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電視節目,與會立委不論國民黨或是在野黨,都明白表示,政策決定者在馬英九…(再也無法推給閣員了吧…,閣員只是聽命行事…)(力推過關的證所稅版本,公認的不公不義,也無量能課稅,毫無裡子可言,朝野立委都承認只是為了馬英九的面子)

馬英九的歷史定位,對於股民來說,尤其是股齡四年多,剛好經歷他執政四年的人來說,心得應該就是:股市倒退25趴…(9300到7100)

(別忘了,馬政府還大肆舉債喔…)

股市疲軟,同時也是經濟的表現。馬政府的官員不知說了多少次「因為國際環境不佳」,

但是比一比亞洲四小龍,

和南韓的差距愈拉愈大,被新加坡從落後到超前,從四小龍之首到吊車馬,

同樣是國際環境不佳,顯然台灣面對的國際環境,若不是比星韓要差到N倍,就是政府官員令人心寒…。唉…

再說一次,

馬英九目前的歷史定位--台灣經濟櫥窗倒退25趴…

有這種政府,股市還需要禿鷹嗎? 

 

未來四年,請多加油…張盛和已經說了,未來兩年要上8500的可能性不大…,也就是,馬英九執政六年期間,要不倒退嚕很難了…小老百姓除了說加油,還能怎麼辦呢?

--

2012-7-11

台股市值 淪落四小龍吊車尾

〔記者陳永吉/台北報導〕昨天台股下跌,新加坡股市則上漲,一跌一漲之間,原本已落後於香港與南韓股市市值的台股市值,昨天更被新加坡股市超越,成為亞洲四小龍之末!

昨天,台股下跌58.61點,跌幅為0.8%,同一時間,韓國下跌6.6點,跌幅0.38%、香港恆生下跌31.7點,跌幅是0.16%、新加坡則是上漲35.5點,漲幅是1.2%。

雖然只是一堆數字,但背後隱含的意義卻很重大,因為昨天台股市值折合美元約6,590億,而新加坡卻增至6,740億美元,台股市值正式落後新加坡股市市值,成為亞洲四小龍之末。

台股今年市值,4月底為7,010億美元,僅小贏新加坡50億美元,這2個多月,雖然都受歐債震撼,台灣加權指數與新加坡海峽指數在5月同時回檔,但6月起卻有很大差別。

台灣過去一個多月來,發布經濟數據幾乎是壞消息比好消息多,出口連續4個月負成長,也是主要國家中唯一衰退者,所以這波股市低點反彈以來,台股只漲了8.5%;但新加坡今年經濟比台灣好,前5月出口還是正成長,本波則上漲10.3%,反彈力道比台灣強勁。

事實上,台股4月底市值還贏新加坡,當時加權指數為7,368點,但昨天僅剩7,251點,但反觀新加坡海峽指數,4月底指數是2,978點,上週五指數幾乎已經收復當時的指數,2個月來表現差很大。

台股市值在2005年之前,幾乎都是新股的2倍以上,但這樣的優勢逐漸消失,2010年底台股市值還超過新股1,370億美元,但在2011年領先優勢僅剩360億美元,今年4月因為證所稅爭議,台股獨憔悴,市值又被追到僅差50億美元,終於在本月正式被新加坡超越,在幾個鄰近競爭國家中吊車尾!


--

  • 社論-正視台灣證券市場成交量萎縮的警訊
  • 2012-04-19 01:03
  •  
  • 工商時報
  •  
  • 【本報訊】

     只想「公平」而不思「興利」,絕對不是一個好政策,甚至結果無法達到公平的目標,卻又造成全民的損失。最近財政部推出的證所稅政策,就是一個可能雙輸的實例。

     當前內閣高舉「公平正義」的大旗,推出的多項政策卻都出現高度爭議。其中財政部成立的財政健全小組,成員幾乎都是學者與社運人士,加上博士頭銜林立的內閣閣員,完全沒有產業與金融界的人士參與。財政健全小組還未討論如何縮減龐大的財政赤字,一出手即將加稅的大刀砍向股票市場,官員「為公平而公平」的副作用,已經引發社會的不安。

     台灣股市從財政健全小組召開之後,就淪為國際間最疲弱的市場。歐美股市跌,我們跟著跌,歐美股市漲,台股反彈無力;大陸股市因為薄熙來造成的政治紛爭重挫,我們跟著重挫,大陸股市回神開始出現1%以上的漲幅,台灣股市卻仍舊照跌不誤。台灣股市所以斯人獨憔悴,淪為全世界最弱勢的股市之一,證所稅的因素不斷干擾,乃是眾所皆知的關鍵因素。

