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BD%BC%E5%BE%97%C2%B7%E7%B4%8D%E7%93%A6%E7%BE%85
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1949年7月15日—)是一名美國經濟學家,現任美國總統顧問,曾任白宮貿易與製造業政策辦公室主任、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1][2]以及《國防生產法》政策協調員[3]。他是加利福尼亞大學爾灣分校保羅梅拉吉商學院經濟學和公共政策退休教授。他出版了數十部書籍,包括《致命中國》。他也在同行評議學術雜誌上發表了多篇關於能源政策、慈善機關、垃圾的回收和經濟因素的經濟學研究論文。[4]
納瓦羅的觀點處於主流經濟學之外,被普遍看成非主流經濟學家。[5][6][7]他強烈要求降低美國貿易逆差,經常批評德國和中國進行貨幣操控。他要求擴大美國製造業規模、建立高關稅、全球供應鏈回流。他強烈反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和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他與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共同為川普的競選和任職期間建立基礎設施開發計劃。[8][9]
早年生平
納瓦羅於1949年7月15日出生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劍橋市。父親Alfred Navarro是一名薩克斯手和單簧管演奏家,母親Evelyn Littlejohn在一家百貨公司擔任秘書。在他9歲時,父母離異,他與哥哥跟隨母親先後在佛羅里達州棕櫚灘、馬裡蘭州貝塞斯達生活長大。[10][11]
教育背景
納瓦羅在塔夫茨大學取得學士和碩士學位,並在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12]。在開始教學工作前,曾任和平工作團的成員和在華盛頓特區擔任能源和公共政策顧問[13]。後來擔任爾灣加利福尼亞大學保羅·梅拉吉商學院的教授[14]。
政治生涯
納瓦羅曾是一名民主黨人,曾三次爭取進入加州聖地牙哥市政廳。1992年,競選市長敗於共和黨人蘇珊·戈爾丁[15]。1996年,代表民主黨競選第49國會選區議員席位,再次敗給了共和黨人布賴恩·比爾布雷[16]。2001年,納瓦羅競選聖地牙哥市政廳第六席位的特別選舉,又在初選中失敗[17]。
2016年,納瓦羅擔任唐納·川普選舉團隊的政策顧問[18]。2016年12月21日,他被候任總統唐納·川普提名為整合現有美國國家安全會議(NSC)、國家經濟會議(NEC)及國內政策會議(Domestic Policy Council)而新設立的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14]。
2017年4月,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大致併入白宮貿易與製造業政策辦公室,亦由納瓦羅擔任該辦公室主任[19]。2018年6月28日,納瓦羅在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發表演講,主要是介紹OTMP辦公室發布的一份有關中國對美國經濟與國家安全造成損害的六大策略及50多種行為、政策與作法的圖表。[20][21][22]
2021年1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宣布對28名美國人及其親屬實施制裁,納瓦羅是其中1人。
2023年9月7日,納瓦羅因未能按照傳票配合1月6日國會襲擊事件委員會的詢問,被裁定犯有藐視國會罪[23];2024年1月25日,判處四個月有期徒刑[24],同年3月19日入獄服刑。
政治派別
納瓦羅的政治派別和政策立場被《經濟學人》週刊描述為「爭議激烈,跨度很大」。[25]他早期曾註冊過民主黨人、獨立黨人、共和黨人以及無黨派人士。他加入首屆川普政府之後一段時間仍被認為是民主黨人;至2018年2月,納瓦羅重新登記為共和黨人。[26]
理論觀點
特殊利益集團對美國工人利益的損害
納瓦羅的經濟觀點具有平民主義的視角,他在1984年出版的《政策遊戲:特殊利益集團和思想家如何竊取美國》[27]一書中論述了特殊利益集團將美國引向了「其歷史上無法增長和繁榮的地步」。在書中,他還呼籲加大對工人的補償,以幫助那些因貿易和外國競爭而失去工作的人。[28]
保護美國利益反對多邊自由貿易協定
納瓦羅旗幟鮮明地反對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他在2015年4月的一篇專欄文章中說:「為了吸引我們,他們的代言人吹噓TPP將刺激美國出口,以刺激急需的經濟增長。事實上,美國經濟將嚴重受損。這是因為TPP將打擊經濟增長的兩大驅動力——國內投資和淨出口。」[29]納瓦羅也反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認為應啟動雙邊貿易談判,達成更有利於美國的協議。
