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澄清分家時給和碩的非破船,引發市場關注,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昨出席公開場合表示,應讓事情朝更和諧的發展,他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大家體驗不一樣,需要尊敬跟尊重不同經驗的人的講法,要尊重大家的話語權,不過他坦言面對這樣狀況很訝異,但第一的心中湧起的反應,就是要尊重大家表達的權利。
對於破船說,童子賢表示不會再細述分家時太多細瑣事情,但他表示差不多分家那幾年媒體的報導,包括天下雜誌,訪問分析師時都形容和碩「誰要這個醜女?」,當時幾乎所有分析師都這樣形容和碩團隊,所以他的訝異,是:這不是當初外界對和碩的共識嗎?
童子賢表示,和碩同仁很棒,和碩同仁跟他自己都沒有抱怨過自己長相,沒有抱怨過為何把我們長相生成這樣?他強調要工作的人沒有選擇悲觀的權力,應該安心工作,他也跟同仁說: 和碩醜不醜用一年兩年看不準,三年五年一定有信心帶和碩到一定境界。
童子賢表示,和碩團隊非常優秀,但工作心態要改變,他曾半鼓勵半要脅,要他們願意跨過品牌經驗,不然要放棄帶領他們,舉例而言,和碩過去做智慧手機的團隊很棒,但現在要放棄品牌經驗,要放棄自己開規格主權,承接客戶指令,因為對方也是世界級的,面對的承接程序相當繁雜。
童子賢表示,要帶好6000總部員工及15萬工廠員工一起轉向,過程中當然出現很多笑話,有時候蠻心酸的,但扭轉組織公司文化是勢必要做的。雖一路轉型篳路藍縷,童子賢呼籲大家向前看,和碩現在一半員工是分家後才來,對講古早的事不理解也沒興趣,不如興高采烈迎向新目標,只有向前看才有好的前景,向後面回顧不是不可以,但不是現階段他的心情重點,。
童子賢表示,他所說的跟做的都不太能有他個人情緒,因為要代表和碩一家子,必須符合對大家發展更有方向感,更有出路,更有寬廣舞台績效的方向去走。
對於媒體提問委屈不委屈?童子賢表示,我沒有委屈的感覺!事隔多年,沒必要回去捕捉瞬間的感覺,他認為當時主觀跟客觀的態度都蠻良性的,若處理不好,也不可能兩方都走出自己的路,他現在也要鼓勵繼續走正確的路。
童子賢表示,他不表露情緒,是因為要照顧小孩(和碩),小孩面前流露情緒會有不對的示範,但不流露情緒也未必是有委屈,情緒自行吸收以後,過幾天會發現自己長大了,因為情緒或許是自己最大的挑戰,克服自己的情緒怎麼會委屈呢?(王郁倫/台北報導)
2015-04-15 20:36 記者侯良儒/台北報導
2010年雙碩正式分家後,2011年和碩便因客戶抽單,年度NB出貨量銳減100萬台,當時閒置產能更侵蝕獲利,造成上半年連兩季虧損。所幸,和碩2011年打入iPhone供應鏈,並在2014年奪下iPhone6訂單,帶動當年營收破兆、EPS創高,童子賢更被《工商時報》封為「2014最風光老闆」、年底登上《商業周刊》封面。
然而,就在4月初華碩在法國巴黎,發表最新智慧手機ZenFone2時,施崇棠便向唯一隨行的媒體《今周刊》透露,當年決心讓品牌、代工分家時,本屬意由華碩共同創辦人徐世昌接手和碩,殊不知徐「不愛做頭」,因此童子賢才在其後接任董座,並指出「如果不是徐世昌放棄,童子賢今天可能還留在華碩。」
有關頻頻被媒體挑起的「破船論」,施崇棠更反駁,當初雙碩未徹底分家的前三年(即2008年、2009年、2010年),和碩年年獲利超過新台幣55億元,且集團「小金雞」華擎、景碩也歸屬在和碩旗下,「童子賢接手華碩最大的事業單位、最賺錢的子公司!」,絕非是一條要撞山的破船。
當年華碩的代工事業、也就是現今的和碩,事實上是由施崇棠一手創建,而對於為何分家不是親接和碩董座的疑問,施則以「他們(華碩4位共同創辦人,童子賢、謝偉琦、廖敏雄、徐世昌)到底還是覺得我是老大嘛,怎麼老大去子公司呢?」
針對「師父」的指教,童子賢以「我們要尊重長輩的說法」,表達即便在尋常人家,分家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何況華碩、和碩分家時,組織架構、人員編制牽涉龐大。多年來和碩歷經艱辛,終於一切步入正軌,未來除祝福華碩業務蒸蒸日上,也鼓勵和碩同仁「向前看」,他個人並不會花心思再談陳年舊事。
