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15-05-22 12:16:36 記者 陳苓 報導

台灣真的要台港通嗎?看看港股當前情況,投資人或許會有不同看法。香港飆股接連由於不明原因自爆,市值對半腰斬,自由落體般的恐怖走勢讓人心驚驚。有專家認為,滬港通啟動後改變港股生態,兩個股市似乎一起向下沉淪。

英國金融時報(FT)21日報導,過去兩天,漢能薄膜(0566.HK)、高銀地產(0283.HK)、高銀金融(0530.HK)在沒有重大利空的情況下狂瀉,合併市值蒸發了360億美元。不計入近日跌幅,這三檔股票過去六個月股價都飆升四倍,上個月漢能薄膜和高銀金融更躋身香港第20、第28大上市公司。這讓人不禁要問為何這些交易清淡的的水餃股能在短期內暴衝,積累龐大市值,喬裝成大型股?

金融時報認為,這是因為不像國際各大股市,香港沒有「自動暫緩交易機制」(circuit breaker),意味股價沒有漲跌幅限制,急漲急跌都無須暫停交易。這麼一來要炒高股價更為容易,3月以來,漢能薄膜為滬港通南下資金的前十大交易個股之一,該股日均交易量有一半來自滬港通。真正藍籌股如平安或騰訊,滬港通資金比重不到日均交易量4%。

 

部分市場人士認為,滬港通啟動後,中國散戶湧入港股,容易隨著劇烈波動的個股進出場,漲跌幅限制有其必要。據了解香港正在考慮實施自動暫緩交易機制,避免股價過度震盪。

安永(EY)亞洲金融服務主管Keith Pogson表示,實際上,漢能和高林都是偽裝成一流股票的三線股票,這幾檔股票漲幅過大、流動性低,容易出現劇烈波動。香港證監會3月才警告,高林金融股權過度集中,自由流通股票雖達25%低標,但實際上股權幾乎全操在19名投資人之手,只有1.42%股票為外人持有。

亞洲公司治理協會(ACGA)研究主管Michael Cheng說,該協會原本希望滬港通後,兩地的公司治理能向上提升,但是也恐懼兩地會一起向下沉淪,當前情勢似乎指向後者。

台北時間22日11點59分為止,高銀地產大漲10.31%、報15.84港元。高銀金融攀升3.43%、報18.08港元。漢能薄膜今日停止交易。

彭博社先前報導,港股震盪恐怕會衝擊全球投資人,今年三月漢能和高銀金融都列入FTSE的亞洲日本除外大型股指數(Asia Ex-Japan large-cap index)。高銀地產原定在本月底晉身MSCI中國指數成分股。

Liquid Capital Markets Ltd.首席衍生性商品交易員Nick Cheng表示,當前現象就像是傳染效應一樣,投資人搶著獲利了結、每個人都急著衝向逃生門。他說,股價的大幅波動將會傷害投資人對交易所的信心。

--

漢能母公司:未減持漢能(566),亦無對賭工具,資金狀況良好

《經濟通通訊社21日專訊》漢能控股集團針對近日部分媒體報道發聲明,指集團目前經營
正常,各項業務運轉良好,資金狀況良好,沒有任何一筆貸款逾期;不存在有關媒體報道的因股
票被斬倉,導致漢能薄膜發電(00566)股價大跌。
  聲明又指,截止目前,集團及關聯人士持有漢能薄膜發電約306億股,沒有任何減持套現
行為。
  又稱截止目前,集團沒有利用持有上市公司漢能股票與任何機構或個人,進行過諸如對賭之
類的任何金融衍生交易。
  集團又指,對漢能薄膜發電的發展充滿信心。
  漢能控股集團持有漢能薄膜發電約73%股權。
  昨日漢能薄膜發電股價急跌47%後停牌,停牌前報3﹒91元。(zy)

--

 


   
2
■漢能首席執行官代明芳承認母公司工廠正在虧損。 資料圖片
 

 

