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差大 銀行搶當清算行
|
|
||
台灣與大陸簽訂新台幣與人民幣貨幣清算協議,被指定的「清算行」將具有獨特地位。 以大陸和香港簽訂港幣、人民幣清算協議為例,人民幣指定由大陸的中國銀行(香港)當「清算行」。 國泰世華香港分行總經理錢明朝說,人民幣的清算協議每三年要重新簽約,由於當清算行好處多,中資、港資各銀行都爭著想當「清算行」。 錢明朝解釋,香港銀行業吸收人民幣存款後,每一百元要先放廿五元到中銀(香港)存放當「準備」,以維持人民幣的流動性;中銀(香港)收了這筆錢後,只須付給銀行百分之零點六二九的利率。 但如果銀行沒有人民幣,要跟清算行借人民幣時,清算行卻要收百分之三點六的貸款利率,「差距這麼大」,錢明朝說,當然大家都想當清算行。 台灣銀行香港分行總經理許志文說,兩岸簽訂清算協議後,除了在台北會有人民幣清算需求,在大陸也要設一個「台幣清算行」。
【2012/06/25 聯合報】 |
未來,在台灣…手握人民幣 就像美元一樣
|
|
||||
兩岸都開帳戶 投資不設限 像楊小姐這樣懂得活化手邊港幣與人民幣資金的香港居民太多了!香港在二○○三年與大陸簽署貨幣清算協議後,逐步開啟各項人民幣業務。對香港人來說,「持有人民幣,就好像過去持有美元一樣」。 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統計,香港人民幣存款二○○八年只有五百六十一億元人民幣,去年飆高到六千兩百多億人民幣,成長十一倍。 目前香港人每一百元存款中,已有將近一成是人民幣,香港人持有美元和港幣「正在減少」。人民幣雖不能馬上取代港幣,但已產生替代效果。 貨幣清算協議 近期可簽署 台灣與大陸經貿關係非常緊密,但礙於政治現實,雙方迄今不承認對方的貨幣。兩岸若在最近簽署貨幣清算協議,一切都將改觀,各界能想像到的各式人民幣業務商機將陸續鬆綁,目前存在於兩岸間的地下經濟活動也可能浮出檯面。 金融界人士透露,兩岸貨幣清算協議談判已近尾聲,短期內兩岸就可能簽約;台灣的境外人民幣市場,已全面升火待發。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上周四在央行理監事會後主動表示,大陸的中國銀行台北分行與國內的兆豐銀蘇州分行上周都已開業,「清算機制的雛型已具備,我們準備好了,希望能在暑假簽署。」 不必繞道香港 商機無限大 台灣可能繼香港之後,取得人民幣第二張貨幣「清算」協議,代表台灣和大陸將互設清算行。台灣銀行香港分行總經理許志文說,關鍵就在「未來不用再經過香港」,讓台灣與大陸簽的這張貨幣清算協議充滿商機。 全球第一張人民幣的清算協議(人民幣與港幣),大陸給了香港。靠著這紙協議,香港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第一個「試辦基地」,並藉由「貿易、直接投資及金融市場」三座大橋,打通了境內、境外兩個市場。 貿易投資金融 關節打通了 中央銀行希望兩岸貨幣直接清算,不必再繞道香港,把生意留在國內。一旦兩岸正式簽署貨幣清算協議後,台灣就可以把這三座「跨海大橋」搬回國內了。 台灣銀行香港分行總經理許志文說,目前台灣所有人民幣業務,「都要先繞道香港」,像台銀所有海外分行及O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必須先在台銀香港分行開戶,才能從事人民幣業務。 當大陸與台灣簽署貨幣清算協議後,許志文說,人民幣業務就可以移回台灣,「我們自己做」。 也就是說,未來台灣的銀行將能像現在的香港一樣,辦理更多元的人民幣業務,一般民眾和企業在台灣就能開人民幣帳戶,存人民幣、投資人民幣基金和股票。 想要把資金自大陸移出來的台商,也不用千里迢迢全擠到香港開戶才能存、借人民幣,或使用人民幣報價做貿易結算;台灣的銀行更不須再當香港銀行的「下線」,老是為人作嫁。 