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1-04-06 02:14經濟日報 記者 曾仁凱

儒鴻(1476)董事長洪鎮海慧眼識英雄,像是這幾年紅透半邊天的加拿大瑜伽服飾品牌Lululemon,儒鴻在其發跡過程扮演重要幕後推手。

 

談起Lululemon,洪鎮海回憶道,儒鴻和Lululemon大約從20多年前就開始合作,當時它規模還很小,一年採購金額不過10幾萬美元,而且財務狀況不是很好,付款甚至一度從二個月拉長到四個月。

 

「但我喜歡它的產品,從一開始就只做高端,技術層次很高,很有挑戰性,因為我很想做,所以義無反顧全力支持。」

 

這也如同洪鎮海紡織路的縮影,一路專挑困難的做。洪鎮海學校畢業後,就進入染整廠當學徒,短短兩年就升上副廠長。但他不甘於現狀,成立儒鴻。因為搭上1970年代台灣紡織業黃金年代,需求遠大於供給,短短三個月儒鴻就淨賺4萬元。

 

不過隨後台灣紡織業開始走下坡,面臨產業外移。在洪鎮海的領軍下,儒鴻30多年前決定跨入彈性針織布料市場,當時全亞洲只有日本做得出來,台灣針織廠沒有一家有彈性布機台,同業都等著看笑話,但洪鎮海不服輸,一年跑了五趟日本,到處去偷學。「日本人不准照相,我就憑著記憶,一離開工廠就在筆記本上畫出機台形狀,還有紗線的纏繞方式。」就這樣土法煉鋼,儒鴻成功改裝出可做彈性布的針織機台,織出台灣第一匹彈性針織布料。

 

今天的儒鴻,從布料開發、成衣設計到打板,擁有數百名不同專業的研發大軍,儒鴻有能力提供各式各樣的款式讓客戶任意挑,讓客戶死心塌地很難被搶走。

儒鴻以機能彈性布料技術獨步全球,獲得國際客戶按讚,成為國內紡織股王。

 

雖然各種場面司空見慣,不過談起去年新冠疫情,儒鴻董事長洪鎮海仍然心有餘悸表示,新冠疫情的衝擊遠大於過去的金融風暴或金融海嘯,是影響最嚴重的一次,當時壓力大到不得了。

 

所幸儒鴻在危機時刻做出正確決定,完全沒有裁員,工廠沒有停,連講好的調薪計畫和股利政策也全都照常,為同仁、股東、客戶打下強心針,伴隨去年下半年景氣復甦,儒鴻營運急拉尾盤,光是第4季就大賺超過半個股本,改寫歷史紀錄,讓洪鎮海驚呼真是「出乎意料的好」。

 

疫情下,儒鴻不僅挺過危機,繼續保持每年營運獲利的不敗紀錄,公司去年稅後大賺42.54億元,換算每股高達15.51元,維持歷史高點。洪鎮海更大膽預告,儒鴻的成長不止於此,公司營收可望一路成長到2025年。以下為洪鎮海接受本報獨家專訪紀要:

 

問:碰上新冠疫情,儒鴻去年營運有些峰迴路轉,可以回顧一下當時情況?

 

 

 
 
答:去年對儒鴻而言真的是洗三溫暖,忽冷忽熱。

 

 

年初疫情剛爆發,主要侷限在中國大陸等亞洲地區,因為儒鴻很早就把生產基地從大陸移轉到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出貨非但不受影響,甚至有接到一些轉單效應,儒鴻第1季對於營運相當樂觀。但第2季急轉直下,因為疫情蔓延到歐美,許多國家採取封城、居家隔離等管制措施。歐美是儒鴻的主要市場,民眾沒辦法出門購物,服飾零售店也不開,訂單是整個急凍,公司營運陷入谷底。

 

 

談新冠衝擊 比海嘯時嚴重

 

 

比起20年前的亞洲金融風暴,或是十得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是最大的一次。因為金融風暴或海嘯,影響主要在資本市場,所有日常運作都是正常,體質好的公司,一樣照常出貨。

