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金融/「半澤」爆料揭弊 保存款人權益

日劇《半澤直樹》愈演愈紅,第九話在播出時出現瞬間收視率突破40%的新高紀錄,明(22)日終極完結篇將在日曜劇場播出,勢必再掀話題。一如劇情起伏創造收視率,爆料者往往也是金融弊案公諸於世關鍵所在。

《半澤直樹》前五集重點放在半澤在大阪西分行任融資課長時,因分行長淺野匡強行通過西大阪鋼鐵社長東田滿5億日圓放款,必須設法追回這筆不良放款的過程,中間為達成尋人目的,做了「必要之惡」—向雜誌記者爆料5億日圓違規放貸始末,雖是揭發自家銀行的弊案,卻也達成追回貸款、周全銀行存款人及股東權益。

爆料者的存在於古今中外皆然,其行動往往有助社會了解事情真相,或隱藏其中的未爆彈。例如,近期的德國《明鏡周刊》報導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前雇員史諾登洩露的文件顯示,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監視範圍涉及國際信用卡及銀行交易,包括信用卡發卡組織威士(VISA)、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如果沒有史諾登的文件,你我根本無從得知自己的交易資料,已被悄悄監控,這些原本都該屬於個資保護範圍。

地點縮小在台灣,透過爆料被揭發的金融弊案,也屢見不鮮,當中不少都涉及銀行股東權利,甚至全體國民的荷包。

根據聯合新聞網資料顯示,2008年時的台灣郵政(現更名為中華郵政)金援陽信銀行案,當時有人爆料疑似涉嫌掏空陽信銀行,此案後來相關人等都遭檢察官聲押。

據後續監察院調查發現,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邱義仁指示郵政儲金金援100億元,此案被捲入風暴的相關人士,還有金管會主委等,而中華郵政因協調會召開前就先轉存款,未能遵守作業程序的正義,而招到監察院糾正。

2004年的皇統案,則是董事長李皇葵以虛設的人頭公司充當客戶,做出營收成長假象以維持股價並取得銀行融資,皇統還不斷更換會計師,使查核難度大增,以掩護虛胖營收的真相。此案後來李皇葵與劉姓女財務長,主動前往調查局台北市調處投案,並坦言透過設立子公司,虛列不實交易。

相關弊案若非有人揭露,恐怕問題愈演愈烈,甚至大到難以收拾。金融人士表示,別因為鄉愿而不處理,透過金管會或檢調系統舉報,甚至利用媒體的爆料專線揭發不為人知的事件,反而更能讓市場回到正軌,大眾權益得到保障。

【2013/09/21 經濟日報】



全文網址: 戲說金融/「半澤」爆料揭弊 保存款人權益 | 金融要聞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8175743.shtml#ixzz2fVfMsGzk 
Power By 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