中美不公平貿易問題和來自中國的威脅
納瓦羅曾撰寫了多部與中國有關的書籍,形成了一套有別於主流經濟學派的中美關係理論。在2006年出版的《即將到來的中國戰爭》[30]一書中,納瓦羅研究了中國作為一個新興的世界大國,在國際商業中的作用如何與世界各國在能源、自然資源、環境、智慧財產權和其他問題上產生衝突。在2008年出版的《行走的赤龍:新興的中國經濟及其對世界的影響》一書中,納瓦羅分析了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向全世界提供廉價商品可能對地球的健康和安全產生的可怕後果,並提到價格競爭、產業鏈轉移、環境污染的等問題以及可能對美國政治獨立和金融市場產生的重大影響。2011年出版的《致命中國》[31]是納瓦羅最有影響力的一本書,他在書中指責中國政府通過操控貨幣和大幅補貼,向美國市場傾銷質量低劣、價格便宜的商品,從而衝垮了美國的製造業和中產階級,直接造成了美國的空心化和一系列社會問題。並批評中國強迫美國公司交出智慧財產權作為進入中國市場的條件,憑藉「更自由地污染環境,遠低於美國的雇傭工人條件」獲得低成本優勢,違反了公平貿易原則,使美國公司「幾乎不可能」參與競爭,因為他們不是在與中國公司競爭,而是在與中國政府競爭"[32]。除了經濟影響力,納瓦羅還在2015年出版的《臥虎:中國軍國主義對世界意味著什麼》一書中談到中國的意識形態和軍事威脅。認為世界需要共同努力,防止他們欺負鄰國,阻止類似「孔子學院」這樣的組織影響和傳播宣傳。
爭議人物
納瓦羅的觀點在彼時全球化背景下,顯得特立獨行, 既使其獲得眾多支持者,也遭到了主流媒體、經濟學家的批評。
支持方
川普對納瓦羅的賞識源自《致命中國》一書,川普這樣評價此書:「《致命中國》一針見血。它用事實、數字和洞察力描述了我們同中國的問題。」2016年,川普邀請納瓦羅參與其競選團隊,川普競選中發表的許多關於重振美國製造業和對華貿易的很多觀點可以在該書中找到依據。[33]《華盛頓郵報》2019年的一篇報道中提到川普對納瓦羅的信任,引用了川普遇到棘手的中國問題時常說的一句口頭禪就是「Where is my peter」[34]。
前白宮首席顧問師、「平民主義」運動發起者史蒂芬·班農在主張對中國強硬和倡導平民主義上與納瓦羅立場一致。2019年12月,納瓦羅應邀與班農在其主持的政論節目《戰情室》中對談,重申在接受福克斯採訪時說到的中國「七宗罪」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即七大致命結構性犯罪。包括:國家組織網絡駭客入侵,智慧財產權剽竊,強制技術轉讓,國家補貼造成不公平競爭,惡意傾銷,貨幣操縱,大量非法芬太尼輸入。[35]
另一位川普2016年大選顧問,美國傳統基金會經濟學家史蒂芬·摩爾(Stephen Moore)說,「儘管共和黨自由貿易派對納瓦羅做出了各種批評,但他仍是多年前首先敲響中國警鐘的人之一」,「現在我認為,包括我自己在內,更多人認為中國的貿易政策確實是掠奪性的,並且對經濟有害。」[36]
批評方
《紐約客》記者形容納瓦羅關於貿易和中國的觀點「非常激進」[37]。《經濟學人》週刊文章認為雖然納瓦羅的一些關於中國的指控不存在爭議,但主張提高關稅的應對之策很"奇葩"[25]。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家泰勒·考恩稱納瓦羅是 "過去幾十年中最多才多藝、最有成效的美國經濟學家之一",但考恩指出,他不同意納瓦羅關於貿易的觀點,他稱這些觀點 "違背了強烈的專業共識。"[38]密西根大學經濟學家賈斯汀·沃爾夫斯將納瓦羅的觀點描述為 "遠在主流之外"[39],卡內基·梅隆大學經濟學教授、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貿易專家李·布蘭斯泰特認為納瓦羅 "從來就不是曾經研究全球自由貿易體系的經濟學家群體中的一員」[40],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經濟學家馬庫斯·諾蘭德(Marcus Noland)將納瓦羅和威爾伯·羅斯為川普撰寫的一篇稅收和貿易論文描述為 "他們對國際貿易的完全誤解"[41]。
爭議
「洛恩·瓦拉(Ron Vara)風波」——納瓦羅在他的關於中國的書中,引用了一個叫「洛恩·瓦拉」的經濟學家的分析和觀點,但被媒體爆出是一個虛構人物。中國官方緊緊抓住了這一時機,言辭激烈地攻擊納瓦羅。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說:「編造並兜售謊言,甚至以謊言為依據來制定政策,不僅是荒謬的,而且是極其危險的」。但根據美國之音的報道,納瓦羅並沒有故意將那個虛構人物當作真實存在的人物「兜售」給讀者,並以其2001年的出版的《如果巴西下雨,就購買星巴克股票》為例,在一開始納瓦羅寫到「讓我來告訴你在非常真實的環境下,幾個虛構的微型投資者的例子來闡述我的觀點。」此後納瓦羅介紹了喜歡下棋和買賣股票的羅伯特·費舍爾(Robert Fisher),並特別提到這是個虛構的人物。之後他首次提到洛恩·瓦拉時,雖然沒有強調人物的虛構,但為了與真實人物區分,納瓦羅在介紹每個虛構人物時,都特別用了斜體字,包括對瓦拉的介紹。但這仍使納瓦羅陷入了很大的爭議[42]。
