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換匯交易淨利差可提升?北富銀神算法 業界側目

 

2018-08-30 06:09聯合報 記者孫中英╱即時報導

近期各家金控陸續舉行第2季法說會,旗下有「銀行」的金控都表示,上半年銀行的獲利亮點之一,幾乎就是「換匯交易(SAWP)」。但銀行也都承認,因為「大做SWAP,只好犧牲NIM(淨利差)」。唯獨台北富邦銀行聲稱,若包含剩餘資金用在SWAP操作,北富銀到今、2018年6月底的NIM,會較去年同期「增加9個基本點(bp)」。

 

「淨利差」是「銀行利息收入-總支出/生息總資產」,是觀察銀行獲利的重要指標之一。北富銀今年6月底、和去年6月底的NIM都只有1.01%,但同期,中國信託商銀、國泰世華銀行、玉山銀行的NIM各有1.49%、1.25%、1.36%,連彰銀都有1.16%。

 

只不過,北富銀發明的這種「神算法」,引發法人好奇。因為幾乎所有銀行說法都是,「若不做SWAP,銀行的NIM會更高」。北富銀的說法,跟同業徹底「反向」。至少兩家大型銀行私下表示,因為做SWAP,若真能「加回幾個基本點」,大家都能宣稱淨利差提高,但應該沒有銀行會這麼「自我感覺良好」。

一家大型金控財務長解釋,大家近期做最多的「換匯交易(SWAP)」,就是「借出美元」,且對象只有一種,就是「壽險公司」。壽險業因為有龐大海外投資需求,部分須藉SWAP避險;透過SWAP,銀行等於「賣美元」給壽險公司,但自壽險公司「換回新台幣」。銀行拿了滿手台幣後,還是要做資金運用,多是買利率1%上下的NCD,此舉自然會影響到銀行「淨利差」表現。

另一邊,因為美國持續升息、台灣不升息,導致「台美利差持續擴大」,銀行可是「大賺Swap point(換匯點)」的利差財;因為SWAP合約定價,與交易中兩個貨幣「利率差距」息息相關,台、美利差越來越大,代表壽險業因為做SWAP,要「貢獻」給銀行業的「避險成本」也更大。

根據壽險公會統計,今年上半年,壽險業承做SWAP,全市場「避險成本」平均高達2.5~2.7%,壽險業痛得哇哇叫。但部分銀行靠SWAP,「衍商與外匯」項下,上半年就有超過5成的高成長。也有銀行戲稱這是在發「國難財」,但壽險業「借入美元」需求一時半刻不會停歇,這種機會財,銀行不賺白不賺。

 

北富銀對此表示,去年上半年,北富銀的NIM是1.01%,但加計SWAP報酬後的「實質收益率」是1.17%,今年上半年北富銀的NIM還是1.01%,但加計SWAP報酬後的「實質收益率」是1.26%,年成長9個基本點,這種方式可忠實表達實質收益率變化。

 

眼尖的法人說,可能因為NIM一直低低的,富邦今年連兩場法說會資料,不再像其他銀行一樣,秀出北富銀前4到5個季度的NIM和存放利差數值。眼尖的媒體也發現,過去富邦法說會新聞稿,會出現「大董、二董表示」等字眼。因為恪遵產金分離原則,富邦金暫無副董,本次新聞稿也只quote董事長蔡明興的發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喔…喔… 的頭像
    喔…喔…

    熱血流成河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