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行車鏈條高價化 桂盟受惠

  • 2013-01-02 01:15
  •  
  • 工商時報
  •  
  • 記者曾麗芳/台中報導

 台灣自行車鏈條製造龍頭廠桂盟(5306)國際,受惠台灣自行車平均出口單價創新高,桂盟在全球高階自行車鏈條市占率已逾7成。桂盟台灣已完成擴廠、積極搶攻高階十速鏈條,在國際自行車與機車大廠大量採用帶動下,出貨量持續攀升,2013年獲利看俏。

 桂盟國際原名訊康科技,本以銷售網路通訊產品為主,2011年第3季透過私募引進策略性投資人,啟動轉型計畫,開始導入自行車與機車等傳動部件銷售。

 2012年6月,桂盟股東會通過取得桂盟企業100%股權,促使桂盟跨入轉型進程,同時也擁有品牌行銷能力、設計研發與技術能力及高階產品製造能力。

 桂盟2012年第3季單季合併營收為5.21億元,稅前盈餘為1.48億元,EPS為1.12元;2012年前11月合併營收11.3億,去年購入桂盟企業的投資效益,已開始顯現。

 桂盟目前在台灣與越南分別設廠,年產自行車與機車鏈條1,800萬~2,000萬條,其中自行車鏈條占約70%、機車鏈條約30%。

 桂盟台灣廠主攻自行車鏈條,包括巨大(9921)、美利達(9914)、愛地雅(8933)、日本島野(Shimano)等,都是桂盟的主要客戶;單是自行車雙雄巨大、美利達的採購量,就占了桂盟總營收的15%~17%;而桂盟越南廠主攻機車鏈條,供應本田(Honda)與山葉(Yamaha)等機車廠。

 桂盟表示,高階十速鏈條零售價較一般鏈條高出2倍,桂盟2012+年出貨量約占總產能的8%。在台灣廠擴廠、斥資引進歐洲熱處理設備後,高階十速鏈條年產能大增30%~40%,預料今年出貨量將大幅成長、可望占總產能10%以上,有助於提高整體營收表現。

 法人表示,受惠於台灣自行車產業出口暢旺,桂盟去年前11月合併營收達11.3億元,年增近10倍;2012年全年合併營收預估約12.5億~13億元,EPS上看2.5元。

 法人進一步表示,桂盟2012年上半年合併營收,尚未納入台灣廠與越南廠營收,因此預估,桂盟2013年合併營收上看18億~20億元,EPS有機會挑戰4.5元。

--

證交所重大訊息公告

(5306)桂盟-澄清今週刊825期報導

1.傳播媒體名稱:今週刊825期
2.報導日期:101/10/15~101/10/21
3.報導內容:
(1)外界推算集團一年營收將近二千億元,和......。
(2)如果只有台灣和越南,以兩地營收分別八億元、10%淨利率計算,一年的EPS(每股稅後純益)頂多1.6元。
4.投資人提供訊息概要:無。
5.公司對該等報導或提供訊息之說明:該報導係媒體臆測,本公司並未對外發佈任何有關營運等財務預測相關資訊,有關本公司之財務、業務資訊,請依公開資訊觀測站公告為準,特此說明。
6.因應措施:發布重大訊息說明。

--

 

借殼題材紅火 轉型、套利 三路人馬各顯神通

 

港資進駐、台商搶灘、建商華麗轉身

 

  • 撰文 / 
  • 張弘昌、周岐原
  • 出處 / 
  • 今周刊825期
  •  
  • 2012/10/10

 

 
由於明年起證所稅規定IPO要課徵15%的稅率,引發市場揣測未來有意回台掛牌的資金將直接找「殼」上市,同時也讓原本已借殼的個股出現飆漲行情,雖然不少公司在新勢力入主後出現新的面貌,但投資人也應留意未來業績是否能夠跟上股價水準。
 

再過不到三個月,證所稅就要開始實施,面對新的遊戲規則,台股結構已經開始出現微妙變化。最顯著的就是平均成交量維持在七百億元左右,動能明顯減少,另外就是借殼和易主的股票交易特別活絡。

過去台股成為全民運動時,單日成交量可以衝到三千億元以上,未來在證所稅的陰影下,這樣的場面恐怕很難再看到,最大原因就是大戶和金主們的熱情不再。近日在投信圈就傳出,有一位大戶提前終止和三、四家投信的委外代操,且每筆代操金額在二至三億元,換算這位大戶從市場「抽回」的資金就將近十億元。