童子賢還開玩笑地說道,此次週刊對於雙碩的報導,至少證明華碩、和碩各自的營運獨立性皆高,諸多和碩客戶應該會更放心。近期參與天下雜誌「年輕人創業」議題的他,表示比起年輕一代面臨資源結晶化、低薪等無奈議題,四、五年級生已是「有努力就有報償」的一代,沒有再悲情化個人必要。
最賺錢的子公司,最大的事業體,都分給童子賢,卻被認為是「拋棄」,分到的是「破船」,在華碩分家八年後,《今周刊》獨家訪問施崇棠,揭露那些年不為人知的分家內幕。
一開始並不打算把和碩交給童子賢
今年一月二十五日,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應邀參加華碩尾牙被安排在主桌,鏡頭前,兩人有說有笑,但事實上,施崇棠向童子賢抗議,認為他去年接受媒體採訪提及華碩和和碩的分家過程和事實不符。在施崇棠的認知裡,2008年分家時,他交給童子賢的,是一個營業額四千七百億,稅前純益五十億元的大型公司,單月代工營收還曾贏過鴻海,童子賢沒管過代工部門,華碩在代工領域的基礎,是施崇棠1998年,從零開始建立的,交給童子賢卻被形容成破船,施崇棠再也無法忍耐。
「我心裡的打算是找TED(華碩創辦人徐世昌)來接」,他說,「他樣樣都好,我卻少算了一樣,TED不愛當頭」。施崇棠最後把大部份關鍵人才和資源讓給了和碩,和碩雖然是代工廠,但從成立第一天開始,就有品牌廠的設計能力,華碩四千名研發工程師,二千二百名去了和碩,三百二十名設計人才,分給和碩一百二十人,連最賺錢的子公司,像是華擎和景碩,也歸屬在和碩旗下,光這兩家公司,一年就可以帶進二十五億利潤。華碩淨值從一千四百億,變成五百八十億,營收也減少三分之二。童子賢拒絕接收不賺錢的子公司亞旭,改拿現金,施崇棠也點頭同意。
童子賢二度找上施崇棠 有意翻盤
更勁爆的是,施崇棠透露,分家後童子賢還曾要求華碩把和碩併回去,當時和碩還是華碩百分之百持股的子公司。「剛開始華碩沒人關心(釋股案),主控權在華碩」,且因為分得不夠徹底,和碩面臨嚴重的抽單壓力,童子賢回頭要求華碩把公司併回去,釋股案才加速推動。
分家後,華碩接連面對PC下滑,平板、手機崛起的變局,品牌挑戰不比代工少,以小筆電為例,這個產品在六年內,從占公司營收23%的明星產品,降到0%,為了開拓新產品線,施崇棠就把手機團隊轉做平板電腦,才快速填補營收空窗。
三年前,他要求沈振來直接負責手機事業,去年第四季,手機出現獲利後,今年華碩更發動有史以來最大的宣傳攻勢,一個月內在十個國家舉辦大型發表會,施崇棠首次登上歐洲舞台,華碩今年出貨量目標二千五百萬支,挑戰宏達電的地位,施崇棠歐洲登台,親自為進攻揭開序幕。
照目前的結果來看,施崇棠顯然是華碩分家的最大受益者,根據和碩年報,華碩和施崇棠持有和碩的股份,占和碩股份的22.22%,徐世昌和童子賢的持股只有6.37%,此外,華碩訂單占和碩營收比例,2013年仍占和碩營收19.33%,對華碩仍有相當依賴。由於華碩目前在和碩並不擁有董事席位,但如果需要,華碩可以輕易在董監改選戰中取得席次,影響和碩經營權。(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956期,謝謝!)
2015年02月18日 04:27 壹周刊
由童子賢領軍的和碩,分食了鴻海昔日獨吃的蘋果訂單,封關前股價距鴻海僅一步之遙。 排名第35的童子賢,5年前與華碩分家時,各界看衰;如今他把汪洋中的破船,經營成兆元級航空母艦,聲勢如日中天
營收破兆 玩研發
「A5是三星第一台金屬機殼手機,但拆解後,發現背蓋很多零件都用膠黏固定,所以維修性比同是金屬機殼的iPhone差。」一位主管認真地對同事們分析。十點四十分,會議室的門打開,一位戴著方框眼鏡,穿著皮衣的帥氣男子走進,把手機與手拿包隨意往桌上一擺,加入討論。他就是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童子賢掌舵的和碩,去年營收正式破兆元,成為繼鴻海、廣達之後,第三家邁入兆元的科技公司,今年開春股價更一路超越廣達,在封關前二天盤中,還一度超越代工老大哥鴻海。在台股封關日,和碩和鴻海股價只差一元。童子賢晉身兆元王國領導者,聲勢不可同日而語,日理萬機的他親自參加研發會議,是為了鼓勵年輕員工創造新玩意兒,「玩出競爭力」。
童子賢搬出新玩具,快手快腳拆解。只見一個整顆被打磨拋光,內部呈圓弧狀的金屬模型,裡面亮得跟鏡子般,「把它蓋起來,你從頂端洞看,是不是有個東西?」他邊說邊伸手進洞,原本在頂端的東西竟不見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