【本報訊】市值近一千五百億元的漢能薄膜發電(566,HTF),自去年九月起股價累升近兩倍。股價飆升早惹來質疑,昨日英國《金融時報》就以頭版外加整版報道,質疑HTF的收入過份依賴母公司,並發現其母公司廠房的使用率極低,仍在蝕錢,財務狀況與其向HTF採購的規模完全不相稱。
記者:郭曉琳

由母公司漢能集團持有約73%股份的HTF,昨日股價跌3.5%,收報3.6元。本報昨日曾向HTF尋求回應,公司表示不作任何評論。
HTF本月初曾被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指股價高得猶如泡沫,言猶在耳,昨日《金融時報》以大篇幅報道,質疑HTF操作甚不尋常,大部份收入均來自向母公司漢能集團銷售產品,如在二○一○年,HTF約一百四十八億元收入,就幾近全部是來自向漢能集團銷售設備所得。然而,當中只有35%的銷售是已結算,餘數均被列作應收賬「被拖住先」。

 

前董事妻子涉可疑交易

該報又翻查中國工商總局的賬目發現,漢能集團旗下九間工廠均為HTF的主要客戶,惟當中有八間工廠,在二零一二年的太陽能板銷售額為3.15億元(人民幣.下同),僅是HTF向其銷售設備數額的十分之一。該八間工廠於同年虧損約三千八百萬元,債務卻高達十二億元。這樣的財務狀況與其向HTF採購的規模極不相稱。
去年HTF曾向內地投資基金弘晟出售一間太陽能發電廠,作價7.776億元。但原來弘晟是在交易十三天前才註冊成立,未有設立網頁,亦未曾被內地媒體提及過。弘晟其中一名法人代表,更是HTF前董事Victor Wong的妻子,Victor Wong在交易前八個月才離任董事一職。HTF首席執行官代明芳接受該報訪問時回應,對於相關人士的關係並不知情,亦相信交易未有違反有關關聯交易的規定。

 

分析員:公司透明度低

有中資證券行分析員表示,HTF與母公司太多關聯交易,架構透明度低,「令人好多疑慮,所以好少證劵行有心機睇呢隻股,亦冇乜機構投資客有興趣。」
對於種種質疑,代明芳雖承認母公司工廠仍在虧損中,但他相信所有問題「在未來一兩年後都不成問題」。他認為以嵌於玻璃窗上的太陽能電池產品計,未有企業做得比漢能更好,直言相關市場的潛能可與阿里巴巴及Google相提並論。對於股價不斷攀升,他認為一點也不奇怪,直言日後公司將是一間了不起的公司。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129/19020500

 

 

MoneyDJ新聞 2015-05-22 13:05:39 記者 陳苓 報導

香港牛股崩盤,為什麼沒有人預先示警?前瑞分析師張化橋(Joe Zhang)以自身經驗沉痛表示,15年前他對香港兩家中資飆股提出疑慮,結果慘遭威脅,並被各方怪罪。他說如果大家容忍這些行徑,當局也不嚴懲這些炒股企業,民眾將被迫在有害環境生存。

張化橋21日在英國金融時報(FT)發布評論文章表示,15年前他在擔任瑞銀分析師,對格林柯爾(Greencool Technology)和歐亞農業(uro-Asia Agricultural Holdings)發布了負面報告,導致股價狂瀉。格林柯爾告他毀謗,歐亞農業也出言威嚇。在當年全盛期,兩家公司市值皆高達數十億美元,不過最後都垮台收場,兩家企業老闆楊斌和顧雛軍也鋃鐺入獄。

張化橋指出,主謀雖然入獄,卻都不是因為金融詐欺犯行,相關的投資銀行、審計人員、公司主管等都未受懲罰,政府和公眾更未從中記取教訓。張化橋說,當時不少散戶和機構投資人都對他相當不滿,指控他不該發布報告讓股價暴跌,害他們來不及脫手獲利,還有人質疑瑞銀涉及放空,才蓄意發出不利報告。

 

他強調,儘管中國俗語說水清無魚;但是人們容忍別人在街上亂丟垃圾,就不該對街上髒亂景象感到驚訝。做壞事者不會受制裁,大家就得做好準備,需居住在有害環境中,股市的情況也是一樣。

彭博社13日報導,一手搞垮霸菱銀行(Barings)的惡棍交易員Nick Lesson,以自身經驗對中國股市提出嚴正警告。他說,要是中國不改革股市,交易員可大鑽漏洞,更大規模的霸菱翻版災難遲早會在中國上演!