     除了傷害股民的荷包,財政部也完全沒有討到好處。最近股市成交量縮水到日均量700億元的水準,只有正常時期的7成,每天財政部徵收的證券交易稅立刻減少1億元。如果這樣的情況維持下去,每年來自於證交稅的稅收會減少240億元。這個缺口,除非指數突破一萬點,不然準備要開徵的證所稅是不太可能補得回來的。

     更重要的是,我們曾經不斷提醒政府2012年台灣的產業競爭力正來到一個生死存亡的關鍵點。尤其是兩兆雙星產業的挫敗,連帶造成銀行沉重的負擔,以及企業重整所必然觸發的裁員失業潮。要扭轉這個頹勢,不論雙D產業或是金融業,都有龐大增資的需求,這必須仰賴活絡的股票市場,甚至需要吸引海外新的參與者加入台灣證券市場,才有可能度過產業衰退、緊縮乃至重整的衝擊。實在說,如果沒有活絡的證券市場來吸引新資金,馬總統的「黃金十年」將會一起步就重摔一跤,甚至跌得鼻青臉腫。

     不幸的是,馬政府的許多官員,似乎仍然秉持老舊的觀念,以為證券市場還是賭徒充斥、利益橫流的賭場,想要用「公平」來清理股市,沒有看到台灣股市逐漸乾涸,國際競爭力節節衰退的現狀。官員們不知道的現實是,台灣股市早就處於「水清無魚」,指數、成交量、週轉率同步萎縮的惡性循環中了。

     台灣股市去年全年周轉率是85%,不只遠遠低於NASDAQ的225%、韓國的174%,甚至在大家印象中最穩健、最績優的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都還有105%,德國法蘭克福交易所的股票年周轉率也有92%。周轉率低,代表市場短線投機者少,官員與學者擔憂的不正規交易少,絕大多數股東持股不賣,卻也不願意再增加持股,整體市場動能越來越弱。

     同時,從馬總統第一任的2008年至今,台灣股市成交量就一直原地踏步。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的統計,2008年全年台股成交量8,300億美元、09年9,000億美元、10年8,996億美元,去年因為歐債危機,全年交易量更劇烈萎縮至4,766億美元。成交量停滯不前,正代表著市場沒有新參與者加入,再次反映出動能不斷減弱的警訊。

     一個動能疲弱的市場,財政部每年從股市課徵1,000億元的交易稅,除以目前21兆元的股票總市值,等於每年抽走百分之0.5的稅。相較於同屬財產項目的房地產稅,股市投資人所繳交的稅賦,比例並不低。

     台灣股市在1990年創下12,682高點的那個年代,週轉率與成交量的確過高。但是經過20年的發展,香港股市平均成交量成長了60倍、韓國成長25.5倍,連被我們瞧不起的新加坡股市,年成交量都成長了17倍,唯獨台灣股市的成交量只增加了42%。當官員還在自滿於每天1千億元的成交量,政府還因為抽到每年1千億元的證交稅而沾沾自喜的時候,卻不知我們的國際競爭力已經被香港、南韓、新加坡等鄰近國家遠遠拋在後方,甚至連馬來西亞、泰國這樣的三流市場,都已經快速拉近與台灣的距離。

     台灣電子業能在90年代迅速竄升成為全球代工重鎮,台灣股市快速、即時的集資能力扮演決定性的關鍵角色。如今,台灣股市已經多年沒有中大型的新上市公司,只要金額稍大的增資,也都必須到海外籌資。過去十年亞洲新上市的大型公司,台灣一個都沒有爭取到,都去了香港與新加坡。我們的競爭者在香港、新加坡、韓國,他們不僅在過去十年超越台灣,而且把差距拉得越來越大。大家不是說「股市就是經濟榮枯的櫥窗」嗎?台灣這個疲弱的股票市場,不正是顯現我們經濟實力轉弱的警訊?

