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近日外界引述凱基投顧報告指出,台灣壽險業投資的俄羅斯債券可能完全 100% 提列損失,壽險公會今 (3) 日表示,此為片面擷取部分資訊,而報告內文推論亦過分簡化且有失允當,易誤導民眾,壽險公會針對潛在損失提出三點說明。

1、根據該研究報告原文內容指出,壽險業投資俄羅斯債券未來可能需提列因信評調降之預期信用損失 (ECL),但除非俄羅斯公債最終發生無序違約的極端狀況,且信評機構持續調降評等,否則尚不需立即大幅進行減損。故發生大幅損失的情況,係建立在極端假設情境下,非指現階段或未來壽險業持有的俄羅斯債券必然面臨大幅損失。

2、預期信用損失之提列,係基於特定期間內,信用損失的機率加權估計結果,必須建立於對當前及未來預測合理且可供佐證的資訊上,非單憑主觀臆測。壽險業正密切關注事件最新發展,積極蒐集客觀資訊並審慎進行假設與判斷,以確保符合會計公報精神允當認列。

3、如實際發生違約事件,則屬已信用減損損失,應依循公司會計政策,並與會計師充分討論後,合理評估無法收回金額認列損失。參考信評機構穆迪對歷史上主權債務違約之經驗,主權國家若發生違約,事後多透過債權諮商或重組而獲得解決,存在相當比例之違約回復率 (Recovery rate),亦即損失率絕非為 100%。如僅為簡化起見,逕自設算 100% 之損失,恐嚴重高估損失金額,與市場實務經驗不符亦違背會計處理原則。

 

壽險公會表示,壽險業資金運用向來重視穩健性及安全性,除遵循相關法令外,亦秉持「 保險業資產管理自律規範」 及「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守則」規範,將 ESG 納入投資流程決策重要考量。經此事件,鑑於俄羅斯已構成違反國際人權之重大爭議,顯著悖離 ESG 原則,壽險業本於機構投資人的專業及管理責任,於俄羅斯 ESG 風險未具體改善前,即日起將不再新增俄羅斯部位,並將審慎監控部位風險,在不損及保戶權益狀況下,中長期逐步減碼相關部位。

工商時報

壽險投資俄羅斯債券1,382億元,被質疑恐成俄烏戰爭重災戶,壽險公會2日一早在股市開盤前緊急發布六點澄清,強調投資部位占壽險資金比率極微、99%以美元計價、多數以成本列帳、九成逾10年才到期,對壽險公司短期內衝擊極小,且壽險業者承諾會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控管投資風險。

壽險公會的六大澄清及保證,一是投資俄債1,382億元僅占壽險資金0.46%,比重不高;二是俄國盧布雖重貶,但相關債券99%是以美元計價,不受近期盧布貶值影響。三是壽險投資俄羅斯價券是為了與負債面的保單匹配,以長期持有、收取債券利息為目的,放在攤銷後成本(AC)為主,不必每月或每季依市價波動評價。

四是相關債券九成以上是逾10年期,也就是短期不會到期、不會需要還本,不會因為俄烏風波需面臨評估債券全部損失的問題,所以俄債市場雖震盪,但整體對財務影響的風險仍可控制。

五是當初投資這些俄羅斯債券都在俄烏開戰前,標準普爾等三家信評都是給「投資等級」的信用評等,即BBB級以上,屬信用良好的投資標的,符合保險相關法令及規範的投資行為。

壽險公會花極大篇幅強調,壽險業資金運用一向以穩健及安全性為考量,具備嚴謹的投資篩選及風險控管程序,且依循「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守則」辦理。日前信評機構下調俄羅斯主權評等或信用展望,是基於俄羅斯近期遭國際制裁後對經濟與金融的潛在衝擊所觸發,不是一開始這些債券就屬於低信評的投資。

第六則是壽險公會承諾,近期俄烏衝突持續且地緣政治局勢多變,壽險業將持續追蹤及評估國際制裁對俄羅斯償付能力的衝擊,短期縱使因金流受阻或資產凍結而暫時延遲付息,之後若局勢有所緩和,還是有機會可回復正常。壽險業後續將密切關注情勢發展,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以因應對眼前局勢,並妥善控管投資風險。

 

 

 

