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取自官網
2020-03-02
2月27日三天長假前夕,老牌紙業公司台紙突然在晚上近10點發布重大訊息,表示「董事會決議通過與新誠資產管理公司進行股份轉換,轉換後台紙將成為新誠持股百分之百之子公司,並終止上市暨撤銷公開發行(也就是下市)」,「新誠資產管理公司將以每股現金20.8元為換股對價,以取得台紙全部股份。」
為了讓收購順利完成,台紙還計畫在今年4月16日召開股東臨時會,若能取得特別決議表決通過(三分之二股東出席且超過一半贊成),則會在6月1日進行股份轉換。另外根據重訊內容,新誠資產管理公司預估將支付約83.62億元給台紙整體股東。
消息一出,投資人立刻浮現一個答案和一個疑問。答案是上周(2/24-2/27)台股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下跌,台紙卻逆勢上漲到最高21.8元,如今真相大白;疑問就是,「新誠資產管理」在經濟部商業司的公司登記,資本額僅有100萬元(如下圖一),憑什麼以小吃大,買下股本40.2億元、市值超過80億元的台紙?
新誠資產管理公司設立於2005年12月,目前董事長是戴頌雯,是京城銀行董事長戴誠志和台紙董事長余美玲的女兒,另外還有兩名董事,分別是戴頌偉(戴和余的兒子)和泰加實業公司的代表人余美玲,而泰加公司背後的股東則有戴誠志,至於監察人陳如舜是戴頌偉的配偶。換句話說,整個新誠資產管理公司就是戴和余兩人的家族公司(如下圖二)。
家族成員共持有近42%股權 台紙下市案恐會輕騎過關
而這同一家族的人,個人名下還持有不少台紙股票,像戴誠志就有20.09%的股權,余美玲7.81%、戴頌偉4.41%,戴頌雯4.45%、戴頌琪(戴和余的女兒)3.62%;另外他們所擁有的投資公司泰加實業0.5%、明志玻璃1.05%,全部合計已持有台紙高達41.93%(如下圖三),未來股東臨時會要通過特別決議案,要跨過門檻恐怕不會太困難。
到此也就明瞭,雖然台紙重訊裡說明新誠資產管理公司將支付約83.62億元給整體股東,但實際上有41.93%、35.06億元是自己付給自己,戴和余等人只需要再掏出48.56億元就行了,至於資金來源涉及大股東私人財產規畫,台紙並未透露,但以戴個人過去所累積的家底,問題不大。
不過這次公司私有化並下市的理由,還是讓市場對戴誠志原本的印象,出現「違和感」,公司表示是因為「去年僅繳出微薄獲利的成續單,深陷獲利的緊箍咒」,不得不做此決定。
乍聽之下,似乎台紙身陷艱困產業,再經營下去有很高的不確定性風險,但外界卻不這樣看大股東戴誠志,雖然他表面是京城銀行董事長,但實際上是投資界的高手,勝率幾乎百分之百,尤其是善長「危機入市」。
歐債危機危機入市 讓京城銀行股價大漲400%
最為人稱道的是,2009年開始希臘、義大利等歐豬五國出現國家債務危機,公債被市場狠狠拋售,戴誠志和他所主持的京城銀行,逆勢進場抄底歐洲股債商品。
藉著靈活的財務操作,京城銀行擺脫了過去小銀行的薄利困境,歐債危機後來果然如戴誠志所料,陰霾逐漸散去,歐洲股債價格出現回升,而京城銀行的EPS(每股盈餘)則從2010年1.76元,跳躍性成長到2014年4.33元,帶動股價從不到10元,飛奔到34.6元(2014/9/30),報酬率達400%以上(如下圖四)。
京城銀行股價大漲,受惠的除了大股東京城建設董事長蔡天贊,戴誠志也獲利可觀。2009年戴正式接任京城銀董事長,隔年立刻辦理每股10元的可轉債私募案,當時京城銀行股價維持8-9元震盪,只要認購不但要綁三年不能賣出,還會出現帳面損失,但戴誠志不但自己掏錢,還找來前高盛亞太區董事長宋學仁一起「套牢」,最後證明是對的,還倒賺了不少。
