約7%,預期今年會更上一層樓,營收年增率將上升到8%。 儘管獲利超亮眼,但薛長興堅持不上市櫃。薛敏誠坦言,一旦公司上市櫃,競爭者就容易從媒體或公開資訊瞭解公司經營策略、訂單、技術開發進度。 家族企業 經營彈性靈活 再者,家族企業「可以三天、五天就決定要投資蓋廠」,但上市櫃公司須經過董事會、股東會通過,一個決策要好幾個月才能拍板。薛長興目前自有資金非常高,沒必要公開募資,反而可以更靈活、彈性的布局。 取之於社會,薛長興也不忘回饋。除了數年前曾捐贈一批價值百萬元,當時世界上最頂級的救生衣、防寒衣給宜蘭縣激流洪水救生協會之外,今年2月的復興空難,眼見救難人員在冰冷的基隆河裡來回搜救,薛長興也捐出價值400萬元之乾、濕潛水防寒衣、鞋帽手套與浮水背心等裝備。沒有品牌的「隱形冠軍」,所做所為,卻超乎想像。 全球最大潛水衣工廠 薛長興三結廠火警
|
|
||
全球最大的潛水衣工廠薛長興工業公司,位在宜蘭五結鄉的三結廠,昨天上午失火,一間裁剪及貼布的廠房被燒毀,這是該廠十多年來第三次火警,警消初步鑑識起火原因,應是機械操作時引發。 薛長興工業公司創辦人薛丕拱白手起家,原在羅東街頭擦皮鞋,之後創業製作「長興牌」雨衣、雨鞋,再轉型潛水衣市場,現在已是全球市占率五成以上的品牌,全球擁有十二家分廠。 薛長興在三結廠一九九六年時,曾有一次火警,隔年再次火警,這幾次火警疑人為縱火,損失一億五千多萬元。昨天這火警,初估損失至少上千萬元。 「失火了!快幫忙滅火!」昨天上午八點多,薛長興工業公司三結廠各單位正在開早會,後方的「製糊室」突然起火,員工們有的拿滅火器,有的拿水桶裝水,幫忙滅火。女員工逃到廠外,臉上滿是驚慌。 火勢一發不可收拾,在鐵皮搭建的廠房裡悶燒,屋頂竄出了濃煙,遠在幾公里外的蘇澳等地都看得到。警消全縣總動員前往搶救,加上薛長興的員工組隊協助,在廠房前後各處佈水線滅火,九點四十一分撲滅火勢,沒有人傷亡。 「還好甲苯槽、易燃熔劑員工都及時隔開,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消防局長張勝雄說,初步鑑識起火原因,疑操作時引發火花造成,至於火花是靜電或是其他原因引起,得請專家再鑑定。 代理廠長的廖錫泉說,「應該一到二周可以恢復作業」,董事長薛丕拱表示,訂單作業不受影響。
【2012/10/19 聯合報】 |
薛長興三結廠的起火地點在製糊室。(記者楊宜敏攝) |
薛長興三結廠發生火警,剛上班的員工忙著幫忙拉水線搶救。(讀者林瑞權提供) |
〔記者楊宜敏/宜蘭報導〕全球最大潛水衣製造廠「薛長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宜蘭五結的三結廠昨天失火,幸無人傷亡,初步鑑定應是製糊室在攪拌黏著劑,注入甲苯的製程中機械引發火勢;董事長薛丕拱說,他有自信,燒毀的廠區在1至2週內復工生產,不影響出貨。
「薛長興」三結廠昨天上午8時正在開朝會,製糊室突竄火苗,員工趕緊拿滅火器滅火,消防人員馳抵灌救,大火與黑煙直衝雲霄,數公里外都看得見,十分驚人,火勢在1個多小時後撲滅。薛長興是全球最大的潛水衣製造廠,佔全球產量65%,主要製造潛水衣、潛水鞋、手套等,發跡地在宜蘭,目前在全球有12個廠房。
薛長興創辦人薛丕拱自幼家境清寒,滿腦子想賺錢翻身,10幾歲就學做生意,賣過生活用品、雞、米、三星蔥等,後來在宜蘭擺路邊攤賣布鞋,並代理林場工人必備的工作鞋。
