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0-08-14 11:00:43 記者 鄭盈芷 報導
和碩(4938)將以每股87.5元合併鎧勝-KY(5264),以前十個營業日平均收盤價計算,溢價率約為21.4%,合併基準日暫訂為2021年2月26日,屆時鎧勝-KY也將終止上市。鎧勝-KY私有化舉動引發產業廣泛討論,業界認為,鎧勝-KY併回母公司有其積極意義,反應速度更快也更有機會成功,而鎧勝-KY與立訊合作選項仍在,甚至更因為鎧勝-KY下市而更有討論空間,也將牽動既有機殼供應鏈版圖變遷,可成(2474)、鴻準(2354)今年股價都承壓,反應市場對於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
鎧勝-KY下市主要係為了內部資源整合,能更快速回應市場機會,不過機會同時也伴隨著風險,將鎧勝-KY私有化、放到和碩集團的大傘之下,是現階段較為妥適的作法,在明年正式合併時間來臨之前,鎧勝-KY將著手進行老舊機台與設備的去蕪存菁。
鎧勝-KY下市並未使立訊合作的選項消失,拿掉了上市公司的框架,鎧勝-KY反應速度可以更快,運作可望更有效率,也更有機會成功。
鎧勝-KY之前較為人詬病的是執行力,在承接iPhone金屬機殼訂單總是功虧一簣,立訊則是零組件起家一路往下做到組裝,生產管理與執行力卓有成效,市場會將兩家公司兜在一起也不難理解。
另外一件伴隨著風險的機會則是第二生產基地的布建。
相較於組裝廠幾乎沒什麼設備負擔,金屬機殼產業特性則是「重」資產,設備折舊佔成本比重高,沒有一定的規模就很難獲利,供應鏈也相當複雜,雖說布局第二生產基地是大勢所趨,機殼廠大多持謹慎態度。
而機殼做為關鍵零組件,加上近年電子產品複雜度越來越高,供應鏈挪移必須要有機殼廠全力配合,和碩要去印度與越南也碰上客戶詢問「鎧勝-KY要不要去?」
而對面媒體詢問,和碩與鎧勝是否可能一同赴東南亞或印度設廠?和碩執行長廖賜政回應,「why not?」當兩家公司變成一家人,行動與決策可以更簡單與有效率。
相較於其他競爭同業集中大陸,可成則具有台灣廠的優勢,加上公司布局金屬機殼產業多年,iPhone金屬機殼主要供應商,也成為各方角力目標,陸廠拉攏可成的傳聞不斷。
而可成也有自己的難處,面臨大客戶策略改變、透過更具性價比機種衝量,機殼報價壓力反映在可成近期獲利表現上,可成連6季毛利率都徘徊在22~25%,與過去40%以上的毛利率有較大的落差。
不過去年與今年上半年賣的較好的都是平價版的iPhone,機殼規格變化不大,下半年5G iPhone推出可再觀察消費者取向,5G多天線與散熱要求將提高機殼設計與製造複雜度,對金屬機殼產業將有正向的發展。
金屬機殼產業競爭始終激烈,不過能躋身一線廠商並不多,iPhone機殼早年由鴻準、Jabil分食,可成2014年切入iPhone機殼供應鏈後,就未再有新進者。
鎧勝-KY本次破釜沉舟下市,市場解讀,最終意圖還是搶食更大市場份額,鴻準、可成也再度面臨新進者挑戰。
MoneyDJ新聞 2020-08-14 10:18:51 記者 張以忠 報導
近期中國組裝廠立訊收購傳聞不斷,從擬收購可成(2474)、再到鎧勝-KY(5264),如今鎧勝-KY母公司和碩(4938)率先動作,宣布透過子公司與鎧勝進行反向三角合併,預計併購案完成後,鎧勝將下市,成為和碩100%持股的子公司,和碩將鎧勝-KY併入集團,此舉凸顯台灣EMS廠被步步進逼下,對關鍵零組件的上下游掌控能力已經到了不容妥協、必須緊握在手上的地步,否則EMS廠的關鍵競爭力一旦拱手讓人,將難以抵擋越趨激烈的競爭態勢。
另一方面,在G2(一個世界兩套體系)已然成形的當下,組裝廠為了快速針對經營環境變化做出決策與改變,轉移產能可否達到預期的效益,與供應鏈的配合程度有莫大關係,鎧勝併入和碩後,未來不論到越南或是印度發展,供應鏈配合程度會大為提高。
以立訊為代表的紅色供應鏈崛起、搶進台灣EMS地盤,並在多項蘋果指標產品取得代工份額,近期市場討論則聚焦在iPhone組裝業務,以透過取得金屬機殼廠的方式進一步達到上下游垂直整合,讓生產效益最大化。
而所謂生產效益最大化,其實就表現在毛利率上。業內人士指出,以EMS廠上下游整合度來說,目前以鴻海(2317)最為完整全面,從機殼、散熱模組、其他零組件、組裝一貫化,目前其他EMS廠都還難與之匹敵,而垂直整合效益,也反映在他的毛利率上。