 

但這次新冠疫情是突如其來,而且一下子從亞洲蔓延到歐美,影響變成全球性,而且全面性。在那個不確定因素下,當時幾乎所有客戶在第一時間都是全面性先喊卡,訂單幾乎全部急凍,那個壓力真的是非常大。

 

因為儒鴻包括在台灣、越南、柬埔寨、賴索托、印尼等地,全球員工大約有2萬多人,這些員工的生計要顧。疫情下整個訂單喊卡,我看不到能見度,而且不知道要維持多久,工廠要不要繼續運轉?因為不趕快應變就是燒錢。而且那時候公司剛好要調薪,要決定股利政策,要不要先踩煞車?這些都是很困難的決定。

 

不過對於儒鴻而言,其實5月初就看到訂單回籠,之後6、7月情況愈來愈清晰。儒鴻第2季守住獲利沒有虧,這為公司增加很大的信心,儒鴻第3季營運強彈,第4季成長力道更是「出乎意料的好」,公司單季每股大賺5.81元,創歷史新高。

 

問:儒鴻去年下半年營運為何能V型反彈?

 

答:我覺得有兩個主要原因,一個是儒鴻生產的機能衣剛好合乎疫情生活需求。疫情下,大家居家辦公,減少出門,待在家裡的時間變長,對於穿著舒適的居家休閒服飾需求不減反增。

 

第二,有訂單,還要有能力生產。這要多虧當初做出正確決定。在疫情最嚴重的第2季初,儒鴻經過一個多禮拜盤點,獲得幾家大型、正派經營的品牌商客戶承諾,原本的訂單如期出貨不砍單,讓公司稍微吃下定心丸。那時候儒鴻當機立斷,不但完全沒有裁員,包括印尼新廠、以及台灣總部大樓的興建計畫沒有停,原本承諾3月全公司員工調薪的計畫照常,已經對外講說每股要配發現金股利11元,也全都照常發放

 

這在當時確實是很難的決定,但現在回頭看是正確的,這對於同仁、股東、客戶而言,是給予很大的信心。儒鴻在危機時刻沒有縮手,才能在下半年訂單回籠時,有能量供應滿足客戶需求;尤其在疫情下,很多中小型紡織廠停工倒閉,客戶為了確保出貨,訂單集中往具經濟規模、財務穩健的大廠靠攏,訂單開始湧進來。

 

 

印尼大擴產 要開56條產線

 

 

 

 
 
問:日前儒鴻法說會上,你信心滿滿表示公司營收有望一路成長到2025年,為什麼能見度這麼長?

 

 

答:以紡織業來看,小型布廠如做利基型產品,因有特色,可能還有生存空間,但對成衣廠而言,品牌客戶為降低管理費用,集中下單已成大勢所趨,這本來就已經在發生,經過這兩年的美中貿易戰和新冠疫情,讓這個客戶集中採購的趨勢更進一步加速。

 

這些中大型品牌客戶,增加的數量是一季幾百萬件,這從購地、建廠,要花很長時間事先規劃。

 

問:儒鴻的擴廠計畫與進度?

 

答:儒鴻目前最主要的擴廠計畫在印尼,這是儒鴻首度揮軍印尼,從2019年底計畫宣布,將分成三期開發,其中前兩個階段擴產以成衣為主,每階段各約60條線;第三階段則為織布擴產,月產能為100萬公斤。

 

其中印尼一期廠預計7月就會開始裝機,8月中召募人員,目標今年11月開始試生產,11月先開出28條線,12月再開另外28條,合計今年底預計要開56條成衣生產線。第二期計畫無縫接軌,今年4月就會發包開始建,目標明年第2季試量產。

 

 

 

 

 

 

 

 

切入設計 操刀小英戰袍

 

問:你日前透露儒鴻打算開始切入平織市場,為何有這個想法?目前進度如何?有何目標?

