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票金:報導所稱國票證前顧問三重身分、人事安排等內容,係推測性連結或與事實不符
(114/06/16 08:40:55)

公開資訊觀測站重大訊息公告

(2889)國票金-代子公司國票綜合證券澄清6/13媒體報導內容

1.事實發生日:114/06/13
2.公司名稱:國票綜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3.與公司關係(請輸入本公司或子公司):子公司
4.相互持股比例:不適用
5.傳播媒體名稱:聯合報
6.報導內容:114/6/13聯合報「國票金茶壺風暴有案外案?「他」身兼三職踩金管會紅線」
7.發生緣由:澄清媒體報導
8.因應措施:
針對2025年6月13日聯合報刊載之報導「國票金茶壺風暴有案外案?『他』身兼三職踩金管會紅線」一文,國票金控代子公司特此鄭重澄清如下:
一、本公司一向秉持公司治理、依法合規及內控內稽原則執行各項業務,對於主管機關所提出之任何建議或指導,皆予以高度重視,並即時依規完成相關檢討與改善作業。
二、關於報導中提及之陳帝生先生,雖曾於本公司擔任顧問職務,但其顧問合約內容及工作範疇皆經董事會審核通過,並依公司內部制度執行,惟若有未臻完備之處,已於2025年第一季起完成相關調整,並已終止顧問委任合約。
三、有關所稱「三重身分」、「人事安排」、「私募參與」等內容,部分報導為推測性連結或與事實不符。台端興業公司之董事改選、私募計畫等,均由該公司依照其公司章程與法令辦理,本公司僅就該公司辦理私募普通股必要性,依法提供專業意見與服務,並無涉入其內部治理或投資決策或私募對象之引進。
四、針對報導中提及申訴案件,本公司已依勞動部指引及公司規定,啟動內部機制並尊重當事人申訴權益,邀集外部專家委員組成調查小組,將基於公正、客觀之立場進行調查程序。
五、本公司並未參與任何形式之不當利益輸送、關係人交易隱匿、或內線交易等情事,對於外界錯誤報導與揣測性批評,將保留法律追訴權益,以維護公司與股東名譽。
9.其他應敘明事項:無

國票金 澄清5/22媒體報導內容
(114/05/23 17:17:11)
公開資訊觀測站重大訊息公告

(2889)國票金-澄清5/22媒體報導內容

1.事實發生日:114/05/23
2.公司名稱:國票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3.與公司關係(請輸入本公司或子公司):本公司
4.相互持股比例:不適用。
5.傳播媒體名稱:財訊雙週刊。
6.報導內容:114/5/22第738期財訊雙週刊「金管會一紙裁罰 揪出國票金治理危機」。
7.發生緣由:澄清媒體報導。
8.因應措施:澄清財訊報導內容,公司治理向為本公司重要經營方針,董事會及國票證
券子公司均對該事件極為重視,已進行多次歷時討論,並指派稽核處及法遵處進行相
關調查及報告,會議結論責成國票證券子公司,應強化落實二三道防線功能,切實遵
循主管機關指正,以避免脫法違規行為,並已辦理相關改善措施及檢討。
9.其他應敘明事項:無。
 

 

國票金治理危機曝光!前主管轉顧問踩紅線 金管會開罰揭內控失靈

2025/05/2607:00
文|

國票金在經營權爭議再起時,又爆出公司治理爭議。前任承銷主管離職後轉任公司顧問,同時兼職多家上市櫃公司董事、董事長,遭證交所、金管會先後裁罰,背後公司治理的影響值得省思。

今年4月18日,金管會證期局針對國票證券開出一張「違反證券管理法令處分案」,因內控缺失罰鍰30萬元。雖然30萬元並不是特別高的數字,且關鍵人物也已請辭,但如果斟酌背後的原由,國票金的隱憂恐怕不只是內稽內控與公司治理。

就金管會裁處書的內文來看,國票證券主要缺失有二:第1,以顧問身分受聘的受處分人陳君,為實質公司經理人及員工,卻未開設內部人帳戶(俗稱98戶)。第2, 陳君在公司內部簽核流程,與其實際分層負責規則不符;換言之,這位「顧問」其實已經直接插手公司業務流程。

