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長郭金河透露營運大躍進的祕密...台鋼入主1200天 友訊重生實錄
▲在台鋼集團支持下,友訊董事長郭金河(右)和執行長張家瑞(左)上任800多天對友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圖/彭世杰攝,以下同)
友訊曾是台灣最重要的網通品牌,但在2020年前5年間有4年虧損。台鋼集團入主後,讓友訊連最難獲利的美國,也終於開始賺錢。
到今年10月15日,台鋼集團拿下友訊經營權已超過1200天。
今年5月31日,友訊剛結束董監改選,創辦人高次軒家族在董事會中仍擁有兩席席位,現任董事長郭金河順利連任。對於外界傳聞郭金河是台鋼集團會長謝裕民的親戚,郭金河在接受本刊專訪時並不迴避,「我是謝會長的親戚沒錯;但是,我是台大電機系、電機研究所畢業的,我在電子產業,網通產業也工作30年了。」
台鋼集團為什麼會想投資網通產業?「因為友訊是台灣比較像樣的品牌,這個品牌如果變成中國產品的ODM公司,是非常可惜的。」郭金河說,「第1階段目標,就是讓友訊重回台灣前10大品牌。」
目標》重回台灣前10大品牌
這句話聽起來很簡單,但難度相當高。自從高次軒2008年過世後,友訊更換董事長就如同走馬燈,從李中旺、張傳財、高鶴軒、宣明智、蕭蕃、邰中和到胡雪,在中國競爭對手的價格壓力下,友訊自2015年到2019年,5年當中有4年都是賠錢。
不過,從2020年台鋼集團接手後,友訊雖然先後面對缺料、缺櫃,後來又出現景氣反轉,庫存過高的挑戰;但過去3年都交出獲利成績單,營收則穩定落在150億到170億元左右。今年上半年,友訊交出每股盈餘0.88元的成績單,是去年全年每股盈餘的4.8倍。
數字會說話,郭金河分析,友訊過去面臨競爭的時候,海外分公司各行其是,甚至可以指揮總公司開產品,「總部淪為執行單位。」執行長張家瑞也補充,「友訊每個產品從產品研發、開模具到推上市場,要花1500萬元,」造成友訊的產品數量一度高達3000種,因為「分公司講什麼,就趕快去做」。
張家瑞以巴西為例解釋,原本友訊在巴西經營子公司時,用巴西里拉交易,產品光運到當地,就要2、3個月的船期,「這2、3個月中,里拉可能就跌掉了10%。」而且,巴西的稅制複雜,就算有了獲利,也可能一不小心都拿去交稅。加上中國政府積極經營拉丁美洲,中國競爭廠商大打價格戰,都對友訊在巴西的經營造成影響。
「我們評估完之後,就把巴西子公司關掉,改走總代理。」張家瑞說,「我出貨給你,我收的是美元,船走多久是你的事。」他解釋,友訊在巴西改做電信公司的生意,跟電信公司談好一定的批量和價格,直接整批出售,「這樣第1,沒有庫存壓力,第2,價格能接受就做,賺不賺錢就會很清楚。」
調整》大砍消費性產品比重
循著這個邏輯,郭金河和張家瑞上任之後,不斷對友訊手上的資源進行選擇、聚焦和集中。過去友訊總部曾有700多個人,但都忙著應付各分公司的需求,即使營收下滑,總部人數也沒有減少。
如今郭金河改採強化總部的策略,成立7大中心,包括銷售、經銷、企畫、產品、運籌、財務和品牌中心。現在總部建立核心能力後,如果海外分公司庫存,加上運輸中的產品已經超過一定比率,總部就會主動喊停。
「以前友訊的企畫中心和產品中心沒有分得很清楚,銷售中心是弱化的。」張家瑞分析,總部和分公司討論銷售時,分公司還會比較強勢,而且也沒有專責的品牌中心。
現在,總部銷售中心掌握公司的經營策略,銷售訂單的預測,不適合由分公司經營的地方,改由經銷中心管理。企畫中心則追蹤全球市場和客戶的需求狀況,發現未來的產品趨勢後,再由產品中心培養未來需要的技術,打造成產品。運籌中心則根據訂單,追蹤物料流向和供應商的進度。
各地分公司也隨之改變。張家瑞解釋,現在友訊由總部做整體產品和整體解決方案的規畫,對友訊來說,網通市場分成家用、企業和電信3塊市場,「我們跟各分公司討論,在當地該聚焦在哪一塊市場比較有利。」友訊的消費性產品數量,也因此砍掉6、7成。
張家瑞說,新經營團隊接手1年多之後,虧損超過10年的美國分公司開始賺錢了,「友訊最高峰時,在美國有兩百多個員工,現在只有40幾個,」以前美國分公司什麼都賣,現在則聚焦在高附加價值的整體解決方案。
郭金河也開心地透露,友訊在美國拿到世界級的客戶,接下來友訊還會擴編美國團隊,持續投資強化像交換器等拳頭產品。
面對中國網通公司的低價競爭,張家瑞說:「不是每個市場都想用中國產品。」受俄烏戰爭影響,東歐正在淘汰華為和中興產品,因此友訊現在不只在烏克蘭有10個員工,在波蘭華沙分公司,也正在參與烏克蘭未來戰後的重建計畫。不過,業界人士也透露,友訊在俄羅斯布局很深,戰爭爆發後,友訊在俄羅斯庫存全部賣光,也是營運大躍進的原因之一。
戰果》美國分公司轉虧為盈
友訊在大幅瘦身之後,未來還能大幅成長嗎?郭金河笑著說,友訊會加碼投資品牌,此外,雖然明泰加入佳世達集團,但主要供應商友勁和易通展在台南都有相當大的廠區,「就算友訊營收再成長1倍,產能都沒有問題。」
郭金河強調,友訊的經營是要求獲利,分配股息給股東,今年在重建總部功能後,營運已度過低谷,能不能重啟成長動能,未來和股東分享更多利潤,值得投資人留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