購併熱絡程度將遠超過IPO

不過證所稅新制,卻意外造就新的上漲族群- 低價且具借殼價值的個股,由於明年開始IPO(初次上市櫃)必須按一五%稅率核實課徵證所稅,不少有意進入資本市場的老闆,只有兩個選擇,一是提前在今年第四季掛牌,像證交所預計今年新股上市的家數將有二十三家,其中光是第四季就有十三家;而來不及掛牌的,則直接走捷徑,選擇找個乾淨的殼(公司)入主。

「現在台灣的『整合經濟』前景超過『新創經濟』。」台灣購併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齊元指出,在海外企業及TDR(台灣存託憑證)對台灣市場觀望之下,未來企業購併、藉此進入資本市場的熱絡程度遠超過IPO,因此出現的借殼、私募案例將持續增加,而且「會愈來愈多」。
在想像空間下,九月台股出現和過去截然不同的漲升結構。上市櫃公司漲幅前二十名中,有十三家與借殼題材有關,包括祥裕、川飛、力廣、松上、中福、秋雨、力特等等。其中,力廣原本擬辦理七千萬股私募,由房地產代銷龍頭海悅廣告董事長黃希文等人吃下八二%股權,不過後來因為股價被有心人操弄,從○.八元直奔三.二三元,海悅廣告已經對外下封口令,面對記者詢問都不願表示任何意見。

另外,股價上漲近一倍的秋雨,市場點名三組人馬有可能借殼。一是精湛建設董事長陳志聲,目前個人持有秋雨近六%股權,同時也掛名董事;另一個是聯聚建設董事長江韋侖;最後則是之前曾經買過秋雨辦公大樓、且一度持有九千張股票的晶華酒店董事長潘思亮的哥哥潘思源。

對於市場傳言,秋雨發言體系表示,如果有借殼或經營權異動的情況,公司一定會依照正規程序辦理,「近期沒有特別召開董事會的情事」;至於潘思源,目前合作關係只有《TOGO》和《國家地理》等雜誌的印刷業務往來。不過由於秋雨過去幾年賺少賠多,且每股淨值只剩六.六六元,未來如果經營者想要有所突破,引進外部勢力並帶進新業務,恐怕是要選擇的一條路。

裕豐、中福、云辰等也是近期市場關注的熱門標的。裕豐在紡織業務逐漸淡化後,轉為土地開發合建,雖然公司七至九月營收掛零,但因帳上現金加短投擁有三.三億元,足以支應短期營運所需,據聞如果有人願意每股出價十五元,公司高層不排除將「殼」賣掉,但由於價位遠高於市價,迄今沒有傳出任何好消息。至於中福和云辰,除了借殼題材外,分別在桃園中壢有二萬多坪土地和轉投資生技股基亞一一%股權,股價上演噴出戲碼。
香港也掀起一波借殼潮

事實上,不止台股的借殼潮風起雲湧,香港也同樣驚喜連連。八月時,由中國第一大地產商萬科借殼的南聯地產,因為市場憧憬萬科將藉由南聯走出去,擴展海外市場,股價在消息宣布復牌後狂飆六五%。而由中糧地產借殼的僑福,則在同日大漲三一%,顯示只要借殼的新經營者擁有足夠實力,即使還沒繳出亮眼成績,市場也絕對會買單、先買再說。

另外,中國第一大豬肉加工生產商雨潤食品,因為「糖王」郭鶴年旗下的嘉里集團增持股份超過必須公告的五%門檻,股價一度暴漲一九%。嘉里集團本身從事物流倉儲、運輸貿易以及油糧加工,中國最大的食用油品牌「金龍魚」就是嘉里經營,嘉里趁雨潤股價低迷大買也毫不稀奇,由此可見只要標的本身仍有一定價值,受到覬覦的想像空間就足夠讓股價狂飆一段。

細數台股過去幾年的借殼股飆漲情形,確實也符合「新經營者擁有足夠實力」或「標的本身具有一定價值」兩大原則,而在新經營者方面,最常見的就是港資、台商和建商等三大勢力。

其中港資多半想複製過去紅籌股買殼上市的成功經驗;台商以海外經營有成、有意鮭魚返鄉的公司為主,其餘則是原有經營者賣給既有的上市櫃公司,如勁永賣給正崴、正道賣給朋程;至於建商因掛牌限制較多、手續較繁雜,借殼成為節省時間和成本的最佳途徑。
在海外台商回流部分,今年以來最引起市場話題的,就是去年十月訊康股東臨時會董監改選所引進的桂盟企業。桂盟是全球最大的自行車鏈條生產商,市占率高達七成,巨大、美利達均是其客戶,後來又切入機車、汽車、工業用的鏈條,在日本和大陸市場都有所斬獲。

