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16-04-01 11:53:08 記者 賴宏昌 報導
上海金鹿財行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3月31日透過公司官網(見圖)宣布,1月下旬公司被迫捲入一場長達60多天涉及電影《葉問3》的輿論漩渦,自3月25日以來公司陸續出現部分客戶資管類產品到期後未能按期兌付的情況。
在上海金鹿推薦的眾多產品中,部分與上海快鹿投資集團合作的產品存在部分流動性不足的問題,目前了解到資金缺口在3億元左右。金鹿財行目前將暫停兌付,並將在一週內向所有帳上客戶出具兌付情況說明函。
快鹿集團已明確承諾將提供總價值不少於30億元的資產、作為客戶兌付的抵押擔保,並於近期與相關客戶簽訂補充擔保協議,切實保障客戶利益。金鹿金融承諾將承擔連帶責任。
《北京青年報》1日報導,快鹿系旗下股票包括十方控股(1831.HK)、明華科技(8301.HK)。由快鹿集團投資拍攝的《葉問3》因票房造假事件引起軒然大波。
十方控股3月31日大跌12.96%、收0.94港元,創2015年11月18日以來收盤新低;今年1-3月跌幅高達60.17%、與去年第4季的大漲走勢(暴漲413.04%)形成強烈對比。明華科技3月31日大跌9.59%、收0.66港元。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3月20日在2016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指出,中國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的現象比較多,和國際相比可能是比較突出的。
穆迪(Moody`s Investors Service)副總Christine Kuo 1月指出,中國銀行業貸款違約率預料將會進一步上升、更多企業債將會違約,部分財富管理產品(WMP)也會出現損失,在產業景氣下滑以及高財務槓桿的時空背景下、越來越多借款人恐將難以準時償還貸款。
經濟通通訊社3月31日報導,招商銀行副行長王良在記者會上表示,不良資產已從長江三角洲蔓延至其他地區、受影響企業也從中小企業擴大至中大型企業。
上證參考指數2016年第1季下跌15.12%、創2008年最差首季表現,同時也創下2015年7-9月(下跌28.63%)以來最大季度跌幅。上證4月1日早盤開低走低、下跌1.42%,暫收2,961.22點。
來源:北京青年報
公司近期會給出一個兌付時間表,希望投資人去與自己對接的業務人員處登記。另外,針對記者被扣留事件,金鹿財行方面表示,扣留記者是因其與投資人混在一起未辨認出來。受此影響,昨日快鹿係旗下股票十方控股暴跌17.59%,明華科技重挫13.7%,神開股份下跌2.50%。
事件
兌付危機下金鹿財行總部投資人聚集
據了解,金鹿財行因未按時兌現承諾資金陷兌付危機引投資人聚集。昨日早間,逾300名投資人聚集金鹿財行總部要求兌付 。一位女客戶稱投入50萬元買了金鹿財行1年期理財產品,將於今年5月到期。因為看到金鹿兌付危機的新聞才過來現場。
據了解,最早的客戶產品于3月25日到期,但是並未進行兌付。現場一位自稱是金鹿財行董事長特別助理徐琦的人稱,已經停止兌付,兌付可能延後3個月。
快鹿集團官網目前已無法打開,公告稱是因為進行網站伺服器系統升級,升級期間網站功能和頁面可能無法正常打開。但公告只說“將儘快提升網站的性能”,並未說明網站升級的終止日期。
此前,金鹿財行曾被媒體曝出“自擔保”造假作弊案,其母公司快鹿集團又深陷票房造假、重復募資的質疑漩渦。目前快鹿集團通過直接和間接投資的方式,擁有多家P2P平臺和其他金融類平臺,因《葉問3》票房造假事件,快鹿集團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揭秘
金鹿財行與快鹿投資的隱秘關係
