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3-4

IFRS上路 股票分類大風吹

 

記者陳永吉/專題報導

隨著IFRS(國際財務報導準則)今年上路,目前掛其他類股的龍邦(2514)、百貨類股的三商行(2905),未來都有可能改掛金融類股!

IFRS是今年開始實施的新會計制度,而根據IFRS規定,上市櫃公司元月開始都要公布合併營收,結果許多公司營收暴增,那是因為子公司營收遠高於母公司,但根據「證交所上市公司產業類別劃分暨調整要點」 規定,每2年定期檢討各上市公司的產業類別,以營收比重為考量依據,所以像龍邦的元月合併營收,99.9%來源為台壽保(2833),2年後改掛金融股就將成為事實。

事實上,龍邦不是唯一可能改掛類股的公司,根據CMONEY統計,元月合併營收較去年12月單獨營收增加1倍的公司高達286家,這當中多數公司是因合併中國子公司,導致合併營收大增;另外也有像是金控、投控,原本只有公布母公司—控股公司營收,但控股公司旗下子公司眾多,且是主要業務來源,因此導致營收暴增。

另外像是航運,也因為併入全球各地的子公司,所以營收大增;至於營建業則是部分公司剛好大型建案在元月完工交屋,根據IFRS規定,採全部完工法入帳,因此營收暴增。

不過在這些營收倍增的公司裡,的確也有不少公司的營收主要來自不同產業的子公司,像龍邦去年12月營收僅970萬元,今年元月卻暴增至78.72億元,主要就是因為其以權益法持有26.1%的台壽保股份,元月營收達78.66億元,所以龍邦編製合併報表時,必須將台壽保列入,因此龍邦營收才會暴增,但這個營收卻有99.92%來自台壽保。

同樣的情況發生在益航(2601),這家公司掛航運股,主要業務是散裝航運,但去年12月母公司營收僅1019萬元,元月合併營收達7.52億元,主要就是轉投資45%、在中國經營百貨業的子公司F-大洋(5907),其單月營收達7.02億元,貢獻益航元月營收來源的93%。

另外還有三商行,原本12月主要營收來自美廉社、全家福這些子公司,營收約10億元,但元月合併營收一公布,卻高達250億元,由於三商行持有三商美邦人壽達48%,雖然三商美邦人壽未公布營收,但三商行營收暴增原因應該就是來自三商美邦人壽。

而最近漲幅可觀的上櫃生技股基因(6130),元月合併營收達1.08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141%,也較去年12月大增193%,其主要原因也是因為子公司生技達人營收貢獻,而這家子公司就是控有全國連鎖麵包店「胖達人」。據了解,胖達人元月營收達6000多萬元,高過基因原本的醫美服務及產品營收,所以2年後基因也可能改掛食品或是觀光飯店類股。

重複上市!? 兩公司列同一筆營收

記者陳永吉/特稿

今年是台灣實施新的會計制度IFRS(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的第一年,元月起全部上市櫃公司均將公佈合併營收,但這個制度一實施,同一筆營收,可能共同成為兩家公司90%的來源、出現「重複上市」的怪現象。

以龍邦為例,今年元月合併營收高達78.72億元,但99.92%是來自台壽保貢獻,也就是說,投資人在市場上買龍邦股票,根本就是買台壽保;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益航,其元月合併營收達7.52億元,主要是在中國經營百貨業的子公司F-大洋(5907)貢獻益航元月營收來源的93%,以致買益航股票,也等於買F-大洋。

過去台壽保原本是公營單位,後來上市後,才被龍邦集團在市場上持續買進,最終成為龍邦的主要子公司,這無關母子公司分割上市;但益航跟大洋的情況就很弔詭,大洋原本是益航子公司,去年6月才分割掛牌上市,但大洋一掛牌後,益航公告的去年第三季單季合併營收為60億元,營業利益2.2億元,而大洋單季營收為58億元,營業利益2.16億元,等於益航的營收獲利,95%幾乎都來自大洋,這已產生「重複上市」的疑慮,也讓人不解,當初大洋到底是如何通過上市審查的?

為了要讓上市公司中國子公司能回台掛牌,證交所2年前才新增一條母子公司掛牌規定,就是子公司若上市,母公司最近4季合併財報若未包含子公司的營收或營業利益,不能較其同期合併財報衰退達50%以上,但益航跟大洋過去2季財報顯然已經未達標準,益航營收獲利幾乎只靠大洋,根本跟當初掛牌是兩種情況,難道主管機關不該負責嗎?這種重複上市的怪現象,只有台灣才有,現在主管機關不斷放寬上市櫃公司中國子公司來台掛牌,等於是這種弔詭現象的最大幫兇,如果不修法讓重複上市公司合併,未來這種投控跟子公司同時掛牌的個股,恐怕會越來越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喔…喔… 的頭像
    喔…喔…

    熱血流成河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