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07日12:26 
 

《商業周刊》1358期封面故事,以《牛奶駭人》為題,報導市售鮮乳含違法用藥殘留,台灣比菲多公司認為報導不實嚴重影響商譽,怒告商周總編緝郭奕伶及撰稿記者等5人加重誹謗,台北地檢署調查一段時日後,日前突接獲台灣比菲多撤告,今將郭女及副總主筆吳美慧、副總劉佩修及記者陳筱晶、張瀞文等5人不起訴。

去年底,《商業周刊》報導台灣9款乳品疑有藥物殘留,重創台灣牛乳業,引起社會議論,台灣比菲多公司認為報導中,引用「氣象層析質譜圖」推論牛奶含有塑化劑、抗生素代謝物、抗憂鬱劑代謝物並不精確,造成誤判,因此提出告訴。

台北地檢署收案後,由負責民生犯罪專組檢察官林安耘偵辦,並函調相關資料,傳訊專家證人後發現,報導依「氣象層析質譜圖」所推論的結論,欠缺進一步的實驗數據及文獻資料做為推論依據,且當時做出「氣象層析質譜圖」的實驗室,也非專攻這個領域。

就在檢察官要結案前,日前突然接到台灣比菲多公司的刑事撤銷告訴狀,表示雙方已達成解,但未說明和解原因,由於妨害名譽屬告訴乃論罪,檢方只能依法做出不起訴處分。(呂志明/台北報導)

台灣比菲多總經理室部經理廖銘正(中)去年底與律師秦嘉逢(右)到台北地檢署按鈴控告《商周》,還當場喝自家商品自清。資料照片

 

商周牛奶報導挨告 和解不起訴

 

(中央社記者蔡沛琪台北7日電)商業周刊報導「牛奶駭人」,遭台灣比菲多公司控告涉嫌誹謗。台北地檢署接獲比菲多公司撤告,今天將商周總編輯等人不起訴。

「商業周刊」1358期封面故事「牛奶駭人」報導指稱市售鮮乳含違法用藥殘留,包括比菲多的「可可好朋友」,但事後農委會公布部分檢測結果,符合國家標準。

比菲多公司認為報導不實,造成社會大眾對食品衛生安全的恐慌,嚴重損害公司商譽且造成業績下滑,控告商周總編輯及撰稿記者等5人涉嫌加重誹謗。

台北地檢署日前接到比菲多公司提出刑事撤銷告訴狀,表示雙方達成和解,但並未說明和解原因及內容;由於加重誹謗罪屬於告訴乃論,檢方依法做出不起訴處分。1030507

 

不滿商周不道歉 乳業今提告求償千萬元

2013年12月13日12:55  

【朱正庭/台北報導】針對《商業周刊》上月底刊出「牛奶駭人」專題指稱抽驗乳品驗出抗生素、避孕藥等成分,引起社會譁然,今中華民國乳業協會、中華民國酪農協會,今天下午將到台北地方法院正式提告,將向《商周》求償千萬元並登報道歉。

酪農協會表示,該篇錯誤報導重創酪農商譽和營業損失,且至今未對乳品產業表達歉意,才提告維護產業名譽。 酪農會秘書長方清泉表示,根據乳品工廠業者統計,該報導一出,銷量已受到影響,損失已超過2億元,且損失還在累積中,但《商周》卻無正式道歉,不願認錯,今才決定正式按鈴提告。

 

 

酪農要商周7日內道歉 否則抗議加提告

因為商業周刊一篇「牛奶駭人」的報導,讓台灣酪農們哭了!中華民國乳業協會、酪農協會以及乳品公會今天(26日)下午一起召開記者會,表示該則報導一出,讓市售鮮奶比前一週衰退2至3成。酪農協會表示已經請律師寄出存證信函,如果商周不公開道歉,他們除了提告外,也不排除會有更激烈的抗議。

商業周刊指控台灣乳品含有禁藥,雖然農委會及衛福部檢驗已證明全數合格,但根據乳品公會統計,這則報導一出,讓市售牛奶銷量直接下降2到3成。

乳業協會、酪農協會以及乳品公會26日一起召開記者會,表示這則報導不只讓民眾人心惶惶,也重創業者長久以來建立的品牌形象和商譽,因此不排除對商周進行法律訴訟和求償。乳業協會理事長施宗雄:『(原音)各乳廠並將與所屬的酪農協商以後,不排除要求對本事件的單位及關係人進行法律訴訟及求償等動作。』

中華民國酪農協會常務理事顏志輝則強調,已請律師寄出存證信函,商周收到後7天內如果沒有公開道歉,酪農協會除了採取法律行動外,也會有更激烈的抗議手段。顏志輝:『(原音)整個酪農都被毀滅了,整個酪農生意都被毀滅了,假如他們再不澄清,台灣酪農在這個產業還有意義嗎?(被指控)我們生產的是禁藥,有意義嗎?我們本來是神聖的工作,好不容易50年了,只剩下(台灣自給率)18%的乳源,台灣不需要奶嗎?』

對於政府單位及時還原真相,將乳品送檢、還酪農清白,業者們感到安慰。酪農協會理事長洪長進表示,鮮奶是上帝帶給人類最好且最營養的禮物,酪農業全年無休,人力投資大,長久的努力卻在一夕之間被報導摧毀,因此他們才會沉痛地召開記者會,要求業者在收到律師函後即刻道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