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居族群Q3獲利王;前3季萬海表現最強
精實新聞 2013-11-14 17:54:27 記者 羅毓嘉 報導
貨櫃海運族群Q3財報全數公告,因當季貨量、運價同獲提昇,貨櫃三雄單季財報全數繳出盈餘,其中以陽明(2609)稅後盈餘10億餘元、EPS 0.32元在族群中榮登獲利王寶座;不過就累計前3季財報來看,陽明、長榮(2603)仍因遠洋線上的激烈競爭而陷入虧損,僅萬海(2615)以EPS 0.4元表現維持獲利成績,表現在3大航商中最為穩健。
今年Q3貨櫃海運業界接連在7-9月間調高遠洋線運價,長榮、陽明均有所受惠,Q3財報同步自Q2的虧損當中轉盈;而營運專注於近洋航路的萬海,也得力於亞洲區域貿易量的穩健發展,單季財報連續6季度交出盈餘成績,營運狀況明顯較遠洋航路上面臨激烈競爭的長榮、陽明來得穩健。
就陽明Q3營運表現來看,單季營收為320.61億元,雖較去年同期的365.68億元下滑,不過營業利益仍交出16.77億元成績,為陽明今年以來本業首度轉盈;單季稅後盈餘為10.46億元,是三大貨櫃航商當中獲利水位最高的公司,單季EPS為0.32元,也是族群每股獲利王。
萬海方面,今年Q3營收為157.1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64.57億元走軟,單季稅後盈餘為3.29億元,亦較去年同期4.61億元衰退,不過已是萬海連續6季度交出盈餘,單季EPS為0.15元。
至於長榮海運Q3財報則在族群中顯得相對弱勢,營收自去年同期的402.29億元走滑至359.91億元,營業利益僅5727萬元,較去年同期的17.28億元大幅滑落,單季稅後盈餘不到5000萬元,與去年同期大賺25.4億元相比明顯走弱,單季EPS僅0.01元。
以今年前3季度累計財報來看,長榮、陽明明顯受到遠洋航路上運能供給壓力衝擊報價基準的逆風襲擊,Q3盈餘無力回填上半年的虧損。長榮累計稅後虧損為21.91億元、較去年同期盈餘1.89億元來得遜色許多,每股稅後淨損為0.63元;而陽明即使在Q3賺超過10億元,但因上半年虧損超過53億元規模實在太過沈重,前3季稅後仍大虧42.78億元,每股稅後淨損1.31元。
相較遠洋航商前3季的跌跌撞撞,近洋線龍頭萬海營運則相對穩健。事實上,自去年Q2以來萬海各季財報均能維持獲利成績,累計今年前3季稅後盈餘為8.81億元,EPS為0.4元。
值得注意的是,雖則遠洋航商今年以來營運屢逢挑戰,但長榮今年起已開始取得1.3萬TEU(標準20呎櫃)級超大貨櫃輪、陽明則將自2015年Q1起卡位1.4萬TEU級巨輪市場,屆時單位營運成本將可與歐系大型航商一較高下,有利於營運結構轉佳。根據海運諮詢機構Drewry的預估,長榮海運明年度財報就可出現盈餘,陽明在2015年也將有轉盈契機浮現。
全文網址: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bd2fd7eb-b8ad-4ad8-a3d8-8b0ec9ca315f&c=MB06#ixzz2khKitNOP
MoneyDJ 財經知識庫
《貨櫃》Q2僅萬海賺錢;Q3漲價揚帆迎旺季
精實新聞 2013-08-14 19:02:23 記者 羅毓嘉 報導
貨櫃三雄財報全數公告,在全球海運業界運能供過於求的沈重壓力之下,運價重挫,遠洋航商長榮(2603)、陽明(2609)均難逃虧損命運,僅業務聚焦近洋線的萬海(2615)仍能交出獲利。時序進入Q3以來,遠洋線運能稍獲得控制,運價水平隨之拉抬、加以旺季附加費的徵收,均有效改善海運業者經營景況,貨櫃三雄本季財報可望吞下定心丸,揚帆迎向全年最旺季。
今年Q2遠洋線因攬貨競價狀況越演越烈,運價自4月起一路走低,亞-歐線價格一度殺至約500美元/TEU(標準20呎櫃),使得遠洋線航商長榮、陽明苦不堪言,Q2財報雙雙交出虧損;在貨櫃三雄當中,僅萬海靠著亞洲區間航線相對穩健的景氣,交出單季EPS 0.19元、上半年0.25元的成績,這也是萬海連續第5季度交出盈餘,營運狀況在國內3大航商當中最為穩健。