     財政部從租稅公平的角度提出證所稅的方案,我們建議行政院與總統府,應該從更全面的戰略角度,整體思考如何振興台灣股票市場。要把股市養大、養肥,再來搞增稅,才有成功可能。只想「公平」而不思「興利」,最後必然導致「人財兩失」的雙輸局面。

--

與首長對話-「財政改革與產業發展」座談會

發刊日期:2012.05.22

就金融產業,政府應有未來10年的發展目標,在過去10年內,台灣的金融產業可以說是從占GDP的9%掉到去年不到7%,只有6.47%,這在一個經濟體發展進入到完整時期的國家,是從所沒有的現象,也是不正常的、嚴重的情形。

今天,財政部也好、國家也是,不只是要有稅收的考量,要從整個產業的發展做比較認真的關注:如何擴大資本市場的形成,要知道資本市場的大小,決定國家競爭力的大小。

我們來看看四小龍的台灣、香港、新加坡與南韓的資本市場,在全球資本快速流動中,課證所稅,會不會影響到台灣資本市場的動能?

我手上拿的是過去10年4小龍的資本市場流動的圖表,從表中可以看到從2000到2010年,南韓的成長動力,現在南韓資本市場的整個市值是1兆美元;新加坡的資本市場整體市值是5,980億美元;香港則是2.2兆美元。台灣呢?是6,300億美元。

那麼小的香港,資本市場的動能是最大的,而資本市場的大小,與當局是否有所限制,以及自由開放度是絕對有關的。

從線圖中,也可以發現代表台灣資本市場的那條線,在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是平的,當整個資本市場都是往上走時,也就是都在成長時,台灣是平的。也就是說,在4小龍中,台灣的資本市場在過去10年裡的成長動力,是比較弱的那一個。

影響台灣資本市場最大的因素,是過去20年對金融產業的鎖國,包括外幣等金融商品,都沒有能夠適時的開放,致使台灣的金融產業無法融入到全球市場,無法與國際資本市場完全接軌。

所以,在這樣時間點上,課證所稅,不是最有利的時間,況且,課了證所稅後,是否能促使資本市場的擴大?如果,徹底開放資本市場後,讓資本市場做得更好一點,再來談證所稅,或許會好一點,看看香港,台灣資本市場的自由開放度,是有待努力的。

國家稅負的正義,也是不能忽視資本市場,不論證所稅課徵與否,資本市場都要放在心上考量,也要有所配套。

郭副營運長:

政府的租稅目的是什麼呢?當初為了吸引投資,將企業營所稅降至17%,我們有很多客戶,也因此將海外獲利所得匯回台灣,也達到資金回流的目的。

企業的成長與永續的發展中,不能一味的只追求稅收。任何以稅務改革的手段來引導經濟發展或公平正義,都會發生如果過分強調一邊,就會影響到另一邊。

稅改,也會造成資金的流動,特別是,以目前政院定版的證所稅,國內與國外課稅方式是不一樣的,這就會產生資金流動的問題。

當經濟發展與公平正義要同時兼顧時,究竟政府的稅改目的是經濟發展為重?還是追求公平正義?

張營運長:

營所稅從25%降至17%後,外資機構的扣繳稅款卻仍維持20%,舉例來講,台灣有限電視的纜線,都是向外資機構承租的,這筆承租費用,財政部是會向外資機構收取20%的扣繳稅款。

我不是要為有限電視業者或是外資機構發聲,這類扣繳稅款,雖然收取的對像是外資機構,但是,真正繳納的卻是本國企業,都是本國企業在負擔這類扣繳稅款。對相關企業而言,在在都會影響到經營成本,成本的增加,就是競爭力的降低。

看看其他國家的情形,美國的名目稅率是35%,中國大陸的名目稅率是25%或10%,只有台灣是扣繳稅款高於營所稅。

另外,我想談談兩稅合一制度。兩稅合一的概念,說起來非常容易瞭解,就是企業先繳的部分到個人綜合所得稅時可以扣抵,聽起來,很簡單,很容易懂;但是,實務上,兩稅合一是非常複雜的,複雜的程度,到了只有稽徵人員與會計師才搞得清楚。是不是藉由這次財政稅改的機會,重新檢討兩稅合一制度,至少不要那麼複雜。

劉部長:

在實務稽徵的部分上,我是非常認同,證所稅在申報上,儘量不要麻煩,這是可以配合處理的。

其實,很多人都有申報綜合所得稅的經驗,也有很多人有到醫院就診的經驗,每次到醫院就診時的50元掛號費,只要是列舉扣除者,都會一筆一筆的將50元的掛號收據收起來,那的確是很麻煩,但是,即時麻煩,每個人還是都會仔細的收納。

