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定存保單太熱 金管會降溫
類定存保單近兩年銷售比較 |
為防壽險業利用銀行通路「吸金」,金管會日前發文壽險公會,具體要求各公司推出的利變年金及萬能保險不得有「費差損」,也就是壽險公司收取的附加費用必須大於支付的佣金及成本,且文到三個月內就須改善,明年將列為金檢重點項目。
影響所及,銀行通路銷售此類保單商品的佣金可能下降,手續費收入將受衝擊;壽險公司靠此種商品衝市占率排名的比重也會下降。
壽險公會統計,今年前九月,壽險公司銷售利率變動型商品,包括利變型壽險、萬能壽險及利變年金的新契約保費共3,134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112%,其中有2,941億元都是一次性躉繳的保費。
據悉,不少壽險公司為強化銀行通路的銷售量,都給予不低的佣金及額外給予理專各式獎勵。保險局認為,此類商品算「類定存」保單,若佣金或獎金給付過高,客戶又隨時可能解約,對壽險公司財務並無助益,反可能有流動性風險。
保險局研議多時後,最新發出的公文,僅提及利變年金及萬能保險,至於今年前三季銷售1,454億元的「利率變動型壽險」,這波則暫未在限制範圍內。
保險局要求利變年金及萬能保險不得出現「費差損」,也就是要求各保險公司收取的保單附加費用必須高於成本,成本包括給付給通路的佣金、獎金、公司營運必要費用等,以此來控制各壽險公司「砸重金」綁銀行通路。
金管會對利變年金已祭出多次限制措施,包括要資產隔離分開計算資金投報率,限制三年以內解約都必須解約費用,且要求一定要收取一定年期的附加費用,這次再度祭出不得出現費差損,就是希望壽險公司不要大賣類定存式商品。
目前主要壽險公司的利變年金投報率仍在1.8~2%之間,比存款利率稍高,對於保守型的高資產族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前三季利變年金銷售最佳的公司包括中國人壽、富邦人壽、三商美邦人壽、新光人壽、中信人壽及台銀人壽,新契約保費都超過100億元,甚至逾400億元。
至於萬能壽險前九月新契約保費則只有81億元,台銀人壽就有40億元,是此類商品銷售第一名。
三款主流怪保單 購買迷思破解
|
|||
‧今周刊 2012/11/07 | |||
保險的功能在於保障,在於承擔自己無法負荷的風險,但有些類定存保單,強調兼顧儲蓄及保障功能,保費高、保障低,幾乎成了台灣保險市場的主流,但一般小資族群,真的適合買這種保單嗎?又有哪些迷思,是你在購買前必須要認清的呢? | |||
【文/許靜文】
「王小姐,這裡有張保單,一百萬一筆繳清、六年到期後,能領到一一○萬元的滿期金,還有增值回饋金的補貼,平均每年的投報率有機會到二%以上,保本保息,萬一保障期內身故,也有一一○萬元的理賠金,要不要考慮一下?」 面對銀行理專誠懇的眼神,王小姐心裡湧起數個疑惑,「奇怪,怎麼有這種保單?」「萬一我走了,我繳出去的錢等於再還給我,為何還要買保險?」「多的十萬元是做喪葬費?還是利息呢?」「保本保息,投報率還比定存好,真的嗎?」 許多被推銷過的人,相信心中都有共同的疑惑,而這類保單在台灣非常普遍,通常被稱為「類定存」或「儲蓄型」保單,最常在銀行銷售,共同的特色是:保費高、幾乎沒保障功能,卻是台灣保險市場的主流商品。 近兩年來,全壽險市場新契約保費(FYP)有六成來自銀行通路,賣的多是這種類定存保單。就算今年七月後,壽險公司調降保單責任準備金,類定存保單保費調漲,才讓買氣稍稍降溫。依據壽險公會統計,今年九月銀行通路新契約保費占市場四八%,雖然創下三年多來的單月新低,但仍接近市場一半。 且王小姐被推銷的短年期、躉繳型商品只是類定存保單的其中一項,「增額終身壽險、分年繳的利率變動商品都是。」 迷思一:保本保息? 但是,真的有像理專說的這麼好嗎? 既然是保險,理所當然一定是保本,不過,它所強調的是保障期滿後保本,如果在保障期間內解約,不見得保本。以增額終身壽險為例,如果在繳費第一年就解約,最高會被扣四成,也就是說繳一百萬元,解約後只拿得回約六十萬元。 解約所能拿回的數字,其實在商品宣傳單上都有介紹,只是消費者在購買前,從沒仔細拿起計算機敲一敲,銷售人員也不見得說得清楚、講得明白。 迷思二:投報率比定存好? 另一個最常被拿來推銷的話術,就是投報率比定存還要好,但真是如此? 以六年或七年到期的躉繳利率變動型養老險來說,不僅有到期滿期金,還有額外的增值回饋分享金,但這必須依照保單上的宣告利率計算,宣告利率高低則和市場連動,萬一利率走低,保戶不見得能拿到分享金。 宏觀財務顧問公司顧問李鳳蘭強調,宣告利率、預定利率都是保單上常見的專有名詞,一般人難以理解,但只要記得一件事:「這兩個利率都不是保險公司要給你的實質投報率。」 宣告利率的高低絕對是保戶能否拿到分享金的關鍵,「利率低時分得少,當然也有可能拿不到。」磊山保經業務副總李淑意分析。 以現正銷售的躉繳型利變養老險為例,十月宣告利率多是二.七%,若六年的平均宣告利率都維持在這水準之上,平均每年投報率有一.九六%;如果宣告利率降至二.五五%,平均每年投報率只有一.七%。 多家增額終身壽險的宣傳單上都寫著保額年年增加,力抗通膨,不過宏觀財務顧問公司總經理邱正弘卻說,這是大錯特錯的說法,「抗通膨要靠個人財富增加,保額是身故後才能領,能抗什麼通膨呢?」 迷思三:保單抗通膨? 且增額終身壽險也是屬於儲蓄、保險兼具的保單,儲蓄性質高過保險保障,一般人需要的保障是隨著家庭責任增加,保額要隨之提高,但增額終身壽險卻是反其道而行。 如果你在三十歲時買了一張一百萬元的增額終身壽險,保額每年一○%遞增,等到五十歲,保額會是六百萬元,但此時你的小孩已長大,房貸也所剩不多,需要這麼高的保障做什麼呢? 到底誰該購買類定存保單?南山人壽產品暨行銷資深副總經理王瑜華說,只要賣給適當的人,就能發揮最大的效果,以類定存保單來說,就很適合高資產族群從事資產配置。
|
例如,一個身上有六千萬元現金、所得稅率在四○%的富人,以一年定存利率一.三八%計算,每年利息就有八十二萬八千元,扣除二十七萬元免稅額後,還有五十五萬八千元需要被課四成的稅。
但若是購買一千萬元保額的躉繳型保單,把現金部位降低,剩下五千萬元的現金做定存,就能少繳五.五萬元的稅金。
李淑意也提到,剛拿到退休金,害怕錢會因為自己不當投資,或者被親友借光的族群,也適合購買類定存保單,「至少錢被留在保險公司,期滿後還是回到自己口袋。」
王瑜華強調,做任何決定前,要先想想這十二個字:「保障為先、理財有方、積極布局。」下次、出手購買類定存保單前,不妨多想想這筆錢未來六年是否都不會用到?萬一你身故後,能為家人留下什麼?再決定是否要花大錢買類定存保單。
留言列表