 

 
 

 

答:儒鴻成立之初,是做布料起家,起先我沒有工廠,那時候我是買紗請人家做代工,那時候針織布我有做,平織布我也有涉及一點。在這更早之前,我剛開始學染整的時候,我本身也是平織和針織都有做,對於平織技術並不陌生。

 

後來我選擇專攻針織這塊,憑良心講也摸了40多年了,現在回過頭來想再來開發平織市場。以前就是人家設計好的給你,要用什麼布套進去,是OEM(專業代工)的作法;我的概念不是這麼做,我希望有一天是我的布料開發,加上我的成衣自行設計好,我來賣你,變成ODM(設計代工),這樣才能提高附加價值。

 

公司其實已經鴨子划水一段時間,像是先前小英總統競選時穿的夾克戰袍,就是儒鴻負責款式設計和布料開發,用「類平織」技術做成。

 

現階段,儒鴻切入平織市場會先從成衣開始做,先做中低階的夾克,未來再切進中高階的夾克或是休閒褲等。這其實也是客戶希望我做,目前已經有三個客戶,訂單有一定把握度,所以我才會提出一個目標,平織占公司成衣出貨比重要從去年的3%,今年底希望倍增到6%,2022年底進一步拉高到15%。終極目標,儒鴻當然希望能切入平織布市場,與成衣代工形成配套,提供客戶一條龍完整服務。

 

問:你今年70歲,未來儒鴻有何接班傳承計畫?

 

答:儒鴻的接班人,早在十年前就已經規劃好,現在全公司唯一「閒閒美代子」(台語,意指無事可做)的就是我。儒鴻的傳承是輕輕鬆鬆,隨時可以接班。

 

儒鴻當初是四個創辦人一起成立,而且公司已經上市,有這麼多的股東,不是家族企業,不會有父傳子的問題。公司接班不是一個人,而是整個團隊,儒鴻全球員工的平均年齡只有31歲,公司已經培養很多中流柢柱,到時候我一定會乖乖的退休,留給年輕人去發揮。

2015-08-31 02:32:39 經濟日報 記者潘羿菁/台北報導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傳產業股王儒鴻(1476)幫全球運動品牌客戶代工服飾,但董事長洪鎮海自豪地說,我們已經跳脫代工(OEM)邏輯,每季可向客戶展示新品,朝向少量、精緻化產品市場切入;這也是台灣產業應該要走的路,追求量大是迷思。

儒鴻擁有研發設計能量,卻從不自創品牌,他更是斬釘截鐵地說,「在我有生之年,絕對不做品牌」, 因為品牌與製造是完全不同邏輯,無法兼得。

五年前,儒鴻股價還在10至20元間震盪,市值僅34.8億元,最慘的時候,股價只剩下8.3元;五年後,卻刷新紡織股的記錄,在台股重挫之際,上周三(26日)儒鴻股價一度站上512元,創下歷史新高價,為外資追捧對象,市值暴增至1,270億元,近年來毛利率在23%至28%間,比鴻海、廣達、華碩等電子大廠還要高,儒鴻如何重寫紡織產業新頁,以下為專訪紀要:

在手訂單看到明年

問:今年底前及明年度接單狀況如何?

答:今年最後四個月的訂單狀況已成定局,營收年增將會是兩位數成長,以彈性針織布來說,今年上半年營收年增達28%,下半年成長動能也不錯,成衣事業部門也會持續成長。明年度展望,目前只能看到上半年訂單能見度,估計合併營收,也可有兩位數增長。

問:這是否意味海外民間消費仍然暢旺?

答:不能解讀成民間消費強,而是消費形態有所轉移,過去偏重時尚流行服飾的採購,但是人活到一定年紀,「十個有九個都怕死」,對於運動意識增強,剛好儒鴻又是做功能性產品,自然受惠於運動熱潮興起,帶動營收增長。

問:儒鴻股價為何能在台股重挫之際逆勢創新高?