兩岸清算行架構 初步到位 台灣金管會日前(六月上旬)核准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在台北開設分行。其中,後天(廿七日)將舉行開業儀式的中銀台北分行,被規劃為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的人民幣清算行,兩岸貨幣「清算行」架構已初步到位。 清算行設立後,兩岸建立貨幣清算協議應該很快就能拍板定案。 中信証券國際董事總經理王長虹說,建立境外人民幣市場,「台灣有潛力做得比香港好」。首先,台灣和香港一樣,民間有大量的人民幣需求,但台灣人口多,香港人口僅七百萬。 境外人民幣市場 大過香港 其次是台商,王長虹說,台商在大陸的投資多數是製造業,但港人在大陸以投資房產居多,台商擁有的人民幣及對人民幣需求都大於港商。 王長虹表示,若台商把存放在大陸及海外的人民幣集中放回台灣,估計業務量會非常大。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副總經理宋恬瑩表示,台灣金融體系存款量約有卅一兆台幣(相當一兆美元);假設比照香港,其中一成會轉為人民幣存款,就有一千億美元,相當於七千多億港幣的規模。她說,「如果台灣能發展境外人民幣市場,光是業務量就比香港大」。 人民幣取代台幣?先別想太多 有人擔心,如果台灣未來推動境外人民幣市場,「台幣」的角色是不是會被人民幣取代?許志文說,香港已經推了八年,但是人民幣存款占比還不到一成;人民幣雖然產生替代的效果,但是七百萬港人使用的港幣並沒有「退位」,兩千三百萬人用的台幣更不用擔心。
【2012/06/25 聯合報】 |
境外人民幣市場 我輸港8年
|
|
||
台灣最大的敵人永遠都是自己;要建立境外人民幣市場,也是相同。 在香港採訪人民幣專題,中資及外資都對台灣具有建立境外人民幣市場的條件樂觀;但一問到自己人,受訪者的反應都是:「資金會回去嗎?台灣基礎條件夠好嗎?」 「像發放外籍人士工作許可,香港核准時間就比台灣短。」一位不具名的台商說,台灣有很多政策不夠開放,資金也管制,軟硬體配套設施都有待加強,「光憑這一點,你能想像到的、有聽過或沒聽過的全球機構投資人,就寧願在香港註冊,而不選台灣」。 香港的優勢,除行政效率高、資訊暢通,還有金融資產進出方便。一名台資金融業者承認,其實台商把錢放在香港,是因為「大陸、台灣兩邊都管制」,台灣若不拿掉資本項下的管制,要台商或國際企業甘心把錢往台灣送,很難。 台灣要成為境外人民幣市場,還有個不足之處,那就是仍無法做到「即時支付」。 香港本就有美元及歐元即時支付結算系統,現在又建立了人民幣即時支付系統。簡單說,就是「跨國匯款,三分鐘就到彼岸」;但台灣只有美元即時支付系統,其他幣別還做不到。 金融業者說,要做境外人民幣市場,多元貨幣的支付、結算「一定要即時」,匯款只要多跨一天,效率就差很大。 其實台灣自己心知肚明,我們能和倫敦、新加坡等金融中心競爭的最大關鍵,就是和中國大陸有「強大的經濟聯繫」;再加上這幾年兩岸關係和解,大陸願意與台灣簽訂貨幣清算協議,拉攏台灣的政治意味,其實相當濃厚。 不過,香港花了八年,才孵化出人民幣國際化市場的雛型。因此,就算兩岸簽署了貨幣清算協議,並不代表台灣做境外人民幣市場已「水到渠成」。若以現在香港的規模來看,未來五年,香港境外人民幣市場的地位仍然「不會沒落」。
【2012/06/25 聯合報】 |
全文網址: 境外人民幣市場 我輸港8年 | 兩岸金融鬆綁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S2/7181426.shtml#ixzz1ymH6DxKj
Power By udn.co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