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5月,上海金鹿財行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在快鹿投資的官網中顯示為“戰略合作夥伴”。而快鹿投資一直試圖撇清與金鹿財行的關係,強調僅僅是戰略合作關係。不過,從公開資訊來看,金鹿財行最早的發起方是“上海金融文化聯合會股份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的股東正好是快鹿投資和中海投金控。
據了解,在2015年金鹿財行累計完成家庭財富資產配置159億元,較2014年同比增長544.3%,共為28540位客戶提供綜合理財服務,客戶收益全年累計2.86億元,到期兌付率100%,客戶當月到期率約為75.2%。截至目前,金鹿財行線下理財門店範圍已經拓展至30個城市,累計開設了35家理財門店。
在快鹿集團打造《葉問3》的背後,該集團通過旗下電影發行公司、擔保公司、通道公司(資產管理公司)以及十多家P2P平臺(其中許多都是快鹿集團的關聯公司)開展了眼花繚亂的融資遊戲。而針對金鹿財行的質疑也早已有之,據一名上海的投資者介紹,金鹿財行的門面裝修非常豪華,都是在上海較好的地段,員工的提成非常高。由於金鹿財行主要業務集中線上下,缺乏透明度,資訊披露不夠,尤其是投資者資金流向方向,外人根本無法查到。
據上海投資者透露,金鹿財行以前一直宣稱自己是P2P,客戶經理都打著這個旗號宣傳,後來相關的宣傳材料改成了領先創新的“社區金融服務”為中心、提供定制化 “綜合理財服務” 為主的金融諮詢服務類機構。
追訪
票房造假引發的“旁氏騙局”質疑
《葉問3》3月4日上映之後,這部號稱“單日票房最高華語功夫片”的電影,被曝出“幽靈票”現象,即午夜場等冷門時段電影票售罄,甚至部分電影票價格反常高達203元。賣出大量電影票卻無人觀影、異常票價、短時間內連續排片等被曝出之後,廣電總局曾發佈通知,要求進行嚴肅排查。
據神開股份此前2月23日的公告,公司擬以4900萬元認購上海規高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人份額,出資額將設立《葉問3》電影票房收益權投資基金用於投資電影《葉問3》,通過《葉問3》未來票房收益分配獲取投資利潤。
在電影飽受票房造假質疑的同時,神開股份控股股東上海業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母公司上海快鹿投資集團,被指通過網際網路金融非法融資和重復融資,深陷“龐氏騙局”質疑。金鹿財行是理財融資服務類機構,是“快鹿係”中的一員。
市場
“快鹿係”股票持續暴跌
《葉問3》陷入票房造假質疑後,神開股份3月29日晚公告稱,董事會經研究決定同意解除相關協議。但昨日神開股份的股價依然下跌了2.50%。而其他涉及快鹿投資集團的港股上市公司跌勢更迅猛,截至昨日收盤,十方控股暴跌17.59%,明華科技重挫13.7%,
據悉,此前十方控股曾公告稱,與《葉問3》投資方上海合禾影視訂下了投資協議,公司以1.1億元收購《葉問3》55%的票房收益權,目前十方控股尚未公告解除相關投資協議。在《葉問3》的票房問題曝光後,電影投資方十方控股的股價一直都不停地下跌,短短三周的時間,十方控股從3.6港元附近跌至目前的0.88港元,累計跌幅超過75%。儘管十方控股力圖撇清與《葉問3》造票房的事宜,但資本市場人士對此說法仍持懷疑態度。
明華科技則是快鹿集團剛剛投資參股的一家公司。據早前資訊,2月4日,停牌已近兩年的港股明華科技成為市場焦點,公司宣佈完成引入新股東,包括快鹿投資在內的三方認購者以0.3元人民幣每股的價格合計認購明華科技配發的2.8億股新股,該股復牌後大漲逾700%。一度暴漲至3港元。但截至昨日收盤明華科技的市場價只有0.64港元。
本版文/本報記者 朱開雲
財經觀察
眾籌拍電影是金融創新還是騙局?