答:股價不要問我,這是市場定價問題,儒鴻沒有能力也不會操作股價;但如果說起我們獨特之處,那應該就是比別人多走半步,所謂的多走半步,在於儒鴻有一貫化生產,從織布到成衣製造垂直生產;此外,可以自行開發出掌握市場脈動的產品,畢竟,沒有市場性的東西,說穿了,就是創意、創作而已。

問:成衣製造業如何掌握市場脈動?

答:我們有自己的研發團隊,自主設計開發,每季呈現新品給客人,這是儒鴻與其他同業不同的地方,至於要如何掌握市場脈動,就是砸錢培養研發設計團隊,送設計師到國外進修,截至目前已經有四位同仁到國外唸書。儒鴻不挖角,高達99%員工都是自行培養,透過培訓,導入儒鴻文化,醞釀出革命情感、熱誠,才能把事情做好,因為這個行業很辛苦,要時刻跟進工作與客戶,不是有錢就可以做紡織,同仁若沒有熱誠會很難堅持,目前公司人員流動率不到5%,是我自豪之處。

年輕人不能用待遇來衡量,他們都會看,從這份工作學習到什麼,是否有明天,光是用待遇,是不會長久。

問:7月TPP談判破局,是否影響越南的布局?

答:站在我的立場,反而希望TPP沒簽成,這會讓儒鴻的優勢維持更好水準,因為TPP一旦簽署完成,屆時關稅都會降到一定低水位,有技術層次的產品,相形之下會比較吃虧;此外,如果談判完成,越南兩年內的工資會再漲一倍,私心覺得,沒簽成正好。

儒鴻到越南布局已久,有沒有TPP都不會影響後續產區規劃。目前台灣有些紡織廠興起去越南設廠的想法,這就要小心了,最好時間點已經過了,現在才去有點慢,當地工資年年兩位數調漲,及廠商缺工祭出高薪的推波助瀾下,人事成本已經很高。儒鴻在當地投資逾十年,設備折舊已經攤提完,固定費用降低,有其優勢在。

少量多樣力抗紅潮

問:怎麼看紅色供應鏈?

答:台灣已經不適合產業界去做量化、衝營收,而是要鼓勵業界做精緻化,以政府角度來想,「你是要有繳稅的產業,還是虛胖卻繳不出稅的企業」,瑞士的國民所得相當高,不是衝量,是朝向精緻產品,高檔手表打造出全球唯一,一個就要價好幾百萬元,勝過你做好幾百萬個、合計營收幾百萬元。紅色供應鏈都是切入規格化的產品,儒鴻是做少量多樣,所以對儒鴻來說,根本不會有影響。

不過,也不要認為代工就沒有前途,在台灣,做品牌的十之八九在虧錢,品牌不代表一切;代工走向精緻化,就無需擔憂紅色供應鏈。

不做品牌 兩招篩選客戶

問:代工與品牌不能取得平衡嗎?

答:不行,因為切入點完全不同,人家問我是否要做品牌,「我有生之年都不做品牌」,因為代工與品牌是不同邏輯,既然要做代工,就專心做代工;要做品牌,就專注於品牌事業就好。

問:儒鴻擅長培養客戶,怎麼看出客戶未來成長性?

答:這是有邏輯的,分為兩個觀察點,第一、看客戶的定價策略,如果這個客戶,是追求量化,就不會是儒鴻的客戶,所以快速時尚品牌,不是儒鴻的客戶,因為量化就會遇到競爭。

第二、客戶的產品,是否有挑戰性,如果大家都會做的,就不要去做,當然,這本身也要掌握一定含量技術,如果後段技術本位不夠,最終可能會做愈多賠愈多。

問:今年有幾個潛在客戶?

答:今年共計六個,有二個11月會正式出貨;明年1、2月也有二個客戶會正式出貨,剩下的二個,還在磨合期。

問:儒鴻有打算投入智慧衣嗎?

