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TH去年營收為新台幣223.97億元,稅後淨利11.01億元,每股純益3.5元。今(2024)年上半年合併營收112億元,手機營收小幅成長;今年前9月營收為新台幣171.1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63%;法人預估,2024年營收有望達230億元,毛利率26%,稅後純益達新台幣21億元,每股稅後純益4.26元。

----

 

 

ITH-KY股票初上市前現增4千萬股案,每股暫定39.65元、11/14~18公開申購

https://www.wealth.com.tw/articles/48b7899f-adb0-477b-bda1-44b956d8ac38

從山寨機市場起家的ITH-KY(奕力),自2015年下市後啟動轉骨,整合聯發科、晨星研發團隊,並透過三大關鍵,躋身驅動IC界前段班。

文/王子承

驅動IC大廠奕力,即將重返資本市場!成立於2004年的奕力,曾搭上中國三G山寨手機崛起的熱潮,成為中國多家山寨機面板驅動IC的供應商,營收由2009年僅39億元,迅速攀升至2012年的105億元,成為市場上最亮眼的「手機概念股」之一。

2015年奕力因與聯發科合併而下市,而聯發科則在2020年,將奕力大部分股權賣給在兩岸都很吃得開的私募基金東博資本,今年,奕力將以ITH-KY的身分,重新申請在台灣上市。

現在的奕力,由曾經是台灣電視晶片大廠晨星創辦人暨前董事長梁公偉領軍,梁公偉自從晨星與聯發科在2012年合併之後,鮮少出現在公眾視野,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時,梁公偉回憶起奕力被聯發科併購、下市的過程。

併入聯發科 研發流程獲重整

梁公偉說,被併購前,奕力主要產品線為手機面板用驅動IC,面對市場風向轉向觸控IC、驅動IC整合成TDDI(觸控暨驅動整合晶片),奕力卻缺少觸控IC的技術。奕力總經理陳泰元坦言,TDDI的出現,導致使用驅動IC的手機機種逐漸減少,「我們的市占率往下掉是必然,最後剩下低價的功能機客戶,客戶群不再是主流的手機公司。」

這是奕力選擇被聯發科併購、下市的主因,奕力與聯發科合併後,才由梁公偉接手管理,與聯發科、晨星研發觸控IC的80人技術團隊整合,成為奕力日後發展TDDI的基礎。

而奕力不僅獲得聯發科與晨星的觸控IC技術奧援,聯發科更將自身多年來與中國山寨機客戶建立的合作關係,介紹給奕力。

過去,奕力大多倚賴手機面板模組廠、面板廠,間接服務中國手機客戶,但透過聯發科牽線,奕力首次直接與中國手機原廠合作。「聯發科帶著我們進去,與手機品牌做工程、商務對接,」陳泰元解釋,這樣才會最快弄清楚手機原廠產品迭代的規畫、了解客戶的需求,從2018年開始,奕力正式與中國主要手機廠直接合作。

除了為奕力補足技術缺口、橋接中國手機原廠客戶外,梁公偉指出,聯發科還為奕力調整產品開發流程,讓產品的產出時程與設計品質更有可預期性。

奕力併入聯發科後,產品線、研發流程都處於體質調整,也讓獲利、市占率較過去下滑,但新冠疫情的出現,卻成為奕力營運重新大躍進的推手,原因在於疫情期間,晶圓代工產能大缺。

為了搶產能,陳泰元透露,奕力前總經理魏倫武找上台積電業務死纏爛打,出身自台積電的梁公偉也動用過往關係,將奕力訂單塞進台積電排程內。

奕力不僅圈得台積電產能,也早早就在中國晶圓廠合肥晶合投片,取得比同業成本低、穩定的晶圓代工產能,陳泰元形容,那是一段「產能搶到愈多,就賺得愈多」的日子,成為奕力業績、市占率從谷底回溫的第一個關鍵。

第二個關鍵,是聯發科為奕力重新調整的流程,在疫情期間獲得了驗證。

當時,奕力多數研發人員都居家上班,唯獨陳泰元冒著染疫風險,日日坐鎮辦公室。在這套聯發科為奕力建立的研發流程下,不僅晶片設計嚴謹度不受居家辦公的影響,過去奕力晶片下線(tape out)皆長達4、5個月、中間還須歷經一至兩個版本修改,但居家辦公期間設計的TDDI在3個月內火速完成下線,並且第一個版本就成功,「這是過去奕力很難做到的事。」梁公偉說。

第三個關鍵,是另一家台灣同業TDDI產品意外出現問題,給了奕力TDDI新產品大好的機會。陳泰元說,「經過驗證,我們的功耗、效能都不比競爭對手差。」拜競爭對手犯錯之賜,奕力的TDDI新品獲得中國手機品牌採用。產能與TDDI新產品助益,讓奕力在2021年交出營收310億元、每股盈餘高達74.24元的亮眼成績單。