Lesson認為,當前中國股市也面臨相同的人為操弄危機。他接受南華早報專訪表示,當年的新加坡交易所系統無法處理龐大交易量,情況類似現在的中國。他說,滬港通使得中國股市交易更加狂熱。4月9日交易量創高、達380億美元,每日平均交易量也維持在滬港通啟動前的兩倍。Lesson擔憂中國股市的基礎設施無法應付爆量買單。如今市場交易情況和監管單位資料已經出現落差,有心人士可藉此舞弊牟私。

 

 

[2002-07-24] 簡訊:格林柯爾接受瑞銀賠償

 【本報訊】格林柯爾(8056)發表通告,指公司及董事局主席顧雛軍已接受瑞銀華寶及其分析員張化橋的30萬元款項,作為該行及張對格林柯爾及顧雛軍誹謗的賠償。

 今年1月30日,顧雛軍正式向香港高院提交起訴狀,把瑞銀華寶列為第一被告,張化橋為第二被告,格林柯爾指瑞銀華寶及張化橋於去年十二月十二日,曾透過電郵及通訊,向瑞銀華寶的客戶發表有關格林柯爾及顧雛軍的言論,言論提及格林柯爾的產品的環保及省電問題,有關言論亦有刊於瑞銀華寶的網站上。格林柯爾指有關言論具誹謗成分,嚴重影響公司及顧雛軍的聲譽,兼令顧氏尷尬及焦慮。

 在起訴書末端,顧雛軍提出被告應賠償原告一切損失等4點要求。顧雛軍在回答媒體採訪時表示:「張化橋是專業人士,他跟蹤我們公司兩年多了,不可能搞不清,要為自己說的話負責任。」接受該款項後,格林柯爾和顧雛軍將停止有關訴訟。

 

2008年01月31日06:58 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夢起

  1988年9月,曾在天津大學熱能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的顧雛軍發明了格林柯爾製冷劑,並在其後以其自詡的“顧氏熱力循環理論”新技術聞名於業界。

  1989年,顧雛軍在英國創辦了顧氏熱能技術(英國)有限公司;1992年,在加拿大成立了格林柯爾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12月,顧回國發展,投資5000萬美元在天津建成亞洲最大非氟製冷劑生產基地。1997年,顧雛軍創辦格林柯爾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並於2000年7月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籌得資金7000萬美元,顧通過其註冊於BVI群島的個人全資公司GreencoolCapitalLimited持有格林柯爾控股62.6%的股份。

  2001年,顧雛軍控股的順德格林柯爾公司斥資5.6億元,收購了時為中國冰箱產業四巨頭之一的廣東科龍電器20.6%的股權。2003年5月,順德格林柯爾又以2.07億元收購了當時國內另一冰箱產業巨頭美菱電器20.03%的股權,顧雛軍離其“冰箱大王”的夢想又進了一步。

  2003年12月,新設立的揚州格林柯爾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斥資4.18億元,收購亞星客車60.67%股權。2004年4月,收購勢頭勢如破竹的格林柯爾又下一城,借揚州格林柯爾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以1.01億元的價格入主ST襄軸。

  此時,顧雛軍已擁有4家A股公司和1家香港創業板公司,格林柯爾系已悄然成形。

  夢碎

  對於顧雛軍賴以起家的基石——“顧氏熱力循環理論”,製冷學界的專家指稱,這只是“勞倫茲循環”的翻版,毫無新意可言。

  其後,顧雛軍及其格林柯爾公司進軍A股的歷程更是引起瞭如潮的質疑。

  2005年1月,國家審計署將科龍電器涉嫌虛增2003年巨額利潤的情況轉證監會處理。

  2005年2月,上市公司監管部提出立案建議,轉稽查部門按規定程序進行立案調查。5月10日,科龍公司發佈公告,稱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粵、蘇、鄂、皖四省證監局再對各轄區內的“格林柯爾系”上市公司展開檢查,此時​​的“格林柯爾系”已是風雨飄搖。