今年Q2,長榮每股虧損為0.12元,上半年累計虧0.64元,陽明財報虧損狀況則更為險峻,Q2單季每股虧0.8元,上半年累計虧損則為1.62元。
今年Q2,長榮營收為364.96億元,年減2.5%,毛利為8.52億元(毛利率2.3%),較去年同期的20.22億元下滑,營業虧損為5.36億元,較去年營業利益6.79億元轉虧;長榮Q2稅前虧損4.46億元,稅後虧損4.01億元,自去年盈餘7.84億元轉虧,單季每股虧0.12元。
累計上半年,長榮營收為698.77億元,年增10%,營業毛損為5856萬元,較去年同期的毛利4.59億元轉虧,營業虧損則自去年上半年的21.28億元擴大至27.61億元,上半年長榮稅前虧損24.23億元,稅後虧損22.39億元,虧損幅度較去年同期的23.51億元改善,每股虧損為0.64元。
昨(13)日已率先公告財報的陽明Q2稅後虧損為26.2億元,自去年同期的盈餘1.6億元轉虧,單季每股虧0.8元;累計年上半年,陽明稅後淨損為52.98億元,虧損規模較去年同期的47.96億元擴大,每股稅後淨損為1.62元。
萬海今年Q2營收為147.77億元,年減8%,毛利12.87億元、營業利益5.07億元,毛利與營業利益較去年同期的23.15億元、14.49億元減少;萬海Q2稅前盈餘為5.25億元,稅後盈餘4.26億元,盈餘較去年同期的13.43億元大幅縮水,單季EPS為0.19元。
累計今年上半年,萬海營收為286.46億元,年減6.8%,毛利20.36億元、營業利益4.18億元,毛利與營業利益雙雙較去年同期的28.19億元、11.18億元縮水;萬海上半年稅前盈餘為6.91億元,稅後盈餘5.5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9.5億元下滑,累計EPS為0.25元。
儘管航商上半年受制於遠洋線運價的疲弱走勢,獲利狀況並不理想,不過Q3起航商持續調節運能,亞-歐線、泛太平洋航線運價均明顯提昇,8月北美線的價格持續調漲,旺季附加費(Peak Season Surcharge, PSS)亦成功徵收,將有助於貨櫃航商Q3營運走勢,貨櫃三雄本季財報可望吞下定心丸,揚帆迎向全年最旺季。
全文網址: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75e41b62-e114-4269-87ce-7f253a320083&c=MB06#ixzz2c0CLU2pW
MoneyDJ 財經知識庫
《貨櫃》Q1僅萬海賺錢;Q2亞-歐線運價仍有壓
精實新聞 2013-05-16 16:13:11 記者 羅毓嘉 報導
我國3家貨櫃航商今年Q1慘澹經營,僅萬海(2615)靠著業外收益,交出單季EPS 0.05元成績,長榮(2603)、陽明(2609)單季每股則分別虧損0.53元、0.82元;儘管遠洋航商期待遠洋線運價自Q2起可逐步提高,不過當前亞-歐線上運能供應過剩狀況未解,Q2運價仍承受沈重壓力,Q3的旺季貨量能否一舉填滿船舶運能、進而提振運價,將是長榮、陽明等遠洋航商今年營運好壞的關鍵。
長榮海運今年Q1營收為333.82億元,稅後虧損18.38億元,虧損幅度較去年同期的31.36億元縮減,單季每股虧損為0.53元;陽明方面,Q1營收則為274.62億元,年增4%,稅後虧損26.78億元,相較去年Q1大虧46.66億元亦明顯縮減,單季每股虧損為0.82元。
傳統上,Q1因有中國製造業放長假因素擾動,向來是貨櫃航商最難以獲利的季度,不過今年長榮、陽明財報狀況較去年同期有效好轉,顯示出從去年Q4以降,全球貿易量上揚、船用燃油價格走跌的局勢,已對航商營運產生正向貢獻。
而Q1獲利最佳的貨櫃航商萬海,單季營收為138.69億元,年減5.4%,毛利率5.39%、營損率0.65%,毛利率與營損率均較去年同期的3.43%、2.25%改善,萬海Q1稅前盈餘為1.65億元,稅後盈餘1.25億元,單季EPS為0.05元。