其他投資戰果還包括2004年和蔡天贊投資高雄凱悅建案的爛尾樓,利益超過1倍;2014年5月REITs(不動產信託投資證券)駿馬一號基金召開清算大會,戴誠志和前高盛證券台灣區總裁張果軍、前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子公司大中華區總經理陳聖德、前野村證券台灣區總經理翁明正、房市名人劉媽媽等人一起參與,獲利約3成出場。
至於外界最津津樂道的戰役是,在2005年擔任以Hello Kitty信用卡聞名的誠泰銀行執行董事時,由於徹底改善誠泰銀行的獲利數字,讓新光金用高於淨值1.83倍、每股28.2元高價購併,據傳他個人因此獲得超過一倍的報酬率,光榮退場。
三大部門都處於獲利狀態 帳上土地價值不斐
光是枱面上這些投資,就讓很多散戶稱羨不已,因此這次台紙要用每股20.8元私有化下市,成為大股東百分之百持有的公司,想必是看到了大家所沒注意的「價值」。
台紙股票代號1902,看號碼就知道是台股的老牌掛牌公司,成立於1946年,很快在1962年上市,至今已經近一甲子時間。
早期台紙主要產品為文化用紙、紙漿等,但隨著紙類本業愈來愈難經營,公司在2016年啟動轉型計畫,將新營廠的生產線改為酸、鹼類等化工產品,其中高階的電子級鹽酸可用在半導體、面板等製程,紙類事業則是轉往越南發展。目前公司三大部門分別是造紙化工、紙器和休閒(高爾夫球場)。
從去年第三季財報來看,這三大部門都處於獲利狀況(如下圖五),看起來並沒有想像中艱困,其中傳統紙器部門還是主要獲利來源,造紙化工和休閒占比較低,這是因為台紙在越南有吉富、嘉富、明富和立文等四座紙器廠,另外與中國玖龍紙業也有合資公司正陽紙廠,台紙持股27%,因此紙類仍是最大主業。
(圖表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單位:千元)
去年前三季,台紙稅後EPS為0.66元,2018年全年則為1.03元,雖然比不上績優電子股,但和同業相比,還算中等,像華紙去年前三季虧了0.03元,2018年只有小賺0.4元;士紙雖然轉型租賃營建,但多年下來還在虧損;至於寶隆和正隆,則獲利表現優於台紙。
20.8元的換股對價偏低 小股東應維護自身權益
由於台紙成立時間夠久,因此帳上土地不少,也是這幾年發生經營權之爭的主要導火線,其中最大塊土地就是台南新營廠,占地16.84萬坪,取得成本僅1309萬元;還有1994年起在越南陸續設立的吉富、嘉富、明富的三座紙廠,分別在越南的新順加工區、神浪第二工業區、平陽省大登工業區,總計有約16公頃土地。
另外與胡志明市政府合資的華越聯營,在越南經營高爾夫球場與別墅出租,占地也超過逾300公頃。由於越南經濟起飛,這些土地現在都水漲船高,潛在利益不斐。熟悉台紙價值的人士認為,光是保守估計每股就至少值30元,如果用20.8元下市,小股東實在虧大了。
所以不難想像,為何2014年6月前兆豐證券董事長簡鴻文、戴誠志及中纖王家的王貴增,會聯手從張伯鴻家族拿下台紙經營權;也為何到了2017年,簡鴻文又和戴誠志家族撕破臉,一度讓股東臨時會鬧雙胞,一切原因就是「土地」。
各路人馬都搶著要的台紙,加上戴誠志過去精明的投資眼光,20.8元的換股對價絕對是偏低的,4萬名小股東或許應該在股東臨時會,站出來維護自身權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