目前集團總部在台南,最大的事業體在大陸,分別在深圳、太倉和重慶有工廠,其他包括越南、泰國、印尼等也有布局。外界推算集團一年營收將近二千億元,和國內的台塑、南亞相去不遠,略低於中鋼,不過由於公司不願說明得太清楚,數字也僅止於估算。

現在桂盟(舊名為訊康)的董事長吳盈進和總經理吳瑞章是兄弟,屬於第二代經營者,去年底在吳家勢力正式入主後,訊康立刻出現明顯買盤,股價從二十多元直奔六十一元高價,讓投資人一陣錯愕。不過由於吳家一向低調,連家族在台南經營的知名酒店桂田,當地人都不知道是吳家所有,因此桂盟集團究竟會帶給訊康多少業績,在股價飆漲時也無人可以知曉。

桂盟、中美實為經典案例

六月二十一日公司舉辦股東會,將近十位法人和專業投資人特地前往現場,想要一探究竟,結果一聽到公司表示今年只會「灌進」台灣和越南兩地的業績後,盤中立刻引發失望性賣壓,最後打到跌停板。在法人眼中,集團最肥的部分在大陸的事業體,如果只有台灣和越南,以兩地營收分別八億元、一○%淨利率計算,一年的EPS(每股稅後純益)頂多一.六元,本益比已經太高。
就參與股東會的法人表示,吳家雖已借殼成功,但現在的態度顯然只願意按部就班進行,待磨合期過後才願意進一步發展,公司也明確表達這樣的立場。

因此,未來桂盟的營運,必須觀察大陸廠何時挹注進來,由於想像空間仍在,目前股價仍在五十元上下進行遊走。

在眾多借殼股中,化工業者中美實的轉型規畫幅度較大,由於公司大股東的操盤手是中國知名百貨商王恒,若能順利調整體質,不排除因業務重心轉往中國,在評價時以中國收成股的水準衡量。

一九六四年成立的中美實,原生產紡織用染料及胡蘿蔔素添加劑,由於競爭激烈,過去十七個年度公司只有三年賺錢,因此在一一年四月進行私募時,由香港上市的金鷹商貿取得四九%股權,六月補選董監事後正式納入金鷹集團旗下。

應留意業績是否跟上股價水準

當時幕後買家身分曝光,中美實股價便曾大漲一波,一度觸及三十元,但直到近期,中美實才逐漸揭露轉型規畫。

公司在私募案資料中指出,未來除維持染料業務,也會透過金鷹在中國的布局,發展與百貨相關的美食商場、主題餐廳及個人流行飾品業務。但美食商場的內容及執行進度究竟如何,公司態度頗為低調,似乎暗示對外說明的時機未到。
市值規模幾乎達遠百三倍的金鷹,在大本營江蘇、安徽省等地經營十七家分店,是中國內需股標準成員。未來公司計畫先以江蘇省的金鷹百貨為試點,透過合資引進知名餐飲及個人飾品,再逐漸朝自有品牌發展。打個比方,未來金鷹百貨中一樓以上的專櫃可能將由金鷹自行經營,至於地下一、二樓的美食街、超市等零售通路,便可能由中美實主導。

由於金鷹董事長王恒先投資地產、再興建百貨的發展模式頗為成功,未來中美實除了搶攻中國內需市場,也不排除有取得部分資產產權的可能;此次私募案中,胡定吾旗下的定利開發及富邦蔡家兄弟成立的國基投資都參與其中,可以看出不少商界大亨都關注其轉型效應。

惟截至上半年為止,中美實仍小虧,要見到公司脫胎換骨,須等待一段觀察期。投資人追逐熱門借殼股之餘,也應同步留意業績是否能夠跟上股價水準。

證所稅IPO課稅規定
將衝擊新股掛牌

按照今年7月立法院通過的證所稅法案,從明年(2013年)起,投資股東在初次上市櫃前取得的股票,除了因承銷取得數量在10張以下外,其餘在上市櫃後出售時,就必須課徵證所稅,稅率為15%,持股滿一年者,可以半數課稅,繼續持有滿3年者,則按四分之一課稅。
由於今年3月王品掛牌後股價大漲至600元,大股東和抽籤獲得的投資人獲利豐厚卻不必繳納所得稅,引發外界不同的聲音,因此又被稱為「王品條款」。然而此舉卻可能造成準備來台掛牌的企業因賦稅考量而打退堂鼓,或者轉往其他證券市場掛牌。
 

