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國內醫美診所林立,為了生存大打削價戰;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觀察,近2年來,台北市的醫美診所換牌率逾3成,也就是新診所開業不到2年,將接手換人經營,若以2012年是醫美診所最興盛時期來說,今年恐爆發倒閉潮。

「削價競爭,醫美亂象叢生!」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教育召委宋奉宜表示,以一家新成立的醫美診所為例,從裝潢到添購儀器,資金需求至少1000萬元,若經營不善,約7至8個月資金將會燒完,即是砸重金行銷、削價競爭,最多無法熬過2年,也無法申請衛生福利部「醫美認證」,進而衍生醫療糾紛。

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理事李林深則指出,削價競爭確實是醫美亂象的徵結點。他說,「一次淨膚雷射約3000元,但電視購物竟然可以666元促銷,」一台儀器動輒數百萬元,為了節省成本,只能使用低訓練甚至非專業人力進行診療,不免產生醫療糾紛。

如何解決醫美削價戰、醫療糾紛、倒閉潮的惡性循環?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理事長蔡有成強調,首先必須加強醫療專業人員訓練,進而提升人員素質及醫療道德,可避免醫療糾紛;同時教育民眾不要進行低於行情的醫美療程,並選擇由美容醫學醫學會、皮膚科醫學會、整形外科醫學會所認證的醫師。

醫美商機夯/醫美市場飽和 利潤不再光鮮

 

台北市頂好商圈是醫美一級戰區。
記者曾學仁/攝影
國內醫美市場每年數百億元商機,醫美機構如雨後春筍設立,吸引各科醫師轉戰,不過,競爭激烈,盛況不如預期。台北市一級戰區的醫美診所經常頂讓、更換招牌,約三成診所曾換人經營。

 

「別人看醫美很好,自己經營不見得好。」開業整形外科醫師蔣曉山說,高度競爭,療程就得削價促銷,利潤趨薄,但該給醫師、諮詢師的人事費用不能拖,加上廣告、店租,小診所經營不易,撐不下去的就頂讓、換人接手。

一位每天與醫美診所打交道的醫療器材廠商透露,台北東區平均三成診所的出資老闆或招牌易主。國泰醫院整形外科顧問醫師呂旭彥表示,醫美市場需求沒有想像的那麼高。扣除成本平均每天收三、四千元,但要養這麼多諮詢師、美容師及醫師,收入根本不夠分,如何持續經營。

呂旭彥說,「醫師會愈來愈廉價。」過去醫美診所聘請醫師兼差看診,平均一個小時兩千元,一個診約三至六小時,平均可收六千至一萬兩千元。如今醫美市場飽和,自半年前起,醫師的價碼已降至一小時一千元。他認為,削價競爭下,三個月後甚至可能淪落到一小時五百元,醫師成為廉價勞工。

整形外科醫師張耀元表示,打雷射畢竟不像整形手術,技術門檻不高,小診所面對醫療聯盟或連鎖集團的削價競爭,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行銷預算不如對手,低價微利市場仍需慘淡經營,只好想盡辦法縮減各項支出,包括醫師薪水及人事費。

張耀元說,若是醫師自行開業,或許還可自己少點領薪水度難關;若另有出資者,意識到利潤沒想像中高,或資金周轉困難,不想再苦撐,就會頂讓或賠錢脫手,不過,有人脫手,還是有人接手,顯示對市場還是有一定的期待。

【2013/05/11 聯合報】

 

找回當醫師成就感 醫美走一遭 洪浩雲重回外科救人

 

  • 2013-03-09 02:18
  •  
  • 中國時報
  •  
  • 【邱俐穎/台北報導】

 

 ▲從外科出走、轉赴醫美的前台大外科總醫師洪浩雲,決定重回外科領域,現擔任羅東博愛醫院一般外科醫師。(洪浩雲提供)

 ▲從外科出走、轉赴醫美的前台大外科總醫師洪浩雲,決定重回外科領域,現擔任羅東博愛醫院一般外科醫師。(洪浩雲提供)

 

     「外科醫師還是有些浪漫的想法,想把自己的生命花在救人上。」從外科出走、轉赴醫美的台大外科總醫師洪浩雲,歷經三個月醫美「洗禮」,深感醫美薪水豐厚,卻找不回救人的成就,決定重執手術刀、回到外科領域,現擔任羅東博愛醫院一般外科醫師。

     卅三歲的洪浩雲是台大醫院創院以來,第一位受過完整外科訓練並取得專科執照卻出走醫美的台大總醫師,在內、外、婦、兒及急診五大皆空之際,去年七月洪浩雲出走為醫界投下震撼彈,但到醫美走了一遭,卻決定重回外科懷抱。