以賽亞調研資深分析師張恆嘉指出,台灣驅動IC公司廠多與晶圓廠簽訂合作協議保證投片,因此能提供較為穩定的品質供應,在報價上較陸廠保有部分優勢。

深化陸廠關係 轉進OLED

不過,LCD(液晶顯示器)面板採用TDDI的好日子,終有過完的一天,隨著三星中、高階手機都主打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並在行銷上獲得巨大優勢,搭載OLED面板的中國手機機型也愈來愈多,陳泰元觀察到,「中國自製OLED面板良率往上走,整個手機面板潮流往OLED去。」在陳泰元堅持下,奕力迅速投入OLED面板驅動IC的開發。

當時,手機用OLED面板最大供應商是三星、LG等韓商,即使中國OLED國產化取代韓國貨漸有成效,卻因為韓製OLED驅動IC不賣給非韓系面板廠,中國OLED面臨「缺芯」問題,這雖然是中國手機面板廠的危機,卻是台灣驅動IC廠的轉機。

奕力憑藉著多年來與中國手機面板廠建立的關係,更派遣研發人員長駐面板廠,取代過去出現問題再飛過去處理的模式,陳泰元笑說,「工程師常常去串門子,容易有更多機會。」

他舉例,OLED面板會有顯示不均勻狀況,須透過演算法彌補,但若面板廠不提供相關資料,IC設計公司很難發展出相關IP。中國面板廠基於與奕力的多年交情、願意提供資料,讓奕力開發出演算法,「獲得客戶肯定,一直用到現在。」成為奕力在OLED驅動IC市占率2021年掛蛋,在2023年市占率已經上升至14%的關鍵背景。

手機面板市場外,奕力近年也成功拓展至筆電和車用市場。陳泰元表示,奕力歷經10年努力,終於在2021年趁著半導體缺貨、奕力手中有產能,打進了美系筆電大廠供應鏈,目前在筆電用面板驅動IC市場上,已成為市占前兩名。至於車用TDDI,也已正式開始出貨。

驅動IC業界同業表示,奕力過去採用激進殺價手法獲取市占,隨著公司即將重新掛牌上市,未來財報將受到投資人檢視,恐怕無法像過去一樣採用同樣的經營手法。

多元化布局 未來擬擴產品線

另一個隱憂是,中國業者積極切入TDDI與驅動IC,未來可能會對包括奕力在內的台灣業者造成壓力。

陳泰元則表示, 中國IC設計公司在高階OLED應用方面不具備量產性,目前仍以台廠供應商為主;至於較低階的OLED應用,中國基於國產化意識,可能會使用中國供應鏈生產製造。

對此,梁公偉觀察,「雖然很多人說驅動IC門檻不高,但這幾十年來,前幾名就是聯詠、奇景、奕力這幾家,新進者很難搶得一席之地,這代表面板廠很注重品質、穩定度,而雙方的合作默契、對特性熟悉度同樣重要。」他表示,奕力已走完了這條路、獲得面板廠信任,還有足夠的量產經驗,「只要市場繼續成長,奕力就能跟著茁壯。」

為了多元化布局,奕力已經投資非驅動IC的產品線,梁公偉指出,現在正在開發面板用Tcon(時序控制器)產品,過去公司驅動IC會搭配聯發科高階面板用Tcon產品,現在奕力也自己開發中低階Tcon擴大市場。

奕力科技以山寨機起步,經過20年奮鬥,年營收從不到百億元,到如今已逾兩百億元,穩居台灣前段班驅動IC廠商。產品線除了手機LCD用TDDI外,也開發出手機OLED面板用驅動IC、筆電面板驅動IC等新市場應用,準備迎接下一波成長契機。…(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454期

 

 

ITH-KY 將上市!觸控、驅動IC大廠2021年營收破300億,橫跨消費性電子、工控車載領域,一文認識ITH-KY

https://www.sinotrade.com.tw/richclub/hotstock/ITH-KY-%E5%B0%87%E4%B8%8A%E5%B8%82-%E8%A7%B8%E6%8E%A7-%E9%A9%85%E5%8B%95IC%E5%A4%A7%E5%BB%A02021%E5%B9%B4%E7%87%9F%E6%94%B6%E7%A0%B4300%E5%84%84-%E6%A9%AB%E8%B7%A8%E6%B6%88%E8%B2%BB%E6%80%A7%E9%9B%BB%E5%AD%90-%E5%B7%A5%E6%8E%A7%E8%BB%8A%E8%BC%89%E9%A0%98%E5%9F%9F-%E4%B8%80%E6%96%87%E8%AA%8D%E8%AD%98ITH-KY-672081ca0bf5d91590756d5c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喔…喔… 的頭像
    喔…喔…

    熱血流成河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