  2005年9月27日,科龍電器公告稱,青島海信空調有限公司受讓廣東格林柯爾持有的公司26221萬股(佔總股份的26.43%)境內法人股,雙方已於9月9日簽署《股份轉讓協議書》。

  而沒了科龍,就意味著“格林柯爾系”的冰箱帝國開始坍塌。此後,美菱被長虹接手、亞星和襄軸也最終重歸當地政府。

  2007年5月18日,格林柯爾科技控股有限公司(8056.HK)正式在香港退市,鼎盛一時的格林柯爾系完全瓦解,被稱為“資本玩家”的顧雛軍,其資產隨同產業幻夢一起灰飛煙滅。

 

 

每经记者  夏子航  发自上海

2000年上市後備受質疑的超大現代農業(00682,HK)今年5月遭《壹週刊》質疑其誇大種植基地面積、出口量,其股價至今已跌去七成。這不由讓人聯想到歐亞農業。

歐 亞農業在上市招股書中稱,其總部在中國瀋陽,在大連、長春、山東、河北等地設有分公司;公司主營業務為溫室培植蝴蝶蘭及大花卉蘭花苗,其中蘭花苗約佔總營 業額的94%;公司產品64%出口至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泰國及新加坡,其餘36%在大陸銷售;1999年全年,歐亞總營業額34550萬元,純利 7440萬元。

歐亞農業於2001年7月頭頂「中國現代農業」光環登陸香港證券市場,獲得公眾投資者78倍超額認購倍數,最終募集6.14億港元。同年,美國《福布斯》雜誌將歐亞農業評為全球最佳200家小型公司之一。

此前名不見經傳的歐亞農業董事長楊斌當年個人財富被估值為75億元,名列2001年《福布斯》第二位。

橫空出世的做花卉的高科技公司,利潤率高達40%,歐亞農業一開始就面臨各種質疑。

就在次年1月,《遠東經濟評論》發表報導,質疑歐亞農業運營情況及關聯交易,引致歐亞農業股價大跌。隨後,歐亞農業各地農業基地及其關鍵的「荷蘭村」項目遭遇持續質疑。

2002年9月,歐亞農業因股價異常波動以及公司策略性投資者以重大虧損出售其所購入的股份,被香港證監會勒令停牌。2003年7月,歐亞農業的債權人集友銀行以歐亞農業拖欠3100多萬元,呈請歐亞農業清盤。

此後,香港《經濟日報》刊登證監會相關文件,揭示歐亞農業存有涉嫌財務造假等問題。

最終,2004年5月10日,香港高等法院對歐亞農業頒佈清盤令。5月20日,歐亞農業被取消上市。

楊斌也在此前一年因涉嫌偽造金融票據及行賄非法佔用農地,被判18年有期徒刑。

據歐亞農業臨時清盤人之一的德勤·關黃陳方會計師行的黎嘉恩表示,歐亞農業未能滿意地解釋2001年刊發的公司招股章程所載資料準確性、偽造賬目、計算機化溫室的總面積及溫室產生的總收入的不正確披露,以及非法使用土地等。

實際上,農業公司為造假多發地帶。

此 前,綠大地(002200,SZ)造假案件庭審剛在昆明召開,根據起訴書,2007年至2009年間,綠大地採用虛假苗木交易銷售、編造虛假會計資料或通 過受綠大地控制的公司將銷售款轉回等手段虛增收入2.5億元;通過偽造合同和會計資料,綠大地虛增馬龍縣月望鄉貓貓洞村9000畝荒山土地使用權、月望基 地土壤改良及灌溉系統工程、文山州廣南縣12830畝林業用地土地使用權的資產2.88億元。

紫鑫藥業(002118.SZ)最近也遭遇人參業務「自買自賣」的質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喔…喔… 的頭像
    喔…喔…

    熱血流成河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