答:我們早在去年就掌握這項技術,隨時可以出貨,但為何沒有出貨,主要是現階段美國市場正在為智慧衣打專利訴訟案,我估計,三年內智慧衣市場是零成長,如果客戶要跟我買,我都會說,有任何專利問題,你要自己負責。

問:儒鴻中、長期發展計畫為何?

答:第一、規劃接班人。第二、產品與客戶結構調整。目前有規劃五年計畫,雖然我有規劃接班計畫,但不代表五年後要退休,「我比張忠謀還年輕耶」,現在會思考布局,都是以防萬一。

至於產品結構調整,未來儒鴻會往高單價產品去做,接精品客戶訂單,現在時尚不是重點,而是機能要怎麼結合時尚,產品開發也會朝向這個方向,明年5月儒鴻新品會上市,但現在不能說,因為我講了之後,同業都會跟。

 

--

洪鎮海自24歲投入紡織業,從基層技術開始做起,如今打造出紡織界的明星企業,但他不追求明星感,而是重視員工的幸福感,他說,有幸福感,才會認同儒鴻,才能長久。

洪鎮海說,企業要永續發展,首先要把同仁當作一家人,想想同仁是否有辦法過生活,足以養家活口;以這樣的邏輯,就會進一步再思考,如果同仁參加同學會,把名片遞出去,「是否可以讓人家比一比」,如果同學看到名片就說,你待的公司不好,這樣怎麼會有歸屬感,所以,我們提供「可以被比較」的待遇,這樣還不夠,還要再想想,這個工作環境是否友善。

洪鎮海舉例,如果某一主管,前一晚跟自己的太太或先生吵架,從底下員工的表情,就可以看出端倪,「我就會去看看那位主管,早上最少一次、下午最少兩次,去問他,你好嗎?有問題嗎?」,雖然不至於照三餐問候,但做到讓同仁覺得,這家公司是關心他的,就會產生認同感。

秉持著有獲利共享的心態,儒鴻副總等級以上的薪資待遇,年薪從200萬元起跳,最高達到3,000萬元,這在台灣紡織業界,可以排名前三,甚至可以拿到美國比較。

談起時下年輕人,洪鎮海強調,我們不要倚老賣老,年輕人不吃這一套,先不管對錯,要有耐心聽完他講做的事情,如果一味強迫年輕人要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走,「到最後就是他不做了」,這是一種互動。

話鋒一轉,他笑著說,「雖然我七老八老,但是我很年輕的耶」

 

儒鴻買大樓 擴張業務

針織布及成衣大廠儒鴻(1476)昨(8)日公告,因應營運擴張需求,向另家成衣廠海馬實業,買下五股工業區辦公樓,建物面積近840坪,成交金額4.75億元。

據了解,儒鴻近年積極由OEM轉為ODM廠,不斷投入大量人力團隊在研發設計,近3年總部員工即增加50%,目前總部員工數達500人規模。儒鴻原本的總公司即設在五股工業區,因辦公室不敷使用,再度購下緊鄰原總部的新辦公樓,逐步壯大事業版圖。

儒鴻董事長洪鎮海曾表示,OEM利潤微薄,常因為匯率起伏,壓縮獲利:但如果提供設計變身成ODM廠,獲利能顯著提升,因此近年不斷招募新血,擴大設計團隊。以往儒鴻僅有15至30%的設計產品獲得品牌商青睞,但因規模擴大,已提升至65%。

法人指出,儒鴻近10年營業額逐年攀升,去年營業額突破百億元,衝至107.83億元,年增27.6%,每股稅後純益5.6元,創下公司成立來獲利新高。法人指出,儒鴻7月營收尚未公布,但第3季轉為成衣廠旺季,加上今年儒鴻持續擴大版圖,加強歐亞市場,若上下游垂直整合綜效顯現,今年獲利有機會再成長。

【2012/08/09 經濟日報】



全文網址: 儒鴻買大樓 擴張業務 | 上市公司 | 股市投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TOCK/STO4/7282100.shtml#ixzz230rkf8Sn 
Power By 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喔…喔… 的頭像
    喔…喔…

    熱血流成河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