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5 23:04經濟日報 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
台灣餐飲外送服務近兩年出現截然不同的景象,不少學校門口,中午排滿一輛輛外送餐飲平台的機車,代替父母送餐給小孩。台灣前二大餐飲外送平台業者foodpanda台灣區執行董事總經理方俊強表示,七年前foodpanda進入台灣餐飲外送市場,積極布建IT架構,用大數據經營外送分析,迎來台灣餐飲外送服務的爆發時點。
foodpanda與Uber Eats是台灣前兩大餐飲外送平台。方俊強指出,foodpanda在台灣的外送員與業務雖然已成長了一倍,但還是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
方俊強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暢談餐飲外送新經濟崛起與未來商機,以及foodpanda的發展策略,以下是專訪紀要:
問:分享或外送服務當道,吸引不少餐飲業者加入,就業市場也鼓勵「多接外送多賺錢」,這種服務模式對個人就業與經濟形式會造成什麼影響?
答:現在外送平台服務名氣大了,有些店覺得是「潮流」而願意加入,早期有些店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發現確實對業績有幫助。我們發現還能活絡某些商店街,因為有些商圈沒落,但房租一樣貴,外送平台服務等於是幫店家分攤租金成本,現在已有很多店家願意合作。
外送員這一端則相對容易,但也希望組成一個社群,降低流動率,例如公司會設計一個「電影日」,讓外送員包場看電影。
外送服務對外送員非常重要,這項服務會讓人感謝有這份工作,因為有些人學經歷不見得符合社會期待 ,但透過這個工作可賺到錢,足以養家活口。這個產業成長很大,但與GDP沒有很強的掛鉤,對並非菁英階級的人是很好的工作機會。
總部看台灣 成長快潛力大
問:foodpanda是跨國企業,不同市場規模是否影響外送產業的營運模式?
答:只談餐飲這一塊,目前集團涵蓋四、五十個國家,各國策略不同,有些只運送不做車隊,只是用來刊登店家的活動,因為送餐有自己的車隊。在台灣要組車隊,特色是滲透率很高,每月總訂單數甚至超過人口數,等於大家一個月要點一次。
比較特別的是,在集團看來台灣不是最大的市場,但卻成長最快。台灣市場接受度高、基建很完整,有很好的發展潛力,不光是送餐,電商產業也看的到台灣有爆發性成長,需求一直都在,只是看你能不能去滿足。
初始的投資很重要,台灣有很多東西可以做,但我看到本土一些投資案有點可惜,因為一開始就希望要賺錢,就很難有爆發性成長。相較於本土業者,外商比較願意等做好了、再營利。
另外,有些成功的業務一開始都是要嘗試,不管訂單、客單價,都是一開始就要看區域人口數、消費力。內部可以提出一些想法實行,做小型的測試,但也要判斷是否可行。
問:市場小難免容易成為紅海,新進者或既有業者在產業站穩地位的重要關鍵?
答:台灣餐飲外送的爆發點應該是從2018年初開始。2017年時公司整年都在調整體質,這個行業非常薄利,因此要把效率做很高,包括派單、外送員選單都要有效率,公司將人工智慧(AI)引進系統,可以計算各時段、區域的訂單與人力需求,現在效率至少提升一倍,也降低成本。
降價搶單雖然一開始會有效,但不是長久之計,因為外商總部也不可能任憑我們無限燒錢。目前還不方便透露現在的營運數字,但只要想獲利,我們就可以獲利,甚至不用母公司資金也可以獨立生存。
有些競爭對手做類似的策略卻失敗,因為有時候只是「跟」,但同樣的事不見得適合。我們成功是因為知道核心意義。就像有人認為我們建立車隊與配送系統,也可以送其他東西,未來也許有可能,但現在不適合,因為這與核心業務及組織健全制度有關。
談產業競爭 不要盲目跟從
其實這一行很無趣,消費者要的就是「把喜歡的東西很快送來」,但要把很簡單的事情做到好卻很難。我們注重外送的時間有沒有快、有沒有找到消費者喜歡的餐廳,這就夠了,消費者就會記得我們。電視廣告反而是錦上添花,消費者最後有印象、會用的服務才是重點。我們的員工福利是每月可以點餐來吃,我也會使用,自己用才會發現問題,更精進服務。
市場成熟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就是競爭對手近二、三年進入台灣市場,有活化市場的效果。另外,資金進入市場,本土業者就覺得有競爭壓力,對消費者來說也是好事。有些業者覺得競爭多、很難做,但我認為競爭是好事,大家把餅做大,有各種平台,也比市場餅很小、但占90%市場更有意思,人多就會多元化,看到跟自己不一樣的服務會刺激想法,這是市場擴大的重要原因。
消夜外送 下個新藍海
問:foodpanda在台灣成功立足,是否有值得分享的「失敗」經驗?
