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和大:公司並未被客戶減單,而是配合其訂單二至三個月彈性調節出貨量(補充)
(106/10/27 16:48:13)
公開資訊觀測站重大訊息公告

(1536)和大-補充說明有關106/10/27經濟日報之報導

1.事實發生日:106/10/27
2.公司名稱:和大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3.與公司關係(請輸入本公司或子公司):本公司
4.相互持股比例:不適用
5.傳播媒體名稱:經濟日報
6.報導內容:
針對有關本月27日經濟日報A1版所載有關[特斯拉大砍單 衝擊台廠]一文中提及,特斯拉(Tesla)坦承Model 3生產遇到瓶頸..............等內容。
7.發生緣由:說明有關106/10/27經濟日報之報導。
8.因應措施:發佈重大訊息說明。
9.其他應敘明事項:
和大董事長沈國榮表示,針對電動車客戶2018年出貨總量目前仍是不變,針對客戶需求,動態調整出貨組數,全年預估總量目標以Tesla公告為準。
本公司也並未被客戶減單,而是配合其訂單二至三個月彈性調節出貨量,以符合車廠即時供貨的需求,對本公司的財務及營運均無影響。
有關Tesla一切新聞須以Tesla公司公告為準,本公司無法代表客戶發表任何產銷計畫。和大近年在擴產的投資均配合客戶需求,不論資金、人力、物力等均不虞餘力,交期準確度深獲客戶信賴,一直是客戶心中的模範生。
特斯拉大砍單 衝擊台廠
記者宋健生、曾仁凱∕台中、台北報經濟日報
特斯拉(Tesla)坦承Model 3生產遇到瓶頸,和大集團董事長沈國榮昨(26)日表示,公司已接到特斯拉通知,原訂12月起每周5,000套零組件的供貨水位,將暫時下修為3,000套,幅度達四成。

不過,沈國榮強調,由於特斯拉Model 3接單已逾50萬輛,面對客戶需求,特斯拉也很急,目前仍在全力調整生產供應鏈體系;原訂明年3月起達到每周1萬套出貨水位,可能會延到第2季的5月或6月。

特斯拉股價26日在美股早盤則漲0.4%至327美元,原因可能是中國大陸證實,特斯拉正與上海政府協商設廠。

沈國榮表示,和大從10月起每周供貨就已達5,000套,特斯拉這次提早二個月通知調整出貨量,符合合約規定。和大11月起每周仍維持出貨5,000套,但後續將以「先備料、不加工」來因應。

同為特斯拉概念股的線束廠貿聯-KY則不回應客戶動態。惟法人認為,即使特斯拉短線碰上生產瓶頸,長線前景持續看俏。

貿聯第3季營收44.67億元,季成長22%,年增88.3%,改寫單季新高。原本法人寄望第4季營運更上一層樓,是否受到特斯拉砍單影響,值得注意。

特斯拉稍早發表,首款量產電動車Model 3在7至9月間產量僅260輛,遠落後原訂目標1,500輛。特斯拉承認生產遇到瓶頸,但不願多談主因。外界猜測,除了供應鏈磨合,或許與特斯拉的座椅也有關聯。

特斯拉供應鏈說,Model 3的座椅沒有設計可放置文件的背袋,也沒有扶手,甚至連座椅也太短,對身材較高大的男性而言,並不舒服,更無法滿足企業老闆或貴賓的需求。針對此部分,特斯拉已在檢討改善。

至於供應鏈部分,沈國榮說,目前問題出在部分供應鏈廠商的產品良率,無法達到特斯拉要求,雙方還在磨合中,以致於產量開不出來。

據了解,過去特斯拉包括Model S及Model X兩款電動車,零組件大都採獨家供應,也就是由一家廠商負責生產,產品品質大都能符合特斯拉要求。

但Model 3接單量大,特斯拉為確保零組件供應如期交貨且分散風險,採取「雙供應商」做法,即一家為舊供應商,另一家為新供應商。

 

特斯拉Model 3難產 傳問題在座椅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坦承在首款量產化電動車Model 3生產上遇到瓶頸,但卻不願多談主因,外界猜測,問題或許跟特斯拉的座椅有關係。

路透報導,特斯拉從好幾年前開始,就承諾要做到汽車業數十年來從未見過的垂直整合。

路透指出,特斯拉會有這種想法,是因為當初特斯拉在生產豪華休旅車Model X時,承包座椅製造的供應商無法應付特斯拉提出的繁複設計,雙方為此吵得不可開交。因此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在量產Model 3時做了一項決定,那就是特斯拉將自己生產座椅。

不過,特斯拉這項決定卻讓許多業界老鳥困惑不已,座椅生產是一項利潤低、勞動密集度高的事業,一般大型車廠都會把這項工作外包給合作廠商。特斯拉則是在工廠內設置座椅產線,聘請工程師和技術人員找出能自動化座椅生產的方式。

從1970年代開始追蹤汽車產業的分析師凱勒說:「這真的是一家車廠需要會做的事嗎?並不是。」分析師普遍預測,隨特斯拉將從昂貴、稀有的手工汽車製造商轉型為量產汽車製造商,最終勢必得把座椅製造外包給供應商。

特斯拉日前揭露,Model 3在7月至9月間產量僅260輛,遠落後原本目標1,500輛。特斯拉並未回應路透報導,外界或許要到11月1日特斯拉發布第3季財報時才能獲悉更多訊息

Jefferies投資銀行分析師霍喬斯表示,「可擴充性」(scalability)是目前特斯拉面臨的主要挑戰,迄今特斯拉尚未證明自己有量產車輛的能力,「我們不認為特斯拉的垂直整合模式能像外界想的一樣有利可圖且迅速擴大規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