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二代健保衝擊,中化多角轉型
回應(0) 人氣(31) 收藏(0)2013/01/31 10:19
精實新聞 2013-01-31 10:19:10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降低二代健保時代藥價調整恐更頻繁衝擊,學名藥大廠中化(1701)近年啟動多元轉型,一方面維持每年6-7個新的人用藥品上市,另一方面也與韓國藥廠Celltrion攜手,取得該廠研發Bio-similar(蛋白質相似藥)的優先代理權,且與子公司中化生(1762)共同研發的免疫製劑Ticrolimus系列,待FDA完成查廠後,最快今年底也有機會開始出貨。
中化是國內的老牌生醫集團,母公司以學名藥起家,但在健保藥價幾乎年年調降、衝擊獲利下,力圖轉型,除每年維持6-7個新的人用藥品上市外,前幾年也開始代理國際大廠的醫材,近四年獲利平穩,每年每股固定都賺上1元以上,去年前三季稅後盈餘2.58億元,每股稅後盈餘0.87元。
在既有的獲利基礎上,中化轉型速度也加快,先是在卡位Bio-similar商機下,與韓國大廠Celltrion結盟,取得該廠所有藥品進入台灣的優先代理權,而該廠先前已有一張類風溼性關節炎用藥,取得韓國藥證,未來也將在其他市場查驗登記,開始外銷全球。 根據先前報導指出,Celltrion是在去年7月宣布取得類風濕性節炎生物相似藥Remsima的韓國藥證,該藥每年在韓國銷售預估可達8兆韓元,而該藥也是韓國生物企業首次取得Bio-similar的銷售許可,格外受到關注。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蛋白質用藥,原為國際大廠J&J壟斷市場,在Remsima證實與原廠藥品具有相同藥效後,獲准上市,後該公司也規劃於歐盟在內的100個國家申請藥品許可,中化即取得該大廠產品在台的優先代理權。
根據中化估計,完成查驗登記到可至台銷售,可能需要花上一年,因而對今年的營收貢獻不大,但看好未來潛力。
此外,中化與專長免疫抑制劑的子公司中化生及美國大廠Endo共同研發的Tacrolimus,中化生原料已開始銷美,中化則在等待FDA完成查廠後,製劑也可跟進;內部估計,時間點可能要等今年底、明年初,成為驅動下階段外銷成長的明星產品。
經營策略國際化 中化集團深耕醫藥市場 |
【文/周郁懷】
中化一般用藥及醫療藥品主要銷售於醫學中心、區域級醫院、地區醫院、開業醫診所、藥 局、連鎖藥妝店等。人用藥品市場近年在全民健保政策下,因人口成長、人口老化,需求 有成長的趨勢。然而,藥政及健保政策主導台灣藥業市場的脈動,尤其是以學名藥為主的國內 藥廠由於產品策略差異化不易,導致同質性高,產業競爭激烈。 現階段二代健保立法通過,未來施行細則辦法的具體內容將對醫藥產品營運策略的制定造 成高度挑戰。因此,自費醫藥產品與服務、拓展歐美日市場,將逐漸成為中化努力開拓與經營 的新領域。 為因應二代健保政策及往後各項相關施行細則辦法,中化積極開發利基商品及拓展非健保 給付之健康事業,包括非處方藥(OTC)、保健食品及三高相關檢測儀器,並拓展銷售通路,積極 投入腫瘤、抗癌藥物領域等,並推廣居家照護健康服務。
強化製造 開拓通路 中化跳脫殺價競爭紅海
中化動物用藥品主要銷售於養豬場、養雞場、乳牛場、飼料廠、動物醫院及各種動物養殖場 等,動物用藥市場佔有率約8%。在動物用產品市場方面,由於台灣畜牧產業擴增不易,及抗生 素用於食物源動物管制日趨嚴格,已公告限制多種藥品使用及刪除含藥物飼料添加劑品目,使 得動物藥品抗生素市場,價格競爭激烈而影響毛利。未來發展將朝向動物保健領域,積極行銷 各類營養保健產品,跳脫抗生素治療用散劑與含藥物飼料添加物之價格競爭。 此外,中化家用產品主要銷售於全省各零售通路,包括:大型量販店、超級市場、便利商店、 藥妝店、軍公教福利中心及全聯社等;保健產品主要銷售於連鎖藥局;健康服務之主要對象, 則為社區民眾及診所與大型醫院。 為提升製造水準、保障產品品質,並配合政府製藥品質政策,中化新豐、台中工廠、台南二廠 及三廠均已通過三階段cGMP(現行優良藥品製造規範)檢驗以及PIC/S GMP(國際GMP標準) 認 證。中化新豐廠自啟用以來因產量大,除了生產供應本身各銷售通路產品外,更獲多家原開發 廠信賴,委託生產與加工。
霉酚酸酯在美市佔第一 普伐他汀大幅成長
中化合成生技(1762)為中化22%持股轉投資公司,去年原料藥銷售11.67億有96%外銷,產品以普伐他汀(PVTS)、他克莫司(FK506)、舒筋靈 (MCB)、霉酚酸酯(MMF)為主。 免疫抑制劑產品霉酚酸酯(MMF),去年度銷售計 33噸,營業額4.35億占中化生營收比重最高,以美 國市場為主,市占率72%,質優與穩定之品質持續 受到客戶肯定,是免疫抑制第一線藥品。 降血脂用藥普伐他汀(PVTS),透過印度藥廠外銷 美國市場,銷售金額達新台幣3.22億元,雖面對中 國、印度強力競爭,但2011年銷售量達到9,615KG, 大幅成長21%。
GMP基礎雄厚 不怕中印原料藥低價競爭
近年中國大陸與印度原料藥製造廠質與量擴張 迅速,特別在非GMP(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管 制市場,面臨激烈的削價競爭。然而,世界各國用 藥安全意識高漲,對cGMP要求愈趨嚴謹,歐洲各 國的DMF(藥物主文件)與查廠新規範首開其端。 原本對原料藥品質要求不高,只求低價位的韓國、 南美、中東等各國也相繼制定GMP規範。尤其全球 性通用的原料藥查核標準ICH-Q7公佈,原料藥外 銷業務推展與市佔面臨嶄新的局面,門檻提高雖增 加非製造成本,但對GMP基礎雄厚的中化而言,反 而是新的契機。 因此,中化經營策略上便與中國基礎研發單位建 立關係,協助具潛力中間體生產廠之GMP規範以 形成策略聯盟,以取得更便宜的中間體,降低製造 成本,提升競爭力,並據以爭取各大藥廠逐步委外 代工之趨勢,取得更多之OEM長期合約,並篩選具 有潛力之臨床三期新藥,提前研發原料藥,加速研 發時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