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1-04-03 03:35經濟日報 記者 李珣瑛

翔名(8091)董事長暨總經理吳宗豐表示,隨著翔名第三期廠房落成,翔名將可從設計到製造,提供半導體客戶「一條龍」的完整服務,全方位滿足客戶的需求。未來仍將秉持穩健誠信的創業初衷,讓翔名成為全球半導體設備關鍵零組件製造與服務的領導者,並創造股東最大的價值。

 

翔名2020年合併營收13.14億元,年增9.4%;稅後純益1.77億元,年增20.8%,每股純益4元,是近二年新高。董事會決議擬配發2.6元現金股利,將於6月21日股東會承認配息案。以下是專訪紀要:

 

問:展望2021年景氣走勢?怎麼看後疫情時期產業變化趨勢?

 

答:從事半導體產業已近40年,經歷多次起伏的景氣循環變化, 上個世紀的規律大半是每四年一個循環。 但自2000年起,這個定律被打破, 半導體界常講的「摩爾定律」也是同樣被顛覆。

 

回顧過去有兩個時間點最令人驚艷,一是2008年金融風暴,造成百業蕭條的大恐慌,但半導體業只花半年時間就翻轉成爆炸性復原。其次就是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 一樣掀起經濟恐慌,而半導體產業卻是一枝獨秀,再度成為照亮半導體上下游供應鏈的明燈。

 

隨著各種科技的發展,5G通訊、汽車、宅經濟需求芳興未艾, 展望2021仍然是值得期待的一年。其中,有部分的效益來自美中貿易轉單結果。然而,做為企業經營者,在審慎樂觀之際,仍要做好防患未然的準備,觀察這波景氣榮景是否有超額預訂的情況。

 

問:2015年營收衝上25.5億元的歷史高點,2017年獲利表現最亮眼,原因為何?

 

答:2015年因為併購半導體二手設備商寶虹科技,讓合併營收衝高。後來因為寶虹業務與翔名代工的原廠呈競爭關係,便決定出售。2017年獲利有一部份,來自寶虹的處分利益。

 

為讓翔名營運更上一層樓,因此決定朝先進製程中更高端產品研發, 以創造高附加價值及提升產品的進入門檻。這條路雖然會走的比較慢, 但可確定的是能讓翔名走得更長更遠。

 

問:翔名的產品和技術發展現況及未來布局?

 

答:翔名以往營收主要來自半導體設備的耗材, 以硬脆材料如鵭、鉬、鉭、石墨的加工為主,目前仍是半導體市場最大的供應源,這是翔名30年來的成長基石, 相信未來十年仍會是主力產品之一。

 

翔名三年前展開加工產品之外的研發, 包括半導體先進製程使用的表面處理及高端潔淨技術。另外,翔名也布局高精密加工技術,增購多種五軸加工機及大型加工機,來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未來的三期新廠可容納這些設備資源,預計2022年起,將陸續發揮貢獻營收及獲利效益。

-----

翔名科技(8091)是半導體體設備耗材鎢、鉬、鉭和石墨加工市占率第一的隱形冠軍,今年將歡度30周年慶。董事長暨總經理吳宗豐帶領翔名走過本業持續獲利,並見證台灣半導體產業躍居世界級舞台,近年來持續轉型朝發展成為國際半導體設備大廠的供應鏈管理中心,並跨足醫材及航太市場,在產業建立穩固的地位。

 

翔名成立於1991年12月,起初只做代理零件的銷售,2004年開始跨入製造,生產半導體設備的耗材, 以硬脆材料如鎢、鉬、鉭、石墨的加工起家。隨著產品線不斷拓展,目前硬脆材料加工仍占業績約五成比重。

 

吳宗豐表示,創業之前在半導體設備代理商科榮任職時,就是負責離子佈植機台設備及耗材的銷售。由於他學電子,懂得半導體製程,看好硬脆材料加工的市場商機大,創業時決定選此做為創業項目,成為半導體設備耗材的供應商。

 

翔名生產硬脆材料加工產品,以品質和交期勝出,如今在12吋原廠代工(OEM)及8吋售後市場(AM)都居領先群地位。吳宗豐說,半導體不滅,供應耗材的翔名就會永遠存在。

 

走過30年 本業持續獲利

 

翔名以竹科半導體大廠為主力客戶,2006年獲審議通過進駐竹科,考量到加工機台設備既重且大,但又無法覓得合宜的竹科廠房。只好放棄進入竹科,2007年改赴新竹市香山買下華淵電子出售的1,200土地,自行建廠。不料,新廠在2008年建好時,就遇到金融海嘯,翔名的單月營業額從原本千萬元驟降到不及百萬元。當時員工人數剛破百人,只好忍痛資遣員工。幸而半年後半導體產業很快復甦,他趕快將被資遣員工請回來。當年雖然少了半年的業績,但全年營收達8.6億元,仍然交出年增的佳績,每股純益達2.86元。

 

伴隨著台灣半導體產業持續成長,翔名也分別在2012年及2018年買下毗鄰的1,100坪和2,000坪土地,擴建第二期及第三期新廠房及辦公大樓,員工人數亦成長到330人。

 

吳宗豐回憶30年來的發展歷程,即使在金融海嘯時,也保持本業持續獲利的成績。但是,翔名的轉投資事業卻大多失利。他說,公司賺錢後,先後成立多家「翔」字輩的企業,都是億元級以上的投資,跨足砷化鎵、LED前段、後段(封裝)等化合物半導體市場,但大多以慘賠做收。他從中學習到「慎選合夥人的重要性」,以及「不熟悉的行業,千不要碰」的教訓。