從金鹿財行發佈的宣傳廣告來看,其宣稱旗下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為9%-13%,一名金鹿財行的理財師在發佈的文章中稱,金鹿財行3個月的產品年化收益是9%;6個月年化收益是10%;一年年化收益是12%-13%,另外,金鹿財行有一個門檻,就是理財金額最低是10萬元起,而很多公司都是1萬元起。
對此,中信證券的一名分析師質疑,現在無風險利率(即銀行一年期的定存)是1.5%,餘額寶這樣的貨幣市場基金是2.66%,銀行理財大約是4%(類固收),私募債大概6%-8%,金鹿財行高達13%的年化收益非常可疑,如果不是騙局或者造假,其陷入兌付危機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具體到《葉問3》這部電影中,從表面來看,“網際網路+金融+電影”,是一種網際網路金融創新模式,但最終發現其模式不過是一家“沉迷”于影視資本運作的投資集團,通過自己的影視公司、自己的擔保公司、自己的P2P平臺、自己的財富管理公司,為自己投資的影片募集資金時,就引發了公眾和投資者的質疑。
一位分析人士指出,快鹿投資P2P、眾籌拍電影的模式,使大量的公眾加入到拍電影的投資者行列中,這種模式降低了拍電影的門檻,本身無可厚非,但是如果缺乏監管,成了一些投資集團“自融”的遊戲,其中蘊含了巨大的投資風險和道德風險。
對於快鹿投資的“財技”,該人士介紹,最終目的是為了將票房凈收入“裝入”上市公司,票房越高,越是能帶動上市公司股價攀升,而提前佈局相關的股票將帶來更大的收益。
2016-04-01 02:38 聯合報 特派記者林則宏/上海報導
上海知名理財平台「金鹿財行」陷入兌付風暴,投資人昨天聚集總公司瞭解情況。金鹿財行旗下所有理財產品已全數停止兌付,導致昨天陸港多檔相關個股股價暴跌。
「金鹿財行」以高回報率吸引不少大陸中老年人投資。據瞭解,金鹿財行的理財產品投資門檻人民幣十萬元(約新台幣五十萬元),年投資報酬率約百分之六至十二,投資期限多為卅天、六十天或九十天的短期產品。
金鹿財行此次兌付風暴引爆點,是母公司快鹿集團參與投資的電影「葉問3」遭踢爆電影票房造假引發市場疑慮。隨後金鹿財行一檔電影票房收益權理財產品「影視寶」,三月廿五日未能正常兌付本息,引發投資人疑慮。
根據上海第一財經日報指出,金鹿財行有兩萬八千多名客戶;但目前有多少人受到影響、金額都不清楚。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及各財經主管官員近日都不斷強調,將努力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
財金文化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貼文指出,台灣的銀行業在中國大陸曝險部位高達新台幣二點七五兆元,假如陸企債務危機引爆,台灣銀行業恐成災區。
謝金河說,日本「日經新聞」報導,中國大陸的民間債務高達廿一點五兆美元,已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百分之兩百零五,這已接近一九九○年日本資產泡沫吹破前的水準,意味中國大陸經濟的壓力已達警戒線。
--
《葉問3》票房造假事件的背後,活躍著資本的身影
電影金融化,跨界莫越界
本報記者劉陽
《 人民日報》( 2016年03月25日12 版)
前不久,電影《葉問3》因票房造假遭到處罰。票房造假的表象背後暴露出的資本“遊戲”更值得深思。
近年來,我國電影行業發展勢頭強勁,資金大量湧入,資本運作也在電影界大行其道。法律人士表示,此次票房造假事件中,不排除欺詐、關聯交易的嫌疑,這表明行業監管存在滯後與缺位。而隨著金融與電影的糾纏越來越緊密,如何規範市場環境、完善監管制度,已經成為中國電影繞不開的課題。
——編者
造假
上映前通過資本運作贏利,上映後發行方自買自賣、虛假排場
3月4日,電影《葉問3》在大陸上映,半月便累計了7.9億元票房,隨之而來的是網上不少關於其票房造假的消息。其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公佈調查結果:《葉問3》確實存在非正常時間虛假排場的現象,查實的場次有7600餘場,涉及票房3200萬元。同時,該片總票房中含有部分自購票房,發行方認可的金額為5600萬元。
查審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決定,對《葉問3》發行方——大銀幕(北京)電影發行公司暫停新的電影發行業務1個月,責其進行整改;對參與不實排場、情節較嚴重的73家影院提出嚴重警告,由所在地電影行政管理部門進行誡勉談話,名單在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網站曝光;對73家影院所屬20家院線公司通過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網站進行通報批評;對虛假場次出票相對集中的3家電商提出嚴重警告,由電影局誡勉談話。
隨著票房造假事件被披露,一個更大的資本運作鏈條被逐漸揭開了面紗。
(13.25, 0.00, 0.00%)
