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陳政偉台北2015年10月26日電)立法院審查預算,台灣團結聯盟立委葉津鈴日前指出 105年度國發基金投資台銀及土銀各70億,是規避公共債務法,國發會主委杜紫軍今天強調,是資金調度的概念非舉債。
立法院今天召開經濟委員會,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就國發會經管非營業特種基金105年度預算案,作編列情形報告。
葉津鈴日前表示,國發基金105年度將以舉債方式增資台銀及土銀各新台幣70億,但台銀及土銀都是財政部投資的公營銀行,若要增資應由財政部編列預算,明顯是規避公共債務法舉債額度上限規範的限制。
杜紫軍表示,台銀與土銀是國內兩家國營銀行,對政府政策金融支持有主導地位,參與投資對台灣經濟與產業發展有所幫助。
杜紫軍認為,其實就國發基金自有資產出售股票也可以,但目前利率較低,因此跟銀行融貸的成本較低,對國發基金更有幫助。
杜紫軍強調,國發基金這項投資是財務調度方式,不直接出售資產是因為跟銀行融貸的方式最有利,對國庫也最有利。
社論-國發基金不應淪為政府做帳的金庫
國家發展基金以舉債方式編列140億元的預算,參加台灣銀行與土地銀行的增資,雖然相對於淨值約3,000億元的國發基金,舉債額度只是九牛一毛,但是原本應該由財政部出資的台銀、土銀增資,因為政府財政困窘而動到國發基金,且以舉債方式編列預算,此舉不僅違背國發基金設立的宗旨,讓國發基金淪為政府可以操作的金庫,且再度創下虛假財政作帳的惡例。此種掏空台灣的手法,我們期期以為不可。
台灣銀行與土地銀行兩家國營行庫,因為背負國家政策,從前任總統陳水扁時期的扶持兩兆雙星,到去年處理瀕臨破產邊緣的台灣高鐵等案,準備金提列壓力龐大,盈餘成長性衰退、市場競爭力逐漸下滑,土地銀行規劃現金增資後推動股票上市,以減輕政府背負的財政壓力。土地銀行在今年9月3日才由財政部次長吳當傑出任代理董事長,締造罕見的財政部次長兼任土銀董事長的案例。
政府實際上面臨到雙重問題的夾擊,一是背負政策任務的國營行庫,是否任隨一次又一次的重大政策錯誤,逐漸淪為壞帳聚集的火藥庫,已經承受歷史錯誤政策的國營銀行,又要如何在不引發金融不安的前提下安全下樁;另一層面的問題是增資需求迫在眉睫,卻遭遇全球股市動盪、金融股低迷不振、政府舉債上限又瀕臨破表的利空下,如何找到資金來源,讓銀行能夠達成應有的資本適足率。
我們了解,在目前困窘的財政狀態下,能夠動用高達140億元資金的,恐怕就只剩國發基金了,但此種動用「表外資產」的方式,不只是赤裸裸的作帳,更是掏空國發基金的不當作法。這種作帳的類衍生性商品手法,雖然可解燃眉之急,卻會弱化中央政府的財政信用,破壞財政紀律,等於是向希臘、南美等財政破產的第三世界國家靠攏,後果不堪設想。
國發基金設立的目的,絕非為了參加國營銀行增資,而是在加速產業創新、加值,促進經濟轉型以及國家發展,鼓勵創新產業與自創品牌,完成《產業創新條例》第30條所明定的用途事項。產創條例明定國發基金投資於高科技、能源再生、綠能產業、技術引進,或者防治污染、節約能源等計畫。非常明確的是,台銀土銀等金融業,是百年的傳統銀行產業,並非國發基金投資的重點對象。
更令人擔憂的是,金融業是高度槓桿的產業,國發基金先向銀行借款、再拿來投資於台銀土銀,銀行再以這筆資金用於打銷壞帳,或是新增放款,或是再借款給國發基金,等於空手寫白條。用國發基金的信用進行無限制倍數的槓桿,如果這個潘朵拉的盒子可以打開,那麼中華民國政府財政崩壞之日將不遠。
國發基金淪為治療政府財政困窘的嗎啡、成為作帳的提款機,已經不是第一次。2013年為了填補超過中央政府預算收支缺口,國發基金將1.7億股的台積電,以及三家上市上櫃公司股票,轉售給四大基金,合計釋股收入約300億元繳庫。這種為了填補財政赤字,並非依國發基金長期發展目的而進行的作帳手法,遭到外界強烈的批評。政府基金左手賣給右手,繳庫的是虛增的盈餘,實際花用卻是白花花的現金,更凸顯政府財政困窘已經到了危險的臨界點。
明年政府編列預算出現1,536億元的財政赤字,這是在綜合所得稅最高級距拉高到45%、房產稅等調高、兩稅合一減半等史無前例的加稅措施之後,仍然出現的巨大赤字缺口。而且其中還有虛列歲入的作帳手法,包括已經被立法院決議不得釋股的中鋼與台肥股票,仍然編列150億元左右的釋股收入,以及原本應該列為國庫支出項目的140億元台銀土銀增資。政府提出的預算書,到底還有多少灌水的收入與隱藏的支出?國人不能視若無睹。
苗栗縣政府發不出薪水,社會各界才驚覺,許多專款專用的基金、甚至包括照顧弱勢族群生存的社福基金,都遭到前縣長劉政鴻挪用一空,地方政府財政紀律的崩壞,已經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中央強烈要求控管苗栗財政,救急資金專款專用,看似嚴謹,但是中央面對自身的財政壓力時,卻忍不住將黑手伸向國發基金,用同樣五鬼搬運的手法來掩飾現金不足、赤字破表的危機,這樣的發展,怎不令人擔憂?
當中央的財政紀律向苗栗看齊、最終步上希臘後塵之後,台灣將不會有任何未來。動用國發基金作為台銀土銀增資來源,而且是以舉債的方式來增資金融機構,這是財政紀律崩壞的警訊,國發基金委員應該大力反對,作為事主的財政部與台銀土銀,更應該懸崖勒馬。(工商時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