     洪浩雲昨接受訪問時表示,五大科醫師工時長、薪水低、糾紛多是當時他離開的原因,但律師朋友告訴他,醫療糾紛五大科占一半,而另一半卻是醫美,舉凡隆乳形狀不滿意、蝴蝶袖整型留疤,病人都會提起告訴,讓他相當吃驚。

     「與其因隆鼻效果不好被告,寧願因為救人被告!」洪浩雲說,醫療多少都存在風險,但與其為了讓人變漂亮而承擔風險,寧願是為救人才承擔可能的醫糾風險,在醫美無法感受到救人的成就感,加上無法適應商業化的操作模式,都是讓離開的原因。

     面對醫美蓬勃發展,洪浩雲說,擔任醫美醫師時,他曾遇有醫師尚未拿到專科執照就在醫美診所執業,就怕未來醫美市場飽和,搶不到入場券;但他認為,有了完整的專科訓練,未來發展更寬廣。

     洪浩雲說,雖現薪水只有醫美的七、八成,工時也較長,必須台北、宜蘭兩邊跑,周末才能回台北陪老婆、小孩,但他十分感謝兩次人生選擇都能獲家人支持,現重回外科,盼在後山繼續發揮自己的價值。

     洪浩雲重回外科,台大外科部主任賴鴻緒認為,外科辛苦,有人願意重回外科,證明外科仍有存在價值,要解決五大科困境,衛生署還有努力空間;台大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則說,年輕人多嘗試不是一件壞事,最後總會找到喜歡的路。

 

 

整上癮 南韓模特兒整成風扇臉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據英國《每日郵報》5月7日報導,南韓一名模特兒因為整容成癮,在醫生拒絕為其進行更多整容手術後,她竟自己朝臉上注射食用油,最終導致毀容。

為了保持皮膚柔軟,Hang Mioku28歲開始接受整容,隨後移民日本,在那裡又接受多次整容。她很快對擁有光滑、柔軟皮膚上癮。但她的臉顯著增大後,醫生拒絕繼續為其手術,並指出她已患有心理疾病。

沒想到,她自己將從黑市中買來的一整瓶矽膠注射到臉上。在矽膠用完後,她又往臉上注射食用油,導致臉部永久受損,嚴重腫脹,並留下疤痕。父母甚至都認不出她,當地孩子稱她為站著的風扇,因為與身體比起來,她的臉太大。

 

Hang Mioku的遭遇被南韓電視台報導,觀眾捐資幫其支付矯正手術費用。經過10次手術,醫生從其臉上抽出60克矽膠、油以及其他物質,從脖子上抽出200克各類雜質。可是Hang Mioku的臉依然沒有恢復,她現在的願望是重新恢復容貌。近來,Hang Mioku在一家衣服回收店工作,並從國家領取補助。

 

醫美商機夯/諮詢師 醫美超級業務員

醫美市場競爭激烈,拚業績、創造營收者才能上位。諮詢師是許多醫美診所第一線與顧客接觸的人,可決定將客戶分給哪位醫師。部分醫師討好諮詢師,免費療程、獎金對分是家常便飯。

整形外科醫師張耀元表示,很多醫師缺乏與顧客溝通能力,得藉由專職諮詢師第一線溝通,時間一久,受術者反而只認諮詢師,不認醫師。有些受術者人甚至上了手術檯,才第一次看到醫師。

諮詢師化身成醫美診所的超級業務員,部分剛出道或名氣小的醫師,只能仰賴諮詢師「餵」客人。曾有醫師透露,努力向客戶推銷後,客戶花了三、五萬元,多買兩支玻尿酸,沒想到,諮詢師沒一會功夫,客戶又多買十萬元療程。這名諮詢師兩個月內讓對方掏出八十萬元,在診間的醫師只能自嘆不如。

不過,諮詢師餵客戶也不見得全是好事。張耀元說,「醫師像小媳婦。」少數諮詢師為搶業績,向客戶保證「絕對能變成名模林志玲」,就讓醫師很頭大,若不配合,以後諮詢師就不「餵」客戶;如果接,一旦有後遺症或糾紛,誰該負責。

台北榮總整形外科主任馬旭認為,醫美非商品,只是增加服務元素,本質上仍屬醫療行為,醫師必須與客戶建立長期信賴關係,對於不符醫療常規或預期太高要求,醫師也需拿出勇氣「勸退」民眾,絕非諮詢師可代勞。

國泰醫院整形外科顧問醫師呂旭彥也說,醫美商業行為不能違背醫療傳統,做任何療程前,消費者必須與醫師溝通,了解需求與侷限,花錢事小,術後回不去原貌,恐捶心肝。

【2013/05/11 聯合報】

 

醫美商機夯/衛署推認證 醫師:五年才上軌道

 