證所稅的申報是有門檻的,達到申報的人數不會太多,所以,不需要每個人都記帳。但是,會儘量做到不要太麻煩。

證所稅政院版本送到立法院後,也會出現不同的意見,剛剛有媒體問我:底線在那裡?底線,這兩個字,我認為,是很不恰當的用字,沒有什麼底線不底線,是從各種不同的意見中,共同找出一個,對企業衝擊非常小的方案出來。

台灣,是要量能課稅,在稅賦公平、稽徵成本,還有國際競爭等各項命題中,都要兼顧到。問題是,每個人的兼顧比重是不同的。大家對政院版本的證所稅不滿意,但是,立法院提出的版本中,有比政院版本還要嚴苛的,不但沒有扣除額,還要併入綜所稅裡。

我們會一起,儘可能的找出一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案出來,至少,可以前進一小步。

證所稅定案後,資本市場是會出現心理因素,但是,若要說,價量暴跌,其實也沒大家講的那麼嚴重,我們不會做出傷害資本市場的事,資本市場是我們的寶貝。我還是要再強調一次,大家不要自亂陣腳。

剛剛有人提到台灣負債比例過高,其實,台灣不是只有負債,還有很多國有資產,目前正在整理國有資產,會透過資產活化的方式進行減債,活化資產,不是販售資產。

還有,不是外資不課證所稅,是境外法人不課證所稅,境外法人不是我們平常在講的外資,境外法人是在台灣沒有設立據點的外國機構,世界各國對境外法人都是不課證所稅的,那麼,未來會不會有人將據點撤離台灣,爾後成為境外法人?這部分,我們會儘量避免發生。

有關外資機構的20%扣繳稅款,確實沒有搭配營所稅調降同時修改,這的確的是比較遺憾的事,不過,這是比較小的題目,可以隨時檢討修正。

--

蘋論:馬的歷史地位

 

2012年05月24日
更多專欄文章

今年1月14日大選以來,馬總統的聲望急轉直下,人不分藍綠男女、地不分東南西北,紛紛痛責馬當局,更在馬就職當天示威遊行,逼得馬只好收斂就職大典的規模,低調走過場。現在馬嚇得有如驚弓之鳥,話不敢說、事不敢做。一個動輒得咎的政府與總統,絕非全民之福。

心無旁騖才走得遠

如果這樣下去,未來4年台灣只會每況愈下,等馬下台時台灣已經大大崩壞,進入政治經濟雙雙的黃土10年或荒蕪10年。所有台灣人民,包括民進黨都不能幸災樂禍地看馬政府衰敗下去,必須基於為台灣好的共識,對馬當局提出建設性的協助,而非搞到魚死網破,玉石俱焚。 
是的,馬不是出色的領導人。他心無定見、怯於承擔、識見不足、虛榮自滿、孤高自戀、缺少廣納百川的胸襟、缺乏洞識人才與辨別蠢才的眼力,導致政府的混亂失能,政策的鹵莽反覆,使對的事情卻因態度與方法的錯誤而搞砸,十分可惜。坦白說,油電漲價的決策,反映國際市場的供需,是必須而且正確的,問題在大選前就應該隨國際市場起伏,而非為了選票壓制漲價,等選上後再漲,乃至補漲過猛,帶動萬物齊漲。此外,可以分幾次補漲,比一次漲到位溫和而容易被接受;也不至於刺激其他商品猛漲。馬的幕僚及內閣沒人才,致使馬好心做壞事,狼狽不堪。 
馬的虛榮心在於想要「歷史地位」。歷史上沒有任何偉大領袖在任時就說要歷史地位。只有心中無歷史地位,才可能有歷史地位。奧利佛.克倫威爾有關領導統御的那句名言,馬應該學習:「不知將往何處去的人,走得最遠。」馬無法創造歷史地位,只能在時機來臨時抓住歷史的衣角隨之而起。馬克思論拿破崙的名言請馬牢牢記住:「人的確創造了自己的歷史,但並非隨心所欲地創造;人並非在自己選擇的形勢下創造歷史,而是正好碰上,由過去所孕育、遺留的形勢下創造歷史。」 

幫助對岸落實民主

馬若能夠在客觀歷史環境裡,發揮主觀能動性,他或可創造歷史;但是他的歷史素養能夠看破歷史的契機而掌握成功嗎?契機一瞬即逝,非凡人可以看破。馬若要歷史留名,不是把台灣最終送給中國去統一,而是幫助中國改變政治機制,落實人權與民主,兩岸的和平才有可能長久,他在歷史上才有全面的地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喔…喔… 的頭像
    喔…喔…

    熱血流成河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