2020年12月,納瓦羅發表36頁長的《完美詐騙:選舉舞弊的6大關鍵層面》(The Immaculate Deception: Six Key Dimensions of Election Irregularities),列出其所宣稱的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6個關鍵州的選舉違規情況[43][44]。
決策實踐
對華貿易政策
納瓦羅是川普團隊中支持動用關稅手段對中國施壓的堅定派。他認為「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承諾改變其行為,卻未能做到,關稅是迫使北京做出改變的最有效辦法」[45]。在其影響下,2018年起,川普宣佈對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初征25%的關稅,之後升級為對價值3600億美元的商品徵稅,並威脅要對幾乎所有中國商品徵稅[45]。直至2020年初,中美貿易談判達成第一階段的貿易協定,以降低部分現有關稅,並解除額外徵收的關稅換取中國承諾大量進口,包括農產品在內的美國商品與服務總額為2000億美元。儘管納瓦羅推動的所有重大結構性改革幾乎都沒有被包括在內,但川普表示會在未來階段的談判中得到解決,並採納納瓦羅的建議,致使許多關稅仍保持不變。
填補貿易漏洞
2019年9月,為打擊中國利用國際郵資更便宜地將產品運入美國,納瓦羅成功推動萬國郵政聯盟達成一項協議,同意成員國可以選擇從2020年7月開始自行申報郵資[45]。此外納瓦羅還與國土安全部合作,發起對來自海外的假冒和盜版電商商品的打擊[46][47],並推動了政府在此事上的行動[48],川普於2020年1月31日簽署了關於此事的行政命令。自2017年川普宣佈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後,2020年達成的美墨加協定(USMCA)宣佈取代26年之久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從而使納瓦羅反對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的想法在川普任期內得到實現。
應對新冠疫情
2020年1月29日,納瓦羅發佈備忘錄,警告新型冠狀病毒可能 "演變為全面的大流行,危及數百萬美國人的生命",並主張限制來自中國的旅行[49]。不久,川普採納了該建議,在WHO剛宣佈新冠疫情上升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不建議停航的公告後,仍堅持頒佈了對來自中國的航班禁入美國的行政令。2020年3月,納瓦羅被川普任命負責協調聯邦政府在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的《國防生產法》政策應對工作[50][51],他談到自己的角色時說:「我正在供應鏈上工作,以確保一線美國人擁有他們所需的個人防護設備和藥品,我們將不得不將這些供應鏈帶回美國。」[52][53]在這一職位上,納瓦羅批評中國隱瞞疫情放任病毒擴散導致全球大流行,認為中國在全球市場回購了數量驚人的口罩和衛生防疫物資造成了各國物資短缺,並販賣劣質的防禦設備和物質,從中牟取暴利[54]。納瓦羅在接受福克斯電視節目採訪時更直言中共疫情謊言所帶來的影響,可能要比「有或沒有貿易協議」所帶來的問題更大。[55]。
家庭成員
納瓦羅的妻子是萊斯利·利本(出生於1961年3月6日),他們居住於加州拉古納海灘[56]。夫婦育有1兒Paolo Navarro,1女Chiara Navarro。
---
NOWnews今日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對等關稅措施席捲全球,美國股市在川普宣布對等關稅後連續兩天崩跌,導致美國科技巨頭富豪們身家大縮水,而一直是川普鐵桿支持者的馬斯克(Elon Musk)首當其衝,根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資料,馬斯克的個人淨資產兩天就蒸發309億美元,約超過新台幣1兆元,損失相當驚人。馬斯克似乎將問題歸咎於川普的經濟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狠酸擁有哈佛經濟學博士學位不是好事,因為這會導致人的自負>智力,從而構成問題。
根據《Politico》報導,有網友在社群媒體上分享納瓦羅接受《CNN》訪問解釋關稅的影片,納瓦羅是川普關稅措施的主要支持者之一,相信關稅最終會得到回報,網友大讚納瓦羅擁有哈佛經濟學博士學位,言之有物不會撒謊,不料竟釣出馬斯克在底下留言表示,擁有哈佛經濟學博士學位是壞事而非好事,因為這會導致人的自負>智力,從而構成問題。