他在1966年創立薛長興,第一雙「長興牌」工作鞋誕生,1979年,他的長子從慕尼黑體育用品展帶回一雙潛水鞋,這才讓薛長興工業的發展邁向另一個里程碑。
薛長興逐漸站穩全球潛水服裝市場之際,1996年卻發生工廠大火,當時對手虎視眈眈,等著看他一蹶不振以接收他的訂單,薛丕拱卻在驚嘆聲中,以約1週的時間讓生產線復工,毅力驚人。
傳承20年 薛長興登世界舞台
秉持著要讓公司「長久興盛」理念,由薛長興董事長薛丕拱一手打造的薛長興工業迄今成立已逾40多年。而就在台灣企業紛紛面臨交班難題之際,薛長興卻早已完成接班布局,其後更一舉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潛水衣代工廠。
薛長興到了第二代的經營到底如何發揚光大?對兒子的教養,薛丕拱(編註:薛長興工業董事長)從不以威權控制。在薛家講求的是自由民主,只要是家中的一分子,自然有發表、投票的權利。孩子們自小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參與家中各項事物。到了接班時刻,一切自然都水到渠成。
布料研發薛長興定勝基
今日,薛長興公司的經營在第二代手上已超過20年。這段過程父子間雖然不是全然步調一致,但整體而言,父子攜手已讓薛長興公司不斷創造出新局,甚至一步一步讓公司登上世界舞台要角,他們所做出來的成果讓人耳目一新。
薛丕拱是如何辦到的?子女的接掌又如何可以一再創新、突破?關於接班問題,應該從薛丕拱如何訓練子女開始,曾經為人師表的他,對於「教育」有其個人獨到見解。
事實上,打從兒子也是現任的總經理薛敏誠研發出自製的布片那一刻開始,薛長興公司在薛丕拱的支持下,已經讓兒子帶引出一條不同於以往的路。細究這個研發成果,其實是由一連串的努力組合出來的。
「薛長興能有今天,是敏誠從75年研發出布片開始的。」薛丕拱直言兒子對公司的貢獻。「因為孩子們的努力,才能把公司帶到今日的規模。」薛丕拱既謙虛又驕傲地誇讚他的孩子。因為他們,他才能夠退居財務的角色。但說到他對孩子們的培養,薛丕拱自然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下放第一線在基層歷練
從第一線工作做起薛敏誠上初中時,薛丕拱就要他到公司實習。到了高中,甚至要他到第一線做工,一方面學好技術;另一方面也要他跟第一線員工打成一片。
「跟員工處得好很重要,你要懂得員工的心,才能讓生產線運作順利。」這是薛丕拱時常要孩子記住的事。不過薛丕拱也不是讓孩子白白在工廠裡做事,每年寒暑假,孩子們還可以到工廠打工,可以領薪水。到了孩子們上了大學時,薛丕拱甚至讓孩子們參與許多標案,藉此磨練實戰經驗,例如當時還是大學生的薛敏誠就以薛長興公司臺北辦事處主任的身分參與許多標案。
「除了財務以外,我把公司交給兒子和兒媳婦全權處理!」薛丕拱說起薛長興公司的經營爽快地答道。「除了買地蓋工廠,建設方面贏總經理之外,其他的我都輸,敏誠他什麼都比我行!」薛丕拱對兒子的能力,他很有信心,這句話也道出為人父的驕傲。
投資土地薛丕拱有遠見
不過父子倆也常有意見不同的時候。但事後證明,在財務上薛丕拱看得很遠,所以幾次買地蓋廠房,他的預測都是對的。「只要是這個部分,敏誠他都聽我的!」薛丕拱肯定道。不過總經理第一次開口向薛丕拱提出買地1000坪蓋廠房的需求時,薛丕拱竟然一口氣買了4千6百坪。
「要這麼大做什麼?」薛敏誠懷疑地問道。
