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6
記者陳永吉/專題報導
因為人民幣貶值,上月引爆的TRF(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問題陸續浮現,雖然根據金管會日前公布,上市櫃公司投資TRF額度為新台幣583億元,未實現損失僅19億元,不過已有上市櫃公司首季財報因此由盈轉虧,佳能(2374)財務長更被撤換,小公司踩到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風險仍高,在金管會沒有公布踩到地雷的公司下,投資人要自力救濟。
公告揭露 僅冰山一角
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各公司所揭露的資訊,踩到人民幣衍生性金融商品、且損失達契約上限的公司,包括佳能(2374)、大眾控(3701)、樺晟(3202)、業強(6124)、大田(8924)等,但這僅是一部分,部分有買賣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公司,可能還沒達損失上限而未公布,不過首季財報已透露出一些端倪。
這些已經公布受到TRF傷害的公司,財報的共同點就是損益表下的「其他利益及損失淨額」,都較去年同期表現明顯較差,投資人可以看財報的附註揭露,如果出現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淨損失,投資人就可以到公開資訊觀測站「營運概況」下的「衍生性商品交易資訊」,看看該公司衍生性商品做了多大。
以佳能為例,今年首季「其他利益及損失淨額」就虧損2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726萬元明顯增加,若翻閱佳能財務報告書,因金融損失首季就達2.1億元,看其子公司的確也有衍生性商品的交易,這個損失來自衍生性商品機會就極高。
除了已達公告標準的公司,如果先從「其他利益及損失淨額」項目明顯較去年同期差、且母公司或子公司有進行衍生性商品交易來篩選,則包括F-艾美(1626)、福興(9924)、群光(2385)、藍天(2362)、金像電(2368)、華新(1605)、松普(5488)等都符合標準。
例如福興,該公司衍生性商品交易除了母公司,包括中國兩家子公司—福弘金屬工業(常熟)、資勇五金製品(太倉),帳上衍生性金融商品未沖銷契約總金額達22億元新台幣,認列的未實現損失就達8800萬元以上。
未實現損失 吃掉獲利
F-艾美則做更大,母公司沒做,但子公司—威昂發展、艾美特電器(深圳) 帳上衍生性金融商品未沖銷契約總金額竟然超過72億元新台幣,今年認列未實現損失金額就達2億元,該公司解釋是因日圓避險所致,但這也吃掉F-艾美全部獲利,首季因此每股大虧1.9元。
至於其他公司雖然衍生性商品造成的傷害不算大,但若該公司有習慣性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操作,不管是不是避險,只要部位太大,一旦避險標的出現大幅震盪,就會出現帳上損失,因此投資人還是該避而遠之。
--
2014-05-26
記者陳永吉/特稿
世界萬物無時無刻在變,不過唯一不變的,是人性的貪婪,因此金融危機每隔幾年就會出現一次,而台灣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危機,也很難走出同樣的宿命。
2008年3月,中華電信(2412)操作衍生性金融商品失利,公告損失高達40億元,當時一筆美元的匯率選擇權合約,為期10年,獲利有限,但風險無限,卻因為新台幣急升爆發出來,後來才知道,原來不只是中華電信操作這樣的衍生性金融商品,還有10餘家公司也從事一樣的交易。
未料經過6年,同一場景再次浮現,只是這次的標的是人民幣,同樣也是獲利有限、風險無限的商品。
這次引爆點是佳能(2374),最後還導致該公司的財務長被撤換,後續統計共有超過10家公司踩到一樣的商品。
佳能踩雷 財務長下台
2008年事件發生後,證券主管機關加強對上市櫃公司操作衍生性金融商品的管理,特別在公開資訊觀測站設專區,讓上市櫃公司揭露相關資訊,仍再度出現同樣事件,只是這次損失沒有2008年這麼嚴重。
天底下幾乎沒有只漲不跌的商品,何況是波動大的匯率,這次踩到人民幣TRF(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地雷,多數都是已經忘了前人的教訓,還有一家在南部做高爾夫球桿頭的公司,為TRF首季認列1.3億元的帳上損失,公司老闆竟然還出來說是因為TRF設計不良,卻不反省全體1500家上市櫃公司,踩到地雷的就是那幾家,本身風險控管不佳,還把責任往外推。
人民幣接下來會升會貶,外界沒有定論,除了衍生性商品的風險,許多上市櫃公司過去靠借台幣、存人民幣賺利差的,首季也跌了一大跤,業外獲利大幅縮水,這些都不斷在提醒投資人,專注本業的公司,才是值得投資的公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