鴻海目前毛利率約在5-6%,相較於同樣是以組裝iPhone為主要業務的和碩只有3-4%來得高,儘管這1-2%的差異也包含產品組合的不同,但垂直整合對於成本的降低也會有很大助益,而對於營收規模上兆元的企業來說,毛利率1-2%的差異其實會反映更大的獲利落差。
鴻海目前營收結構中,元件及其他合計佔7%,主要是連接器、機構件、服務、零組件等產品。以2019年來看,鴻海零組件營收達一兆元規模,由於許多零件包含在內部關聯企業交易當中,因此顯示在財報上只有2000多億元營收,也就是說,鴻海的零組件生意有高達8成整合進集團業務,用來提升集團各業務的垂直整合效益。
鴻海的零組件產品包括機構件與散熱模組(應用於手機、個人電腦、平版)、光學相關(觸控模組、相機模組、點陣投影機模組)、電相關(訊號傳輸線、連接器、聲學等)、PCB(軟板、硬板)、半導體相關(封測、半導體設備、IC設計)等。等於是讓鴻海各事業體有充足的彈藥靠山,有利於把規模經濟效益極大化。
和碩方面也說得很明白,認為鎧勝這三年來新計畫(產品)的導入過程不順利,因此希望透過完全併入合碩集團當中,讓雙方配合更加緊密。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指出,和碩雖然本來就是鎧勝大股東,但兩方股權結構不是100%相同,在計畫做出重大決議的時候,雙方股東想法可能不一致,透過併購希望讓後續發展更好,以擺脫過去兩年的泥淖。
據業內人士指出,和碩雖是鎧勝大股東,但鎧勝獨立性很高,和碩對鎧勝的業務發展具體內容並無實質掌控力,因此兩方雖然表面上屬於同一個集團,但步調並非那麼一致,導致很多業務拓展機會無法順利展開,並無達到垂直整合綜效,透過合併,和碩將能主導鎧勝的方向,讓效益發揮出來。
另方面,自中美貿易戰、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國際局勢已漸形成以美國以及以中國為首的兩大陣營,加上各地疫情去而復返、反反覆覆,未來擁有多元分散產能、產能調整速度快慢與否成為業務版圖能否再擴大的關鍵所在。
不過擁有多元產能、將產能移出中國說起來容易,但短時間內,中國的供應鏈完整度還是難以被取代,因此轉移至其他地區設立生產據點,在成本等各項綜合考量會更加錙銖必較,這時候供應鏈是否能跟得上、讓關鍵成本再下降就變得十分重要。
例如在印度耕耘已久的鴻海,一直以來受限於客戶態度還較為不積極,因此在印度較無大幅拓展,不過在中美局勢惡化之下,組建印度完整供應鏈態度轉趨積極,未來印度有機會成為肩負iPhone擴大內需市場以及外銷的主要基地,鴻海除了組裝之外,勢必也會將集團零組件供應鏈都帶上。
和碩也在考量相同的事情,總經理廖賜政指出,和碩在機構件布局不完整,而鎧勝能滿足和碩未來需求,而這次併購鎧勝的動機,也在於供應鏈產能遷徙考量,譬如和碩決定去越南與印度,客戶會問,「鎧勝要去嗎?」,若沒有合併,鎧勝還要再經過董事會程序才能決定,股權結構不一樣會有很多不方便地方,若是納入集團當中,「一句話,說走就走」。
顯示當前局勢變化快速之下,EMS廠若能掌控關鍵零組件,除了有助於發揮上下游垂直整合綜效外,未來產能遷移與調整頻率勢必更加頻繁,若EMS廠能快速反應品牌客戶所提出的需求、提供更為完的解決方案,才能在關鍵因素上加分保持競爭力。
另方面,和碩併購鎧勝之後,針對未來鎧勝是否還有與其他廠商有合作空間或是再出售也保留了一些空間。鎧勝董事長程建中指出,現階段整併是為了資源整合與彈性效率,重點都會擺在這邊,但未來可能性都存在,並沒有排除任何可能,天時地利人和都要看。
程建中指出,競爭無所不在,但合作也是,供應鏈是多元生態,在關係當中,有些是上下游關係,不容易一句話就區分敵我,以企業經營角度,評估對企業發展是永續經營,競爭與合作都有可能存在。
市場解讀,和碩併購鎧勝之後,掌控鎧勝會更加有彈性,未來若立訊取得iPhone組裝一定份額,鎧勝承接立訊機殼訂單也不無可能,若鎧勝藉此擴大出口海、獲利情況好轉,以集團營運角度來看,對於和碩未來在iPhone組裝份額面臨更加競爭情況下,也許有一定程度抵銷、降低風險作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