「土地大一點才有空間發展,成本沒差多少,現在用不上可以先買下來放,不然等到要用時,隔壁不賣你或要高價賣你,那不就麻煩了?」薛丕拱眼光放得遠,敏誠一聽也認同。可是等到薛丕拱在大陸海寧買地蓋廠房時,明明說要3000坪就夠了,沒想到薛丕拱竟然一口氣買下2萬2千多坪,足足7倍多。
薛丕拱買回來以後,薛敏誠問道:「怎麼搞的?買這麼大?」薛丕拱回說:「土地不像原料,再買或再做就有,現在你不買,以後就沒得買!」結果證實薛丕拱的看法沒錯,2萬2千多坪的地最後都不夠用,還得到1公里遠的地方再買。
「買地蓋廠房,要看到10年後的發展。」這是薛丕拱這些年擴充廠房的心得。
父子倆的分工其實也不是一直都那麼順利,有時候兩人也有爭執。「我們頂多互相嚷一嚷,沒多久,敏誠就會回來道歉,說他剛剛太大聲了!」薛丕拱說著他們父子間有衝突時,兩人都是這麼過來的。
「像是買地的事,他就發脾氣說我都不聽他的。但是資金是我在管,我知道分寸在哪!因為我已經預備好六個月後的資金調度,所以我才敢買這麼大塊的土地。」薛丕拱說起他這麼多年管理薛長興財務的概念,保守如他,積極也如他。
「經營公司都快半個世紀,我沒少發或遲發過員工薪水!即使是公司遇到火災也一樣。」薛丕拱豪氣地提到他在處理財務上穩健踏實的態度。
「至於公司的經營管理,我充分授權給兒子、相信兒子的判斷而且全力支持!」薛丕拱以當年向銀行借貸給兒子做布片研發為例,他說:「如果他沒成功的話,那就一切歸零從頭再來而已。」
父子倆的合作似乎在彼此的信任基礎下進行著,正如同他們一路走來所遇到的種種困難,每到關鍵時刻,他們總是能夠憑藉著務實的態度想出辦法來。
(摘自《敢學──薛長興工業從路邊攤變身潛水衣王國的故事》,遠流出版)
2015-05-25 05:21:34 經濟日報 記者 潘羿菁
每日早上8時,宜蘭羅東田間就會傳出日本卡通櫻桃小丸子的歌曲,一群員工從行政大樓走出來、站好位子、開始做早操,這是薛長興工業維持逾40年的傳統,今年邁入成立第47年,仍然是穩坐水下運動市場的寶座。
全球每10件潛水衣,就有六件出自於羅東這家公司,薛長興在全世界潛水衣市占率高達65%,是全球潛水衣製造龍頭廠,全世界前10大品牌,薛長興獨攬四家百分之百。儘管外界對於薛長興不甚了解,但是當地人都知道,甚至只要跟計程車運將說「薛長興」三個字,馬上載到薛長興位於偏僻田間的總部。
薛長興工業創辦人薛丕拱是羅東人,1950年20歲時為分擔家計,放棄教職工作,從台北批布鞋到羅東擺攤。
賣鞋的生意規模逐漸擴大,薛丕拱也創立品牌「長興牌」,顧名思義為長久興旺,這也是「薛長興」公司名稱的來源。
不過,後來由於競爭者愈來愈多,包括「達新牌」、「三和牌」等,當時薛丕拱認為,台灣市場太小,必須走向外銷,加入國際市場。
有一次長子薛志誠到德國參觀展覽,看到衝浪穿的鞋子,當下就覺得與薛長興做的鞋子很像,帶回一雙,大家圍著這雙鞋子評估跨入的可行性。不過,由於衝浪鞋的布面材質為Neoprene,台灣沒有生產,完全靠日本進口。
原物料不求人 獲利大躍進
精通日語的薛丕拱就特別到日本找原料商,從此開起薛長興進軍水類運動用品市場的大門。
當年做水類運動用品的只有日本與美國業者,日本開始朝向更高階市場拓展,放棄原有市場,此舉讓薛長興順利承接,靠著早期70年代台灣工資低,公司茁壯速度很快。
從1979年跨入後,首張訂單是日本客戶採購500雙潛水鞋訂單,總金額約3,000美元,這是薛長興格局擴大到國際市場的第一步。