但實際上,據業內人士介紹,《葉問3》資本運作涉及的數十家公司,均與上海快鹿集團關係 曖昧,有的甚至直屬快鹿麾下。也就是說,《葉問3》的投資資金在快鹿的關聯公司間流轉後,最終又回到了快鹿手中。影片還未上映,快鹿就已通過各種金融手段賺了一大筆。而影片上映後,通過“捂盤”式的自買自賣和虛假排場,資本市場對該片的信心得以繼續發酵。相比一張張賣票掙票房,通過資本“遊戲”來賺錢顯然輕鬆得多。
滲透
通過保底發行規避市場風險,各種以電影項目為核心的金融產品大量出現
《葉問3》的資本運作方式並非個案,如今,金融對電影的滲透日益增多。
2002年《電影管理條例》頒布,民營資本得以參與投資電影。此後,國家正式開放了民營資本獨立製作電影的權限。2010年頒布的《關於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電影企業的支持力度,支持具備條件的電影企業通過多種融資手段拓寬融資渠道”“積極探索建立電影風險投資機制,鼓勵大型企業通過參股、控股等方式投資電影”,被業內視為具有里程碑意義。
近年來中國電影發展十分迅猛,2015年全國票房突破440億元,票房過億的國產影片多達47部,其中超過10億元的達7部。今年春節上映的電影《美人魚》票房更是接近34億元。
在整體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勃興的電影產業吸引了大量資本進入,電影行業迅速由“缺錢時代”進入“缺項目時代”,發行公司為了搶到好的電影項目,保底發行應運而生——發行方與片方協商一個保底票房數字,片方在協議簽訂之時便可以馬上獲得這筆保底金額,從而避免市場風險,如果影片上映後票房超過保底數額,發行方就可以按照協議獲得更多分成。
2015年《港囧》上映前,導演兼出品人徐崢將47.5%票房收入權益,以1.5億元的價格賣給香港上市公司歡喜傳媒,提前收回了製作成本。徐崢本人同時也是歡喜傳媒的股東。最終,《港囧》的票房接近16億元,遠遠超過保底票房金額,徐崢不僅獲得了額外的票房分成,更從歡喜傳媒飆升的股價中獲益。
2016年春節《美人魚》上映初期,3家出品公司共同開出了16億—18億元的保底金額。事實證明,不僅周星馳提前規避了風險,保底方也賺了個盆滿缽滿。
但如果票房沒有達到保底數額,如何幫助發行方規避風險?各種以電影項目為核心的金融產品隨即大量出現。憑藉熟稔的運作經驗,金融資本在電影圈如魚得水。難怪有人評價,中國電影行業正在全面金融化、證券化。
擔憂
資本“遊戲”或涉嫌關聯交易,行業監管遭遇挑戰,產業環境有待規範
“現在不少有名的導演或演員都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接到項目以後,再找專業的金融企業來為自己進行資本運作。”一位業內人士透露,“這樣一來,風險是小了,錢也有了,但你的主業到底是拍電影還是玩資本?”
毋庸置疑,金融資本的進入對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由於電影行業幾乎沒有固定資產可以抵押,銀行貸款相對困難,加上國內電影企業普遍規模不大,我國電影行業一度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激勵下,實力雄厚的金融機構自然可以高效地解決電影行業的資金短缺問題。
有業內人士認為,問題之所以出現,一方面是由於互聯網金融本身尚不規範,另一方面也因為監管的缺位。
有法律界人士指出,《葉問3》片方通過違規關聯交易製造未來票房虛高假象,進而吸引非專業投資人加註來提高股價的行為,已經涉嫌欺詐、關聯交易等違法行為。許多業內人士擔憂,如果此次《葉問3》片方受到的處罰僅限於此,或將為行業低成本違規操作提供模仿“範本”。
在盈科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王軍看來,電影項目涉及的資本運作方式越來越多樣,勢必對整個行業的監管提出新的挑戰。按照依法行政的原則,目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只能在其業務範疇內進行管理,而與整個電影產業鏈相交叉的金融資本運作環節,應由國家金融證券管理部門進行監管。目前,金融與電影的交叉滲透越來越多,但政府部門之間的管理能否高效對接,這就成了一個新課題。“就《葉問3》而言,電影局已經在其職責範圍內對涉及違規的主體進行了處罰,但片方在金融市場上的資本運作是否違規,其實更多的非專業投資人希望從金融證券管理部門獲得回應。”王軍說。
更多人關心的是金融資本運作帶來的泡沫對市場信心的傷害。“現在但凡大片好像都要通過資本運作弄個金融保險,這固然不違法,但這不能成為電影行業的重心。通過資本運作製造出來的虛高票房,一方面會提升觀眾對中國電影的信心,另一方面,這種信心也會反過來進一步吹大這種泡沫,但泡沫破了以後呢?電影觀眾和非專業投資者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他們會失去對中國電影和資本市場的信任。”某位業內人士說。
“對於處於發展中的任何一個行業來說,金融手段的進入都會增加行業風險,從業者的道德自律和產業環境的規範就顯得特別重要。”王軍說,建設信息透明、數據權威、版權完善、法規健全的產業環境已經成為當前中國電影市場發展的燃眉之急,電影市場的規範化應當成為整個行業的自覺意識。(來源: 人民日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