根據凱基證券最新研究報告,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對台灣金融業影響,以壽險業為主,若俄羅斯債券全部違約歸零,新光金今年的獲利可能轉為虧損,對國泰金的獲利影響為28%,對富邦金和中信金的獲利影響約19%和18%。凱基證券持續觀察俄羅斯金融機構是否會發生債權違約,對海外金融機構造成連鎖效用。

根據凱基證券最新研究報告,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對台灣金融業影響,以壽險業為主,若俄羅斯債券全部違約歸零,新光金今年的獲利可能轉為虧損,對國泰金的獲利影響為28%,對富邦金和中信金的獲利影響約19%和18%。凱基證券持續觀察俄羅斯金融機構是否會發生債權違約,對海外金融機構造成連鎖效用。

華爾街日報指出,根據Advantage Data Inc.的數據,2047年到期、息率5.25%的俄羅斯美元債報價約為面值的30%,低於前一個交易日的70%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的100%,4月份到期的20億美元債券出價從上週末面值的95.5%跌到約50%,因為外國投資人擔心西方的制裁會削弱俄羅斯的償債能力和意願。

台灣金控業者持有俄羅斯部位大多是壽險公司持有俄羅斯公債,以去年第四季金控持有俄羅斯債券投資部位及占淨值比重來看,以新光金的291億元和11%最高,接下來是國泰金284.3億元及3.2%,富邦金則是256億元和2.6%,中信金是93億元及2.2%。

台灣金融業持有俄羅斯債券以壽險業長期持有目的為主,未來可能需要增提因近期降評的預期信用損失,但尚不需立即大幅評價減損,除非俄羅斯公債發生無序違約。

國內壽險業者持有俄羅斯公債部位目的以長期持有為主,會計科目大多放在攤銷後成本(AC),不須立即評價,但上週信評機構已經將俄羅斯債券從「BBB-」降為「BB+」,壽險業未來可能須對評估降評的預期信用損失。

 

 

 

https://wantrich.chinatimes.com/news/20220303900466-420101

旺得富理財網
程子威

 

俄烏戰爭持續延燒,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去(2021)年底,台灣金融業於俄羅斯的曝險金額為2090.85億元(新台幣,下同),其中富邦金(2881)、國泰金(2882)、開發金(2883)、新光金(2888)與中信金(2891)等5間金控的曝險金額約950億元,不少存金融股的民眾因而相當擔心,但「存股達人」股魚直言免驚,並建議投資人可藉機多配置一些銀行業務比重較高的金融股。

股魚昨(2)日在東森財經新聞台《理財達人秀》指出,數字是比較來的,近千億雖然不少,但以持有俄羅斯債券的曝險金額占公司淨值比來看,5大金控由低至高依序為中信金2.07%、富邦金2.11%、國泰金3.28%、開發金4.82%、新光金10.27%,除了新光金外,其實都不算太高,而投資一間公司,最怕的就是它倒閉,就算是占比最多的新光金,即使最後100%認列,頂多也只是今年變虧損,不至於收攤。

「我完全搞不懂投資人到底在怕什麼。」股魚強調,曝險只是代表可能會損失,但不一定會成真,跟虧損完全不同,且台灣整體金融股在2021年總獲利約5806億元,若於俄羅斯的曝險金額最後全都不幸蒸發,虧損也才45%左右,還是賺了55%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5大金控共通點為壽險部位高,股魚說明,大部分有壽險業務的金控,往往因為收到保費後現金太多,才需要去投資海外,但以銀行業務為主的公司根本不做這種事。

另外,股魚整理出今年1月自結EPS的數據,金融股普遍都是賺錢,進一步和去年同期相比,銀行業務比重高的彰銀(2801)、高雄銀(2836)、聯邦銀(2838)、第一金(2892)、王道銀行(2897)都是成長或持平,表現相對出色。

之所以會如此,股魚表示,首先,債券危機跟它們一點關係都沒有,加上本業又受惠於升息議題,業績因而成長,「所以手上持有的類股是銀行相關的,不需要太擔心,如果最近有些被人家不小心拋出來,反而可以逢低布局。」

最後,股魚提醒,投資時主要是看公司獲利有否符合預期,一直更換標的,結果不見得會比較好,而且會買金融股的人通常不太做短線,大多著眼在穩定,因此目前手上持有5大金控者,只要把配置銀行股的比重再多加一點即可,不見得需要轉存。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