萬海主力經營亞洲區間航線,今年Q1雖同樣受到貨量動能不足的影響,不過運價波動幅度小於陽明、長榮主營的遠洋航路,同時萬海也受惠於東南亞國家國協等新興市場貿易量持續增長的支撐,是營運得以持穩的主因。
展望貨櫃航商今年度後續營運,由於Q1財報僅能說是差強人意,航商認為,Q2開始全球主力航商控制運能、拉抬運價的力道可望加強,屆時Q2、Q3的平均運價水準應有上行空間可期;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航商也坦言目前亞-歐線上的運能供給壓力仍沈重,Q3的旺季來臨前航商仍須撤除一些老舊船舶、讓旺季貨流量填滿船舶,配合強力拉抬運價的努力,才能確保今年度營運持盈保泰。
根據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估計,儘管航商積極推遲新船交付時程,2013年仍將是新船交付量的近5年高峰,尤其萬TEU(標準20呎櫃)級大船陸續進入市場,預期全球貨櫃總運能供給將年增7.3%、而貨櫃作業需求則成長5.1%,如何有效配置運能、取得獲利與市佔率的平衡,將是影響航運景氣榮枯的關鍵。
全文網址: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45d6c13a-0bc7-4cdf-bfdf-b7bf85941e9a&c=MB06#ixzz2TVyHHJiO
MoneyDJ 財經知識庫
《貨櫃》長榮/陽明Q1仍虧,惟虧損幅度大減
精實新聞 2013-05-15 18:26:52 記者 羅毓嘉 報導
貨櫃航商長榮(2603)、陽明(2609)雙雙公佈Q1財報,兩大遠洋航商單季財報雖仍陷虧損,不過得力於Q1期間亞-歐線運價成功調高、加上船用燃油價格下行,長榮、陽明今年度Q1的虧損幅度均較去年同期大幅收縮;長榮單季每股虧損0.53元、陽明每股虧損0.82元,均比去年同期分別虧損0.9元、1.76元明顯改善。
長榮海運今年Q1營收為333.82億元,年增28.3%,毛損率2.73%、營損率6.67%,毛損率與營損率雙雙較去年同期的6.01%、10.79%明顯改善,稅前虧損19.77億元,稅後虧損18.38億元,虧損幅度較去年同期的31.36億元縮減,單季每股虧損為0.53元。
陽明Q1營收則為274.62億元,年增4%,毛損率5.27%、營損率10.37%,毛損率與營損率同樣較去年同期的19.64%、23.71%大幅好轉,陽明今年Q1稅前虧損為34.34億元,稅後虧損26.78億元,相較去年Q1大虧46.66億元亦明顯縮減,單季每股虧損為0.82元。
傳統上,Q1因有中國製造業放長假因素擾動,向來是貨櫃航商最難以獲利的季度,不過今年長榮、陽明財報狀況較去年同期有效好轉,顯示出從去年Q4以降,全球貿易量上揚、船用燃油價格走跌的局勢,已經對航商營運產生正向貢獻,若今年Q3貨櫃海運旺季期間的貨量能成功衝高,長榮、陽明今年獲利狀況將可優於去年。
較值得注意的是,運能的供需平衡依舊是主力航商的關鍵挑戰,因全球前20大航商已有17家切入萬TEU(標準20呎櫃)大船佈局,海運業界運能供給持續升壓;根據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估計,儘管航商積極推遲新船交付時程,2013年仍將是新船交付量的近5年高峰,預期總運能供給將年增7.3%、而貨櫃作業需求則成長5.1%,如何有效配置運能、取得獲利與市佔率的平衡,將是影響航運景氣榮枯的關鍵要素。
海運業者認為,貨櫃航運業雖仍面對運能供給過剩的問題,不過就全球總體經濟與貿易量而言可望呈現正向成長,再加上國際原油供應量增、有助於油價下跌,對航商而言後續營運將有逐步轉佳的契機。
以陽明每年使用約170萬噸的船用燃油(bunker)、佔陽明成本24-28%來推算,若全年燃油均價下跌10美元,陽明就可省下新台幣5億元支出;陽明內部評估,今年度燃油均價約為624美元,與去年的670美元位置相比,光是燃油成本就可省下約22-23億元,獲利能力可望獲大幅推升。
