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銀攻人民幣有成

第一銀9月單月則因呆帳提存較上月增提8億元,使9月單月僅賺10億元,但子證券9月評價利益增加,母金控仍維持獲利逾百億元的水準。法人估,若以一銀每月賺10億元水準,第一金今年全年獲利有機會上看140億元水準。
第一銀總經理周伯蕉說,一銀主要獲利新動能來自人民幣資金運用及金融商品投資,包括債票券、外幣操作等,一銀今年新組成一個「高利投資小組」,瞄準土耳其、墨西哥等新興國家,操作外幣和債券投資。
他也說,台幣貶值對銀行收益有很大幫助,加上一銀近年積極調整活存比重,目前活存比達62%,活存比率提高,有助降低資金成本。

 

公股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併,因為之間誰也不服誰,到現在都喬不攏。只是,公股合併真的是件好事嗎?公股金融機構都是政府酬庸的大本營,連金控旗下的證券公司也都拿來酬庸,政府應該把重心放在提升公股金融業的競爭力!
【文/黃琴雅】

 

從年初就開始喊得公公併,也就是公股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併,到現在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因為公股間誰也不服誰,每家都想成為主導者,以至於到現在一直都喬不攏。

 

刻意放話搞惱林明成

 

近三個月來,第一金與華南金是公公併中最積極結盟的一組,也是財政部與金管會最屬意的「配對」組合,兩家金控私下密集拜訪,雙方還達成「銀行合併由第一銀行主導,證券合併則由華南永昌證主導」的默契。意即,銀行是由官股主導,證券就交由華南金的民股掌握,對官股而言,也不失一個好的搭配。

據瞭解,上個月,華南永昌證券總經理許元禎,這位華南永昌大股東許博偉的長子,日前派人到第一金證券瞭解狀況,為合併前做初步探訪,似乎兩家合併案即將呼之欲出。

不過,關鍵還是在華南金副董事長身兼華南銀董事長的林明成身上,並非官派董事長劉燈城說了算。一度財政部與金管會與林明成談條件,要在明年董監改選時,讓林明成續任華南銀行董事長;並且也會在合併後給林明成一個新金控的副董事長位置,甚至還透過媒體放話「林明成有軟化跡象」。讓林明成看到氣得直跳腳,第三度拒絕與財政部的協商。

身為華南銀行創辦人林熊徵之子、板橋林家第七代傳人,林明成現在仍是華南金最大民股,若加計前親家新光人壽的持股等親友持股,林明成約握有二○至三○%左右的股權。

林明成在華南一路從董事、常董做到董事長,從年輕做到老,他殷殷期盼的董事長位置,一等就是三十二年。直到二○○四年,扁政府執政的年代,依據財政部前部長林全的高個子理論(股權多的經營),轉手給林明成經營,讓這位藍營長期支持者、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的拜把兄弟相當感動,當年他已經六十一歲。

○八年馬英九執政後,不承認扁政府的二次金改,要收回公股金融業的掌握權;因此,在一○年華南金董監改選時,林明成又讓出董事長寶座,退居擔任副董事長至今。但華南金一直是他事業中的最愛,一旦與官股的第一金合併,林明成家族在新金控的勢力都會式微,這不是林明成家族所樂見的。

 

增加官股持股請走吳東亮

 

不過,政府包括財政部、台銀、第一金及政府基金等加總超過三○%,比林明成的股權還多;但對於公公併,政府還是希望採「溝通」的態度,持續與林明成多溝通,說服林明成能加入公公併的行列。

事實上,除了壯大國內金融機構規模,到海外去打亞洲盃的理由外,公公併的另一個目的,被認為是要解決公股金融機構的民股問題,像華南金有林明成家族持股,彰銀有台新金持股等;尤其是彰銀彰銀與台新金之間的多年糾葛,更是馬政府執政這六年來,急於想處理掉的「心頭之患」。

台新金在扁政府時代標下彰銀二二.五%的股權後,卻一直併不下彰銀;改朝換代後,馬政府不願台新金併彰銀,卻又無法編列預算買回台新金手中的彰銀股權。雙方爭論不休,政府只好用「公公併」一途來稀釋台新金的持股,但彰銀問題太棘手,之前傳過的兆豐金等都沒有意願接手,面對十一月底的董監改選,財政部要求兆豐金與第一金加碼彰銀,增加官股持股,當然,這也同時為公公併鋪路、請走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的好方法之一。

只是,公股合併真的是件好事嗎?公股金融機構都是政府酬庸的大本營,連金控旗下的證券公司也都拿來酬庸;像第一金證券,官股二月才指派陸委會前副主委劉德勳擔任董事長一職,七月底他就升任監察委員去了,領了五個月的高薪。

 

削弱台灣金融業競爭力

 

總經理則從兆豐金旗下兆豐證券,挖角承銷部資深副總陳萬金來擔任,這位總經理雷厲風行,把一銀證當大券商做,擴大組織,找來二、三十位七年級生擔任主管,主管多到已經可以管兩家綜合券商,人事成本激增;還天天早上五點多就在行動通訊軟體群組上與證券經理人道早安,叫他們起床,搞得員工人仰馬翻。最近還力推「滬港通」,要客戶到香港開戶,在曾銘宗大力作多台股之際,這位官股券商總經理還把台灣前往外趕,似乎太不給曾銘宗面子了吧!

行政院前院長陳冲大批台灣金融業不長進,資產六、七十兆元,貢獻度卻占不到GDP二%。這是因為公股行庫占台灣金融業高達五成的關係,公股金融業沒有競爭力早是舉目皆知,公公併也不會讓金融業更好,是可以確定的,政府應該把重心放在提升公股金融業的競爭力,而不是花在人事算計或是搞酬庸上,否則台灣金融業永遠只能貢獻二%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