兩大治理缺失遭接連裁罰

雖然裁罰案並未提及具體姓名,但對照國票金控自去年11月至今,幾則代子公司國票證券發布的重大訊息就能發現,這位陳君其實就是曾在國票證券主責承銷業務的副總經理陳帝生。而且根據吹哨者所透露,他所引發的爭議恐怕不止於此。

首先,陳帝生以顧問身分在國票證券主掌承銷業務期間,就身兼多家上市櫃公司董事長或董事職務;然而,在國票證券聘用陳帝生,上呈至金控的簽呈中,並未揭露相關情事,包括2018年5月起,陳帝生即擔任桓鼎—KY的董事。

即便是一九年陳帝生轉任顧問後,薪酬條件和職權範圍仍然等同副總經理,包括資本市場部的業務,除了書面公文簽章,在電子公文系統都需經過他的同意。然而,後續他在2021年8月擔任佐茂董事,2023年8月起擔任統量電能董事長,以及在2024年7月擔任台端董事長,介入經營權之爭,在去年恆鼎董事會爆內鬥時,還遭董事長張建智控告背信。

而國票證券正好在2022年6月,與佐茂公司簽訂財務顧問委任書,為日後申請股票上市櫃做準備;也與桓鼎—KY在2022年現金增資與兩次無擔保轉換公司債案;以及2023年9月,在台端私募增資案中,都是扮演承銷商角色。

這也不免讓主管機關懷疑,是否有決策獨立性不足、關係人交易揭露不完全與潛在利益衝突的問題。

事實上,在去年11月爆出爭議期間,國票證券就已透過母公司國票金發布重大訊息回應,包括澄清陳帝生非國票證券經理人,不負擔任何業務,也不享有經理人待遇;未開設98戶,也是因為其離開副總經理職位後,理應銷戶後的結果。另外在桓鼎—KY案件,也澄清並未要求不法行為、補償或退還承銷費用給本人或相關人員。

但顯然這些澄清,並沒有獲得主管機關的認同。除了前述金管會的裁罰案,證交所在去年12月31日及今年1月2日也已進行兩次查核,並在1月14日明確發函指出幾點缺失。包括陳帝生自2019年轉任顧問後,仍實際參與承銷業務執行,按月領副總經理級薪資與績效獎金,以及前述利益衝突等問題。

高股息ETF名單恐遭剔除

內部人士表示,儘管國票金稽核部門,在董事會對該案做過至少兩次檢討,並針對證交所查核所見缺失進行查證說明;然而從重訊透露的董事會決議顯示,國票證券董事會當時未針對缺失討論改善措施,反而先對證交所提出的缺失進行申覆,獨立董事也認為「已進行申覆,目前結果未明確,現階段⋯持保留意見。」直到今年3月12日,才由陳帝生自行停止顧問委任契約。

本刊也就本案詢問國票金看法,發言人回覆,相關議題均已在重大訊息公告說明,「並且主管機關已進行裁罰,歷次董事會亦有相關重訊公告,本公司充分尊重主管機關的裁量,不便再對外表示意見。」

國票證券不僅內部不安,還有外部風險。國票證券在國票金的獲利貢獻度,僅次於國際票券,2024年貢獻度更來到40%,比2023年增加近10個百分點。但今年股市增添多重變數,經紀業務動能不再,市占率也不如去年同期,前2月貢獻度下滑到僅20.4%。

國票金2889剛澄清財訊報的陳帝生爭議,過了半個月,聯合又報

從整體金控來看,雖然美國聯準會降息將有利票券業,但摩根大通在5月6日的報告,分析台灣高股息ETF換股對台股影響中,卻點名國票金控可能因為流動性過低,而遭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00919)減碼甚至剔除。一旦成真,賣壓最高恐達在外流通股數的10%,與京城銀行並列影響最劇的金融股。

 

Profile 國票金

成立:2002年

董事長:魏啟林

資本額:353.22億元

(雜誌原始標題為:金管會一紙裁罰 揪出國票金治理危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喔…喔… 的頭像
    喔…喔…

    熱血流成河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