長榮今年前4月營收為452.8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1.3%;陽明累計營收則為365.75億元,年減1.5%。
全文網址: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f7be84bc-1a8d-4f70-8581-fb7cf7b136d3&c=MB06#ixzz2TQ8H5e6G
MoneyDJ 財經知識庫
閒置船增、惟大船續下水 貨櫃運能供需難平衡
精實新聞 2011-12-16 18:20:58 記者 羅毓嘉 報導
貨櫃海運業供過於求形勢越演越烈,航商不堪運價持續走滑,陸續閒置船舶,近期閒置貨櫃船數量已攀至2010年5月以來的近18個月新高。不過由於閒置船舶主要集中在1000至3600 TEU(標準20呎櫃)級貨櫃輪,以目前萬TEU級大船持續下水狀況來看,要靠閒置船舶抵銷市場新增運能的部位、進一步尋求供需平衡契機,其實際發揮的效益,恐怕不如業界預期。
根據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的統計,截至12月上旬為止,全球貨櫃船舶閒置船舶數量達到210艘,折合總運能為52.6萬TEU,是近18個月來的新高,約佔全球貨櫃船總運能比重的3.4%;Alphaliner預期,第四季的淡季效應將持續發酵,到年底全球閒置貨櫃船運能將增至60萬TEU,佔總運能比重約3.9%。閒置船舶增加,主要反映的是在淡季期間需求疲軟、航商意圖規避出船就虧本的風險,另一方面,則更表現出航商主動控制運能投放,希冀能藉此為運價提供一些支撐、甚至拉抬的能量。
儘管海運業界期待閒置運能比重的上升,將對供過於求的運能結構產生紓解作用,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球貨櫃航商訂造中的新船動輒8000 TEU以上,更不乏1萬TEU、甚至1.6萬與1.8萬TEU的超大貨櫃輪,今年以來已陸續下水,交船高峰期更將一路延續到2014年,貨櫃海運業界總運能的擴張已難以避免。
以亞-歐線的運能變化為例,今年前10個月亞-歐線的貨量年增率約4.5%,但投放在該航線的運能增幅為8%,運能供過於求態勢明顯,引爆航商殺價競貨動作,就讓今年以來的亞-歐線運價一口氣跌掉了33%;而亞洲-美西線狀況也好不到哪裡去,Journal of Commerce預期該航線明年的貨量成長率僅2.8%,較稍早預估的4.7%有所下修,然而投放在亞洲-美西線的運能增幅,估將高於5%。
追根究柢,以成熟經濟體為主要市場的歐洲線與泛太平洋航線,因為港埠基礎建設完善,是萬TEU(標準20呎櫃)級以上大船彎靠的「惟二」選擇,反而讓這兩條主要海運幹線,成為供需結構失衡狀況最壞、運價下殺最嚴重的區塊。
航商雖期望能夠靠著閒置船舶、降低航速來控制總運能投放量,藉以挽救在谷底震盪的運價,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2010年底也有一波閒置運能動作、有效穩住淡季期間的運價跌幅,但2011年首季,航商急著「解凍」閒置運能,卻反而造就運價提前下殺的狀況,閒置船舶並非控制運能總量的長久之計。
航商說,「供需」問題不能只看運能的「供」,還要看貨量的「需」,若全球經濟狀況遲遲未能好轉,貨量增幅不能跟上運能新增的速度,眾航商所面對的殺價紅海,恐怕還將在全球各主要航線間持續蔓延。
全文網址: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28D30234-8AD7-4CA4-B3F3-8C471DA185CD}#ixzz1grLLrXgC
MoneyDJ 財經知識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