而在另一位網友肯定納瓦羅看法正確時,馬斯克又留言回覆說,「他根本沒創造過任何像樣的東西(He ain’t built shit)」。不僅如此,另一位網友引用美國經濟學家索維爾(Thomas Sowell)的名言,「在美國歷史上的每一次災難中,似乎總有一個來自哈佛的人身處其中」,馬斯克則在底下回覆「沒錯」。
這一系列操作下來,《Politico》報導指出馬斯克顯然是在發洩他對納瓦羅的不滿,尤其索維爾已經公開批評川普的關稅政策,認為這可能會引發全球貿易戰,造成另一次經濟大蕭條,而馬斯克贊同了網友轉貼索維爾的話,似乎也表達了他對於關稅的立場。
不過,馬斯克同時仍持續宣傳他在政府效率部的工作,並稱讚川普的邊境政策富有成效,和川普政府依然保持著某種程度的緊密合作關係。
其實特斯拉之前就曾致函美國貿易代表署表達反對關稅的立場,稱從先前貿易摩擦的經驗中得知,受到美國關稅影響的國家,往往會針對電動車徵收更多的關稅來作為報復,當其他國家對美國的貿易措施做出回應時,美國出口商總會遭受不成比例的影響。特斯拉也警告,即使再怎樣積極推進供應鏈的本地化,某些零件仍然很難、甚至是不可能在美國境內採購。特斯拉敦促政府多多考慮這些為了解決不公平貿易而採取的行動,本身所會給關聯企業帶來的一系列後續影響,不要在無意中損害美國企業。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5002933
李欣潔/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2日宣布對各國實施對等關稅,引發全球譁然,華爾街金融公司高層急尋美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希望他可以說服總統;不料卻發現貝森特被排除在對等關稅決策圈外,令華爾街大吃一驚,傳出貝森特正在考慮辭職。
據《彭博》報導,有消息人士透露,川普宣布對各國實施對等關稅後,華爾街金融公司高層急尋美財政部長貝森特,希望他可以說服川普,表達極端關稅將損害經濟以及造成市場混亂,不過卻得知貝森特被排除在對等關稅決策圈外,令華爾街感到震驚。
消息人士指出,在制定這項關稅政策的過程中,貝森特部長並不是主要推動者,他僅被要求分析和解釋不同程度的關稅對市場和經濟可能造成的影響。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以及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才是關稅政策制定過程中的核心人物。
美媒MSNBC晨間節目《Morning Joe》主持人魯蕾(Stephanie Ruhle)透露,貝森特在決策核心圈被邊緣化,想法也不被採納,無法阻止川普實施破壞市場的關稅措施,有損他的個人聲譽及專業性,有意辭退財政部長一職,另尋其他退路。
其中對中國徵收的對等關稅達34%,中國隨即祭出一系列報復措施。美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4日接受資深媒體人卡爾森(Tucker Carlson)訪問時強調,沒有美國市場,中國就無法生存,並列舉了幾個原因說明中國的報復措施不太可能有效。
---
台灣對等關稅障礙=台灣對美逆差 (2024) /美國自台灣進口金額 (2024)= 739/1162 = 64%
美財長貝森特向各國喊話:不要採取報復行動 等著看談判吧
鉅亨網編譯余曉惠 2025-04-03
美國總統川普周三 (2 日) 宣布新關稅,包括 10% 的基準稅率和「回敬」各國的對等關稅,舉措比各方預期的激進,美國財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 向美國的貿易夥伴表示,千萬不要採取報復行動,若靜待談判,有機會調低稅率。
貝森特周三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說:「我不會試圖報復。只要不報復,這 (稅率) 就會是最高數字。」
川普宣布的新關稅以 10% 為基準稅率,另以某些國家被課徵更高的對等關稅,亞洲影響最大,對中國進口商品徵稅 34%、日本 24%、台灣稅率 32%,其他主要貿易夥伴如歐盟為 20%。川普表示,其他國家對美國課多少稅,美國就會用大約一半的「折扣」關稅回擊。
貝森特說:「除非遭到報復,否則這就會是最高數字了。就談判而言——我們拭目以待。」
華爾街日報 (WSJ) 也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貝森特在一場會議中向共和黨議員表示,川普宣布的新關稅不會再提高,有可能透過談判調降。
部分共和黨議員擔心,川普的新關稅若過於激進,可能刺激物價上漲、並威脅到自己在選區的支持率。
目前還不清楚川普和貝森特的立場是否一致。川普多次表示,假如其他國家回擊美國,就會提高關稅,加拿大和歐盟最近就受到這種威脅,不過加拿大暫時未被川普列入課徵對等關稅的名單中。
隨著多個國家希望與美國舉行貿易談判,貝森特向彭博電視說,川普政府將「讓事情暫時平靜下來」,「我們等著看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