--

林哲良:借殼股「天蠶變」暴起暴落傳奇

2012/05 月號

 先探投資/提供
 
【文/林哲良】
 
五月七日,台股大跌一六二·八七點,但借殼股─訊康股價卻絲毫不受影響,當天還小漲了○·五五元,隱隱約約讓人感受到一股「不尋常的氣息」。
 
果不其然,五月八日,訊康於盤後公告,將斥資一○·五億以內取得全球最大自行車鏈條廠商桂盟企業一○○%股權,這個重大的利多訊息不但刺激訊康股價連續三天鎖漲停,且第四天股價還一度攻上漲停板,讓訊康成為這一段期間台股大跌過程中的「異類」,投資人也再度見識到借殼股「天蠶變」的功力。
 
借殼股背後故事精采
 
在訊康未被借殼前,法人圈大概沒什麼人聽過桂盟這家企業。有的話,大概也不過就是二、三年前,從報紙社會版的新聞當中,看到桂盟的員工監守自盜,將一條訂價超過二千元的比賽用自行車鏈條拿到網路上賤價拍賣,讓人不禁聯想到自行車鏈條產業的利潤有多可觀。
 
其實,桂盟(詳先探一六六六期)這家企業的獲利狀況,至今在法人圈仍是個謎。換句話說,桂盟究竟能夠為訊康帶來多少獲利,目前還停留在想像階段。不過,以桂盟在一年銷售量超過一·二億台的全球的自行車市場,擁有超過七成以上的占有率來看,桂盟對訊康的獲利貢獻應該不低。若以自行車零件廠商利奇營益率為參考值,對稅前盈利的貢獻應超過八億元。
 
營建業借殼近年大盛行
 
回顧過去的歷史,借殼股屢屢創造許多股價飆漲的故事,包括美嘉電、南璋、坤悅等都是頗具代表性的例子。然而,激情過後,公司若無法持續繳出亮麗的獲利數字,最後股價不但會被打回原形,甚至還會陷入「無底深淵」;之前陷入「假帳疑雲」而被停止交易的美嘉電,就是最好的說明。
 
不過,跟美嘉電相比,南璋借殼的故事更是充滿連續戲劇般的戲劇張力。南璋在三年不到的時間內,先後被瓷騰科技、旭光照明入主,這在借殼股中原本就相當罕見,所以也為公司帶來不少話題及爭議,但因為公司向來低調,所以外界也無法發現更多內情。
 
深入分析,過去借殼的情況通常是市場派入主,其用意多數在炒作股票。然而近幾年,有越來越多借殼的案例,入主者主要用意在「挾帶」上市櫃,把原本就賺錢的業務「灌」到借殼公司,包括訊康、詩肯、龍巖、名軒等都是類似狀況。其中,營建業借殼上市櫃,最近幾年最盛行。
 
粗略算一算,台灣房地產(特別是大台北地區)大概至少走了四年以上的多頭,這段期間不少建商荷包都賺到滿滿,而想要透過資本市場進一步壯大事業版圖,或累積更多的財富,「借殼」是一條快速而又可行的路,因為只要一、二個建案順利完銷,獲利數字就會馬上展現在報表上,股價自然會朝向有利的方向發展,總太、潤隆等都是相當典型的例子。



豐達科是借殼股典範

 

詩肯是借殼股中順利做到業務「無縫接軌」的公司,董事長林福勤只花了大概二年多的時間就將台灣的家具業務全數移轉至新公司,且今年獲利狀況還維持在相對高檔的水準。後續,被香港金鷹集團入股的中美實,以及被元大馬家家族成員馬永玲入主的誠創等,能否順利將中國業務移轉回來,就值得投資人持續關注。

 

 

 

馬永玲從文藝片小生轉戰商場後,近幾年多數時間都在中國發展,除協助家族拓展中國的房地產、觀光旅遊事業,並於中國設立整流二極體廠商─海灣電子。日前,誠創已公告將透過第三地轉投資海灣電子(山東),似乎已啟動中國業務移轉工程,成果如何,不妨從日後的財務報表進一步觀察。

 

 

 

嚴格來說,借殼股要能順利「大改造」,通常都得成為「靠爸族」,憑藉著集團資源撐腰,日子久了,營運逐漸就能回到正常軌道。這一方面,能率集團的董家是箇中好手,從應華到上奇,董家二代齊心齊力,屢次化腐朽為神奇,令人嘖嘖稱奇。接下來,毅金及豐聲完成改名的工程後,能否步上前人軌跡,且讓人拭目以待。 



原文網址: 林哲良:借殼股「天蠶變」暴起暴落傳奇 | 先探投資週刊 | 雜誌櫃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mag.nownews.com/article.php?mag=1-30-12174&page=2#ixzz2IldV9L3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喔…喔… 的頭像
      喔…喔…

      熱血流成河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