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熱鰭片廠能緹傳打入國際品牌手機供應鏈,為公司第三度轉型開啟新契機,市場期待能緹將轉虧為盈,加上股價打底近一年,在基期低與轉機題材帶動下,吸引買盤湧進,近一個月來股價大漲逾八成。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圖/經濟日報提供
能緹成立於1992年,董事長魏文珍當時是個剛踏出高職校門沒幾年的小伙子,靠著向父親借來的60萬元創業成立能緹,以模具加工起家。當時模具業跨入門檻不高,競爭者眾,魏文珍苦思轉型,決定切入終端產品製造,進軍PC、NB相關散熱相關應用,開啟公司首次轉型之路。

魏文珍在一次因緣際會下,發現當時採用壓鑄鋁擠型設計的微處理器(CPU)散熱片若改採沖壓技術,散熱效率將大幅提升,一開始品牌國際大廠半信半疑,不願採用,後來發現能緹的產品確實效能非常好,開始陸續下單,讓能緹搭上2000年前後PC產業大成長期,初嘗成功果實。

2003年至2007年是能緹最風光的五年,不僅年年賺錢,還一度成為全球NB用散熱鰭片龍頭,當時全球每兩台NB,就有一台採用能緹的產品。2006年,能緹還在興櫃掛牌時,獲得全球半導體龍頭英特爾旗下英特爾創投青睞,入股超過5%。

能緹2007年7月風光上櫃,掛牌當天股價便衝上百元大關,但好景不長,隨後金融海嘯來襲,加上PC產業開始走下坡,能緹基本面鬆動,掛牌首日當天最高價129元,竟成為歷來股價最高點,從此一路回檔。

魏文珍意識到產業變化,2007年前後率領能緹第二度轉型,轉進LED散熱模組應用,並將產品應用延伸至遊戲機等消費性產品,但成效不如預期,導致2008年至2011年都處於虧損,四年內虧掉一個股本。

2012年雖然轉盈,但每股純益僅0.25元,2013年又轉虧,截至今年首季仍難轉盈。在基本面虧多賺少下,能緹股票一路量縮價跌,每天成交張數一度僅剩下數十張,股價更一度下探歷史低點7元。

為重拾當年雄風,能緹近期正進行第三波改造,除持續耕耘遊戲機等消費性應用,獲得索尼遊戲主機PS3訂單,並持續供貨索尼新機種PS4外,也開始進軍行動裝置領域,成為蘋果相關產品的供應鏈,間接打入更多國際性消費性電子大廠供應鏈,近期市場傳出,能緹本季起也開始成為智慧型手機供貨。

能緹轉機題材開始在市場傳開,4月中旬起價量齊揚,單日成交量一度放大至7,700餘張,股價開始從18元附近一度大漲至35元,短短一個月內漲幅高達94.44%,上周五收盤價33元,波段漲幅逾八成;今年以來從11.45元起漲,截至上周五漲幅高達1.88倍。

但能緹基本面仍未走出低潮,今年首季營收1.04億元,季減23%、年減27.7%,稅後淨損3,472萬元,每股淨損0.79元;本季雖有起色,4月營收6,400萬元,月增率五成,年增率八成,創16個月來新高,但本季是否能轉虧為盈,仍待觀察。由於短線股價漲多,投資人追高宜慎。

【2014/05/18 經濟日報】



全文網址: 靠新品三度變身 能緹拚轉盈 | 店頭未上市 | 股市投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TOCK/STO5/8682913.shtml#ixzz324gqfaKW 
Power By 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