 

翔名是半導體關鍵零組件供應商,2015年增資15%,買下半導體二手設備商寶虹科技,原本想為進入設備市場做好準備。不料,因翔名代理的原廠被競爭者併購,翔名被迫選邊站,遂於2017年以10億元處分掉寶虹科技全數股權,處分利益約1.12億元。翔名同時減資30%,專注於半導體關鍵零組件製造,2017年獲利因此衝上高峰。

 

專注研發 進軍醫療航太

 

翔名2020年合併營收達13.14億元,四大類產品占比分別是:原廠代工48.3%、售後市場30.3%、LED/LCD相關產品8.7%;半導體其它約12.7%。

 

吳宗豐表示,翔名傳統的主力產品仍是以離子佈值機(Ion Implantor )的耗材及零組件,主要客戶區分為原廠代工約占40%,直接終端市場占60%。 隨著翔名持續研發及技術精進,並積極布局專利, 在特殊的石墨表面處理技術,以及新開發醫療、航太產業已有斬獲,預估2021年營收貢獻度可達5%至10%。

 

體認到竹科周邊企業覓才不易,不敵半導體晶圓廠及IC設計公司的人才磁吸效應。吳宗豐趁著規劃興建新廠房之際,近二年大幅加碼資本支出,包括土地、廠房、設備及自動化投資,總金額上看10億元,遠較以往年度資本支出約5,000萬元增加20倍。

 

他說,三期新廠房樓地板面績近6,000坪,將生產高單價的產品。加上近年投資建置表面處理技術,包括無電解鎳鍍鎳技術(ENP)、光學鍍膜、表面雷射披覆(Laser cladding)、雷射熔覆(Laser spray)、雷射鑽孔(Laser drilling )及高端潔淨技術,可為客戶提供更為完善的「一條龍」服務。

 

翔名製造副總經理陳基川表示,由於翔名產品以半導體製程設備的耗材為主,即使是對終端客戶的半導體製程設備工程師而言,也只是一個不知名的code(代碼),更不容易被社會投資大眾了解。若要一言以蔽之,可以 「與半導體強相關,支撐護國神山的無名指」來形容。

 

翔名30年來從純代理商到跨足製造、進軍設備原廠供應鏈,更精進到成為原廠供應鏈管理者。2016年成立研發中心(做表面處理),建立自主的研發能量,開拓高附加價值產品,提供客戶「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有競爭力的產品,堪稱是半導體設備供應鏈的隱形冠軍。

翔名董事長吳宗豐。記者李珣瑛/攝影
翔名董事長吳宗豐。記者李珣瑛/攝影

 

 

翔名科技(8091)董事長暨總經理吳宗豐30年前因為被一個「你五年後,要做什麼?」的問題,激發他走向創業這條路。30年後,翔名已是全球半導體離子植入機的關鍵零件最大供應商,他希望要持續撰寫下人生更輝煌的一頁。

 

吳宗豐逢甲大學電子系畢業後,回到家鄉統一電子(後改名統懋半導體)做工程師,自此與半導體產業結下不解之緣。看到竹科半導體產業發展欣欣向榮,吳宗豐決定北上新竹,進入當時國內最大的半導體設備代理商科榮公司。

 

1991年,年薪100萬元、33歲的吳宗豐,一次在拜訪完客戶回到公司,被任倉管的退伍老兵,提出一連串對職涯規劃的問題,讓他有如遭到當頭棒喝般地陷入長考。沒想到就此促成他步向創業之路。

 

吳宗豐說,創業的酸甜苦辣很難以言語形容,「成王敗寇」完全沒有模糊空間。然而,創業雖難,但守成更難,唯有秉持穩健和誠信的企業文化,化身過河卒子,勇敢向前。

 

當年為公司取名「翔名科技」,吳宗豐笑說,命名過程是很台客的思維,取台語發音「很猛」的意思。而公司英文名字Feedback,則是取自於大學電子學教科書裡面的一個單字,也有回饋於社會員工及股東的喻意。

 

回首翔名30年來發展歷程,僅管本業持續獲利、年年配息。但在轉投資上跌了好幾跤,吳宗豐歸結投資失敗的心得:不懂的領域就不要去碰;有技術專業的人,不一定是好的管理者。這讓他日後無論對事或人,都恪守著「不是你的菜,就不要去掀鍋蓋」的原則。

 

吳宗豐的高爾夫球打得不錯,2000年時自組「新新高爾夫球隊」,並擔任長達18年的會長,前二年才交棒。他坦言,當初創立球隊原是想藉此建立人脈,但後來發現,只要想跟球友談生意,對方就消失了。在體認有目的性的交往必不長久後,他為球隊立下「不談生意」的不成文規章,20年下來,球隊迄今有30多位經常相聚打球的好朋友。

 

深刻體認到企業最大的資產是人,而員工的成就感、忠誠度、熱誠,最後都必須以實質的利益回報做考量。吳宗豐率先實施鼓勵員工增產報國的獎勵金制度,凡是員工家中有新生兒誕生, 單胞胎補助5萬元, 雙胞胎補助8萬元,三胞胎補助10萬元的育兒津貼。三年來累計已發出逾200萬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喔…喔… 的頭像
    喔…喔…

    熱血流成河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