答:最大一次失敗是初期總公司對國際市場策略改變,要我們先證明能獲利,在短期內將體質調整到可以賺錢。當時我們覺得不很合理,但應總公司要求就試試看。當時我們直接提高服務費、提高低消,推動一陣後覺得還好,恢復原來的價格機制。結果發現,才幾個月的新策略對公司影響很大,事後要花更長的時間彌補回來,改回原制度後,又花幾個月才把方向導回來。
在這個行業,消費者對服務費、低消金額非常敏感,這與使用頻率有關,頻率下降,消費者到時候就會忘記你。 拉高消費門檻,人家用的意願也會相對低,雖然從數字上看,很難說是不是失敗,要看公司的觀點。
現在要做的不是拉高門檻。我們也有對手想要做,但其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這就是失敗原因。
現在外送餐飲是一個大家每天可以使用的服務,既然大家要吃三餐,就希望可以做到每人每天都可以用到服務, 現在我們在11個縣市提供服務,還有很多地方沒有開發,還有很多餐廳要拉到平台上,給所有人最多的餐飲服務。
問:除點餐外送,科技還能如何強化現在外送服務模式?
答:這兩年foodpanda有很多改變,例如現在用AI派單,電腦系統接單後,會看外送員在什麼地方,用App通知,電腦會計算在各種狀況下最有效率派單。不同行政區有不同的計算法 ,科技提供很大的幫助,也改變商業模式。例如最近增加消夜外送,部分區域有24小時服務,增加新服務據點。以前以為沒有人會外送消夜,但科技系統告訴我們,消夜很有市場潛力,24小時營業很有必要。
---
foodpanda台灣區董事總經理方俊強兩年多前進入foodpanda辦公室時,面對的是一團混亂,沒有櫃檯、沒有隔間、會議室裡手寫版本的帳簿堆到天花板;他一面整頓組織及帳目,一面應付「foodpanda出現大離職潮」的消息,如今,顯眼的粉紅色外送箱,已一路拓展到南台灣嘉義。
方俊強說,自己喜歡有挑戰性的東西,特別是把很亂的東西組織化,尤其他對這種每天都有人要打開使用的服務模式覺得很有潛力。他自我定位為通才型的專業經理人,不見得在某個特定產業十分專精,但可以找到企業適合的定位,而foodpanda也不是一個完美的公司,還有很多地方要改進,既然知道哪裡要改,就會想辦法去做。
方俊強說,他希望大家願意嘗試各種東西,失敗沒關係,趕快學到教訓, 成功了就繼續。他最不欣賞的是,「花很多時間做計畫,結果執行很爛」, 執行與速度一樣重要,既要快速的想,也要有效率的執行,失敗也無所謂,「不要被打死、跑快一點,下次還可再來」。
方俊強更有名的是素人馬拉松跑者的身分。2012年,他第一次參加馬拉松比賽,既無運動習慣、也沒賽前訓練,結果跑到一半只能用走的方式完賽,他大受打擊後,決定「哪裡跌倒、哪裡爬起來」,短短幾年內,他跑過七大洲八大馬拉松比賽。他說,自己的風格是「認真工作、認真玩」,認真對待跑步,也能用同樣的精神對工作盡責到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