當時賣一雙潛水鞋的利潤約15%多,比工礦鞋的5%增加逾倍,薛長興投入潛水鞋兩年後,工礦鞋的業務就結束,而潛水鞋市場商機龐大,讓薛長興在短短六年時間營收就破億元。
由於原物料掌握在日本手中,卻頻頻延遲交貨,早期台灣廠商海外買料,都要跟國內銀行申請信用狀,而日本無法如期交貨,薛長興就要重新開信用狀,衍生的費用在當時要新台幣數千元,對當的中小企業而言是很貴,原料廠商拒絕負擔,多出來的成本都是薛長興負擔。
薛丕拱的次子、現任總經理薛敏誠念完書、服完兵役、回來幫忙家族事業兩年多後,看到父親時常為此又氣又無奈,意識到如果沒有自己掌握原物料,等同於脖子被外人掐住,就向父親建議要開發原物料。
輔大經濟系畢業的薛敏誠,不是化工科系出身,自己買橡膠相關專業書籍研讀,一步一腳印,每天待在工廠自行研發。1983年,花了兩年時間開發出來,頓時讓薛長興的生產成本大幅降到剩下日製的三分之二,產品單價再次拉低,市占率持續擴大,獲利仍不斷上升。
薛敏誠說,垂直整合後,營收增長速度更加快,有將近十年時間營業額年增率都是20%至30%。公司產能快速增長,卻遇到台灣缺工,薛敏誠說,工廠外頭招聘看板從來沒有拿下來,每次都要上百人,到最後可能只來三個人,讓公司興起赴海外投資的念頭。
當時海外考察地點共四地,包括泰國、印尼、大陸與馬來西亞,薛敏誠說,從看地到決定投資,大概只花兩周時間,第一次自己去考察,一周內父親前往,就這樣決定10億元投資,因為效率向來是做事原則。
國內因立法通過勞基法,當時國內興起設立工會風潮,薛敏誠回憶,那時候工會新聞天天受到媒體高度關注,工會開始與資方對立氣氛逐漸濃厚。
挺過罷工風暴 提升向心力
這種情況也延燒到宜蘭地區,某天政府公文告知公司薛長興工會成立,薛敏誠說,員工都知道,「只有我們(薛氏父子)最後一個知道」。
雙方對立終於發生衝突,有一次工會幹部向廠長遞出請假單,但廠長以繁忙為由不准,工會幹部出言不遜地說:「你算什麼,我連董事長都不看在眼裡。」
此話傳到薛敏誠耳裡,認為不能姑息此風助長,因此對該名工會幹部記警告,工會開始醞釀要舉行大規模罷工。
隔天一早,員工一如往昔做完早操後,薛敏誠就召集早會,將400多名員工聚集起來,他告訴員工,如果發生罷工,薛長興將會永久關廠,不留在台灣。他回憶,大概講了快一個小時,台下將近一半員工掉淚,自己也是眼眶泛紅。
早會結束後,當天下午有部分員工就跑去找薛敏誠,訴說不忍心看到公司關閉,所以同仁決定成立「員工自救委員會」,要跳出來與工會協商。
雖然工會醞釀的罷工還是發生,但當天參與罷工的員工寥寥無幾,大多數是其他工會來支援的人力,也宣告罷工失敗。
當年成立的「員工自救委員會」,現在已轉型為福利委員會,公司與員工固定撥款,福委會每年預算超過上千萬元,每個月都舉辦活動犒賞員工。
薛長興曾經一度「內亂」,也遭逢「外亂」,1996年9月底,薛長興宜蘭總部連續兩天遭人惡意縱火,廠房與機器設備幾乎全毀,競爭對手更虎視眈眈準備接收訂單。薛敏誠主張透明化受損情形,每天更新公司最新狀況讓客戶安心,薛丕拱則勤跑銀行談融資。
火災後三天,薛長興就在戶外帳蓬,架起第一條生產線;一個月後產能提升至70%,三個月後全數回復正常產能。
公司遭逢噩耗,全體員工曾主動寫信給薛丕拱,說明薪資願意暫時打八折,讓薛丕拱相當感動,隔年就加發半個月年終,體恤員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