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資壽險西進十年 裡子面子都輸光 日期:2014-08-27 作者:洪綾襄 出處:財訊 第 458 期 |
21歲、來自哈爾濱的小趙高專一畢業,就到北京新光海航人壽從業務員助理做起,每個月底薪約台幣不到1萬元,但只要在業界多熬個1、2年,跳槽到大陸陽光、平安等壽險公司,月薪6000元人民幣不成問題,頭銜更有機會換成高上大(高級上檔大氣)的「資深行銷經理」。 因此對小趙來說,跳槽是當然選項,而且是以陸企為首選。儘管領導不斷灌輸台灣的企業理念與忠誠度,他也很嚮往到台灣新光摩天大樓獎勵旅遊,不過中國民眾喜歡的短年期儲蓄商品,或是分紅與年金保單,甚至近年盛行的投連險(變額壽險)和萬能險,新光海航都沒有。「產品不夠好,民眾不埋單,這家業務很難做啊!」他說。 西進慘敗年 原始股東決裂 中國保險商機龐大,去年中國總保費收入來到1.72兆元人民幣,躋身世界第四名,但對包括台資在內的外資壽險業者來說,卻是看得到吃不到的商機。 今年,台資壽險西進中國正好滿10年,卻是慘敗的一年。8月初,國泰人壽的大陸合資夥伴東方航空正式退出經營,上海陸家嘴金融發展集團以8.5億元人民幣,接手這家兩岸首家合資壽險公司50%股權,上海國泰人壽更名為陸家嘴國泰人壽。而新光人壽與海南航空也於去年宣布決裂,海南航空已另外成立渤海人壽,向保監會遞交申請,年初新光人壽原本已找到一家有意願以1.8倍溢價接手的中國前百大國企,也於最近宣布破局。 早在2004年底,最早西進布局的國泰人壽便與東方航空合資成立上海國泰人壽;一○年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簽訂後又掀熱潮,除了台灣的中國人壽以19.9%持股比率參股建設銀行旗下建信人壽,新光與台壽保則仿效國壽,以五五合資分別與海南航空及廈門建發集團成立合資壽險公司。 10年過去了,台資壽險品牌競爭力仍有待加強,一位中國壽險業者觀察,新設壽險公司若團隊在地化、公司經營成熟,正常也需要7年以上才能獲利,其間若要達到主管機關要求的各項財務標準,還要持續增資。為搶進中國市場,台資股東都願意增資,但持股僅50%,根本無法擁有主導權,新光海航董事會去年原本通過增資5億元人民幣,但中資股東不願拿錢出來就完全沒轍,原本講好的新對象破局後,更是難談轉虧為盈。 東航持有的上海國壽股權能順利「梅開二度」,主因除了東航希望趕緊獲利了結,只開出1.42倍溢價招標,且國壽已成立30幾個分支機構,虧損改善及保費收入也很樂觀,因此比新光金好賣許多 |
壽險西進十年,重整步伐尋利基
精實新聞 2014-04-23 10:04:58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台資壽險業登陸至明年2月將屆滿十年,目前包括國泰金(2882)旗下的國壽、新光金(2888)旗下的新壽及台壽保(2833)都已採合資方式進入,中壽(2823)則與大陸建行攜手,參股建信人壽。除建信人壽在既有基礎上,已有獲利外,其餘三家截至去年都還處虧損階段,原始股東也礙於法令及自身規劃,陸續傳出有意退場,對台資壽險業而言,或能趁此契機重新調整策略,尋求新利基。
大陸保險市場很大,這點無庸置疑,根據保監會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大陸壽險公司原險保費收入超過1兆人民幣,相當於5兆台幣以上,現有規模就是台灣壽險市場的五倍以上,更吸引人的是,相對於國內保險的高滲透率,大陸保險觀念近十年才有較快進展,光是考慮未來滲透率的提升,與國內壽險版圖的差距就會逐年拉大,這是當初所有台資乃至外資壽險業亟欲進入該市場所做的夢。
不過,也因大陸壽險市場的成長如此誘人,競爭者也與日俱增,截至去年底,中資壽險公司已超過40家,外資壽險也有近30家,雖家數差距不算太大,但壽險原始保費收入的版圖分布卻有極大差異,即便從第一家外商壽險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已超過20年,去年所有外商壽險原始保費收入還不及600億人民幣,市占率5-6%,外商壽險龍頭全年保費收入更僅是本土壽險龍頭的零頭而已。
事實上,台商壽險業登陸是由國泰金搶得頭香,由子公司國壽與大陸東航合資的上海國壽2005年2月正式開業,至今已超過九年,去年第三季雖一度轉盈,但因年底的費用提列,去年全年仍呈虧損,國壽也依照持股比例認列4千餘萬台幣的虧損,雖營運狀況已是成立以來最佳,但相較於登陸之初業界預期平均七、八年轉盈的目標,仍有差距。這樣的差距不難理解,特別是中國大陸本土壽險主要幾強不少都有金融控股背景,且與四大行關係良好,布局又比外商壽險早上五十年,在熟門熟路背景下,自然享有比外來軍更佳的競爭優勢。而外商壽險在進軍二十年的成果難如預期下,近年退場、股權易主的消息頻傳,看在近十年才西進的台資壽險業眼裡,冷暖自知。
其他採合資方式登陸的壽險業者,如新壽與海航、台壽保與建發集團合資的君龍人壽,也都在2008-2009年陸續開業,截至去年底自然也呈虧損,其中台壽保認列投資虧損超過1.1億台幣,新壽則逾2億元。只有中壽採參股方式的建信人壽,因有建行的通路奧援,近年獲利呈等比級數跳增,但中壽財報分類上,還將其列入備供出售金融資產,還不能直接認列投資收益。
此次上海國壽的股東易主、轉由陸金發接手,如果正面點來看,或有幾項契機,其一陸金發至少是以溢價超過四成購下東航股權,代表看好潛在增值空間。且相對東航,陸金發除能提供增資的金援外,集團對金融業經營不若東航陌生,反而可能有新的綜效產生。在新壽的合資對象海航也有意出脫持股下,台資壽險西進十年勢必面臨新一波的結構與策略調整,如果還只是期許以與台灣同樣的經營模式直接複製,那對股東而言,自然就難免夢醒時分的失落了。
全文網址: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124fbab1-2301-4b04-ae00-83db665f90ce&c=MB06#ixzz2zgQZkiy2
MoneyDJ 財經知識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