台北市醫美診所林立,稱得上是國內愛美市場的一級戰區。台北市衛生局去年查訪,實際執行醫美業務的診所是兩百卅六家。

台北市衛生局醫護管理處副處長杜仲傑說,自民國一百年起,年度例行考核,加入醫美診所項目。由於只有一年的資料,尚無法比較消長。現在按各區列出醫美診所名稱及診療項目,不合格診所名單也會公布在網站上。

整形外科醫學會前理事長、三軍總醫院醫學美容中心主任陳天牧說,台灣醫美的最大問題在於,未充分揭露執業醫師的資格。

目前法令規定,只要通過醫師考試都能替病人打玻尿酸,或割雙眼皮等。因此,各科醫師前仆後繼做醫美,卻時而傳出麻醉不當致死或整爛等糾紛。為此,衛生署一月宣布推動醫美認證,陳天牧說,醫美院所認證後,需掛出綠標(低侵入性手術)及紅標(侵入性手術)認證標章,消費者多少較安心。

陳天牧舉例,以前醫師可自己麻醉,未來紅標認證的院所,除需有外科專科醫師外,還可能得聘麻醉專科醫師,且醫師也得修習相關學分,才能取得認證。

衛生署規畫醫美認證採自願性,院所不申請也不違法。陳天牧估計,起碼要上路五到十年後,找認證院所,才會深植消費者的心。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鄭明輝則擔心,開放認證有點像「開後門」,鼓勵本來沒自信做醫美的外科醫師,只要修習一百小時相關訓練,就能開業替病人開刀。

【2013/05/11 聯合報】

 

醫美商機夯/搶灘對岸 技術輸出就被架空

 

台灣醫美診所飽和,生意不好做,不少醫師到對岸另闢戰場。但是,對方也非省油燈,錢拿不到事小,有些醫師還差點惹上官司。

整形外科醫師王冠中表示,多數醫師不了解大陸生態法令,更難開發客源,只能更仰賴大陸諮詢師給案子。

大陸方面找台灣醫師當招牌給的條件及報酬很優渥。但王冠中說,大陸醫師快速吸取台灣醫師技術後,案子就會直接分給當地醫師,以免再付高酬給台灣醫師。

為此,診間也常上演諜對諜。擔心技術被「偷走」,王冠中說,不少韓國或台灣醫師會帶著自己的醫護團隊與手術器械,動刀過程全程鎖門,謝絕大陸醫護人員入內參觀。

整形外科醫師張耀元說,對岸還發展「養套殺」策略。一開始先安排一些好客戶給台灣醫師嚐甜頭。稍後就排較麻煩或疑難雜症個案;有時手術剛做完,醫師還沒離開,家屬就堵在診所外;甚至有病家直接找公安來,不給離境返台;最後一招是扣住尾款,台灣醫師不想惹麻煩,只能認栽。

【2013/05/11 聯合報】



名醫洪欣瑜被爆整壞陸女鼻 推說「只是領薪水」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

 

整形名醫洪欣瑜偷拍女病患案還在偵辦,現在又被爆非法在大陸執刀。根據平面媒體報導,吳姓女病患指控手術失敗,害她鼻子化膿發炎,「整個鼻子都會滑動」,但洪欣瑜推說自己「只是領薪水」,其他不負責,氣得她投訴醫政處,得知洪在台偷拍女病患裸照,她驚呼,「不會這麼倒楣吧!」

 

據報導,吳女表示,去年2月吳熙婦科醫院(原台江中醫院)美容外科還未營運時,擔任員工的親戚說,可以1萬人民幣(約台幣4萬9000元)讓醫師動刀做為範本,她決定隆鼻,經由當時台灣來的執行長卓瑞春推薦,手術由洪欣瑜操刀。

 

吳小姐說,去年2月18日進行鼻中隔手術後一周,鼻子開始化膿發炎,「整個鼻子都會滑動」,在醫院整整吊了6天點滴,命都快去了一半,只好將假體取出,現在天一冷就會直流鼻水,到醫院又找不到洪欣瑜,氣得她向福州市衛生局醫政處投訴,院方賠1萬5000元人民幣(約7萬3500元台幣)。

 

對此,院方劉姓負責人表示,去年1月透過嫁到台灣的妹妹找卓瑞春合作,當時尚在申請營運,洪欣瑜的行醫證也還沒核准,沒想到卓就讓洪試刀,出了事洪竟推說自己只是領薪水的醫生,卓則說,「要告就告」。

 

據了解,卓瑞春說,手術很成功,傳出失敗是遭股東糾紛設計,還說他以為洪欣瑜的行醫證早就辦好,才會讓洪試刀;而洪欣瑜目前出國,不在台灣。



原文網址: 名醫洪欣瑜被爆整壞陸女鼻 推說「只是領薪水」 | ETtoday社會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422/195515.htm#ixzz2SxWvOgEi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