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兆退休準備金,雇主必須在今年3月底前一次提足,不但造成資金凍結、也對企業財務形成重大衝擊。工商團體為此趕在2016新年前、擴大結盟陣營聯名向行政院發出「求救函」,要求勞動部重新修定施行細則,回歸勞基法第56條由雇主「預估」提撥、而非一次提足,避免這波即將來臨的「準備金海嘯」。
1.6兆元,相當於台灣全年稅收總額,也相當於全年GDP的10%;更可供台積電在南京蓋十幾座12吋晶圓廠;如果用千元紙鈔推疊起來,大約是153座101大樓的高度,而這些錢將因勞動部的「公告」,全數凍結在帳戶裡。
2015年初勞動基準法三讀修正通過,其中第56條第2項,要求雇主在年度結束前需「估」算舊制勞退金專戶餘額,並「預估」可能退休的人,爾後在隔年的3月底前足額提撥。
工商團體指出,這項規定實質上是授予雇主得依員工實際退休情形自行「預估」應提足的退休金;但是,勞動部之後公告修正的勞基法施行細則,則是「明確」要求雇主必須針對未來一年內符合退休條件的勞工足額提撥。
勞動部的「公告」一出,工總、商總、工商協進會、科學園區及紡拓會等旗下廠商紛紛告急,因為以勞動部的要求一次提足,對國內廣大企業將造成程度不一的資金壓力;據指出,成立已久的廠商,多數需提撥數億元、甚至還有需一次提撥百億元的企業,對企業財務衝擊可想而知。
工商團體指出,依據經驗值,加上目前經濟不景氣及失業率節節攀升,多數符合「自請退休」條件的勞工,並不會立即辦理退休,還會持續工作數年甚至十數年,因此,對勞動部的要求,他們不僅感到不合理,也覺得背離現實。
工商團體依據勞動部統計數據發現,具舊制年資的勞工人數約計128萬人,以舊制勞工退休準備金給付概況,平均每人175萬元計算,提撥足額退休金約需2.24兆元,扣除目前帳戶累計餘額6,547億元,還需提撥1.6兆元,
1.6兆元的資金凍結在帳戶裡,勢必嚴重排擠企業的投資,六大工商團體因此結合廠商聯合會、科學園區公會、台灣工商企業聯合會等聯名主張:重新修正勞基法實行細則,由企業依近3年員工實際平均退休人數比例「預估」需提撥舊制退休之人數,以符合勞基法56條由雇主預估的原意,並回歸公司治理。
然而,勞動部表示為保障勞工權益,不打算重新修正退休金提撥規定,就是要依法執行;而對提撥率過低的雇主,勞動部願輔導雇主執行逐年提撥計畫,否則就要開罰。
(工商時報)
記者譚淑珍/台北報導
對3月底需「一次提撥」退休準備金,紡拓會董事長詹正田坦言,對紡織業確實造成嚴重的資金、財務壓力,雖然各家廠商因規模不同,所受衝擊程度也不同,但「幾十億到幾百億,是跑不掉。」
也因為預估到今年將遭遇到「退休金提撥」問題,詹正田去年就將集團內宏洲、宜進、光明絲三家上市公司,適用勞退舊制的員工以先「優離退」再全部回聘的方式,都改為勞退新制。
詹正田說,這樣的作法,雖然消除了今年3月底前「足額提撥」的壓力,但卻吃掉了過去兩年的獲利,「財報肯定不會好看,」以宏洲為例,在本業虧損下,又要辦理「優離優退、再回聘」,被迫「借錢」來執行進行,光宏洲一家就耗費3億元。詹正田坦言,獲利及融資全都用在提撥退休金上,當然會覺得痛,但「一次痛完」比較沒有壓力,況且「早晚還是要給人家。」
不過,可不是每家公司都能採取同樣的作法,特別是成立久、員工人數眾多且資歷深的企業,「資金壓力與財務衝擊」特別大。
據了解,國內某大集團旗下企業,在3月底前需一次提足上百億元退休準備金,而這百億資金將就此「凍」在戶頭裡;詹正田也認為這「實在沒什麼道理」,因為不是符合退休年資的勞工都會退休,像他的公司雖然大半都符合退休資格,但都不到65歲也想繼續工作,因此優離優退後全都回聘。
(工商時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